一般来说,假新闻分为三种:纯属凭空捏造的假新闻;新闻部分失实;媒体通过主观臆断得出结论的假新闻。2007年发生的“纸馅包子”事件只是假新闻的“冰山一角”,越来越多的假新闻正在被揭穿,人们开始怀疑媒介环境的真实性。近年来金庸“被”死亡的假新闻接二连三的出现,这不仅伤害了仍然健在的金庸,也导致了公众对媒体的失望。
2、媒体热衷于传播一些色情、暴力、低俗等另类八卦新闻,新闻内容大都娱乐化,营造出低俗的社会环境
除此之外,媒体还极力渲染暴力,满足受众猎奇心理。抢劫、强奸、凶杀,诸如此类字眼触目惊心,不少媒体却津津乐道。标题更是“血淋淋”的:“3少女在荒山遭6男调戏”、“21岁放羊青年强暴14岁女孩”等。除了热衷于传播色情、暴力,媒体还“偏爱”对豪宅、盛宴、名车、极品专卖的大肆炒作,鼓动“高档时尚”消费。许多媒体经常这样长篇累牍地刊登极致消费,使得畸形的消费和堕落的价值观广为传播,引得世人竞相向钱和权看齐。
3、媒体跟风报道并且夸大渲染各类负面新闻
由于媒体滥设议程并夸大渲染一些负面新闻,有时候还免不了媒介审判,使得一些负面新闻的负面影响无限扩大。在富士康发生的十几起员工跳楼事件中,不得不说媒体有很大责任。自2010年1月23日富士康员工第一跳起至2010年11月5日,富士康发生了14起跳楼事件,在这起新闻事件中,媒体只是一直在盲目跟风报道富士康员工14连跳这一表面的现象,并没有考虑到这些报道带来的负面影响。
2006年“彭宇案”发生后,媒体开始大肆报道天津“彭宇案”、郑州“彭宇案”和青岛“彭宇案”等各地的“彭宇案”。2011年又相继报道了江苏“彭宇案”和武汉“彭宇案”,这样铺天盖地的负面报道过后使得社会人人都自危,谁也不敢轻易去扶摔倒老人,最后导致了“13亿人扶不起一个老人”的社会悲哀,这一系列的报道使得整个社会显得道德缺失,社会信任感大大降低。
三、媒介营造不良拟态环境的原因
1、整个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3、媒体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
有些媒体从业人员由于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在媒体间的互相竞争中为了自己的工作效绩而滥设议程,对一些新闻肆意炒作,夸大渲染以博取受众的眼球。
四、不良拟态环境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
五、良好拟态环境建设的原则和措施
1、媒体应该全面、客观反映社会现实
拟态环境是人们了解客观世界的一扇窗户,媒体在反映现实时要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坚持真实客观全面地原则,给受众呈现世界的真实景象。媒体既要重视反应真情真景等细节真实,还要重视新闻的整体真实,让社会的各个群体都能通过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反映自己的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