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论文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全国教育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征稿对象各级教育行政科研部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广大教师。

征稿内容征稿分为以下五个部分:一是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二是教育行政管理与教育教学管理;三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四是教材教法研究与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五是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以上范围仅供参考,来稿可自行确定选题和内容。

评奖及发表1.活动将评出壹、贰、叁等奖和优秀奖,颁发荣誉证书。

2.获奖稿件征得作者同意后入选国家级杂志《学校教育研究》(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0348,国内统一刊号:CN13-1351/TN)或大型教育文献《中国当代教育指导全书》。该杂志是各类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单位学术科研成果和个人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

组稿编委/本活动欢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负责人和学校管理工作者担任组稿编委,组稿20篇以上的优秀单位或个人将获得组织奖荣誉证书。...

投稿主题: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工作单位(个人)

组稿人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篇数

如:王一《浅谈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陕西省榆林高新区第一中学

王一陕西省榆林高新区第一中学158xxxxxxxx32篇

网络不发达地区可投递纸质稿件:

地址:北京100085信箱45分箱邮编:100085大赛组委会收

联系人:王老师万老师

抓好视听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四川省德阳市第一小学江山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笔一画,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要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尽量使得教学情景化、直观化。这样不仅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还能强化学生的记忆,从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视听手段,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的感官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比如:教师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课外也尽量使用英语,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每节课老师让值日生用英语作简单的值日报告,使每个学生都有开口说英语的锻炼机会。值日报告可以是多种多样。如:独白、对话、问答、介绍等,让学生自由发挥并给予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教学中适当设置一些英语游戏,能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松弛,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的想象力。游戏包括表演、猜谜、绕口令、画画、唱歌、各种比赛等等。比如:在学习动物类词汇“cat,dog,bird,fish,chick,rooster,cow,duck,rabbit、…”时,抽几个学生即兴表演动作或发声,让其他学生猜,用英语说出其名称,并给予鼓励。如果是学习实物类词汇“pear,apple,pencil,car,ship,ruler,cap,box、…”时,由老师或一名学生用英语说出实物名称,抽学生上黑板或准备一张纸,让他们画画,画对的,画得好的给予展示和鼓励。通过游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知识,增强记忆,促进听说训练,也做到了寓教于乐。

一、我国证券税收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从世界发达国家来看,其政府都无例外地利用证券市场为人们提供筹资和投资场所,充分利用有价证券融资特点,集中社会资金,优化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由于证券税法具有强制性、固定性等特性,大多数国家都注重利用税收手段对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行为进行调节,使证券市场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税收对证券业起着导向作用,因为税收开征与停征、税收减免、税率的升降对证券业风险性、投机性起着高与低、扩张与抑制的影响,可以增强股民的风险意识和投资意识。

通过在一定范围内选择不同的纳税方法等鼓励性或限制性措施,可以达到促进或抑制证券市场的目的。如果对公开上市公司股票的资本收益免税或减税,对公开上市证券投资的个人或企业所分得的股息、红利实行低税率,能起到鼓励个人或法人购买证券的作用。从证券发行角度来看,还本付息是在税前支付或在税后支付,对证券供给会产生重大影响。如果还本付息是在税前支付,就可将它计入成本,在筹资成本(与银行贷款相比)相同情况下,企业就会大量发行股票和债券,增加证券供给。从证券转让角度来看,如果证券交易的税负较重,投资者宁可长期持有,减少转让频率,从而减少证券的供给。相反,证券的供给就会增加。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税收调节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

(1)我国把有价证券作为一种法定权益证书列入印花税的征税对象,用征收印花税来取代证券交易税。1990年6月,深圳经济特区在股价暴涨时,为适度调节炒股收益采取了向卖方征收6‰的税收。后来,参照香港的作法,借用我国印花税法的产权转移书据税目对股票交易双方各征3‰的印花税。1991年上海参照深圳经验,对股票交易课征了3‰的印花税。1992年国家税务局和国家体改委联合发文肯定了上述做法,从而建立了我国股票交易的税收制度。

印花税是以商业活动和产权、特许权的转移行为所立书据,以及使用、领受的凭证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可见,印花税是凭证税,用其代替证券交易环节的行为税,显然是不科学的;再有,我国利用印花税代替证券交易税,且对证券买卖双方都征收3‰的税,不利于国家利用税率作为经济杠杆,抑制不法分子投机行为,规范证券机制顺利运行。因此,我国应停征印花税,采纳国际通常做法,征收证券交易税。

(2)1994年国家宣布股票转让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我国现阶段在对个人股民的股票交易不纳税的情况下,用印花税来补充所得税的空白。免收股票交易所得税从宏观上看,有鼓励投资者参与股市的一面,但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我国现行证券税制中对证券投资征收的税种只有证券投资所得税(主要是股息、红利征税)和印花税,且互不交叉,彼此缺乏有机联系,难以发挥调节资金流量和证券结构的作用。

(3)我国现行证券投资所得税法对企业所得仅规定了对企业债券所得利息征税,对各种国债、金融债券及重点企业债券免征利息所得税,并且允许企业将贷款利息列入成本,贷款与国家银行或储蓄于国家银行所取得的利息一直是免税的内容。对从事国库券交易所获得的增益及国库券交易行为也都没有纳入税收政策中,使税收在个人投资中缺乏有效的调节作用,对金融资产多样化也同样缺乏适当的引导。

(4)我国现行证券投资所得税主要体现在对股息、红利征税上。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五条规定:利息收入和股息收入征收33%的比例税率。《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规定,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实行源泉课征;对股息、红利的征税没有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相衔接,出现重复征税。实际上,股东得到的股息、红利是企业税后纯利的分配,但按现行税法规定,股东在取得这部分收入的同时,还应再缴纳所得税,这显然是有悖税收公平原则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国际上证券税制,我们发现各国一般通过征收证券交易税,证券交易所得税、证券投资所得税这几种手段来发挥税收对证券市场的调节作用。试分述之并提出针对上述我国有关问题的建议。

二、证券交易税

对证券交易行为征税,各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国家认为既然是交易,就应与一般商品流转一样课税;有的国家则从鼓励资本流动的角度出发免予课税。

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意大利、瑞士、西班牙、阿根廷、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都征收证券交易税。在日本,有价证券交易税是由资本利得的形式转化来的,原来的出售股份所得金额的5.5‰降至3‰,可转移公司债券和附认股权证的公司债券的转让税收则从原来销售金额的2.6‰降至1.6‰;在韩国,对股票出售者按销售额的0.2%征收证券转让税;我国台湾从1987年开始开征了证券交易税,税率为6‰;新加坡、泰国等一些国家则对证券转让者征收印花税;在英国,对证券购买者征收1%的交易税;在德国,对交易双方征收0.8%的交易税;美国在证券市场形成初期,开征证券交易税,目前业已停征。

我国把有价证券作为一种法定权益证书列入印花税的征税对象,针对这种情形,有关专家建议改成“证券交易税”。取消或替代征收印花税,认为有利于证券市场公平竞争和合理监管。

笔者赞同这种观点并认为我国应停征印花税,开征证券交易税.凡是上市交易的股票、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家债券,都应征税。各国开征证券交易税都是以证券交易额为基税,而税率一般比较低,如日本从0.1%到3%,比利时股票5.5%,债券1.4%。我国证券交易税的税率采用复合税率,即根据不同的交易对象规定不同的纳税比率,股票交易投机性大且收益也大,债券交易投机性小收益也较小,因而股票交易税率要高于债券交易税率,股票交易税税率可考虑定为2‰,债券税率为1‰。纳税人既可以是经批准从事有价证券出售业务的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也可以是在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及信托投资公司从事有价证券出售业务的单位和个人。证券交易税由卖方交纳税,而证券承销商、证券经纪人、受让人负有代扣代交义务。

三、证券交易所得税

有的国家,如德国、奥地利在税收结构中没有单列资本利得税这一税种,而是把它看作是普通所得的一部分直接课征所得税。

有的国家在税法中作了明确规定,转让证券增益属于资本利得范畴,与普通所得税一样征收所得税或资本利得税,美国、英国、西班牙、比利时、日本、澳大利亚即如此。如美国规定将其与土地、建筑物等不动产一并列入资本利得课税,并依其持有期间长短分为长期资本利得(1年以上)和短期资本利得,在税率设计上,个人长期资本利得视同一般所得,税率为28%,短期资本利得为38.5%。此外,如果长期与短期资本损失大于资本增益时,其损失可全部冲抵一般所得,但减除额不得超过3000美元。日本对自然人取得的这部分资本利得采取两种缴税方式,纳税人可任选一种:一是在取得销售收入时按销售价缴纳1%的税收;二是按正常程序在提交纳税申报时按净资本利得缴纳26%的所得税,对居民公司分配的股息征收20%预提税。法国对个人因出售股票而取得的资本利得中超过28.1万法郎的部分征税,税率为16%,对公司则分短期(2年以内)、长期分别征42%和15%的资本利得税。

还有一些国家由于在政策上不倾向于把资本利得和经营利润等同起来,而对其采取了一些特殊的税收征免规定。

我国要不要征收证券交易所得税,始终存在赞成和反对两种意见。

赞成说认为:(1)从税法理论上讲,居民和企业的这部分买卖价差收益应作为个人收入征收个人或企业所得税,凡是有收益就要征所得税;(2)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国家理所当然地要利用税收杠杆来缓解收入分配悬殊的矛盾,缩小市场机制可能带来的两极分化的消极作用。

反对说认为:(1)在证券市场发育初期,由于资本利得税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投资风险,降低了居民投资信心,因而不宜开征证券交易所得税;(2)资本利得税的征收,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具体操作中的可行性,若盲目开征,不仅增加课税成本,而且还可能出现大量逃税现象,最终导致税收调节目标的失败。

我国目前没有开征证券交易所得税,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采取列举的方式,将个人应税所得分为11项,有关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问题,新个人所得税法在外延上大大扩展了原个人所得税法所定义的“存款、贷款及各种债券的利息收入及投资的股息、利息收入,它不仅包括因现金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而且还包括了个人因持有实物债权而取得的这类所得。为了适应我国股份制和证券业的发展,新个人所得税法增加了对”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房屋、机器设备、车船等所得“的财产转让所得的规定。这是一个进步。

笔者认为应完善企业证券交易所得税,试点征收个人股票交易所得税。开征证券交易所得税是顺应国际潮流,符合所得税原理,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国家宏观调控证券市场的能力。课征证券交易所得税对于公平收入分配,引导投资结构合理化,防止大户操纵证券市场均有积极功效。

现在我国试点开征对全社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和十分合理的。非金融机构和个人的证券(股票)行为一直免征营业税,促进股市造就出的百万、千万富翁,其股票交易收益如果对所得税不征收,这种影响是负面的。从税源的角度看,个人证券交易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税源。美国证券行业吸引的资金约占全国资金三分之一,银行业占三分之二。如果将我国银行业和证券业发展来比较,可以看出证券交易行业的发展加速度更快。我国证券业资产总额中的个人资产,高的时候可能达到7500亿,少的时候也会在3800亿元。银行资产总额虽然更大,但总体经营效益不好,信贷资产形成呆帐过多。相比之下,证券交易的收入是现货交易,即时清洁,记录完整,电脑处理业务的自动化程度高,所得税计算和操作比较容易。

征收股民个人股票交易所得税的最大顾虑是影响市场的个人参与。个人股民的资金与银行的个人储蓄有直接联系,个人储蓄多,银行贷款增多,反之,个人股民入市的多了,银行储蓄就要下降,银行工商企业贷款就相应减少。从国家金融市场总额来看,此消彼涨,此涨彼消,只是不同市场不同资金的转换。另外股票转让个人所得税,目前还是集中在小部分人身上的一种所得税,参与证券交易的“股民”不会超过1500万人口,占我国总人口不到1.17%,对全国经济影响不大,不象银行个人储蓄那样大众化。

股票投资正日益成为个人证券投资的重要渠道,但是我国股市尚不规范,多数上市公司利用股市赚钱的动机极为强烈。在投资回报方面,他们更热衷于送红股、股分拆细甚至配股,而不是实实在在地派发现金红利。投资者对现金股利这一投资回报的期待已逐渐转化成对新增股分走出填权效应的期望,这样投资者就可以通过抛出股票获利。可以说在我国,股息红利与股票转让收益相比,在多数情况下是微不足道的。

从现阶段看,我国试点征收个人股票交易所得税的外部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当然,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水平相对较低,征管手段还相对落后,但西方发达国家较为完善的个人所得税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经历了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构建证券交易所得税时要立足于现有的条件,并在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对证券交易或转让的增益所得也是一种广义资本所得,对证券资本因买卖而发生的增值所得或资本利得,是由证券资本价格波动的结果,是一种不能预期的利得,其出发点是投资,如果滥加征税或税负过重,将导致对原有资本的剥夺,所以,国际通常采用低税率的资本利得税,加之我国证券市场刚起步,急需国家扶持。因此,其税率要从低,并规定一定数额的免征额,我们可以考虑把其税率定为3%。为了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发展,在税收政策上应把长期投资和“短线操作”区分开来,对其分别适应不同税率,以达到鼓励投资,制约投机行为的目的。

第二,由于证券资本的增值包含不可预期所得,包含通货膨胀的因素,它是一种投资承担风险成功的报酬,所以对这种资本增益应给予较宽的优惠,规定适当的免税额或扣除额,可以参照我国目前开征特许权使用费征税的做法。对于买卖国家发行的公债所得可以按实际常规给予免税待遇。对于中长期证券交易所得给予税收优惠,如对卖出持有两年以上的证券所得可以减半或减少一定比例交纳所得税。应规定凡是年从事证券交易收益在3万元以下者免征。

第三,各国立法皆规定了纳税人在纳税后的一段时期内,如证券交易出现亏损,可以申请一定的税收抵免,返还部分税金。我国证券市场正处于初级阶段,采纳这一国际惯例,对于证券市场健康发育具有积极作用。

四、完善证券投资所得税

综观各国所得税法,公司与自然人无不为独立的纳税主体,这样,在实践中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即作为纳税人的公司其所得在依法征收公司所得税后,税后利润中的一部分以股息形式分配给股东时,股东是否还要纳税。

对此,各国所得税法实践中曾经有基于两种不同理论。

一种是“法人实存说”,该理论认为,法人是一个独立于它的股东而实际存在的经济实体。对法人的所得,向法人征税,对股东的所得,向股东征税,是两个不同纳税人的事情,并不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日本在1950年以前,法国在1965年以前,就是持这种理论,它们对法人和股东分别征收所得税。

另一种是“法人虚构说”,该理论认为,法人不过是一种法律上的虚构物,它仅为股东所得提供渠道。如果对法人的所得征税,那么,就应该完全排除对股东的股息所得征税,否则,就属重复征税,违反公平税负原则。美国在1935年以前就是持这种理论,它对股东取得的股息所得是不课税的。

随着各国所得税法与公司法的发展和完善,对法人和股东双方分别征税,已日渐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财政利益之所在。各国逐步折衷调和而趋向大致统一.即对分配股息的法人,仍就其未分配股息前的全部所得征收所得税;对取得股息的股东,原则上将从法人已税所得中分配的股息所得计入总所得予以课税,但可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以消除或减轻对公司股息重复课税因素。

证券投资所得税是根据投资者所获得的股息、红利、利息收入来征收的。由于证券投资所得税充分体现了税负公平原则,各国几乎都利用它来调节投资者的收入水平,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对证券投资所得予以征税,但各国征税方法不尽相同。

我国所得税法对股息所得在实践中有三种作法:一是对内资企业的股息所得不作任何扣除,计入其所得总额中按33%税率课税;二是对外商投资者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利润(股息)和外籍个人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分得的股息、红利,免征所得税;对持有B股或海外股的外国企业和外籍外人,从发行该B股或海外股的中国境内企业所得的股息(红利)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三是对中国公民取得的股息所得并不适用工资薪金所得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而是一次性地适用20%的比例税率.

我国应当允许股份制企业扣除分配的股息,仅就余额部分征收企业所得税,以消除由于对分配股息部分既征企业所得税又征个人所得税而产生的重复课税现象。

19823710高等教育强国:本质、要素与实现途径瞿振元《中国高教研究》2013年第3期12700字

19823711论职业教育中的利益与权利均衡——浅析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社会维度李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8700字

19823712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的战略思考顾坤华《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8期7900字

19823713职业教育学科体系划分:理论与框架周明星等《职教论坛》2013年第7期8100字

19823714论职业学校存在的合理性——福斯特“职业学校诊误论”引发的考问路宝利等《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7期10600字

19823715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背景与目标体系研究周志刚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9期6600字

19823716高职教育对接区域经济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丁金昌《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11300字

19823717不同经济基础省份间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差异的实证分析孙凯等《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第5期10200字

19823718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王海平等《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7期10500字

19823719融入行业产业链和区域经济圈的高职办学模式创新与实践张蕴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7期9800字

19823720人才培养模式、劳动力市场与大学生就业马廷奇《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9500字

19823721基于“前店后校”的能力本位高职教育楼锡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7000字

19823722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的高职校企合作研究崔永华等《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第5期8600字

19823723职业教育集团产权改革与实现形式郭静《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第5期8600字

19823724改造与优化建设高职院校质量管理平台魏中林等《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第5期4900字

19823725高等职业院校战略管理要义刘兰明《中国高教研究》2013年第3期7600字

19823726论我国股份制高职院校的组织治理与发展王安兴《高教探索》2013年第2期7400字

19823727职教集团组建模式与高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适应性罗汝珍《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9期7800字

19823728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若干关系梳理张菊霞《职教论坛》2013年第7期5600字

19823729中高职衔接语境下的中职学校办学定位喻忠恩《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8期7900字

19823730高职院校国际化竞争力指标及权重体系构建王群等《职教通讯》2013年第8期6600字

19823731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梁燕《职教论坛》2013年第7期10100字

19823732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域下的专本科衔接研究刘松林《职教论坛》2013年第9期8200字

19823733校企合作的四川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新模式探讨李康等《职业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6700字

19823734浅谈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几个基本问题刘世权雷裕祯《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9期5280字

19823735顶岗实习学生劳动权益保护研究述评伍飞霏《职业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6600字

19823736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情况调查及分析黄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7期11500字

19823737职业高等教育“双型”课程模式特征探析周文根《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11300字

19823738高职院校专业理论课过程性评价研究屈玉霞光《中国高教研究》2013年第3期10100字

19823739社会对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诉求研究:基于大四工科毕业生的调查崔军汪霞《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第3期10800字

19823740高职教育课程观的多元解析张健《职教通讯》2013年第7期6600字

19823741浙江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系统构建项建斌《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8期5100字

19823742基于专业群的高职“平台+模式+方向”课程体系开发周劲松《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8期6800字

1982374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主观社会地位状况与差异分析周慧梅吕霄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11600字

19823744论教师培训的核心要素朱旭东宋萑《教师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14800字

19823745本科层次高职教育问题研究综述陈宝华《职教通讯》2013年第7期6500字

19823746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指标体系研究曹国亮等《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8期5200字

19823747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刍议姜大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9期8200字

19823748困惑职校教师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因素分析——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朱孝平等《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7期10500字

19823749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特点与分析赵定勇等《职业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6700字

19823750农村职业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关晓会等《职教通讯》2013年第7期6600字

19823751劳务经济视角下民族贫困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吴格娥等《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9期7900字

19823752城市圈圈层联系与农民工技能培训供需匹配度研究——以湖北省77个区县为例柳劲松《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7期10500字

19823753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析刘建玲等《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第5期6000字

19823754成人教育在“村转居”新市民角色转换中的作用卢美芬《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第5期6800字

19823755我国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支撑服务体系存在问题及建设的思考马建富等《职教论坛》2013年第9期14700字

19823756独立学院五年过渡期政策述评王建华《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第5期8600字

19823757转观念促转型发挥继续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张渤等《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第5期7300字

19823758“社区发展需求导向型”课程开发模式研究杜君英《职教通讯》2013年第7期8200字

19823759论我国社区数字化学习的形成与发展宋亦芳《职教论坛》2013年第9期12100字

19823760终身教育发展研究:价值追求与现实比照——以长三角教育数据为例沈佳乐《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7期12300字

19823761整体性创新:我国继续教育的战略性转型陆汉栋等《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第6期6100字

19823762论民办高校的公益性与营利性潘懋元别敦荣石猛《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17600字

19823763我国民办教育产业战略研究——基于境外上市教育机构的SWOT分析成刚《复旦教育论坛》2013年第2期11300字

19823764经济人假设与独立学院的边界治理魏训鹏《高教探索》2013年第2期11000字

19823765以区域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共享共建——对广州数字化学习港实践成果的思考谢巍等《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第5期9500字

19823766职校生职业决策困难的职业指导施霞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9期6500字

19823767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关键因素研究王长江等《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7期7000字

19823768国外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支撑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黄晓赟《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8期10500字

19823769建构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念与路径崔景贵《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8期6800字

19823770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探析朱雪梅《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9期6600字

19823771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侯威《职业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9900字

19823772“整合与衔接”理念下的美国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探析郑坚《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7期10500字

19823773严而有序的德国高校学位课程认证:实践与启示赵凌《比较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8400字

19823774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社会伙伴关系述评杨丽波等《外国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9500字

19823775日本职业能力开发政策探析宋庆清《世界教育信息》2013年第6期9100字

19823574我国中职教育免费政策的合理性危机与调整王星霞《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第1期8600字

19823576上升期的中国职业教育及其制度创新实践徐平利《职教通讯》2013年第1期8200字

19823577整合:职业教育应然的思维方式张健《职教论坛》2013年第1期10100字

19823578“职业教育共同体”理论探究赵军马庆发《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2期8000字

19823579中等职业教育资助体系的历史沿革丁留宝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3期9800字

1982358021世纪初我国高职教育政策范式变迁——从技术理性到政治理性黄文伟《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期8800字

19823581高职教育类型定位的政策意蕴杨旭辉《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期10500字

19823582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和震《中国高教研究》2013年第1期10100字

19823583我国省际间高职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基于生均经费支出指标的分析戴文静《高教探索》2013年第1期9200字

19823584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及机制创新张涛等《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3期10500字

19823585职业教育生源分析与对策研究黄文科《职业教育研究》2013年第1期6700字

19823586珠海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吻合度研究邓佐明《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2期6800字

19823587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设计研究颜玮《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期10600字

1982358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性研究李志刚《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期10500字

19823589发挥天津滨海新区资源优势探索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实践案例姜媛等《世界教育信息》2013年第1期4600字

19823590高职院校长质量文化领导力及其提升路径王振洪《教育研究》2013年第1期8800字

19823591企业一线骨干人才培养途径探索武蕴馥董文达《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第1期6100字

19823592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迁的制度分析张孝理陈宏图《中国高教研究》2013年第1期7600字

19823593创新企业办学人才培养新模型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以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秦祖泽等《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第1期6500字

19823594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联盟:意蕴、属性及培育董海燕等《江苏高教》2013年第1期5700字

19823595探微与创新: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模式解析郑若玲朱贺玲《复旦教育论坛》2013年第1期9500字

19823596抗争与彷徨:高职教育层次命题的时代境遇张衡《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第1期15000字

19823597基于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教育观钱乃余王家敏《职教论坛》2013年第2期6100字

19823598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研究赵志群庄榕霞《职教论坛》2013年第3期8100字

19823599技术本科教育在“跨界”中寻求特色发展之路——技术本科教育发展论坛综述易丽《职教论坛》2013年第1期6500字

19823600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及其构建崔发周《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2期8000字

19823601职业教育应对城镇化发展的理念及实施策略蔡朔冰《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2期7900字

19823602校企双主体共育SAP信息管理人才问题研究范路桥等《职业教育研究》2013年第1期9900字

19823603改革开放30年来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政策分析查吉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3期8200字

19823604高职生职业适应障碍现状分析及教育策略方翰青谭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3期8200字

19823605高职院校“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思考潘望远王旭东《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2期5300字

19823606高职高专院校生源变动趋势实证研究高凡修《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期8800字

19823607创新人才培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吴康宁《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第1期9400字

19823608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性课程评价肖凤翔马良军《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年第1期10600字

19823609高职院校专业与市场对接模式研究许秀林《职业教育研究》2013年第1期10000字

19823610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张天蔚等《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2期8600字

19823611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性与教师责任卢乃桂王丽佳《教师教育研究》2013年第1期9200字

19823612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孟庆国《职教论坛》2013年第1期8100字

19823613中职教学质量管理政策综述董丽英孙二喜《职业教育研究》2013年第1期6700字

19823614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内涵及内容架构孙翠香《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3期8200字

19823615运用六西格玛工具完成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衔接赵昊昱薛叙明《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2期6800字

19823616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定位赵文平《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期7000字

19823617改革征地制度与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彭干梓《职教论坛》2013年第1期10100字

19823618社会转型时期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探析孙小会沈亚强《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3期5400字

19823619江西省城市与农村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情况调查分析蔚丽娟曹晔《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3期10500字

19823620当代成人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学习质量纵论郭荔宁《职教通讯》2013年第1期11400字

19823621成人教育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王美田《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第2期4200字

19823622论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支撑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条件朱亚飞等《职教通讯》2013年第1期8200字

19823623信息化环境下继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李家强《继续教育》2013年第1期6300字

19823624社区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张永等《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第1期9800字

19823625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研究——以海南省为例李倩汤光伟《职教通讯》2013年第1期9800字

19823626远程实践教学:理念·环境·创新方志刚《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第1期17000字

19823627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方伟《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第2期7300字

19823628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微型企业实践研究杨波冯悦旋《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2期6800字

19823629职业心理资源开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刘星期等《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第1期5200字

19823630文化管理视域下的高职院校精神文化的迷失与重建叶小明周红莉《中国高教研究》2013年第1期10200字

19823631高职生社会支持的特点研究杨莉萍刘甜芳《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期10600字

19823632杨卫玉职业教育思想探微牛金成《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期10500字

19823633中美两国中高职衔接机制比较研究臧志军石伟平《教育发展研究》2013年第1期10200字

19823634国外企业大学E-learning对我国企业大学的启示宋艳平秦发盈《职教通讯》2013年第1期6600字

19823635瑞士职业教育体系与管理体制周红利周雪梅《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3期8200字

19823636新加坡“劳动力技能资格认证体系”述要王祥《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期10500字

19823637波兰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的特点及启示柯政彦朱迎春《世界教育信息》2013年第1期6000字

19825985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高校智库知识供给范式转型张宏宝《教育发展研究》2017年第3期10800字

19825986论教育伦理视域下的教育公正糜海波《高等教育研究》2017年第2期9600字

19825987基于本科转型视阈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研究周建松《中国高教研究》2017年2期7700字

19825988供给侧改革战略推动下高职院校质量管理模式改革研究刘家枢张淼《职教论坛》2017年第4期13500字

19825989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论略吴兴富何学军《教育与职业》2017年第3期9100字

19825990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背景、现代性及实施条件吕玉曼《职业教育研究》2017年第2期8500字

19825991关于完善地市高职教育经M保障机制的思考朱爱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第6期8200字

19825992面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职业教育大众化发展框架张弛《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第4期8800字

19825993民族地区中高职衔接的要素差异与合理路径蓝洁《职教通讯》2017年第4期8400字

19825994台湾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政策变迁:基于倡议联盟框架的分析索磊《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第4期8800字

19825995基于“三力并举”目标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刘兴星《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8200字

19825996智慧云环境中的“师徒制”艺术传承教学模式研究袁莉萍曹育红《高教探索》2017年第2期7000字

19825997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制约因素与提升路径彭志武《大学教育科学》2017年第1期7400字

19825998企业员工职场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探析朱苏赵蒙成《职教论坛》2017年第4期9900字

19825999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黄宝印等《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第2期7000字

19826000慕课助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发展探索罗三桂施洁《中国大学教学》2017年第1期6800字

19826001不同类型院校中课程学习评价的影响研究郭芳芳史静寰《教育学报》2017年第1期14600字

19826002高校教师长聘教职制度:权利博弈与制度变迁李志峰江俐《高等教育研究》2017年第2期13800字

19826003构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量化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朱盘安等《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1期8800字

19826004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及有效对策陈丁玮《教育与职业》2017年第3期6600字

19826005高职院校企业兼职教师考核与评价体系构建刘晓宁《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第6期9800字

19826006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技术能力及其培养谢莉花王建初《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第4期8800字

19826007人力资本视角下农村留守妇女职业教育培训研究吕莉敏《职教通讯》2017年第4期6800字

19826008中国成人教育基本理论的双重构建李丛《中国成人教育》2017年第3期9200字

19826009我国中高龄人群学习需求及偏好调查研究许竞李雅慧《开放教育研究》2017年第1期16500字

19826010国际终身教职研究的热点主题与知识基础探析任增元张丽莎《现代大学教育》2017年第1期16900字

19826011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者学习需求调查王迎孙治国刘述《中国远程教育》2017年第2期12200字

19826012职业教育“协商治理”说辨正孙长远庞学光《教育发展研究》2017年第3期9000字

19826013抗战前夕职业学校发展困境研究吴启琳《职教论坛》2017年第4期9200字

19826014英国《16岁后技能计划》:背景、内容及启示刘育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第6期9800字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在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对医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可以使医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懂得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提高自我生命的价值,对医学生树立拯救生命的崇高理想有重要的作用。

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生命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学生将要承担为人类生命健康服务的工作,如何加强医学生生命观教育,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素质是当前医学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所谓生命观是人们对生命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对医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就是教会医学生接受和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和珍惜生命的价值,使医学生树立为医学事业奉献终生的崇高理想。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医学生从小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接受了大量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品德的养成上和学业的精进上,不自觉的接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维度下解读医学生生命观教育,对医学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贵生”的思想。教育医学生树立敬畏生命,珍惜自我生命的意识

1.1医务工作者拯救生命的事业是建立在对生命敬畏的基础上,医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基础是树立敬畏生命的意识。什么是生命生命“是以人类为核心的一切生命存在物的综合”“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的全部生活实践对自我、他人和社会所产生的意义的自觉认识”。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生命的本源是“生”,“天地之大德日生”,“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1.2珍惜自我生命是医学生未来从事拯救生命事业的基础和前提。首先,生命的存在是一切思维和社会活动的基础,生命在人的价值体系中有着最高的地位,没有生命一切就无从谈起。生命的最大特点是他的不可逆性“呼吸一过,万古无轮回之时;形神一离,千年无再生之我”(吕坤

其次,医学生将来要承担的是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在学校接受教育期间医学生就要学会珍惜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使自己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以应对未来艰苦的工作。最后,做为医学生将来工作的对象是病人,病人心理脆弱、无助、处于死亡恐惧中,外界任何一点触动都可能激起其生的希望或者受到死的威胁。医务工作者对待自我生命的态度以及心理的健康程度直接影响病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医务工作者珍惜自我生命的情感必然能激发病人珍爱生命的欲望,所以,培养医学生珍惜自我的生命就是对病人生命的极大负责,也体现了医学拯救生命的终极意义。

2培养医学生崇尚“仁爱”的思想,学会善待生命

2.1培养医学生仁爱的思想情怀,善待珍重病人的生命

仁爱思想是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因,仁的本义是“心中想着人的身体”,孔子讲“仁者,爱人”,“唯仁人,为能爱人”《大学》。我国古代著名医者扁鹊指出“人之所依者,形也;乱于和气者,病也;理于烦毒者,药也;济命扶危者,医也”(《要方·食治》),“医乃仁术”,医家应为“仁人之士”。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文化推崇的仁爱思想与医学的最高宗旨仁爱救人,赤诚济世是相通的。

仁爱的思想对于医学生生命观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医学生未来工作的对象是病人,病人的身心处于痛苦甚至危机之中,既不能以自己的形象给医务人员以美的感受,也不能以提供某种利益来唤起医务人员的情感,作为“仁人之士”的医者,能做到“仁者,无不爱也”(《孟子.尽心》下)就是大仁。病人把对自身生命与健康的希望都寄托在医务工作者身上,如果医务工作者无视病人的祈求和痛苦,那就是最大的不仁。因此,医学教育中培养医学生大仁大爱的思想情感,“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行》,要用诚善的感情给予病人无限的关爱,把患者看做自己的亲人,把自己对亲人一样的爱给予病人,做到“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以一颗仁爱之“大慈侧隐之心”(孙思邈《大医精诚》)善待病人。医学生有了珍惜和善待病人生命的意识,充分认识到“医乃生死所寄,治病人者首先应该爱人,不仅爱护、救治病人,还必须通过治病,将仁爱之心播散到普天下的黎民百姓”…,将来在医疗工作中,才能对患者一视同仁,普同一等,极端负责,才能真正做“一存仁心;乃是良箴,博施济众,惠泽斯深”(龚廷贤《医家十要》)。

2.2培养医学生博爱的思想情感,善待珍爱实验动物的生命

仁爱思想更高的要求是博爱,医学生不仅要善待病人的生命,而且要珍爱所有的生命特别是实验动物的生命。“我的生命对于我来说充满了意义,我身边的这些生命一定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想要其他生命尊重我的生命,那么我也必须尊重其他的生命……把其他动物也包括敬畏生命是智慧的开端在内。”医学生在学校学习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医学实验。在医学实验中,有些学生对动物表现出冷漠甚至冷酷如:麻药还没打,兔子已经被辅助按压的助手按死,上课不听讲,做起实验全凭感觉,做完实验不管动物的死活随便抛弃的等。这就给我们医学教育提出了一个问题:珍爱动物的生命对于医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

3教育医学生“君子学道以爱人”。博学多识,提高生命的价值

4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舍生取义”的高境界。教育医学生树立为医学事业奉献终生的崇高理想

各分支机构,各教育改革实验区、实验学校;

各单位会员,有关学会、协会:

各教育科研单位,师范院校。中小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更好地交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经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中国教育学会拟于2010年11月举办第23次全国学术年会,主题为“完善多样化高素质人才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经研究,定于5月初10月底开展学术年会论文征集和评选活动,请各单位积极做好报送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论文征集

1.论文形式: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经验总结、实验报告等。

2.论文分类、论文登记表(详见cse.省略)。

3.论文报送方式:①电子版论文通过中国教育学会论文申报系统hap:Hcse.edu.crdedoas2/huiyuan/index.lwjsp(复制粘贴本地址即可直接进入申报系统)在线报送。②纸质论文邮寄至:北京西单大胡同35号,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学术室收(邮编100816),请在信封正面左下角注明“第23次论文征集”字样。

6.论文报送截止到7月20日(网上报送截止至7月20日17点整,纸质论文以寄出地邮戳为准)。

二、论文评审

1.评审由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负责,评审委员会主任: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副主任:谈松华(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2.获奖等级分为:一、二、三等奖。

3.报送查询、结果公示与证书寄送:论文与评审费寄出1个月后,即可在中国教育学会网站查询是否已经送达,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评审结果将于11月揭晓并在学会网站上公示15天。公示无异议,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将邮寄获奖证书至论文第―作者,未获奖论文不另公布。

4.获奖论文宣传与推荐:中国教育学会将在网站上公布获奖名单;《中国教育学刊》和《中国教育学会简报》也将择优刊登部分获奖论文或摘要。

一、会议主题

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体系(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继续教育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三、会议地点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

四、会议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

中国科协继续教育中心

中国人民总装备部继续教育中心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续工程教育中国教席

2、承办单位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

五、参加人员

全国各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各科技进修院校主管教育培训工作的负责人;各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学院、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负责人;部队及军队院校主管继续教育工作的负责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有关负责人;政府机关教育培训机构有关负责人。

六、会议形式

将根据会代表构成况,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和有关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作主题报告,介绍国内外继续教育发展理念、形势、政策和趋势;交濒口讨论政府、高校、企业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经验和热点问题;并请部分优秀论文作者在大会上宣读论文。会后组织部分代表考察俄罗斯远东地区高校的继续教育,并洽谈有关合作事宜。

七、征文要求

(三)年会征文题目(参考)

开设栏目

教育论坛、高教研究、信息视点、教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文教育、音体美、职业教育、素质教育、教学探索、治教方略、热点研讨、名师论坛、管理天地、教育动态、教坛广角、特殊教育、班主任天地等。

征稿范围

1.有关科教兴国战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方面的理论研究;

2.有关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及教改研究方面的论著;

3.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科研,教学中的经验总结体会和方法等;

4.教育改革与发展,热点问题的讨论与争鸣,人才培养模式、方法的新探索和新实践;

5有关育人工程建设及学校的行政管理研究,治校方略和师资队伍建设等。

征稿要求

关键词”(3~5个)。文中如有引用

参考文献的内容,应在文末设“

参考文献”项,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标注出引用

参考文献的作者姓名、引用文题名、出版单位或刊物名。

3.文中涉及计量单位的,一律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名称;文中能用文字说明的,尽量不要用图表。

4.本刊编辑有权对文稿进行删改,不同意删改的稿件必须来函注明。

5论文按来稿先后顺序刊发,请提前来稿,收到稿件后1个月内出刊。

THE END
1.法制征文优秀范文(精选14篇)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法律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所以只有从现在开始认真学习法律,才能在未来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合法公民,才能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利,维护他人的利益,维护法律至高无上的尊严。 篇6:法制征文400字优秀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s5d9s2x.html
2.“好家训好家规好家风”征集表.doc我说我们的家风家训故事征文400字 我说我们的家风家训故事征文400字一:很多名人都有家风家训,我们家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说也有什么家风家训,那一定是爸爸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百孝顺为先。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爱幼,他们自己也在身体力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我们家是个大家庭,外公外https://www.360docs.net/doc/9d15192531.html
3.夹精回来喂绿奴h文HD国语高清在线观看简介:现在不是我想不想的问题!而且你没看出来吗?这个家已经容不下咱们了!周氏沉声说道。容隽一下子从床上坐起身来,一手拧住她的脸,另一手将她拖进怀中,你还敢反过来指责我详情 立即播放收藏 夹精回来喂绿奴h文剧情简介 现在不是我想不想的问题!而且你没看出来吗?这个家已经容不下咱们了!周氏沉声说https://www.xdyy8.com/wenxue/zuowen/70775.html
4.环保征文600字14篇(全文)我与环保征文800字的范文有哪些?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我与环保征文800字》的范文,仅供参考!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使地球不受到污染。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从一张小纸屑开始做起。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环保”这两个字写起来十分容易,但是做起来却十分的困难。如果我们不做到“环保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j726swn.html
5.ai智能写作开学典礼学生代表发言演讲稿1000字1000字,优秀1000字左右,关于读书的500字六篇,1000字左右,1000字左右5篇,主题为读书的500字,1000字完整版,写一篇关于读书的500字,优秀大全1000字,以学习为主题的200字,ai发言稿,分享个人读书经验的600字,写一篇300字的关于读书,学生100字,学生100字左右,优秀1000字,1000字范文,演讲稿范文1000字,写科学的500字https://www.aizhinengxiezuo.com/news/xzfw/582021941059653.shtml
6.2019年童心向党征文400字范文.doc2019年童心向党征文400字范文 童心向党 ?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这是一首永不过时的儿童歌曲,它时刻激励着我们积极向上,每当我们唱起这首歌时,我的心里都充满了激情。 ? 我的祖国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719/6105230000002050.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