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校园应用展示平台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

一、单元作业概况

本单元作业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突出学生视角;贴近学生认知,突出作业分层;贴近学生情商,题目类型多样;贴近学生思维,思辨渗透无处不在;整合单元知识,意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贴近学生答题惯性,考查重点易错点,实现作业的优化、高质、高效,充分发挥作业减负、高效育人的功能。

本单元作业设计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设置形式多样的分层作业,类型主要包括:基础性作业、能力性作业、拓展型作业、实践性作业、识记性作业、反思性作业以及单元复习作业。单元复习作业以专题、各地中考真题形式重点突破,集中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作业的批改与评价方式采用多元评价及时反馈,包括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同时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突出学生素质提升的渗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二、案例征文

(一)学科核心素养细化

在题的选取中增加法律知识普及的题目和案例的数量;同时设置“宪法宣誓”和“模拟法庭”等参观访问或者研学旅行实践等方式走向社会、走向法治天地,增进学生对国情、社情、法情的了解,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扩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增强法治意识,从而能自觉守法用法,弘扬法治精神,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3.作业设计为落实学科素养“有序参与”,专门设计“模拟法庭”实践作业,重视引导学生守规矩、重程序,依法依规参与公共事务树立民主和法治意识。中学生不仅要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也要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知识、拓展视野、增强能力,才能提高综合素质,成为新时代的合格接班人。

4.作业设计为落实学科素养“科学精神”,专门设计“易混易错”、“价值澄清”两种作业形式,使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辩证地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育独立、理性、全面的思维方式,增强思辩能力。4.重视错题的反思,对错题的整理反思作业能使学生通过练习→反思→巩固→迁移→提升,避免错题一做再错。

(二)单元大概念架构

在单元整体结构视域下,作业设计将单元设计展开为四个课时设计,最后再将各课时汇总为整体,以专题、综合能力真题形式设计一个课时,发挥“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效果。

本单元走进法治天地,

本单元走进法治天地,是整套教材法律部分的起始单元,它统领整个法律部分的学习,带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治进程、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感受法律与生活密不可分,理解法律的保障作用,感受法律对青少年的关爱,引领学生提升法治观念素养,学会依法办事,做法治中国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法律在我们生活需要法律

身边法律保障生活

走进法治法律伴我们

天地成长法律为我们护航

我们与法律同行

(三)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本单元作业分为两课,四个课时,四个课时作业设计和一个单元复习作业设计,课时作业以课堂预习和当堂训练为主,以社会实践作业为辅,单元复习作业设计为社会实践活动专题和真题训练。

(四)作业具体内容设计

案例一:课时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设计四个课时,相当于课时的学案,巩固基础知识,突出重点易错点,创设参观访问、研学旅行、角色模仿等活动方式,拓宽知识视野,重视价值澄清,分层清晰、难易科学、题量适中,适用师生在课堂、课下使用。

第九课第一课时生活需要法律

一、文化知识

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法”字在我国古代写作“灋”,“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廌”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据说它生性正直,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会用角去触理曲的人,被触者即为败诉。“律,均布也”,在我国古代并没有“法律”一词,直到我国引进西方的法学理论,将Law翻译成“法律”,法律一词作为专有名词,才有了现代意义。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落实核心素养“法治观念”,重视跨学科综合知识的整合,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制度认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二、基础巩固

1.作为社会关系的____________,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____________、判断____________、处理____________、和纠纷的标尺。

3.____________,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4.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三、过关训练

1.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大火出圈,网上“一墩难求”。任某趁机制售盗版冰墩墩、雪容融玩偶,却因此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4万元。该事例告诉我们()

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②法律指导我们的生活

③买卖冰墩墩是法律禁止的行为

④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2.舟山市《外卖快递骑手交通文明积分管理暂行规定》实施以来,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宣传,并依法处理骑手乱闯红灯等行为,这()

①杜绝了违法行为的发生

②增强了骑手的生命韧性

③规范了骑手的交通行为

④促进了社会文明水平提升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设计意图:突出重难点“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并启示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促进社会文明水平的提升。

四、价值澄清

1.“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远”。

解析:(错误)生活需要法律不仅仅表现为法律制裁违法犯罪。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五、实践作业

为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法制意识,我校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期间,杨警官结合学校实际,以案释法,以法论事,对青少年犯罪的案例进行生动解读。

(1)当时置身于活动中,谈谈你当时的感受

(2)除了参加法制进校园,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法制知识

六、知识锦囊

七、错题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重视错题的反思,对错题的整理反思作业能使学生通过练习→反思→巩固→迁移→提升,避免错题一做再错。

第九课第二课时法律保障生活

一、链接生活

设计意图:初中生生理发育、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链接现实引导学生全面的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1.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

2.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信念、习俗、教育和等力量保证实施。

3.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

4.法律规范着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1.乘坐公交车的一男子没有留意司机提醒,错过了目的地站点。此时他竟冲到驾驶室,抢夺方向盘要求返回。最终涉事男子因涉嫌妨害公共安全罪被刑事拘留。这体现了()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③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

④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四、思维碰撞

“善治”需要良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22年预安排审议40件法律案。

从严治党、反腐倡廉: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治党。现已有多名中央委员落马,受审或被判刑。

“法治阳光”温暖你我: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法律既是我们的“紧箍咒”,又是我们的“靠山”。

(1)结合新闻报道,谈谈你的认识。

五、拓展补充

公民的基本权力和基本义务是什么?

(1)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

(2)基本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等。

六、实践作业

为让同学们切身体验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我校到淇滨区法院开展以《走进法院,“零”距离感受司法阳光》为主题的“法院开放日”活动,并在刑事审判庭开展模拟法庭活动。

(1)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我们应完成哪些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

(2)当时置身于活动中,你认为一名合格的审判长应具备哪些条件?结合实际,谈一谈被告在审判过程中是怎样的感受?

(3)参与本次刑事模拟法庭活动,你在增强法治意识方面有哪些收获?

七、知识锦囊

1.法律的特征

2.法律的作用

八、错题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课第一课时法律为我们护航

一、法律链接

1.2021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这是一部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分为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

共九章132条。

2.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四条保护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保护与教育相结合。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为落实学科素养“法治观念”,“政治认同”,学生核心素养“科学精神”,增强学生法治观念和理性思维。

1.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的公民。

2.保护未成年人的,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未成年人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能力和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的保护。

3.六位一体,构筑起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

4.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受到的权利,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

1.我国颁布专门的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了特殊保护,其原因是()

①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②未成年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③未成年人心理、生理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④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全社会要为他们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下列做法体现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保护的有()

①爸爸带小敏去看望孤寡老人②全国开展整治少儿出版市场的专项行动③学校设立“禁烟标志”④民政等部门推动建立未成年人监护干预制度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设计意图:突出重难点对“未成年人地位”和“六大保护“的理解,题目中涉及的“六大保护”是本节学习中的重点,未成年人地位的明确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增强主人翁意识。

四、易混易错

一位父亲说:“父母打骂子女是家事,法律管得着吗?”父母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监护权。

查阅未成年人保护法,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的主要内容,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调查当地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的状况,写一份200字的调查报告。

(2)调查报告一般包括那几方面的内容?

保护未成年人的六道防线

七、错题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重视错题的反思总结,对错题的整理反思作业能使学生通过练习→反思→巩固→迁移→提升,避免错题一做再错,从而夯实基础知识和能力。

第十课第二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的。教育法全文包括总则、教育基本制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教育与社会、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等共十章八十六条。

2.第四十四条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1.大学生闫某与其朋友王某掏鸟窝,并售卖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犯非法猎捕和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和十年。这警示我们()

①要珍爱生命,与大自然和谐共生②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③伤害小鸟必然会受到法律惩罚④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生活中,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我们要()

①依法维权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③树立法治意识④维护正义,找人痛打侵权者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3.某市交警部门整治有轨电车沿线交通秩序,曝光并处罚了一批交通违法行为。被处罚的人当中,有很多是为了图省事、走“捷径”而翻越护栏的人。这一现象说明()

A.部分市民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意识淡薄

B.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以翻越交通护栏

C.有轨电车方便了市民日常出行

D.维护交通秩序只是交警部门的责任

1.依法办事的原因和做法是什么?

原因: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k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做法: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k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一组VS二组:

挑战题目:依法办事的原因和做法是什么?

己?

三组VS四组:

挑战题目: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和要求是什么?

五组VS六组:

挑战题目:德治和法治的关系是什么?

备注:知识提纲用黑笔、直尺划线并抄写题目在教材相应位置,标上序号;加横线的关键词用红笔圈出或打括号。

设计意图:重视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协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落实素养的培养。

五、价值澄清

材料一公共场所乱扔垃圾、车窗抛物、践踏草坪……这些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为了制止这些不文明行为的蔓延,某校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部分数据统计如下:

(1)以上调查数据说明了什么

(2)法治时代就不需要讲道德了吗?

设计意图:正确理解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辩证全面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法治观念的同时,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1.如何依法办事?

七、实践活动

模拟宪法宣誓活动:我校某三班开展了模拟宪法宣誓活动,请你负责策划组织并完成一下任务。

1.有同学不明白为什么要向宪法而不是其他法律宣誓?请你答疑。

2.为了保障活动效果,请你提醒同学们在模拟宪法宣誓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八、错题整理

案例二:单元复习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设计一个课时,立足能力素养,面向中招,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活动专题作业”、“单元真题训练作业”。单元复习作业设计主要以全国各地市真题为主,坚持“真题认真练”,老师进行批改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和问题,针对性训练提升,将学科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功夫放在平时,避免学生到九年级或中招考试时的不适应。

单元真题训练作业

1.(2021·吉林长春·中考真题)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21年4月2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材料表明()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国家通过立法保障乡村振兴③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④国家通过执法推进依法治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2020·江苏镇江·中考真题)2020年7月1日起,江苏省正式施行《江苏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按规定,未佩戴头盔人员由交警部门现场处罚。这表明我国法律()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依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

C.保障公民政治权利D.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2020·青海西宁·中考真题)从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从婚姻家庭到生产生活,从物权、继承到合同、侵权责任……民法典的内容包罗社会万象。这充分说明()

②民法典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违反民法典要受刑罚处罚

④民法典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4.(2020·广西贵港·中考真题)

《民法典》在编纂过程中,经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10次审议;先后10次通过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2万条意见和建议;3次组织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针对意见反映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专门召开座谈会……一场广泛而热烈的“民法典大讨论”,成为法治中国的靓丽风景。

依据材料,分析归纳《民法典》编纂是如何做到科学立法的?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民法典》的编纂让学生深刻理解法律的作用、我国法治的完善进步,良法善治,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THE END
1.“我与法治同行”主题征文活动获奖作品展示律师调查网“我与法治同行”主题征文活动作品评选结果揭晓。海北中院奎芳撰写的《奏响四季乐章 守护高原正义》获得二等奖,杂多法院白玛旦周撰写的《在法治星空下且行且思》获得三等奖、玉树中院秦伟伟撰写的《初心如磐 法泽江源》、黄南中院扎西草撰写的《法官拉毛友与法治同行的31年》、城中法院朱晓柳撰写的《我是一个法官》http://lsdcw.org.cn/show-108698.html
2.第36届全国副省级城市法治论坛征文通知邮件标题请注明“姓名+第三十六届全国副省级城市法治论坛征文”,文件标题请标注“姓名+论文题目”。单位集中报送的请填写征文报送表。 联系人:唐巍(市法学会研究部) 联系电话:85790363,13638617799 附件:第三十六届全国副省级城市法治论坛优秀论文推荐表 武汉市法学会http://www.whfxh.cn/tzgg/4011.jhtml
3.关于组织申报“第十八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征文的通知4.征文撰写人员(主持人、参与人)在学校OA系统中填报个人学术真实性承诺(OA系统“我的模板”-“公共模板”中的“公用表单”-学术诚信承诺书。承诺书中“组织部门”填写:科研发展规划处,“项目名称”填写:论文题目,“申报内容”填写:“第十八届环渤海区域法治论坛”征文)。 https://www.ykvtc.edu.cn/newsinfo.php?id=10921
4.征文题目(多篇)1、征文题目(多篇)第一篇:征文题目 征文题目一号黑体 : 学院: 年级·专业·班级: 联系 : 指导教师: 以上字体为小二号 宋体 “我身边的法律故事征文活动通知 要求:主标题为宋体,小二号,加粗,居中。学校、系别、专业、年级、班级、为楷体,小三号居右位于主标题下方。正文为仿宋体,三号。一级标题为黑体,三号: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73409738.html
5.初中道德与法治万能答题公式,全班背会,个个拿高分!7.意义、作用型题目 有助于(有利于 是……的需要是……的必然要求) 8.青少年应当如何做 1)(思想上)树立XX方面意识,增强XX方面观念,提高XX方面的是非判别能力……… 2)(行动上)在学习上,我们应该XX ;在生活上,我们应该XX;在工作上,我们应该XX……… 3)(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718/02/5315_1040264789.shtml
6.征文稿征文题目精选多篇(18页)征文题目(精选多篇) ? 第一篇:征文题目 征文题目(一号黑体) 学院: 年级·专业·班级: 联系电话: (以上字体为小二号 宋体) “我身边的法律故事”征文活动通知 征文字数:800-2014. 征文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题,将身边的法律故事撰写成作品。作品体裁不限,要密切联系实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0713/8066141054002124.shtm
7.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法制教育教案7篇下个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法制更加完备的社会,要求每一个公民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广大青少年只有学法懂法,才能树立民主法治观念,明确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才能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http://www.jiaoyubaba.com/jiaoan/28768.html
8.法制征文优秀范文(精选14篇)荣获2008年第6期“想像天使”征文优秀奖名单 谢天强 席瑞 吴艳宇 侯月森 洪学卿 张义雷 陈迎霏 李雅萌 张一上 余磊 篇5:法制教育优秀征文 提起“法治”一词,我们总会觉得离我们还很遥远,这个名词似乎只是存在于教科书上。其实不然,“法治”就在我们的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都要遵循基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s5d9s2x.html
9.2022中考道德与法治解题思路及非选择题提问类型答题模板此类型的题目一般比较简单,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的积累。“……是什么”、“……有哪些”,这类题目设问简单,回答也直接,一般可分为三种: (1)根据时事热点或教材观点回答:应具体,符合实际,忌空谈; (2)针对材料回答具体措施:侧重国家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施政战略等; http://www.zhongkao.com/e/20211230/61cd1a67103ab.shtml
10.廉洁文化征文题目篇一:廉洁文化征文题目 廉洁主题征文的题目 1.廉洁从我做起,共筑廉洁家园 2.廉洁为民,诚信为本——建设廉洁政府 3.廉洁自律,引领行业发展——打造廉洁企业文化 4.廉洁是美德,防腐是责任——从身边小事做起 5.道德教育与廉洁文化——从根源抓起,倡导廉洁风气 https://www.agnbn.com/fanwendaquan/youxiufanwen/61757.html
11.关于全国统计法治征文活动和全国统计普法宣传口号征集活动评选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颁布30周年,国家统计局政策法规司与中国信息报社联合开展了“我与统计法一起走过的30年”法治征文活动和全国统计普法宣传口号征集活动。此次活动得到广大统计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共收到征文1800多篇,宣传口号5000多条。经有关专家认真评审,共评出优秀文章60篇,其中,一等奖5篇,https://www.stats.gov.cn/xw/tjxw/tzgg/202302/t20230202_1893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