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观后感600字范文《法治中国》心得体会合集

《法治中国》的观看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法治的重要性,更好地认识中国的法治进程,更好地增强自身的法治意识,同时也更好地启发人们思考社会问题、法律问题和政治问题。以下是《法治中国》观后感600字范文和《法治中国》心得体会合集,可供参考。

8月20日,政论专题片《法治我们中国》播出第三集《依法行政》,全国各地干部群众收视热情不减,对法治话题的讨论也更加深入,对法治社会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依法行政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专题片中通过展示大量的执法细节,让人们更加明白受立案制度改革所带来的福音,不但解决了有案不受不立、立案标准不统一、立案审批不规范等群众反响比较大的问题,更让群众看到在执法的规范化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进一步了提高了依法决策的能力,提升了执法公信力。

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放管服”改革、政务公开、简政放权等等,给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便利让群众更加深信法治。更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健全依法行政决策机制、规范政务服务窗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要不断健全群众身边的法律服务,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二字清晰呈现;中办国办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法治逐渐成为一种全民信仰。

该片既有概念引用,也有专家阐述,更有鲜活事例,充分说明了依法治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国家强盛的基础和保证。

第一,实行依法治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举措。中国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在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领导地位不动摇、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顺利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总揽全局、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充满战斗力。

第二,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并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制。因此,只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从而实现国富民强。

第三,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总之,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央视推出这一法治主题的专题片,对于总结以往我国依法治国取得的成就、开启十九大继续深化依法治国的理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大家一致认为,专题片《法治中国》生动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的辉煌成就,这五年全面依法治国举措最有力、最集中,成就最丰硕、最显著,经验最丰富、最系统,法律的作用不断被强化,“法治”的理念反复被重申,成为以***同志为核心的党治国理政最为醒目的标志之一。展望未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必将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法治中国更加光明的前景;让遵纪守法成为一种自觉;让遵纪守法成为一种自觉。

“国家法治化的程度,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程度。”法治不只是法律人的理想,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和幸福保障,更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法治昌明,正义可期,则必国强民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坚强领导下,法治中国建设驶入快车道,自己也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法治的力量;让遵纪守法成为一种自觉。我们要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学习,始终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全民守法,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保证中国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全局的迫切需要,是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迫切需要,是在新的起点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迫切需要。

守法是全民的责任,也是全民的福祉。全民守法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也是实现公民权利的保障。想让老百姓守法、信仰法治,法律首先得对老百姓确有好处,能够切实保障老百姓的权利,而不是仅实现管制、约束功效。让老百姓感觉到他的权利能够通过法治得到充分的保障,甚至他不曾知晓的权利通过法治得到了、丰富了、拓展了,百姓就能相信法治,才能坚守法律。

民主与法治相辅相成。没有民主,就会存在游离于法治之外的特权,这些特权反过来会给法治造成深重伤害,最终法律就会演变成老百姓的牢笼,商鞅变法就是这样的例子。要想要全民守法,实现真正的法治,必须优化法律法规,加大普法力度,让人民群众知法懂法重视法。执法时公正执法,避免徇私枉法,滥用职权,走裙带关系,要让群众相信法法律、遵守法律,让法律成为人民心中的信仰。

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线。夯实司法公正的基石,提高司法公信力,必须持续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片《公正司法》上、下篇,通过权威严谨的理论阐述和丰富生动的案例故事,展现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司法责任制改革、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改革、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等司法领域重点改革成果的推进进程和改革成效。

司法体制改革是一场司法领域触及灵魂的自我革命。在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周继业看来,在这场“自我革命”中,正是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新性、带有革命性的改革措施,才有效破解以前年年讲但迟迟没有解决、影响司法公正的诸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基本确立改革的主体框架,切实提升司法公信力,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

专题片中,司法责任制改革被多次提及。作为司法体制改革的“牛鼻子”,这项改革正在江苏法院、检察院全面推进。

“实行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取消不必要的层层审批、集体讨论后,每一名承办检察官都切身感受到手中权力的分量,办案更积极,审查更谨慎,案件质量也更加有保障。”作为一名入额检察长,宿迁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朱良平亲力办案已成常态。收看《法治中国》专题片之后,他更加坚定地认识到谁办案谁决定、谁决定谁负责的重大意义。只要沿着当前改革的方向持续推进、久久为功,依法治国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检察机关肩负法律监督的神圣职责,将紧跟新形势、适应新要求、迎接新挑战,毫不动摇地深化各项司法改革工作,努力让公平正义之光照进人民群众心田。

“回顾来时的路,我们更坚定前行的方向。”作为司改后第一批入额的法官,常熟市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金连涛感触尤为深刻。“员额法官是法律实施的践行者,要有职业尊荣感和使命感,不但要公平公正依法办案,还要释明法律、宣传法律、在全社会树立法律的权威,让当事人胜败皆服,追求案件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金连涛说,当遵纪守法成为自觉,依法办事成为自然,每个社会个体将汇聚成推进法治社会的不竭源泉。

“民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更是法治中国的精神支撑。”《法治中国》第六集《全民守法》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普法成果,专题片中介绍的淮安老人潘恒球30年来自编自演8000多场义务普法宣传的故事,成为我省大力推进法治宣传教育的生动注脚。

“法治宣传教育永远在路上,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司法行政机关肩负着培育全民法治信仰、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时代使命。”省司法厅厅长柳玉祥说,全省司法行政机关大力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体系建设,全面落实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出台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建立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服务对象信息库,组织走访村(居)民104万多户,以“法润江苏”为主题引领,持续开展“春风行动”“法治阳光”“普法惠民村村行”“德法同行”等系列活动,让法治融入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全省司法行政战线将紧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以培育全民法治信仰为核心,聚焦“努力使法治成为江苏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目标任务,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的法德融合普法之路,引导全社会普遍接受法律、尊崇法治,为服务“两聚一高”构建最佳法治环境,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通过观看《法治中国》感触颇深。法治是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汇聚了十三亿中国人共同愿景的矢志追求。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保障。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作为一名知识青年要学习法律知识,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护法,只有全体人民的法制意识加强了,才能实行依法治国,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强大。正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我国法律是立法机关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本身就蕴含了公平正义的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保障随着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越来越强对党和政府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公平意识充分认识到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既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严复曾言:“贫民无强国,弱民无强国,乱民无治国。”法治中国意味着优良而科学的政体,蕴含着秩序井然的世界以及和谐安乐的生活。建设法治中国,培育法治精神,是政府职责所在,也是每个公民的期望所在。中国“法治”的推进,需要国家层面法治建设的引领,更离不开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自下而上”的努力——当遵纪守法成为一种自觉,当依法办事成为一种自然,每个社会个体将汇聚成推进法治社会的不竭源泉。

观看了《法治中国》的第一集《奉法者强》后深有体会。

开篇讲到“法者,治之端也。法治,就是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无法则乱;民,无法则贫。人民群众应尊重法律,崇尚法治,将法律当成自卫的武器,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切勿以身试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职务多高,只要违反法律、破坏法律都要受到党纪国法的严肃惩处,毫不姑息。

法治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他指出了服从良法包括两种情况,其一是乐于服从最好而又最可能制定出来的法律,其二是宁愿服从绝对良好的法律。绝对良好的法律,在实践中是不可能的,因为法律不可能完全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社会情势的变更很多时候也绝非法律所能预测。在我国,不论是当前,还是将来,建设法治社会是必不可少的,依法实行治国方略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建设法治社会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保持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是人民的最高利益,是老百姓生活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普及人民群众法律知识,重视法律宣传,提高法律素养。注重从少时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少年不懂法,以后成年也很可能不懂法,我们要知法、守法,然后才能举起法律的旗帜维护自己的利益。人若不懂法不守法,便容易误入歧途,甚至不知自己有错。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例占到总人口的70%,这群人的法律意识得不到提高,其他30%左右的人口和法律工作者的法律意识提的再高也不能根本上提升我国的法治水平,而普及法律的关键就在形成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使百姓群众处在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内,普及其法律基础。不过普及民众法律常识、提高民众法律意识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共同重视。

法治中国使我深刻了解认识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法律普及的必要性。更激发了自身为国家法治社会做伟大贡献的使命感,给人更多的教育与启发。相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在******的领导下,会在建设法治社会上越来越稳固,走向繁荣昌盛。

《法治中国》是一部展现中国法治建设和司法改革的纪录片,让我对中国的法治道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纪录片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真实的案例,展示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成果和进程。我被片中所呈现的巨大变化所震撼。从以前的人治、权力任性到现在的法治、公平正义,中国在法治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我深深感受到中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的决心和努力。

在片中,我看到了许多普通人因为法治的保护而获得了正义,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触动。法治为每个人提供了公平的平台,保障了每个人的权益,无论身份和地位。这让我对中国法治体系的公正性和人民的福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观看《法治中国》,我更加坚信了法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法治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石,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只有在法治的框架下,人民才能享有平等、公正的权益,社会才能实现持续的发展和进步。

2017年9月3日,运维网优党支部第七党小组组织了主题党建日活动,本次党建日活动的主题为观看电视台纪录片《法治中国》,并要求小组党员观看完后集体讨论,通过讨论小组党员对法制中国的感受颇深,明白了依法治国,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选择的必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法律是一个国家用来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的基本准绳;也是一个国家谋求,推进,发展自身实力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一切都使全面依法治国达到了理论以及实践的新高度,使得全民的法治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也使得全面依法治国得到了社会更广泛的共识。

《法治中国》系列片深刻的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积累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归纳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同时将获得的重大成绩和骄人成就展现在我们眼前,记录了法制建设的方方面面,刻画出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古往今来,不论中西,凡以强国之姿立于世界之上者,必循法治以立己身。战国时期,魏国夹缝求生,西邻强秦,北接悍赵,南有韩国伺机而动,危急存亡,旦夕之间。而魏国却于战国之初,率先崛起,纵横于诸侯之间,西略秦地,北食中山,东攻强齐,此等成就,由赖二字,法治。魏国于战国乱世中首先任用李悝进行变法,循《法经》以治天下,一时之间,富国强兵,举国境内,上下一心,经年间,魏国就成为了中原霸主,凌驾于战国列强之上。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经验和教训使我们认识到,法治是治国理政的不可缺少的手段,什么时候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法治废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

“法生于义,义生于众适,众适合于人心,此治之要也。”人即城,人即垣,国家是由人民组成的。法律的制定与施行无不是从人民的角度出发,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的利益。只有坚持法治,才能体现人民的利益;只有坚持法治,才能反映人民的意愿;只有坚持法治,才能维护人民的利益。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充分反映了在我们国家,人民居于主体地位。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在现代化社会的今天,经济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重要标杆和尺度。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治。我国的经济体质改革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它是指社会经济的运行必须有健全的法律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营活动必须依靠市场经济的法律进行。没有法治保护的市场环境,它的公平性和竞争性无法得到保证,经济活动也难以有序的进行。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们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就,交上了一张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骄傲自满,也不因此而停滞不前。为了守住改革开放的傲人成果,迎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倒计时,我们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才能顺利进行。

全民依法治国,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选择的必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做到知法,守法,懂法,护法,为国家顺利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法治中国,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领导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了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个过程是由法治进化而来的。

法治中国,是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精神动力;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下,在以同志为核心的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我们党始终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为党的建设总基调,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始终保持着领域的灵魂和战斗力,始终保持着上的坚韧和上的坚定。

我坚信,在中国党的带领下中国完全有理由信心满怀,以昂扬的精神状态迈入21世纪。

近日,央视播出了一套新闻记录专题片《法治中国》,受到其宣传的鼓动,我也进行了观看学习,开篇以中国历史为背景,引出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党和国家的道路该怎么走而引发深思。以奉法者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作为回答上述问题的坚定而明晰的答案。

习***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党的领袖对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时,人民对党寄予无限希望。习***会这样说,会做出这样坚定而明晰的答案也是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实践过后才做出的,当习***在正定县任县委书记时就将法治文件列入其中。在以后的工作中,习***也无时无刻不在将法治列为治理当地的重要文件,在多次的实践之后,再将法治中国这一主题,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前所需要的道路。

什么样的法治道路才是中国适合的呢,习***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说到:“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这句话体现出习***牵挂着对我国法治社会形成道路上的任何一个小节,让国家的人民决定国家的道路,虽然坚持领导的是党,但是决定道路方向的却是国家的人民群众。也是无时不刻的展现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正如xxx所说:“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的时代呼唤着法治,人民期盼着法治。全面依法治国这个宏伟的目标、壮阔的蓝图,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共同建设一个充满生机、成就辉煌的法治中国!

通过观看《法治中国》感触颇深。

严复曾言:“贫民无强国,弱民无强国,乱民无治国。”法治中国意味着优良而科学的政体,蕴含着秩序井然的世界以及和谐安乐的生活。建设法治中国,培育法治精神,是职责所在,也是每个公民的期望所在。中国“法治”的推进,需要国家层面法治建设的引领,更离不开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自下而上”的努力——当遵纪守法成为一种自觉,当依法办事成为一种自然,每个社会个体将汇聚成推进法治社会的不竭源泉。

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在央视隆重上映。这不世一步普通的专题片,而是对一种治国方略的重申和肯定,是一种增强人民法制和道德观念的宣传向导,更是对依法治国的制度自信。

纵观历史,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鉴于这个规律,我国坚决地选择了依法治国这一伟大策略。我们就是要通过法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规范经济活动的各个主体,进而引导市场经济的良性竞争;要通过依法治国实现政治清明,进而实现人民民主自由;要通过依法治国巩固改革发展成果,进而铺就小康社会建设大道,实现“中国梦”。

从新中国建立到小康建设的新时期,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制定了有关政治生活、民事活动、经济活动、生态保护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使国家管理有了一整套有章可循的法律依据。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兴领域的法律空白也不断被填补,整个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同时,全面深化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的司法实践活动不断得到全国人民的肯定,我国依法治国的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依靠国家法律规范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力也不断增强!

时代的需求、发展的需求,铸就了依法治国理念的形成,而依法治国就是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使国民共享发展成果。

THE END
1.ai智能写作《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000字《红星照耀中国》有感600字,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一千字,红星照耀中国的感想800字,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全篇,红星照耀中国摘抄200字原文,红星照耀中国的随笔300字,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200字左右,红星照耀中国第一章和第二章读后感,红星照耀中国第4章梗概100字,红星照耀中国观后感800字初中,红星照耀中国第一节读后感,红星照耀https://www.aizhinengxiezuo.com/news/xzfw/553794266148933.shtml
2.如果国宝会说话三星堆青铜人像观后感200字.docx文档介绍:该【如果国宝会说话三星堆青铜人像观后感200字】是由【鼠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如果国宝会说话三星堆青铜人像观后感200字】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https://m.taodocs.com/p-971614980.html
3.最新湄公河行动观后心得总结200字(优秀27篇)湄公河行动观后感500字 12 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奥斯卡影院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做《湄公河行动》。妈妈说这是一件真实发生在五年前的事。因为是一件真实的事,所以我们都很想看看这个事件的发生经过。 2011年10月5日,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袭击,13名中国船员全部遇难,泰国警方从船上搜出90万https://www.baihuawen.cn/zuowen/daquan/731282.html
4.《红色法庭百年志》观后感范文最新1000字左右观后感巡回法庭于2014年决定设立,现共有6个。设立巡回法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包括便于民众诉讼、缓解最高人民法院的办案压力、监督下级法院的审判情况、推进法治宣传与传播等等。总之,都聚焦于实现司法公正。实践证明,巡回法庭的设立确实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 【《红色法庭百年志》观后感范文最新1000字左右】https://www.027art.com/fanwen/ghg/14313280.html
5.家庭训练护苗行动大讲堂心得400字左右汇编五篇家庭训练护苗行动大讲堂心得400字左右汇编五篇_护苗行动观后感 我们的生活跟随.的进展愈来愈美妙,有便利的交通及先进的网络通讯工具快速进展及广泛利用。比如:电脑就闯入到了千家万户,它我们生活中,存在着许很多多的善美,虽然便利,同时它也是1个恶魔。看你怎样对待? 网络的善美特别之多,比如说:上网谈天,拉近伴侣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911/6151224154004234.shtm
6.法制报告会观后感200字首先在法治方面,我知道了遇事要勇敢。讲具体一点:在遇到有人要钱时,不要害怕,其实,不是要钱者很 阳店一中举行法制报告会 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预防青少年犯罪,2004年2月26日下午,阳店一中举行法制报告会,会上再次邀请了灵宝市检察院的建胜民同志和阳店派出所的民警王启明和张赞召来到我校,联系实际,结合https://www.unjs.com/h/b/644180.html
7.法治报告观后感4篇网络文章法治报告观后感【篇1】这次法制教育报告会,确实给我们普及了许多的法律常识,同时也给很多同学敲了个警钟https://bbs.openke.cn/thread-773065-1-1.html
8.2024年中小学生法制伴我行开学第一课观后感汇总篇开学第一课观后感_第1篇: 中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孟子曾经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可见,在庄严的法治面前,人只有遵循一定的法则,在法的支持与限制下,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学校最近邀请土湖派出所的警员到校上了一节精彩的《法律知识讲座》,在讲座中,我才深深地认识到一些法律与法治的知识,原来法治是人类http://m.creditsailing.com/XiaoXueZiXun/498613.html
9.推荐法治展板观后感(精选5篇)写法治展板观后感作文时,应注意:1. 紧扣主题,明确阐述展板内容对法治理念的理解与启发;2. 结合个人感受,用具体事例或细节增强文章感染力;3. 分析展板中法治案例的教育意义,体现法律的重要性;4. 逻辑清晰,结构合理,先总后分或先因后果;5. 结尾总结提升,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行动倡议,展现法治精神的内化。 https://www.04oo.com/w/640996.html
10.十二公民法治观后感500字法治教育片越界观后感心得5 每个星期二的晨会课,都是我们学习法制的时间。这不,洪晨翰正缓缓地走向讲台,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大字“勿闯红灯”,之后便捧这一课,让我明白了“勿闯红灯”的重要性,也让我知道了要做知法守法的城市小公民。我们每个人都是法制小主人,我们要好好管理我们心中法制的世界! 法治教育https://www.da-quan.net/ti/%E5%8D%81%E4%BA%8C%E5%85%AC%E6%B0%91%E6%B3%95%E6%B2%BB%E8%A7%82%E5%90%8E%E6%84%9F500%E5%AD%97.html
11.《法治在线》观后感2000字《法治在线》观后感_2000字 E度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惩处犯罪分子,我们引以为戒今天看了中央电视台的法制节目〈法治在线〉之〈斩断毒祸〉,介绍的是成都市公安局成功破获3。16特大贩毒案的主要过程,看后颇有感触!国家公安部得知近期缅甸毒枭与一四川毒贩联系频繁,准备将一批海洛因运往成都,并且有意从境外聘请技术http://www.zuowen.com/e/20130429/517e7cd32e8a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