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苏力的贡献?—《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读后感

早在大一的时候就见过苏力先生了,那个时候他来我们南大做暑期学校的报告,讲了对一个戏剧的法律分析。虽然没有听懂他的讲课内容,但对他的风格到领教了一番。那个时候,他还正处在“朱甘事件”中,我还记得他在讲座上多次重复的一句话“人生有很多无奈”。大体而言,当时我对苏力的了解比较朦胧。但我记忆深刻的是,法理学老师在课堂上曾推荐过苏力的那本书《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说来惭愧,我最近才读完了它。

他不是在愤世嫉俗,也没有抨击那个时代的种种不太满意的地方,相反,他强调学者要“理解中国”,去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合理之处;他也不是在标新立异,试图抢占学术领地、圈地为牢。相反,他追求把“通俗”的东西纳入理论分析的视野。他似乎离经叛道,竟然研究这样的故事——在当时有人看来简直是没有任何研究价值的问题:一个叫秋菊的农村妇人为她丈夫被村长踢伤而去“讨说法”以及一名偏远山村的党支部书记(山杠爷)惩罚不孝顺的村民的故事等等。这本书里没有高深的词汇和故弄玄虚的成分,更不会有指点江山、为这个“落后的”文明如何实现现代化而激扬文字的痕迹。

当年他那曲高和寡的论文如今已经变成了入门读物了。说句毫不夸张的话,今日若有人想研究中国社会的法治问题,必定绕不过的一道门槛,便是苏力的这本《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这是苏力的第一本著作——严格意义上,它只是一本论文集。

他以“什么是你的贡献”作为序,既是对整个中国学术界,或者主要是指法学界的拷问,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反思和鞭策。也许,他想对那些善意的批评者作一个交待吧,表明他的问题意识以及对中国问题的关切。这里说的“贡献”是指,中国学术本土的知识生产,而不是搬用外国的东西来诊断中国。他说,“因此,从理论上说,我们这一代学者完全有可能根据我们的经验做出我们的贡献……,这种贡献并不是以我们的经验、体悟为目前主要是由西方学者提供的理论、模式提供一些脚注,充实或者补充他们的理论框架,而是一种真正的无可替代的贡献。”(序言第三页)

苏力主张一种实证的、解释性的法律社会学进路,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这一点。譬如在序言中,他说“首先是研究中国的现实”。对于法理学的研究,他还主张“交叉学科”的研究,这不仅在他的书评中体现出来了。例如,在“什么是法理学”一文中,他赞赏波斯纳的“法律经济学的分析”,并提倡从各个学科的角度研究法理问题;在“法学研究的规范化”一个章节中,他对《走向权利的时代》的批评更是对法律社会学方法的一种强调和修正,强调考据和例证。

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这些观点都是但开风气的。当“法学是幼稚的”还弥漫在法学世界上空的年代,能够且敢于对法理学研究提出这么多根本性的反思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在我看来,这也许是中国法理学的一个转折点。

就我的阅读感受而言,苏力、黄宗智和季卫东的研究风格各有千秋。苏力喜欢解剖麻雀,黄宗智重视知识考古和田野工作,而季卫东能将理论论证和社会调查结合起来。

比较巧合的是,关于中国法学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季卫东、黄宗智和苏力的观点也很不同。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法与社会》中,季卫东认为后现代思想的引入对于中国法学和法制的发展不利,理由是,后现代思想的破坏大于建设,而中国目前还没有完成现代化。据苏力分析,季的论点有两个前提预设:一是单线社会进化的理论,社会必然是从现代进入后现代;二是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的紧密联系。苏力否认了这两个前提预设。苏力虽然也觉得自己不是后现代主义者,但他觉得后现代思想对于法学的建设还是有一定裨益的。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的反思和批判,这有利于现代的建设;并且,哪怕它存在“破坏”作用,但只是在研究层面。在中国的语境下,研究不一定会对制度产生、直接影响。黄宗智则与以上两者的观点都不同。黄认为,中国法律的“现代性”不在于理论上如何界定,而在于实践中.。“现代性”在法律实践过程之中存在,而不在于性质的层面。三者的观点虽然迥异,但都是对中国问题的关切。这些都是有意义的。毕竟,学术在于争鸣。

然而,尽管苏力对本土资源的挖掘下了很大的功夫,他的考据工作还是有些瑕疵的。仅仅以《秋菊打官司》和《山杠爷的悲剧》这两部电影,以及相应的官司来刻画一个民族的法律文化,这是值得商榷的。这类似于国内的影评家们批评张艺谋的电影一样,往往把中国人丑陋的一面展示给外国人看。虽然苏力先生不至于展示中国国人的丑陋,但他仅仅从这两部电影来作分析中国的法律文化,难免陷入以偏概全的境地。没有田野的调查和更多的数据的展示,就分析得出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的结论,这显得有些底气不足。虽然我不反对他的结论,但这种解剖方法是否能够经受住质疑者们的追问呢?而且,他的视角也主要着眼于法律的经济分析和吉尔茨的“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的立场?

相比而言,黄宗智先生到是在考据作业上比较成功。黄先生在《中国离婚法的实践》、《中国民事审判的过去和现在》、《中国的法庭调解》以及《中国法律的现代性》中发挥了他的专业特长,以历史考古的方式,加以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比较,通过数据和具体案例来分析中国的法律与法学,令人心服口服。他以翔实的数据和分析反驳了国内的流行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例如,对于中国的民事审判和调解之间的关系,传统的观点认为,中国古代以来一直重视对纠纷的调解,追求和谐、天人合一。黄宗智分析清代以来的案例,得出以下的结论:一、中国古代的追求纠纷调解的观念只是儒家理论的一种“应然”的理想图景,在现实中,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有很多;二、即使是调解,也含有很多“强制”的成分。例如,他所提出的“判决式调解”这个概念,实质上还是判决,它曲解了当事人之间的意志,含有强制的成分。

苏力与黄宗智的研究风格之差异在于:苏是在“抓典型”,而黄则重视整体的分析。这两种进路的结果迥异,而且苏力的研究则更可能走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因而,他所招致的质疑和批评也很多。他对于中国法治问题的“理解”式态度,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表现。

整体而言,苏力的贡献在于,面对当时国内流行的概念法学和政法哲学,他提供了学术研究的一种方法,一种选择。而且不容否认的是,尽管他的视角存在瑕疵,其学术辐射力是十分巨大的。可以这么功利地说,如果有人愿意去亲自搜索一下他的论文被引用率,他一定不会失望的。

THE END
1.关于法制的读后感(通用9篇)篇2:关于法制的读后感 1、加强法制教育。 只有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使青少年接受正确的观念,养成尊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使他们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 青少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同时由于学校教育的渐进性、规范性、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u36a7f0.html
2.法制学习心得(通用36篇)通过这次教师法制教育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使我坚定了学法与用法相结合,努力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学生的信念。 在教师法制教育学习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注重职业道德真正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我从事了几十年的教育工作,但关于教育法律法规这方面的知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xdth/20221202091533_6048275.html
3.十二公民法治观后感500字法治教育片越界观后感心得5 每个星期二的晨会课,都是我们学习法制的时间。这不,洪晨翰正缓缓地走向讲台,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大字“勿闯红灯”,之后便捧这一课,让我明白了“勿闯红灯”的重要性,也让我知道了要做知法守法的城市小公民。我们每个人都是法制小主人,我们要好好管理我们心中法制的世界! 法治教https://www.da-quan.net/ti/%E5%8D%81%E4%BA%8C%E5%85%AC%E6%B0%91%E6%B3%95%E6%B2%BB%E8%A7%82%E5%90%8E%E6%84%9F500%E5%AD%97.html
4.法制动画片观后感作文二年级读后感今天下午我在学校观看了法制动画化片,动画片演的很好,我学到了很多的法律知识。 动画片中有要保护国家财产方面的,有不要偷拿别人的信件的,还有不要种有毒的花等等。 看过动画片之后,我知道了不能偷看别人的信件,这样就侵犯了别人的隐私,是犯法的。 http://www.25622.com/xiaoxue/ernianji/duhougan/201303/204959.html
5.《法律的故事》读后感范文《法律的故事》读后感范文 (一) 法制故事的读后感 “法制”一个个让人熟悉的字眼。我读了一篇有关“法制教育”的文章,这篇文章使我 受到了极大的感悟。 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瓜” “小时偷油,大时偷牛。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如果你小 时候没有养成好习惯好、的生活方式,将来就会随意地去、盗窃等不良行https://mip.wenshubang.com/duhougan/595662.html
6.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读后感(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书评本书是我在洞穴奇案、西窗法语之后看的专业第三本,其中是由多篇文章构成。 作者自称实用主义派,推介制度性建设比具问具析更能影响人的选择,从第一篇可看出作者保守的一面,但从他对《走向权利的时代》一书严肃的学术批评又可以看到他批判性的一面。 最后一篇作者用自己留美七年的亲身经历大致而又周详地为我们描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3284492/
7.推荐法治展板观后感(精选5篇)《依法治国》读后感 今天阳光明媚,我拿起了《依法治国》这本书,津津有味地品读起来,书里写的一个个《依法治国》的小故事把我吸引住了。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德法相依,相辅而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时也告诉我们要争做守法的小公民…… 看了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姚红珍,因为她用微笑和热情为消费者https://www.04oo.com/w/640996.html
8.张星亮:《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读后感在《变法、法治及本土资源》一文中,作者对这种“强调政府运用强制力规制经济和社会的法制建设”的模式提出了批评,并提出了自己试图论证的命题:“中国的法治之路必须注重利用中国本土的资源,注重中国法律文化的传统和实际。”而这里的“本土资源”并不仅仅是卷帙浩繁的历史规章典籍,更重要的“是要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非http://www.xmhsfy.gov.cn/ztzl/qydshd/201709/t20170918_169146.htm
9.法律伴我成长五年级作文《关爱成长,法制护航》读后感.doc法律伴我成长五年级作文关爱成长,法制护航读后感法律伴我成长五年级作文关爱成长,法制护航读后感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这句涵义精湛的话,就道出了法律的重要性,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法律,就没有了根基,没有根基,就注定灭亡https://www.jinchutou.com/p-78889697.html
10.青少年法制安全教育观后感300字(9篇)青少年法制安全教育观后感300字(9篇)(2023年)(2024-09-02 01:48:03)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观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青少年法制安全 2024年观看警示教育片《瞒https://www.newsipay.com/t/qingshaonianfazhianquanjiaoyuguanhougan300zi(9pian)/
11.#法制呼中#百年孤独读后感多年以后,来自呼中区法院#法制呼中#《百年孤独》读后感多年以后,再次打开《百年孤独》的时候,我将会回想起第一次读完它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老师从讲台上传来的英文已经变得虚无缥缈,而我的脑海里尽是呼啸的狂风,席卷着漫天黄沙。在这一切混沌之中,有一个极其微小的点,如同大海上即将进入漩涡的木船——奥雷里亚诺在屋里,手捧梅尔加德斯的羊皮https://weibo.com/5137194525/F90lqejcR
12.《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3年度法治人物特别节目观后感10篇四、从自身的角度来说,自己作为公民,首先要遵纪守法。作为教师,更要依法教学,也要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法制教育。 《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23年度法治人物特别节目观后感(篇8)通过宪法晨读活动,更加坚定地跟随党的步伐,坚持党的领导。“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是人类文雅前进的重要成果,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218/8022046132006016.shtm
13.关于法律读后感的作文1000字关于执法读后感的作文1000字以下是本网站小编为各人经心保举的关于执法读后感的作文1000字,接待阅读珍藏,盼望对您有所资助。篇一:执法职业读后感1000字这是霍姆斯在给哈佛大学本科生演讲的一篇竣事文。从这一篇文章中,我读到了执法职业的抱负性和高贵性。“执法并不是一个属于艺术家大概墨客的范畴,执法是抱负的职业https://www.xdyy8.com/wenxue/zuowen/61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