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简答题

《出师表》归纳1简答题1、作者在提出建议前先分析了蜀国面临着怎样的形势?诸葛亮分析形势的目的是什么?答:(1)先分析了蜀汉面临的不利的客观形势——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又分析了蜀汉有利的主观条件——大臣将士忠心耿耿。

(2)分析不利的客观条件的目的:表达痛惜先帝大业未竟而过早离开人世的感情;表明创业维艰之意,一起刘禅深思;告诫刘禅惟发愤图强才能救亡图存;警策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兴复汉室有所作为。

分析有利的主观条件的目的:告诫刘禅,希望犹在,要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

想要救亡图存,必须依靠这些忠臣的力量。

分析形势的总体目的:自然引出三条建议,更为第三条建议“亲贤远佞”的提出做铺垫。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一句中的“未半”包含了两层意思,那么,完成的一半是什么?未完成的一半又是什么?答:(1)刚刚建立了蜀汉政权。

(2)还没有兴复汉室,统一中原。

3、第一段的抒情线索:答:希望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照应上文哪句话?答: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读这几句话,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一一列举?答:(1)蜀国虽然形势危急,但还有有利的主观条件,就是大臣和将士都忠心耿耿。

(2)有利的主观条件形成的原因是先帝的厚遇。

6、第二段作者提出了严明赏罚的建议,所谓“严明”包含哪两层含义?答:(1)执法标准统一,“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赏罚公平严明,不偏袒私护,“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7、作者在第二段针对什么情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答:针对刘禅跟宫中亲近,宠信宦官黄皓一类小人,跟府中疏远,有所偏袒,如任其发展下去,则内外异法而法治不行,法治不行则在诸葛亮离开国都的情况下,政局必乱。

8、诸葛亮向刘禅推荐的人才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答:共同点:忠、贤——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不同点:位置不同:其中有宫廷侍卫、朝廷大臣、军队要员。

性格不同:郭攸之等人志虑忠纯。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9、作者在第五段所谈论的问题是什么?其观点和结论是什么?答:(1)治理国家应该亲贤远佞的问题。

(2)观点:亲贤臣,远小人,(过程:以两汉历史经验教训为前车之鉴,以先帝叹息痛恨桓、灵二帝昏庸误国为告诫,以“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

)结论: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反复告诫刘禅亲贤远佞的重要性,希望它能够亲贤远佞,兴复汉室。

11、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答:(1)开张圣听(广开言路)(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3)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12、这三条建议中,哪条最重要?为什么?答:亲贤远佞是核心,最重要。

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陛下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两汉的经验教训证明了亲贤远佞的重要性‘刘禅昏庸易受坏人蛊惑,所以更应该亲贤远佞。

13、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建议的目的是什么?答:希望刘禅修明政治,为北伐提供一个稳定的军事后方,从而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军事目标。

答:从纳谏,法治,用人三个方面,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个建议。

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这两条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观点一致。

15、从诸葛亮分析形势,给刘禅提出三条建议来看,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答:诸葛亮是一个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的贤相。

他能够深谋远虑,是一个治国有方的政治家。

还可以从表文中看出诸葛亮忠心耿耿,为蜀汉兴复大业尽忠职守。

16、出师表全文着眼于出师二字。

然而第一部分为什么绝口不提出师一事?答:因为刘禅无能,离开诸葛亮根本不知道如何治国,所以诸葛亮先向刘禅提出开张圣听,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把治理国家的事情交代清楚,这样做才能保证出师时有一个稳定的军事后方,消除后顾之忧。

17、作者在向刘禅进言后,转而自叙本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自叙本志,表明自己淡泊名利,也是他的自谦之词。

引出了三顾茅庐之恩和与先帝共患难的历史,既表达对先帝的感激,又希望后主明白创业的艰难,希望他能像先帝一样任人惟贤,接受自己的建议,修明政治,说明北伐是为了报先帝忠陛下。

18、“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两句是《出师表》中的名句,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理解。

答:前两句体现了诸葛亮自叙宁静淡泊之志,表现了他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也是他的自谦之辞。

后两句话是诸葛亮临危受命,一生追随刘备,尽忠职守,鞠躬尽瘁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他效忠先帝的一腔赤诚和创业的艰难。

19、“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与“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两句是否矛盾?答:不矛盾。

诸葛亮本来淡泊名利,但被先帝三顾茅庐所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格所感动,才临危受命,辅佐先帝,成为一代贤相。

20、第七段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对先帝的怀念,报答先帝的恩德,“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完成尽忠陛下职责的决心,对后主亲近贤臣的希望。

2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说的是哪两个著名的事件?写此的目的是什么?答:(1)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

(2)表明自己淡泊名利和对先帝的怀念感激,同时还告诉刘禅创业维艰,希望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兴复汉室,也表明出师北伐完全是为了报答先帝的深恩,从情感上打动后主,希望后主能接受前文提出的建议,为出师北伐打造了一个稳定的后方。

22、赏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答:这一句写诸葛亮深恐不能完成先帝托付的重任,昼夜思虑,呕心沥血,知恩图报和效忠之情使人感动。

23、作者写到自己出师北伐的目标时,多用短句表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短句表达使句子节奏明快,语句铿锵,琅琅上口,能够充分表达一种昂扬的斗志,以及自己出师北伐的必胜信心和坚定信念。

24、第八段在文中的作用?答:归纳前意,总结全篇。

将出师,谏言的两层意思拢合在一起。

25、诸葛亮自立军令状,又对臣子提出要求,最后对刘禅悉心叮咛,可见诸葛亮怎样的精神?答:严于律人,更严于律己。

26、诸葛亮希望“陛下亦自谋”的目的是什么?答:告诫后主一定要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

28、第八段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段的内容集中在什么问题上?答:(1)再次申明君臣各自应担负的责任(2)出师和进谏的问题上。

29、第八段的层次是如何安排的?答:首先是诸葛亮立军令状,严于律己,其次是严格要求朝廷诸臣,最后是对后主提出希望。

30、“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可见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心绪难平,情感复杂。

根据你对《出师表》的理解,结合以往的积累,谈一谈一代贤相,智慧过人的诸葛亮“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原因。

答:怀念先帝,为先帝大业未竟而过早离开人世而惋惜沉痛;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为自己二十多年的辛苦辗转而无限感慨;即将出师北伐,而后主昏庸无能,朝廷内又有小人作祟,难免产生后顾之忧;还有即将出师对后主依依不舍,情感复杂,无以言表,不禁潸然泪下。

31、本文作者向后主陈说了什么情,言了什么事?答:情:对先帝的怀念,对刘氏父子的效忠,对出师北伐,兴复汉室的决心和对后主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大业的希望。

事:治理国家,出师北伐,兴复汉室。

34、作者提出建议时,为使后主能接受建议,听从自己的观点,可谓极尽老臣之能,用心良苦,阅读本文后,请你谈一谈,诸葛亮的用心良苦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先以形势震动对方,明示已临“危急存亡之秋”,如不励精图治,势必国破身亡。

(2)以“情感”打动对方,连呼先帝,声声热泪,告刘禅要光先帝遗德,竟先帝之遗业。

(3)(以措施教导对方)措施教之:告之治国的具体办法,行之有效。

(4)(以事业激励对方)告诫后主要完成先帝未竟之业,使天下归一,汉室兴隆。

促使他有远大的抱负,完成千秋大业。

(情真理足,辞婉心切,虽属奏章表文,却感人至深。

)35、作者诸葛亮写本文的目的?答:请求出师北伐,提出建议,希望刘禅修明政治,使自己安心北伐,为北伐提供一个稳定的军事后方,从而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军事目标。

表达报先帝,忠陛下的情感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36、你认为诸葛亮兴师北伐的原因是什么?答:(1)三分天下,兴师北伐是“隆中对”时先帝和诸葛亮共同定下的策略,先帝事业未竟而崩,诸葛亮当竭尽终生志虑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

(2)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更是蜀汉的目标,辅佐刘禅实现这一目标亦是老臣诸葛亮的责任。

(3)尽一生义气为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

37、请你谈谈诸葛亮的《出师表》中的观点现在还有哪些积极意义?答: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的政治观点,用人唯贤的人才观,信守承诺以及强烈的责任心在现代社会进步与发展中依然有其积极意义。

38、《出师表》中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句子,表达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就本文诸葛亮的行动看是怎样体现这一观点的。

答:作者在先主去世,国力疲弱困乏,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在政治上给后主提了三条建议,在军事上平定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积极整装武备,为实现先主遗志,“报先帝,忠陛下”努力工作着。

②三顾茅庐表达先帝对诸葛亮的敬重赏识;白帝城托孤表现对诸葛亮的信任。

40、后主昏庸无能,而作者依然对其鞠躬尽瘁,有人对此叹为愚忠,有人推崇备至,你又如何看?答:不是愚忠。

“愚忠”就是对国君个人盲目的,毫无原则、毫无主见地效忠,诸葛亮确实忠于刘禅,但不是一味地俯首帖耳,他是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以帝王师的身份辅佐后主完成先帝遗愿的。

41、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诸葛亮出师前在军事、政治上做了哪些充分的准备?答:(1)跟吴国通好,使蜀国在外交上取得一个重大胜利,便于全力对付魏国。

(2)加强内政建设,确立了明确的法令并认真执行,使社会风气大大好转。

(3)安定南方的叛乱,任用本地夷人和汉人做官吏,使夷汉关系得到改善。

42、文中十三次提到“先帝”,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对先帝的感激、追念与怀念,对刘氏父子的忠心,也诚恳希望刘禅以先帝为榜样,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治好国家。

开放题型1、“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一句,指的是三国时期哪一个著名的事件?期间刘备在遗诏中向刘禅提出怎样的告诫?又告诫刘禅怎样处理与诸葛丞相的关系?答:①“白帝城托孤”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③“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2、后人对《出师表》的高度评价有哪些?请写出一句,并注明作者。

答:(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2)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文天祥《正气歌》3、请写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答:“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体会:今天,我们仍要坚持以德服人。

生活中对于小的缺点或恶劣的坏事,要防微杜渐,因为小错不改,慢慢会变成一种恶习;而不断的积累善行,却可以铸造优秀的品质,形成高尚的人格,最终赢得人们的尊重。

4、你怎样评价诸葛亮?答: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廉洁自律,事必躬亲,为蜀汉政权披肝沥胆、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常令后人仰其人格,颂其伟业,叹其未终,不愧为人臣之楷模,忠臣之典范。

5、此文全篇为“报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贯穿。

怎样理解诸葛亮的赤诚忠心?答: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的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情,在文中,他满怀深情念先帝,满腔挚爱谏后主,他对刘禅的反复劝谏,谆谆叮咛,言辞恳切,语重心长,那忠义之理,殷切之情,处处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现了他这位元老重臣对刘氏父子的赤肝义胆。

6、本文是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前写给后主的表文,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此情节。

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情节,你认为诸葛亮此次出师北伐失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结合相应情节加以阐述。

答:用人不当,派了自高自大的马谡守街亭,街亭失守导致整个战局失利,因而失败。

7、你认为诸葛亮能得到刘备赏识重用的前提是什么?他的这种有幸遇明君的机遇令人羡慕,那么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迎来属于你自己的机遇?答:(1)前提是诸葛亮具有经天纬地的韬略和过人的才智。

(2)我们应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也具有迎来机遇的真才实学的本领;要有一颗积极进取之心,要善于发现捕捉机遇。

8、成都武侯祠有一幅对联:“鞠躬尽瘁兮,诸葛武侯诚哉武;公忠体国兮,出师两表留楷模”(郭沫若)。

读过《出师表》,你觉得这篇对联赞颂了诸葛亮哪些美好的品质?答:效忠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勇英武,体恤国民。

9、“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分别用原文和自己的话回答“天下计”和“老臣心”的含义。

答:“天下计”——“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一统天下的策略。

“老臣心”——“报先帝,忠陛下”,效忠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答:“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的人生正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鲜明体现,诸侯割据,群雄并起之际,腹有包藏宇宙之良机,却能归于宁静,守几间草庐,几亩薄田。

三顾茅庐之后,为刘备鞍前马后,奔走效劳,不过是为报先帝的知遇之恩,辅佐刘禅是为向蜀汉尽忠,这期间,诸葛亮抛弃了一切个人荣辱得失,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蜀汉发展的大计中,无论是成就还是品行,都在中国的历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使后人赞叹不已。

创新题型1、“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的诗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支撑危局,辅佐幼主的谋国之忠和苦心孤诣,并赞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的才略与忠心的确令人景仰。

请结合课文,谈一谈你的认识或体会。

答:才略:作为政治家诸葛亮对于治理国家有非凡的才略,他提出三条治国的策略,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这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朝代治国都需要遵循的原则;诸葛亮认识到要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必须要先平定南方,修明内政,这是军事家的战略眼光。

忠心: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受任于败军之际开始就为蜀汉创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然后辅佐刘禅治理国家,尽心尽力,为北定中原,做战略准备,深入到不毛之地平定南方,又要率师北伐,兴复汉室。

2、刘备在临终前寄语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答:当的起,诸葛亮为蜀国忠心耿耿,他的忠义已远远的超过了臣的界限,而表现为与先帝的兄弟深情和对刘禅的长辈关怀。

出师前,从军事准备到军政人员安排,从治国道理到具体实施,事无巨细,样样叮咛嘱托,这样的良苦用心已达到亲情的境界,明知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却穷极一生的才智辅弼,指导,这种情感已超越了君臣之情。

3、冯玉祥将军曾写下著名的句子“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小心谨慎:在政治上,出师前做好详尽的部署安排,从人员安排到政策实施,都详尽的阐明其意义和结果。

在军事上:平定南夷,修好孙权,备足物质,既使北伐有充足的物质准备,又没有军事上的后顾之忧。

临行前:上表陈情,激励刘禅奋发图强,修明政治,以使北伐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后方,以完成北定中原的志向。

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2分)答: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

(共2分,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的满分。

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

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的满分)4、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

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2分)答:①积极献言,提出三项建议。

(或答“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

(或回答“推荐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共2分,答出其中任何一点之意即可得1分。

答出其中任何两点之意即可得满分)5、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

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分)答: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

(共3分,结合原文内容1分,能围绕“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等中的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影响即可得2分)《出师表》(二)13、就内容或写法给三、四两段合写一段批注。

(2分)答:这两段是诸葛亮出师前对蜀国内政和军政的安排并推荐贤臣,为下文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做铺垫。

(3分)答: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

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用人不疑,是贤明君主。

15、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2分)答:希望刘禅修明政治,使自己安心北伐,为北伐提供一个稳定的军事后方,从而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军事目标。

②隐含着创业艰难之意,意在引起刘禅深思。

2、为什么诸葛亮在提出建议之前先分析了蜀国当下的形势?答:①不利的客观形势指出蜀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意在引起刘禅深思,要居安思危。

②有利的主观条件是要后主意识到虽然客观形势堪忧,但是兴国的希望仍然存在,人和是可恃条件,意在希望后主树立兴复汉室的信心。

3、文中第一段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如果采纳这一建议会有怎样的好处?答:①能够发扬光大先帝的遗德,振作忠志之士的士气。

②能使忠谏之路大开,获得治国之理。

4、文中第二段“严明赏罚”的建议是针对什么情况提出的?答:刘禅和宫中亲近,宠信宦官黄皓一类小人,跟府中疏远,有所偏袒,内外异法。

5、文中第三、四段推举了若干贤臣武将有什么用意?答:是为了下文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张本,这些人都是可用的贤者,愿刘禅能亲之信之。

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举两汉兴亡的例子有什么用意?答:用两汉兴亡的例子做正反对比,来警醒刘禅只有亲贤远佞才能使国家兴盛。

借此提出对后主的第三条建议。

7、诸葛亮一共提出几条建议?哪一条是核心?为什么?答: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其中亲贤远佞是核心。

①这一点谈得最为详细,既给后主推荐了许多可用的贤才,又从两汉兴亡的历史经验出发进行了论证,可见是核心。

②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做到前两点,这一点是基础。

③亲贤远佞的思想贯穿全篇。

8、诸葛亮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答:①希望后主能够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处事公允,不偏私,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此为治国之本;②这样能使蜀国国内政治清明,为北定中原提供稳定的后方保障(使出师北伐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

9、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经历的目的何在?①表明淡泊、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

②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

③概括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表达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

10、文中多次提及先帝的目的是什么?①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表达报先帝忠陛下之情。

②先帝创业艰难,以此警醒后主要珍惜。

以父子之情打动后主,勉励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先帝遗愿,弘扬先帝遗德。

③加强劝说后主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11、作者如何表达了出师的决心?①以出师为己任。

“此臣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立下军令状。

“愿陛下托臣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开放题型1、诸葛亮在回忆追随先帝的经过时表示了自己“不求闻达于诸侯”的淡泊思想。

那么,这与他积极北伐建立功勋是否矛盾?答:不矛盾。

他出师北伐不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提升自己的地位,而是一心报答知遇。

THE END
1.法治宣传标语5.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6.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7.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8.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9.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严格遵守者、自觉运用者、坚定捍卫者 10.学习宣传实施民法典,推动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 http://sfj.baotou.gov.cn/bygt/24924240.jhtml
2.法治短句8个字.docx法治短句8个字 1. 法治是社会秩序的基石。 2. 法治是保障和促进人权的制度体系。 3. 法治是实现公正和平等的保证。 4. 法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5. 法治是驱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6. 法治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7. 法治是保护个人和集体利益的法律保障。 8. 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要素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008/7016051013005165.shtm
3.www.ycylyy.com/nodenews93133529.shtml在司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司法为民、司法便民、司法公开,不断细化公正司法的检验标准,确保每一个受到侵害的国民都能得到及时、相应的保护和救济。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加固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成果。 推进全民守法是夯实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群众基础。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http://www.ycylyy.com/nodenews93133529.shtml
4.2020选调生高分答题技巧河南选调生技巧4.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5.巨细无遗:大小都没有遗漏。 6.汗牛充栋:形容藏书极多。 第13组:如火如荼、方兴未艾、风起云涌、炙手可热、长盛不衰 1.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https://ha.huatu.com/zt/2020xdsqf
5.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北大法律信息网据了解,去年底,首个“完整版”民法典草案提请审议,今年两会期间,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如明确物业不得用停电、停水、停气等方式催交物业费、对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保密义务的主体范围扩大等等。 十万字的民法典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用7组热词和短句提炼各编和条款的亮点,为你划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743%20
6.学霸笔记统编版必修上册知识梳理清单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绍兴三十一年(1161)曾随耿京在山东起兵抗金,后在南宋先后任建康通判,江南、湖南、湖北安抚使等职,有政声。因与当权者不合而屡遭贬抑,一生郁郁不得志,最终忧愤而死。辛弃疾有将相之才而不能施展,只能将一腔忠愤寄于词间。著有《稼轩长短句》,奏疏《美芹十论》《九议》https://www.360doc.cn/article/64176506_958877117.html
7.举报信回复范文最新600字(精选范文6篇)7、认真学习了《法院工作条例》及市委市*的文件精神,明确了*法院对全体*法治*的工作的要求。 8、认真学习了《*法院工作条例》、《关于加快*法治*检察事业的决定》等法律法规知识。 四)认真做好本部门工作的开展与工作。 9、加强对各级领导*法治理论的学习,提高*法治能力,提高*法治能力。 http://46560.com/meiwen/168731132317557.html
8.法治道德大讲堂主持稿(通用10篇)篇1:法治道德大讲堂主持稿 2017道德大讲堂主持稿【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来到 “谈廉说纪 拒腐防变 廉政道德讲堂”。讲述身边人的廉洁道德故事,做一个廉洁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我是本次道德讲堂的主持人。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fnykscf.html
9.根据《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根据《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 八个五年规划》 ,要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在公共设 施建设和公共空间利用时体现法治元素 , 推动法治文化与 ()、企业文化融合发展。 A. 传统文化 B. 红色文化 C. 地方文化 D. 行业文化 https://www.shuashuati.com/ti/fc50f505469141fc8811cc76986aa7e4a1.html
10.有关警察的演讲稿8篇(全文)有关警察的演讲稿(精选8篇) 有关警察的演讲稿 第1篇 警察,是一个多么神圣的职业啊!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有着一位让我难以忘怀的警察叔叔! 他长得不俊,但身材高大魁梧。那被太阳晒得黝黑的皮肤上饱含着未干的眼泪。他是一位从西藏来的小伙子,十九岁那年因为家庭贫穷,不得不从那么远的地方赶过来工作。家里因为https://www.99xueshu.com/w/fileg1506nsl.html
11.要学会变通的名言名句名言名句多么好端端生活中一个鲜亮的素材,我若把它作为话题处理处罚,势必限定为某一个题材,岂不是点金成铁、弄巧成拙吗? 不出所料,当我把这则素材印发给弟子稍加启发引导后,弟子如八仙过海,各显武艺,光看标题,就让人面目不暇接,你看,《2004年的末了一场雪》《初雪》《都市新风》《爱是一个字》《春的序曲》《https://www.xdyy8.com/weimei/18279.html
12.河南中考试卷难吗?且看郑州市第七初级中学名师点评这道题源于我们授课夯实过程中学生常见的一个错误,它采用崭新的设题方式,去引导学生理解字词背后的内涵,从而进一步理解欣赏这两个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不同意味。再比如名著阅读。第(1)题,说“《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立体丰满,从两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结合唐僧的表现,从两个方面谈谈你对他的认识”。不仅仅要求考生https://www.hntv.tv/daxiang/article/1/1409091395108605952
13.励志温柔的八字短句,文艺暖心,治愈心灵励志温柔的八字短句,文艺暖心,治愈心灵 中文有多神奇?十个字就可以说一个故事。比如下面这个:“好久不……”“抱歉,借过”七个字,就是一个故事。有时候,短短的字句里,藏着深深的意蕴。诗词君要推荐30个字励志温柔的八字短句,文艺暖心,治愈心灵。!1.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汪曾祺《生活是好玩的》2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3317726784380795&wfr=spider&for=pc
14.普法小短句普法小短句2:法治之道蔚然成风,少年心中自有絜矩。——2022 雒心怡 说明:依法治国是我的基本国策,而作为我国一个庞大的群体,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更应该遵守法律,拥有法律思维,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规范自己言行。 普法小短句:学法以育德,守法以立身。——物流管理1901 严忆慧 https://www.wenanmao.com/a/635345d4f92b2a40f10efa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