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依法治国办:从四个方面深刻认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和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在这一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

第一,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有益成果,在理论上有许多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

第二,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对党领导法治建设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

习近平法治思想,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验进行提炼和升华,以新的视野、新的认识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深入回答了事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历史性飞跃。

2020年12月4日,在第七个“国家宪法日”,安徽省合肥市开展“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主题宣传活动。中新社发瑶海骏马/摄

第三,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阐明了全面依法治国在治国理政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保障性地位,是我们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

第四,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旗帜。

习近平法治思想,着眼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实现法治中国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前景无限光明。

THE END
1.执法司法工作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要论)观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政法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执法司法工作的重要课题。 社会和谐稳定高度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和合”“无讼”等价值理念。孔子的“泛爱众而亲仁”,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庄子的“爱人利物之谓仁”,都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4/1203/c1003-40373855.html
2.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社会责任报告(2022年度)围绕中央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开展宣传报道,综合运用动态反响、深度解读、评论言论、理论文章等加强宣传阐释,加大对法院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宣传报道。 (二)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 《人民法院报》策划“欢庆党的二十大”特刊,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足迹”“党代表履职记”等专栏,聚焦主题主线,及时报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3/05/id/73167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