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嘉宾:
欢迎并感谢各位参加《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九辑整理研究报告成果发布会!
今年2月24日,创建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并为中心发展殚精竭虑的李学勤先生不幸病世。李先生在中国古代历史文明研究的众多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清华简是李先生力主入藏的,李先生晚年的主要精力,都投注在清华简的整理研究之中。在李先生主持下完成的清华简一至八辑整理研究报告,对中国历史学、古文献学和古文字学等多学科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学术价值得到了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肯定。李先生的离去,是学术界更是清华大学出土文献中心的重大损失。我们对李先生最好的缅怀和纪念,就是要继承发扬李先生的学术思想,完成好李先生未竟的事业。
清华简整理工作目前已完成大半,后面的整理难度在逐渐加大,可以说进入到了攻坚阶段。我们中心各位同仁有信心克服困难,不辜负李学勤先生的重托,按照既定的研究目标和计划,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全部清华简的整理工作,以告慰李先生的在天之灵。
值此清华简第九辑整理研究报告发布之机,谨向十多年来热忱关心和支持中心工作的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向为清华简整理研究提供无私帮助的各位专家学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一)《治政之道》篇共43支简,简尾有编号,首尾编联无阙。经研究,我们发现该篇与第八辑《治邦之道》所收27支简属于同一篇文献。由于该篇文献篇幅宏大,简文分属两位抄手抄成,一位抄手所抄简尾有编号,另一位所抄无编号,两位抄手所用竹简长度也略有差别,因此,按照常识我们将这篇长文分成了两篇。现在复原为一篇文献后,该文共有70支简组成,约3230字。根据篇首“昔者前帝之治政之道”句,遂定篇名为《治政之道》。
(二)《成人》篇共30支简,简文主要记述了“成人”向王(后)陈述典狱刑法等内容,故拟题为《成人》。根据简文“成人”的言辞口气,“成人”大概相当于《书·盘庚上》《诗·荡》之“老成人”、《康诰》之“耇成人”,指“年老成德”、资高望重的辅弼之臣。简文中不知确指何人,也很有可能是作者虚拟的人物。
《成人》篇开头谓司正失刑,妖象横生,王遂征询群臣,以求对策。由此引出“成人”回答王的四段言辞,每段都以“成人曰”发端。“成人曰”第一段开宗明义,论述法律乃治国纲纪,得之则兴,失之则亡,从正反两面论述了法治的重要性。成人认为“司正荒宁”,刑法沉滞,就会出现“五无刑”,以致祸乱并出,邦家不宁。这段简文涉及“司正”“典狱”“五盗”“五审”“五臬”“五辞”等先秦法律用语。
“成人曰”第三、四段,以嘉榖“五時”生長爲喻,提出“德政亦用五時”,告诫王毋败坏刑法,要以法循绳百姓过失。
《成人》篇简文以成人之口阐述了法治观念、法律意义、司法制度、断狱原则等问题,包含了丰富的法治思想,是一篇重要的先秦法制史文献。
《廼命》两篇每以“毋或”之辞引出禁诫之语。这种训诫格式,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所载鲁国盟誓之辞“毋或如东门遂不听公命”等相类似。《廼命》两篇的训命主体没有明确的记载,从所命对象分别是“嬖御[迩臣]”、“暱因羣父兄昆弟”以及“朕唯箴汝”、“出納吾誥命”等话语来看,可以推论发出训命者应该是王。这类训命与《书》类文献中的训诰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更加针对嬖御迩臣、群父兄弟可能发生的某些行为而发出训诫,具有明确的警戒训示目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王对当时王室贵族状况的深切担忧以及试图防范控制的努力。
(四)《祷辞》篇共23支简,简原有编号,篇题据简文内容拟定。《祷辞》与《廼命》两篇为同一书手所抄,是一篇祷祠地祇的告事求福之辞,祷辞多用韵语。《祷辞》共分八段,包括祷告于某邑之社、大丘有祏、某邑之閈,告于后稷、东方之士正、东方之白马、君夫、君妇等。祷辞内容涉及祝祷地点、对象、祭品等,目的是祈求神灵保佑其里邑昌盈,祛害趋利。
在楚地出土的包山简、新蔡简、周家台简等都有祭祷类内容,但主要是记载祭祷过程;九店楚简《告武夷》、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马禖》《梦》等短章以及新蔡简部份残简也属于祷辞,但是像这样完整的长篇祷告之辞则是首次发现。这篇祭祷告文篇幅完整,内容丰富,有助于深化我们对祭祷类文献的认识和研究。
以上是五篇文献的大体内容。清华简每一辑的整理完成,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本辑发布的这五篇文献,在失传2300多年后重光于世,极其珍贵。这些文献为先秦时期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见的新材料,具有多方面值得进一步发掘的价值。根据初步研究,我们有以下一些粗浅认识:
首先,《治政之道》《成人》等篇对先秦思想史、法制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治政之道》篇应是楚人当时写作的一篇作品,文中论述“远监夏后殷周,迩监于齐、晋、宋、郑、鲁之君”,大体可以据此确定该文写作于战国中期前后。这篇政论讲修身、治国、教民、选贤,体现出明显的儒家政治思想和学说,如开篇说“六诗者,所以节民、辨位,使君臣、父子、兄弟毋相逾,此天下之大纪”,篇中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上之所好,下亦好之;黄帝四面,不出门檐而知四海之外;敦睦邻国,兴亡继绝,聘问以时,祭祀以礼等,都是比较典型的儒家思想。同时,篇中也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一些说法,比如节葬节用,是比较典型的墨家思想;寡欲不争、刚易折毁而不可恢复、武可犯而文不可犯等,则是比较典型的道家思想;“君臣之相事,譬之犹市贾之交易”、士农工商世守其职,则近于法家思想。诸如此类,体现出作者以儒家思想和学说为主导,又兼容诸家思想的特点。这篇文献丰富了我们对战国时期政治思想史的认识。
《成人》篇以“惟郘中秋,方才胶黄,司正失刑,土多见妖,流而淫行”开篇,从记录季节和方位用词来看,这也是一篇楚人论述法治的文献。简文所称之“王”,应是楚王。这篇简文是出土文献中目前所见唯一一篇珍贵的先秦法制史文献,对先秦法制史研究的价值不言而喻。从这篇文献中,我们可以约略看出其法制思想的渊源和发展变化。比如成人论述法治的意义时有这样一段话:“古天氐降下民,作之后王、君公,正之以四辅:祝、宗、史、师,乃有司正、典狱,惟曰助上帝乱治四方之有罪无罪,惟民纲纪,以永化天明。”这段话与《孟子·梁惠王下》所引《书》“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显然是一脉相承的。前人认为孟子所引即《周书》,清华简第五辑《厚父》篇有“古天降下民,设万邦,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乱下民之慝”等语,很可能就是《孟子》所引述之《书》。《成人》这段文字不仅可以看出其引述和沿袭《厚父》篇的有关文字和内容,而且简文还增加了“正之以四辅”、“乃有司正典狱”等内容,显示出《成人》篇对西周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在新发布的清华简第九辑整理研究报告中,我们还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还有一些疑难字词未彻底解决(有的现在已可以认识,如《治邦之道》“五种岁刈”的“刈”),对有些文献的性质和理解尚有待深化。实际上,清华简每一辑整理研究报告的出版,只是为学术界提供一个研究文本,随着报告的问世深入的研究工作才真正开始。我们期待得到各位的批评指正,更希望有更多不同学科的学者积极参与,共同深入探讨和发掘这批材料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
最后,要特别感谢参与整理报告审稿会的各位专家,各位发表的真知灼见,对保证本整理研究报告的质量至关重要。感谢中西书局秦志华先生、田颖女士等为整理研究报告的编辑、出版所付出的辛劳!再一次感谢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嘉宾,感谢你们对出土文献中心和清华简整理研究的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