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院/国际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合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外学分互认)是广东白云学院与“世界百强大学”悉尼科技大学合作开办的本硕连读学历教育项目,按照“3+0.5+1.5”模式实施两校联合培养,学分互认、学位联授。广东白云学院负责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国内本科课程教学,悉尼科技大学负责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国外硕士预科课程和硕士学位课程教学。在学习期限内同时达到两校毕业与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将获得广东白云学院的工学学士学位和悉尼科技大学的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或者数据科学与创新(DataScienceandInnovation)硕士学位。本项目的合作单位是澳中国际文化交流协会。
本专业主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健康人格、科学素养、创新创业意识、英语运用水平和国际协作能力,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方法、知识以及软件开发、网络安全、云计算、大数据应用等领域的现代技术,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工程设计与应用、互联网开发与测试、网络安全分析与维护、数据分析与处理、大数据行业应用等专业技能,能够及时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国际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持续更新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国内外信息产业以及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云计算工程、网络安全工程、金融、物流、交通、智能城市等领域从事计算机工程师、网络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云计算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大数据系统研发工程师、大数据应用开发工程师、大数据分析师、数据可视化工程师、大数据运维工程师等岗位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高端人才。
1、工程知识能力: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专业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计算机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力: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科学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力:能够针对计算机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发现问题,寻求途径,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解决方案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力: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力:能够针对计算机工程复杂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网络资源、计算机信息学技术、现代通讯工具,对具体科学问题和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抽提和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计算机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或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素养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计算机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力: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能力: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目标:学习国际上先进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理念,借鉴世界上通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标准,引进国外院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培养国际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2、国际优质教学资源和师资:引进国际优质的教材和学习资源,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外籍教师和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验的教师进行教学;
3、国际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学生可掌握国际上领先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技能,熟练掌握中外两种语言和熟悉中外两种文化,毕业时获得中外两所大学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培养模式:标准修业年限五年,按照“3+0.5+1.5”模式联合培养,学生先在广东白云学院北校区学习3个学年,完成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无不及格科目,并取得雅思(IELTS)成绩(总分至少6.0,且写作单项至少6.0),或者托福网考(TOEFL-iBT)成绩(总分至少72,且写作单项至少21);然后在悉尼科技大学对接学习2个学年,其中0.5学年修读技术实践硕士预科课程(GraduateCertificateinTechnologyPractice),1.5学年修读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或者数据科学与创新(DataScienceandInnovation)硕士学位课程。
★请非英语语种和无意愿出国留学考生慎重填报本项目。
★无出国学习意愿的考生,请勿填报本项目。
国内专业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数学、统计学、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内核心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双语)、计算机网络(双语)、C语言程序设计(双语)、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双语)、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双语)、Web开发技术(双语)、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双语)、Python企业级技术开发(双语)、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双语)、数据挖掘技术与应用(双语)、数据分析技术与应用(双语)、大数据技术与应用[Hadoop+Spark](双语)、数据可视化技术(双语)、网络安全(双语)、商务英语听力、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Web开发技术项目设计、网络安全综合设计、面向对象应用项目设计、Python语言课程设计、数据库应用开发项目设计、Hadoop+Spark综合实践、数据可视化开发实践、数据预处理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
后二年对接国外大学专业课程
国外核心课程:
(一)信息技术专业:TechnologyResearchPreparation(技术研究准备)、ProjectManagement(项目管理)、ITProfessionalandSociety(信息技术人员与社会)、EnablingEnterpriseInformationSystems(企业信息系统赋能)、FundamentalsofSoftwareDevelopment(软件开发基础)、Database(数据库)、CommunicationProtocols(通信协议)、LANSandRouting(局域网和路由)等
(二)数据科学与创新专业:DataScienceforInnovation(促进创新的数据科学)、StatisticalThinkingforDataScience(数据科学的统计学思考)、MachineLearningAlgorithmsandApplications(机器学习算法与应用)、DataVisualisationandNarratives(数据可视化与叙述)、ArtificialIntelligencePrinciplesandApplications(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BigDataEngineering(大数据工程)、DataandDecisionMaking(数据与决策)、AdvancedDataAnalyticsAlgorithms(高级数据分析算法)、CloudComputingandSoftwareasaService(云计算与软件服务)、SocialandInformationNetworkAnalysis(社会和信息网络分析)等
现有教学设备资产2000万余元,有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网络安全等专业实验室8间,实验室面积1000余平方米,校外实习基地100多所,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知识面。
在国内外公司、企业或政府部门从事计算机工程师、网络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云计算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大数据系统研发工程师、大数据应用开发工程师、大数据分析师、数据可视化工程师、大数据运维工程师等岗位工作,或者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现有计算机类专职教师20人,其中副教授8人,教授2人,讲师8人,硕士以上学历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