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的一字之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目标,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目标,虽然只是一字之变,但却充分折射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思考,表明法治体系已经超越法律范畴,体现了对中国法治规律、法治实践的深刻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实现依法治国的历史性跨越,提供了指引、奠定了基础。

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是对法治理论的重大突破。从构建静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构建动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实质上是法制现代化向法治现代化的转变。法制现代化致力于法律价值—规范体系的变革,法治现代化则注重法律实施—治理体系的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形成是依法治国的新起点,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必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构建法律制度层面上升到推动法律实施层面,让宪法法律全方位介入国家治理和社会生活,表明法律制度的创设如果不能与法治精神、法治权威、法治信仰的建构同步,就会造成法律制度与法律运作、法律理性与治理智慧、法律体系与法治文化的脱节。

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是对法治实践的重大深化。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仅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规范,将国家活动和社会生活纳入法治轨道,而且要提升运用宪法法律治理国家的有效性。法治不仅仅是立法者和司法者的法治,而且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人民群众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他们以什么样的形式参与法治决定法治的性质和方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法治目标下,提出不少促进人民群众全方位参与法治建设的务实创新举措,如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等。这些措施极大地增强了国家与公民、权力与权利、司法与民意的良性互动。在法治目标下,法律是基本的社会共识,也是多元价值的契合点,是各种社会利益的平衡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从社会精神层面、社会价值层面、社会风尚层面推动依法治国,触及到法治建设的核心,抓到了法治建设的实质。显然,对于“法治体系”来说,“法律体系”是手段,“法治体系”才是目的,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为建设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服务的。

【案例点评】

法治体系和法律体系最大的差别,就是法律体系是静态的制度体系,而法治体系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有机完整的体系,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都纳入其中,体现了法治的整体要求。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步伐。

【教学建议】

第一,本案例可用于基础课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导入教学。

第二,通过对案例的讲述,剖析“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的本质区别,了解他们的发展历程,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进而开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的讲授。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国法制信息网法治工作 行政立法 行政执法 刑事执行 公共法律服务 综合保障 中国法律服务网(服务大厅) 法律服务 法律职业资格认定 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设立、变更、注销许可 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派驻代表执业、变更许可 中国委托公证人资格(香港)审批 中国委托公证人资格(澳门)审批 https://www.chinalaw.gov.cn/
2.法治网公共法律服务 辽宁出台行政复议法援工作实施意见 广西健全严密法治助推乡村振兴 张家口探索公证融入社会治理新模式 衡阳法治电影下乡让普法接地气聚人气 深圳龙岗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助企发展 法治日报报系 子报子刊 法治周末法制文萃报法制与新闻法人法治参考法治日报?社区版 http://www.legaldaily.com.cn/
3.法治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律师普法法律的表现形式是一种规范和社会关系。法治特别注重思想的酝酿和升华。二者的形态也不一样。法治的形态是运动式的,是开放式的,是一种谦虚的心态,法律更多是静止的,是封闭的,是一种骄傲的姿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https://www.110ask.com/tuwen/18376956243565360855.html
4.第一节法制和法治的概念(二)最广义的法制 最广义的法制概念是把法制理解为在一个社会或地区,起法律调整作用的以现行法为核心的包括与现行法相适应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实践这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整个法律制度和法律系统,也即一个国家的整个“法律上层建设系统”。 二、法治的含义 https://www.360doc.cn/article/55518189_1105604545.html
5.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法治下,行政部门的职责只是执行这些法律,且受该等法律拘束。所以,法制和法治最大的区别,并不在于法律法规文件有多全面,是否规范公民关系,而是在于行政、立法、司法这些政府权力是否也和公民一样,受到法律的约束。https://news.eol.cn/lzmzl/202211/t20221107_2254198.shtml
6.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1、法治指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包括实质意义上的法治和形式意义上的法治。 2、法制是指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严格地、平等地执行和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原则和制度。 法律依据: 《宪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https://mip.findlaw.cn/ask/question_jx_750424.html
7.法治和法制有何区别?法治和法制有何区别? 法治,又称法律的统治,是与“人治”相对应的一种治国方法。亚里土多德首次系统论证了法治相对于人治的优越:法治代表理性的统治,而人治难免使政治混入兽性的因素,即使最好的人也不能消除兽欲、热忱和私人情感,这就往往在执政时引起偏见和腐败,而法律的统治正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性的体现;法治https://www.gzhgz.com/show-1655-7269.html
8.四十年,法治强国——对话著名法学家张文显新闻频道张文显:总的来说,40年的中国法治轨迹,就是从人治到法治。法治与人治是两种互相对立的治国方略,二者的分界线是,当法律与当权者的个人意志发生冲突时,是法律高于个人意志,还是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是“人依法”,还是“法依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是高度重视法制的。然而,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不再那么重https://news.cctv.com/2018/12/02/ARTInpuWuHIBN96JGcQIZEkU1812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