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设置: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类专业包含法学(030101K)一个基本专业,以及知识产权(030102T)、监狱学(030103T)、信用风险管理与法律防控(030104T)、国际经贸规则(030105T)、司法警察学(030106TK)、社区矫正(030107TK)、030108TK纪检监察七个特设专业。
法学类专业培养具有崇高的法治信仰和严谨的法律思维,法学专业基础系统扎实、实践能力强,人文精神底蕴深厚,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强,职业伦理与职业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人才。
法学类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法律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法律管理事务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够胜任国家和地方立法、司法、行政执法、律师公证、知识产权法务、企业法务和法学教育等法律职业。
三、报考指南
优势分析:
(1)社会需求强劲。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逐步深入,人们的权利意识越来越强,未来中国各行业对法律职业人才的需求还将继续增长。
(2)就业出路广泛。特别是懂经济、外语好的复合型涉外高级法律人才,从业优势更为突出。
(3)就业薪酬较高。法学类专业人才整体薪酬水平较高。以律师为例,年平均收入10万元以上十分普遍。整体而言,合格的法律从业者的薪酬保持在社会中上等水平。
劣势分析:
(1)一次性就业率较低。法学类专业社会需求广泛,因此开设法学类专业的高校众多。据统计,全国有近900所高校开设法学本科专业。加之,法学类专业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特性,且受从业资格限制,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相对较低。
(2)专业课程难度较高。法学属于定纷止争、经世致用之学,因此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由于专业科目设置较多,修学难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因此,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法学类专业学习任务较重。
四、就业方向与发展前景
(1)公检法。公检法是法学类专业毕业生传统的就业出口。一般在要求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基础上,还需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方能从事法官、检察官职业。据统计,近年来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年度通过率一般在25%左右。
(2)公务员。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推进,建设法治政府需要大量高素质法律专业人才。未来政府各职能部门对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依然强劲。
(3)律师业。律师是法学类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去向。由于律师属于经验型行业,收入一般因从业者执业能力的不同而参差不齐。目前我国对律师的从业资格采取的是严格准入制度,必须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4)公司法务。公司法务人员也是目前法学类专业毕业生集中的就业去向,例如,各大国企、银行、外企及大型私企一般均设有法务部门,专门处理企业所涉及的法律事务。
随着法治国家与法治政府建设的推进,法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看好。由于开设法学类专业的高校数量较多,加之受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及公务员从业限制等因素制约,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并不乐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涉外高层次法律人才严重匮乏。因此,获取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具备一定司法实务经验且具有较高外语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法律人才,具有极高的从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