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专升本《民法》必备知识点整理及归纳

成人高考专升本共考三门课程,分别是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课,单科满分为150分,总分值为450分。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一、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

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二、自然人民事权利的特点:

1、平等性

2、内容的广泛性和统一性。

三、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开始:

《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各国对胎儿的法律地位均作出特别规定,大致有以下三种:

1、胎儿只要出生时尚生存,出生前就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2、不承认胎儿有民事权利能力,但在某些事项上视胎儿为已出生。

3、不承认胎儿有民事权利能力,也不认为在某些事项上视胎儿为出生,仅是在某些事项上对胎儿的利益予以保护。我国现行立法采取的是第三种体例。

四、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终止:

依《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至自然人死亡时其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终止,因此死亡是自然人民事权利终止的法律事实。民法上的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

民法的概念和意义

(一)民法的概念及其理论分类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独立的法律部门。

民法是国家重要的基本法律之一。

1.广义民法与狭义民法

广义民法:所有关于民事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其中包括商法;

狭义民法:专指除商法之外的民法典。

2.实质意义上的民法与形式意义上的民法

实质意义上的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民法典、各项民事法律、法规等。

形式意义上的民法:系统编撰的民事立法,即按照一定体例编撰、以法典方式命名的民法典。

3.民法典与《民法通则》

民法典:系统地把民法的各项制度编撰在一起的立法文件。传统民法典的典型形式包括:总则、物权法、债权法、亲属法、继承法,如:《德国民法典》。

《民法通则》:我国制定民法典条件尚不成熟条件下民事立法的特殊形式,包括民法典的一般原则性内容。

4.民法与商法

民商合一的国家:民法范围涉及国家权力不直接介入的整个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领域,其含义与私法相同。

民商分立的国家:商法与民法并列。

商法:规定商人和商业组织的地位及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律规范。

5.公法与私法

公法:以政治、公共秩序、国家利益为内容,以权力为中心,以命令和服从为特点的法律;

私法:以民事主体的利益为内容,以权利为核心,以平等自愿为特点的法律。其含义同广义的民法。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

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1.平等主体的概念和特征

任何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都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依据不同的调整对象,将法律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

我国民法所调整的对象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法人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法律是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的。社会关系分为纵向社会关系和横向社会关系。

纵向的社会关系是隶属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参加者之间存在管理与被管理、领导与服从、上级和下级的关系、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横向的社会关系是平等的社会关系。参与平等社会关系的主体法律地位平等。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终止,相互之间没有管理、领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2.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是指主体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工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社会关系。包括财产所有权关系和财产的流转关系。

(1)主体之间法律地位平等;

(2)当事人意思表示自由;

(3)等价有偿。

3.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人身密切联系、本身不具备直接财产内容的社会关系。包括人格权关系和身份权关系。

(1)人身关系本身没有财产内容;

(2)人身关系与特定的人密切联系,离开了具体的人就没有意义;

(3)人身关系中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不能转让、继承。

(三)民法的作用与意义

1.民法所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最基本、最大量、最核心的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

2.民法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民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表现形式;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主体只能是平等主体;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只宜采用民事法律关系的形式;

6.民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民法概述

1.作为法律体系中的一个法律部门,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我国民商合一,是广义民法,我国还没有形式意义的民法。

2.古代社会民法的典型代表为罗马法。近代民法以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第一部资产阶级民法典)。资产阶级现代民法始于1897年公布、1900年生效的《德国民法典》。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民法典《苏俄民法典》(列宁).我国《民法通则》1986年颁布。

3.民法的调整对象: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平等主体的人身关系。

4.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以经济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的主要特点:a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b一般是当事人自愿发生的c受价值规律支配人身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具有人身属性,与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的、不是以经济利益而是以特定精神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民法所调整的人身关系的主要特点:a主体的地位平等b与民事权力的享受和行使有关c与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并不具有经济内容

5.我国民法具有一下性质:a民法是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b民法为文明法c民法为行为规范兼裁判规范d民法为实体法e民法为私法

6.民法的任务有:a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b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c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7.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其效力贯穿于各项民事法律制度之中的民法的根本规则,是民法立法的指导方针和解释民法规范、适用民法规范以及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8.民法的基本原则具有评价功能和补充功能。

9.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A平等原则(首要原则):a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

b民事主体平等地依法受权利和负担义务c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法律平等保护

d民事主体的民事责任平等B自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以自己的意志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按照自己的意思和利益确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自愿原则的表现:a当事人自主决定民事事项b当事人对自己的真实意思负责。

(自愿原则的核心是合同自由)C公平原则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平衡各方面的利益,要求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来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公平原则的表现:a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机会平等b当事人的关系上利益应均衡c当事人合理地承担民事责任..D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诚实,守信用,善意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E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不得违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

10.民法的渊源:法律(宪法,民事基本法,民事单行法和其他法律中的民法规范)法规,规章,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国家政策和习惯。

12.民法的适用应遵循的原则: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b强行法优于任意法c例外规定排除一般规定d具体规定有限于一般性条款。

13.民法的解释:A文理解释又称文义解释,是指依据法律条文文句的字义或文义所进行的解释B理论解释是指斟酌法律制定的理由以及其他一切事情,依推理而阐明法律规范的真理。包括:a扩张解释又称扩充解释,是指仅依法律文句的文义解释不足以表示立法的真意时,而扩张该条文文句的含义作出解释。b限缩解释又称缩小解释、限制解释,是指在法律条文的文句含义过于广泛时,对其含义应予以缩小的解释。c反面解释又称反对解释,是指法律条文所规定的事项,就其反面的意思进行解释。d类推解释是指对法律无直接规定的事项,选择法律关于类似事项的规定进行解释,以类推适用法律。

THE END
1.民法典的意义规范社会关系的法律基石民法典的意义:规范社会关系的法律基石 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民法典是国家法律体系中最为核心、基础性的一部,旨在明确和规范私人权利与义务,推动社会进步。它不仅对经济活动产生深远影响,还对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个人权益保护的保障 民法典规定了https://www.3svb9bc3.cn/nong-ye-zi-xun/354655.html
2.民法典的意义规范社会关系保障人权的法律基石民法典的意义:规范社会关系、保障人权的法律基石 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通过民法典,中国法律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为国家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它不仅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界限,而且为解决日益复杂化的人际关系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人https://www.1lhyh3ij.cn/ke-pu-huo-dong/397202.html
3.民法典的重要性探究经济活动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民事关系,如合同履行、财产所有权保护等。这些关系如果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则,就很难得到有效解决,从而可能导致交易成本上升甚至阻碍市场秩序。在这样的背景下,完善的地方法律体系能够为市场活动提供稳定的外部约束,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增强投资信心,从而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https://www.zhanseog.com/ke-yan-cheng-guo/371244.html
4.如何看待民法人身财产权利保护在新时代中的作用和意义这些挑战给传统习惯和法律框架带来了新的压力,使得现有的法律体系难以适应变化迅速的社会环境。这时候,更新完善的人文法典成为解决问题的一剂良药,它能够有效地规范人际关系,为个人提供稳定的生存空间,同时也为市场经济提供了必要的规则框架。 其次,在新时代背景下,提高民法人身权利保护水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455245.html
5.民法热点聚焦:争议与解析民法作为社会生活的法律基础,体现了社会公正的价值。首先,民法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其次,民法通过民事法律关系的确立和调整,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最后,民法通过司法实践,实现社会公正的具体体现。 总结:民法作为社会生活的基石,在权利保护、合同自由、数字化发展和社会公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https://blog.csdn.net/JiYan_yellow/article/details/144341316
6.探寻中国民法典的元解释与此同时,最小单元并不意味着零碎,本书写作还有两方面的体系化努力:其一,尽可能成体系,即不仅结合民法典总则编自身前后的规定进行解读,还结合民法典其他各编,并尽量贯通民法典、其他民商事实体法律和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力求使作者对民法典总则编的每一个条、款、项、词语的解读都有相应的依据。其二http://www.legaldaily.com.cn/fxjy/content/2024-12/10/content_9089308.html
7.第二分编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终于死亡。自然人的死亡关系到婚姻关系终止、继承开始、遗嘱或者遗赠发生效力、抚恤金及人身保险的保险金的领取等法律问题。死亡时间的认定比出生时间的认定涉及的法律问题更为复杂,因此正确认定自然人的死亡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理死亡 生理死亡又称自然死亡、真实死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0144070/11.html
8.婚前财产范文12篇(全文)这需要立法和司法解释的制定从而弥补法律漏洞,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完善婚前财产公证的措施和设想 婚前财产公证制度的建立其主要意义在于:一是明确夫妻双方的财产关系, 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家庭财产纷争;二是当在家庭债权债务诉讼发生时, 可以避免将其作为夫妻共同财产或家庭共同财产抵债。因此, 为了更好地将婚前https://www.99xueshu.com/w/ikeyfxxea5xm.html
9.梁慧星《民法总论》笔记(民法总论)书评2.私法,仅规定私人间或私团体间之相互关系,以平等关系为基础者为私法,如民法、公司法、票据法、海商法等。(二)划分的标准1.利益说:涉及公共利益or私人利益2.隶属说:“意思说”,是隶属关系还是平等关系3.主体说:有一个是公法主体就是公法关系(三)强调公私法划分的重要意义·易于确定法律关系性质,适用何种法律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953/
10.民法教学大纲三、民事法律关系理论的意义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民事法律关系要素的构成及其意义 二、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四、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第三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与消灭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与消灭的含义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与消灭的原因――法律事实 第四节https://law.sicnu.edu.cn/p/60/?StId=st_app_news_i_x151152147946061809
11.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精选5篇)民事法律事实是由法律规范将其和法律后果(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联系起来的具体生活情况。法律事实是反映现实生活情况的存在,具有使法律规范发生作用的杠杆的意义,是把法律规范和具体主体的权利义务联系起来的环节。因此,法律事实伴随法律关系的整个生命过程-产生、变更、消灭。[1] https://www.1mishu.com/haowen/174799.html
12.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范文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规定客观上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如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等事实行为均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化且均属于民事合法行为。因此,合法性并不是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的区别所在,二者的真正区别在于法律关系的变动是基于当事人间的意思表示还是基于法律https://www.youfabiao.com/haowen/39408.html
1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任职第一章 劳动法律基础知识 第一节 劳动法概述 第二节 劳动关系 第三节 劳动法律关系 第二章 争议处理制度概述 第一节 争议的概念、特征、性质和分类 第二节 争议处理制度、方式和机构 第三节 争议处理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第四节 争议处理基本原则 第五节 争议处理的一般依据和特有依据 https://www.xunlv.cn/laws/18885
14.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民法以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为其调整对象,民事法律关系也因此分为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或财产权关系和人身权关系。这是民事法律关系最基本的分类。 财产法律关系是与财产有关的民事法律关系,具体而言,它是民事主体之间因财产的归属和流转而形成的、具有直接物质利益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如财产所有权关系、租赁关系、https://m.66law.cn/topic2012/smjflgx/315360.shtml
15::法律行为制度构造与民法典的制定如果在中国不承认法律行为理论并建立相应的制度,就会在中国产生将一切法律关系归纳入债权法律关系的后果。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在立法体例上明确建立法律行为制度。 (三)法律行为制度的构成 法律行为理论本质的是确立民事权利变动的正当性根据。法律行为理论的全部出发点,是探讨并确定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从这一点http://iolaw.cssn.cn/zxzp/200408/t20040804_4592046.shtml
16.2024考研大纲:中央民族大学2024年考研自命题科目813法学综合七、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一)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二)物 3 (三)行为 (四)其他 八、 法律行为 (一) 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二) 意思表示及意思表示的瑕疵 (三) 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四) 法律行为的分类 (五) 附条件、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https://www.kaoyanying.com/dagang/156804.html
17.法律硕士联考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物的分类主体:简单来说,就是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客体:是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可以是物、行为、智力成果等。 内容:指的是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内容。 二、物的分类 接下来,我们重点聊聊“物”的分类。在民法中,物被分为多种类型,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法律意义。 https://www.jianshu.com/p/6f39888a008f
18.哪几条是垃圾分类的意义?1.减少环境污染2.变废为宝3.实施可持续声明: 本网站大部分资源来源于用户创建编辑,上传,机构合作,自有兼职答题团队,如有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送邮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网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移除相关内容,刷刷题对内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担法律上的任何义务或责任 https://www.shuashuati.com/ti/88dd83089c9e47d3a08f2acd46770582.html?fm=bd6d4991ddf66e8428c0d9441e2e6f51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