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

一、不定项选择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

1、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方式,其调整的特点是(A)

A外在调整

B内在调整

C自己能解决的调整

D无中介参与的调整

2、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ABC)

A主体B客体C内容D事实

3、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主导形式是(A)

A制定法B习惯法C判例法D学说和法理

4、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一般由(ABC)三个要素所构成

A假定B处理C制裁D概念

5、按照不同的经济基础和固定性质对法制进行的分类在法学上称为(A)A法的历史类型B法律体系C法系D法学体系

6、法理学是法学体系中(ABC)的学科

A有关法和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B属于理论法学中最基础性

C关于法律的一般理论

D实践性很强

7、法律具有国家性的基本含义是指(AB)

A它是以国家的名誉创制的

B它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它保护国民的权利

D法律的适用范围是以国家主权为界域的

8、解决法律解释难题的最后方法是(A)

A目的解释B历史解释C体系解释D语义解释

9、最典型的平权型法律关系是(A)

A民事法律关系B行政法律关系C刑事法律关系D权利义务关系10、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不同点在于(A)

A法律形式B法律本质C经济基础D意识形态

11、法的创制方式一般分为(AB)两种

A法的制定B法的认可C法的废止D法的修改

12、作用于人们行为的法律调整方式是(A)

A应该、允许和禁止B应该和禁止C允许和禁止D允许和应该13、与司法相比较,行政执法是一种(A)法律实施行为

A事前的B主动的C事后的D被动的

14、法学中“法的渊源”一词的专有含义是(C)

A资格B能力C效率D意志

16、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包括(AC)

A法律规范B权利主体C法律事实D法律后果

17、法的效力范围包括(ABC)等三个方面

1、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相比较具有那些特征?(P242)

2、资本主义法制在自由与垄断时期最为突出的不同特点是什么?(P60)

3、法理学在法学领域中处于什么地位?(P1-7)

答: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

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它是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对部门法学的研究又有指导意义。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它是基础理论或者说是一门导论性或绪言性的学科,既可以是学习和研究法学的入门学科,没有这一学科的知识,就难以学习和研究好其他部门法学科,又是在部门法学知识的基础上,从理论上作进一步的概括和深入的一个学科。法理学的一般概念、定义和原理都是从法律制度史和法律思想史及部门法提供的材料中科学抽象概括出来的,没有科学的法律制度史和法律思想史的发展,也就没有科学法理学的发展。同时法制史与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又需以法理学阐明的理论方法为指导。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正确方针。一方面;法理学包括有法哲学、法社会学和实证法的理论;另一方面,法哲学、法社会学、,实证法理论、比较法总论等学科又是从某一方面、用某种方法来深入研究法的一般理论的一个研究方向。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这个特殊地位就是:它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4、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177-189)

答:“法治”则是一种与“人治”相对应的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简而言之,法治是一种社会意识,属于法律文化中的观念层面。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法律在各种社会调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权威性、而且法律应当是“良法”、“善法”,即基本上适合社会生活需要的法,而不是当权者的任性。法治的基本要求包括四个方面:

一、法治的形式要求:1、法律要具有一般性、公开性、明确性、可诉性;2、法的体系要结构严谨、内部和谐、内容完备;3、行政行为具有合法性;4、司法权具有独立性和中立性;5、法律职业的专门化及职业共同体自治;6、一般社会主体具有法律积极性

二、法治的制度要求:1、科学的、民主的立法制度;2、国家行政权力受约束和监督的法律机制;3、保障司法独立和公正的各项制度;4、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制度体系;5、国家权力恰当配置的内部互相制约制度

三、法治的价值理念要求:1、法律至上与党的领导、人民民主的三位一体;

2、尊重利益和价值的多元化与寻求共同利益和价值共识的统一;

3、约束国家权力,使之得以正确行使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协调、统一;

4、秩序、效率与实质公正的三位一体

四、法治的观念要求:1、社会公众形成一种法律具有至上性、权威性的法律信仰;2、社会公众有法律参与的热情,并确立相应的权利义务观念和责任观念;3、国家公职人员确立对法洽的正确理念

5、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主要有那些法律部门所构成?(P258-265)

答:法律体系是法的内在结构,指一过现行的法律规范既分为不同部门,又是内在统一、有机联系的系统。法律部门是具有相同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按照“法律调整的对象是法的部门划分的基本依据,法律调整方法是划分法的部门的直接标准”的原理,我们可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的体系在宏观层次上划分为三个大的部门群,即公法、私法和社会法,这是一种最初的划分。在把我国法的体系分为公法、私法和社会法三大部门群的框架下,我们可以对我国法的部门进行更具体的划分。整个法的体系大体上分为五个基本法律本门和五个分化组合的派生部门。五大基本部门即:宪法部门(或称宪法法)、民法部门、行政法部门、刑法部门和程序法部门。五个分化或组合的派生部门,

THE END
1.民法典的构成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法律体系中,民法典是指一系列规定了私人关系和个人权利、义务的法律。它包括了多部具体的法律,每一部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以下是民法典所包括的一些主要内容。 民事总则 这部分规定了基本原则,包括公平、正义、诚实信用以及合理利用财产等。这些原则为整个民法典提供了基础框架,对于后续各个方面的具体规定起https://www.3svb9bc3.cn/xue-shu-huo-dong/350898.html
2.民法典的重要性探究在一个社会中,法律是其运行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民法典作为一部综合性的民事法律规范,它为国家、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明确的权利与义务界限。通过制定一套完整、系统化的法律体系,民法典有助于建立起公正、透明、可预测的法治环境,这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众利益至关重要。 https://www.zhanseog.com/ke-yan-cheng-guo/371244.html
3.民法典全面内容中国新时代民事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民法典作为国家最基本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保障法律,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对现有法律进行整合、优化的结果,也是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预见。在这一背景下,民法典的内容具有深远意义,它将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公正、稳定和繁荣的社会? https://www.cjan6a6c.cn/xue-shu-huo-dong/455808.html
4.民法典简介新时代中国民法典解读法律基础与实践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2017年,中国通过了《民法典》,这部法律不仅是对现有民事、婚姻家庭、继承等领域的重要修订,也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立法全面覆盖、制度更加完善的新时代。《民法典简介》作为这一进程中的一部分,对于理解和运用法律具有重要意义。 https://www.1lhyh3ij.cn/ke-yan-jin-zhan/461173.html
5.民间借贷法律规制12篇(全文)1、民间借贷本质上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这就意味着借贷双方通过借贷协议达成特定的法律关系,并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当书面借贷协议或者是口头协议完成的时候,法律上就产生了债务关系,也就成为我国民事法律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遵守法律的要求和享受法律的保护。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aus5qbja.html
6.2021年下半年重庆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公共科目和职员岗位专业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法学基本理论、我国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在工作生活中实际运用法律的能力。主要包括:我国国家性质、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等主要实体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关系等;http://rlsbj.cq.gov.cn/zwxx_182/sydw/sydwgkzp2021/202403/t20240312_13030388.html
7.《法理学导论》笔记(法理学导论)书评第一编法律的本体第一章法律的概念第一节法律的定义一、法与法律1.法:应然法,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客观法则或人类普遍理性要求2.法律:实然法,法律只是法的表现形式二、对法律不同的界说(一)法律命令说:1.主权者下达的以制裁为后盾的普遍命令;2.专制主义(二)法律规则说:1.第一性规则和第二性规则结合形成的规则体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884/
8.虚假诉讼罪“捏造事实”司法认定王可红在民事诉讼中区分此“诉”与彼“诉”的最简单判断就是诉的主体是否不同,[[14]]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主体具有主导地位,它既是权利义务的归属和存在目的,也是确定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基础。[[15]]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一旦改变,通常会产生一个全新的法律关系。伪造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进而自然伪造诉的主体,一般应认为对应的法律关https://lawyers.66law.cn/s2b01a6f80826e_i1315698.aspx
9.中国民事诉讼基本理论之构成(下)此说多认为诉权是当事人进行诉讼所享有的程序性权利,是当事人的各项诉讼权利的概括和集中的体现,但是又都承认诉权与民事纠纷和民事权益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即认为诉权是基于实体法律关系的争议而由国家赋予的权利,是当事人用以维护自己正当民事权益的权利。但是,持一元诉权说的学者在认识上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https://china.findlaw.cn/info/hy/hunyinfalunwen/368611_6.html
10.“绿色原则”在民法典中的贯彻论纲/吕忠梅这些立法有明显的部门利益主导痕迹,一方面是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由于部门分隔而难以整合,经常因行政权力竞争导致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是大量的民事法律规范缺乏协同性,环境资源立法中的一些规定与《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矛盾、冲突,导致适用困难。因此,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应按照“推进科学https://cpcivillaw.dlmu.edu.cn/info/1018/1321.htm
11.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招考聘用模拟试卷共500题附答案解析14.下列法律关系中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调整的是___。 A: 租赁法律关系 B: 婚姻法律关系 C: 收养法律关系 D: 监护法律关系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合同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https://www.ddwk123.cn/archives/599808
12.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一、法的渊源:(法律渊源) 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又称“法的形式”。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主要包括:(8种) 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⑤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⑥特别行政区制定的法律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13.旅游法律法规基础最新章节梁峰著(二)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法律关系由三要素构成,即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客体和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义务)。法律关系的主体,又称权利主体,即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又称当事人,是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享有权利的一方称为权利人,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为义务人。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的权利义务所指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2766419/4.html
14.教师资格证(小学)思维导图模板教育法律关系 概念 是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定和调整的人们在从事有关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要素 主体 人——自然人、法人、国家组织 最主要是学生与老师 教育与被教育 管理与被管理 保护与被保护 相互尊重平等关系 客体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共同对象,是内容客观化的表现形式 https://www.processon.com/view/5ee0eccf07912929cb392b51
15.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③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调节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和其他社会调节手段,主要是法律和纪律密切配合、共同发挥调节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