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案件类型有哪些(关于民事诉讼的种类介绍)

(1)确认之诉以当事人之间对某一法律关系是否存在有争议为基础。只有当事人双方对他们之间存在或者不存在某一法律关系产生争执,才有确认之诉的必要,才能提起确认之诉。

(2)确认之诉的目的只是谋求对一定法律关系存在与否的司法认定。确认之诉并不预先确定法院裁判内容的强制实现,而只是一种通过法律关系的“公权性”确定来解决当事人间的纠纷。

(3)法院对确认之诉的判决不伴有执行效力。而给付之诉具有执行力,变更之诉将形成力作为解决的重点。对确认之诉来讲,它是专门通过对法律关系司法认定来谋求纠纷的解决,并不要求当事人履行相应的义务。

2.提起确认之诉的条件

当事人提起确认之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是民事法律关系处于不明状态。当事人双方对于是否存在或者不存在某种法律关系发生争执,这种关系在法院作出判决前尚处于不明状态,而且,这种法律关系应是现在的法律关系,将来的法律关系一般不允许确认。

(2)存在消除法律关系不明状态的必要性。因民事法律关系的不明确,被告方的行为会导致原告法律地位的不安定,即有使原告的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危险。

二、给付之诉

给付之诉,是一方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判令对方当事人向自己履行一定的民事给付义务的请求,如请求返还财产、支付货款的请求等。给付之诉是民事诉讼中最有代表性的形态,也是司法实践中利用率最高的诉讼类型。在民事领域中,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一旦依法成立,就会产生相应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因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另一方诉至法院要求判令其履行义务,就构成给付之诉。

1、给付之诉的特点:

(1)给付之诉的根本目的,不仅要确认诉方当事人的实体请求权的存在,更重要的是要求法院判令对方当事人履行特定的民事义务,以谋求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的实现。

(2)给付之诉提起的前提是当事人之间存在有给付纠纷。这种给付纠纷,应当是当事人之间对是否存在给付请求权以及如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发生了争执。

(3)给付之诉的判决往往是具有执行力。在取得胜诉判决后,如果义务人拒不履行判决所确定的义务,权利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以满足自己的实体请求权。

2、给付之诉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给付之诉可以分为以下种类:

3、提起给付支付的条件

当事人提起给付之诉,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4、认之诉与给付之诉的关系

给付之诉与确认之诉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确认之诉之是给付之诉的基础。法院在审理给付之诉时必须先要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加以确认,然后在此基础上作出对给付之诉的判决。为此,这两种诉可以在同一案件中并存;其次,若这两种诉不在同一案件中,确认之诉所作出的判决结果,对将来可能提起的给付之诉会产生预决的效应。

给付之诉与确认之诉的区别:第一,提出的目的不同;第二,提出的前提不同;第三给付之诉的判决结果是有强制执行力的。而对确认之诉来讲,当事人提出确认之诉的目的,不是要求法院判令对方当事人履行一定的给付义务,而是要求法院明确某一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或标的物是否存在或者存在的具体状态。因此,确认之诉,没有给付内容,不具有交付和接受的权利义务。

三、变更之诉,又称形成之诉

变更之诉:是指当事人要求改变或者消灭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讼。双方当事人之间现存的某种法律关系,比如共有关系、婚姻关系等,可以基于一定的事实和行为而变更或者消灭,如果双方当事人对某种法律关系是否保持存续发生了争议,诉诸法院,要求予以变更,就是变更之诉。

变更之诉的特点:

1、当事人之间对既存的法律关系的存在并不存在争议,争议的是该法律关系是否应当继续存在下去或者以什么内容、形式存在下去。

2、在法院作出变更判决生效之前,现存的民事法律关系仍然保持原来的状态。变更之诉是通过法院的变更判决来改变或者消灭现存的法律关系,在法院作出的变更判决生效以前,当时存在的民事法律法律关系并不发生任何变化,仍以原来的内容、原来的形式继续有效存在。只有法院作出的变更判决生效以后,原来的民事法律关系才会发生变更或者消除。

变更之诉与确认之诉的区别是:两者都是针对民事法律关系而发生的。确认之诉,是当事人之间对某种民事法律关系是否存在有争议,需要法院加以明确;变更之诉中,是当事人之间对现存的民事法律关系无争议,只是要求法院作出改变或者消除这种民事法律关系。变更之诉与给付之诉之间的关系,两种诉常常并存于同一个案件之中,两诉可合并审理,并一同作出判决。

THE END
1.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都有哪些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都有哪些 1、按照是否直接具有财产利益的内容 民事法律关系可分为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 财产法律关系是指直接与财产有关的具有财产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 人身关系是指与主体不可分离的,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 2、根据义务主体的范围 民事法律关系可分为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https://wenku.baidu.com/view/538207dd85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e.html
2.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都有哪些律师普法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1、按照是否直接具有财产利益的内容,民事法律关系可分为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2、根据义务主体的范围,民事法律关系可分为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3、根据内容的复杂程度,民事https://www.110ask.com/tuwen/7251670080294755821.html
3.民事法律关系要素(精选6篇)民事法律关系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总是要有多方主体参加的,只有一方主体存在,就不可能发生社会关系,也不可能形成法律关系。因此,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总是存在相互对应的多个主体。其中,享有权利的一方是权利主体。承担义务的一方是义务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并非总是只有一人,也即民事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有单一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5t3h8nq.html
4.司考民法钟秀勇名师讲义:民事法律关系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 民事法律关系可按不同标准分类如下:①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分类标准:是否直接具有财产内容)。②绝对民事法律关系和相对民事法律关系(分类标准:义务主体是否特定)。③单一民事法律关系和复合民事法律关系(分类标准:是否只有一组权利义务关系)。④调整性民事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民事法律关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62276.html
5.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民法典》之民法基本原则(2)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资格平等地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不受有无行为能力的限制。 (3)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其合法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都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通过法律手段制裁违法行为人,给公民合法民事权益的实现提供法律保障。 https://hi.huatu.com/2022/1215/1277926.html
6.民事法律行为分类精品(七篇)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民事法律行为分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篇(1) 关键字:民事法律行为合法性 法律交易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与本质(比较之法律行为) https://www.haotougao.com/haowen/42235.html
7.民事权利的分类有哪些“民事权利的分类有哪些”,这是困扰许多财务会计人员的问题,想解决这个问题非常简单。接下来小编给大家详细解说一下“民事权利的分类有哪些”,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权利人是享有一定的民事权利的,民事主体会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相应的权利享受。 https://www.niuacc.com/zxcdkj/530253.html
8.法律硕士联考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物的分类第二章民事法律的关系 ---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三、物的分类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在学习民事法律关系时,我们首先要明确它的三个基本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主体:简单来说,就是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客体:是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可以是物、行为、智力https://www.jianshu.com/p/6f39888a008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