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改编动画片、儿歌内容尽显低俗、庸俗化
“你×的,你那两个狗徒弟偷东西。”“你就睁开你的狗眼睛好好看看吧。”这是一名学生家长近日打开某短视频平台时遇到的一次“开屏暴击”。
漫画:李晓军
被恶意改编的不止动画片,一些儿歌、古诗和经典读物都难逃“毒手”。比如《迪迦奥特曼》中文主题曲《奇迹再现》的歌词内容,被改成“老师已经出现,我越看越不顺眼,穿越时空殴他两拳,他就死在马路边”;《静夜思》《春晓》等传播度较高的古诗,通过替换词汇改为打油诗;《三字经》等经典读物,被改成“人之初,性本善,不写作业是好汉,老师发现怎么办?拿起宝剑跟他干,干不过怎么办?召唤诺亚奥特曼……”
一些家长表示,这些改编内容乍一听朗朗上口,实际内容却尽显低俗化、庸俗化。
除了恶意改编荼毒未成年人
还有的动画片内容本身就存在问题
不良行为容易被模仿扭曲未成年人价值观
有不少家长在社交平台上对一部名为《魔法公主××》的网络动画短片表达不满。在这部动画片中,角色常常通过威胁和耍心机要求买玩具,“我家孩子看过这部动画片后,现在想要东西就闹,脾气越来越暴躁,一点也不在乎他人的感受。”有家长表示,这种剧情对孩子来说非常有吸引力,还爱模仿。
还有家长吐槽一部名为《××一家人》的动画片,“里面全是上课玩手机、教人撒谎的内容,真不知道创作者是怎么想的,也不知道平台是怎样审核的!”
“我弟就被这种低俗动画片害了。”一位哥哥吐槽说,他弟弟自从迷上了这些乱七八糟的恶意改编动画片后,每天回家不写作业,第二天骗老师说忘带了;还会背一些成年人听起来都非常下流的顺口溜到学校念,只希望能哗众取宠,有时候跟家人顶嘴还会飙出几句脏话,“我们非常担心他以后惹出大祸”。
这些有“毒”的动画片
在教孩子撒谎、骂人
改编后的儿歌成了少儿不宜
增加了未成年人接触的概率
这些恶意改编行为是否违法?
低俗内容得以传播,平台是否有责?
如何铲除产生低俗文化作品的土壤?
来看看律师怎么说↓↓
平台应承担监管责任对违规内容作出反应
涉未成年人的动画、短视频作品的创作、审核、传播等,如何才能将不良内容排除在外?
韦冠杰认为,从创作到传播,在各个阶段都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内容质量和适宜性。
在审核阶段,建立多级审核机制:设立初审、复审等环节,确保内容质量;建立专业团队负责内容审查;利用AI技术识别潜在的不适宜内容,采用关键词过滤系统等技术手段;设置举报机制,让用户能够报告不当内容;定期收集并分析用户反馈,不断优化审核流程。
在传播阶段,平台应承担起监管责任,对上传的内容进行严格筛选;对违规内容迅速作出反应,比如下架、封号等;调整推荐算法,减少争议性内容的推荐,并优先推荐高质量和有益的内容;提供家长控制选项,允许家长限制孩子观看的内容类型和时长,推出和完善专门的儿童模式,过滤掉不适合儿童的内容;与其他内容提供商、监管机构等合作,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呼吁,当发现对未成年人可能有害的作品时,及时举报反馈很重要,家长以及其他社会成员看到不良内容都应及时举报。但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一定要用发展的视角,不能矫枉过正。对于网络上存在的低俗动画作品等文化产品,最重要的是加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辨识能力,让孩子自己能够对各种各样的文化形式主动作出是否适合自身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