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开设全院研究生公共选修课25门,2021级英语、日语必修课须上网自选班级上课。具体安排如下:
一、选课、退课时段:2022年3月14日10:00—3月15日22:00。
三、选课方式
1、2021级公共必修课。点击培养模块→我的课程(页面下方“个人学习计划内课程”)→“选课”。
第一外语为英语者,选课当天只须选“研究生英语综合应用”。英语在一学期内完成。第一外语为日语者,须修读“日语Ⅰ”和“日语Ⅱ”,即一学年。
2、每人限选公共选修课2门。点击培养模块→我的课程→课程搜索按钮→选课课程搜索页面进行查询(“课程性质”须选“公共选修课”,且开课学院须选“研究生处”)。
2018级起,公共选修课毕业要求为选修合计不少于4门,且不少于7.5学分。
选课结束后,学有余力者可致电研究生处选修名额未满的课程。
研究生处
2022年3月4日
改为网课,腾讯会议app,会议号:71186747144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公共选修课课程简介
1、课程名称:中国思想史
任课教师:金观涛(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
课程简介:第一讲: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第二讲:先秦诸子及中国文化的超越突破
第三讲:汉代思想和中国传统社会结构
第四讲:魏晋玄学与常识理性的形成、佛学和中国式佛教
第五讲:宋明理学与第一次文化融合
第六讲:清代思想与中国近代传统
网络钉钉授课,搜索“2022中国思想史”进群,进班申请须写明学号、姓名。
15:10-15:20课间休息;
16:30-17:00答疑交流
要求:开启摄像头,麦克风静音。在老师讲课期间可以随时留言提问,在答疑交流期间请先留言提问,如问题被老师选中答疑,则可开语音进行进一步沟通。
2、课程名称:文化史研究专题
任课教师:连冕(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教授)
课程简介: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2021级硕博必修,不用选课。本课程在最终呈现上实际存在一个内部思路,即所有东、西方“经典”材料均主要参照传统文献学,特别是目录学中“四部”(或“五部”,即增加“丛部”)分类法进行组织,以期通过专题化且纲举目张的作用,深化学员触类旁通、自我研讨的能力,并鞭策学员凭此动态适应的门径与规范,在思辨与实证并重的前提下,掌握史料、分析文献,积极精进、戮力创造。以下,即为课程基础总纲,并将适当结合实际情形做出必要调整:
第1讲文化史及文化史研究发凡
第2讲东方:“经部”举例
第3讲远邦:典册之类
第4讲东方:“史部”举例
第5讲远邦:史籍之类
第6讲东方:“子部”举例
第7讲远邦:私家之类
第8讲东方:“集部”、“丛部”举例
第9讲远邦:编撰之类
基于上述授课内容,现录出数种参考书目,供选修同学借阅、准备,惟可供参考者亦非仅此若干(首列关键书目,已标注符号“※”,其余依中文姓名拼音为序):
A.※张舜徽:《四库提要叙讲疏》,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2年版(张舜徽:《四库提要叙讲疏》,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B.※[美]威廉·A·哈维兰等:《人类学》(第14版),周云水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年版([美]威廉·A·哈维兰:《文化人类学》,第10版,瞿铁鹏、张钰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C.※[北宋]徐兢:《(影印宋本)宋澂江本〈(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共3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转影1932年“天禄琳琅从书·第一集”影南宋乾道三年澂江郡斋刊本),1974年版。
1.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目录编、校勘编、典藏编》(共4册),北京,中华书局,2020年版。
2.刘新华:《四库全书总目类叙注》,台北,1975年(自印本)。
3.[美]乔治·萨顿:《希腊黄金时代的古代科学》,鲁旭东译,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年版。
4.[美]斯蒂芬·米勒、[美]罗伯特·休伯:《圣经的历史:〈圣经〉成书过程及历史影响》,黄剑波、艾菊红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版。
5.祝鸿熹、洪湛侯主编:《文史工具书词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6.[英]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编:《田野调查技术手册》(第6版),何国强等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3、课程名称:艺术史学史
任课教师:范白丁(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
1、文艺复兴和艺术写作的历史化
2、古物研究和业余学者
3、浪漫主义艺术史
4、作为学科的艺术史
6、艺术史的发展模型
7、图像志研究传统
8、艺术科学和艺术问题
4、课程名称:雅思英语I
任课教师:马嘉瑞、盛一笑、吕诗雯、姜珍妮、童浩(杭州“新航道”教师)
课程简介:2022年3月16日第一节课为摸底考试,仅限摸底测试合格前30名。为避免同学浪费课程名额,第二次上课时直接向杭州新航道学校缴纳费用400元/人/学期(不含教材费)。听力(4次)、口语(4次)、阅读(5次)写作(5次)。
5、课程名称:丝绸之路与敦煌艺术
任课教师:张书彬(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
拟分为八讲:
第一讲:从印度到东亚——丝绸之路上的石窟艺术;
第二讲:贸易、职贡与信仰——丝绸之路和唐代花鸟图像新探;
第三讲:视觉思维——敦煌与中国近现代美术创作;
第四讲:敦煌学在世界——藏经洞与百年敦煌学;
第五讲:禅观与石窟——敦煌石窟营造与壁画绘制;
第六讲:变相与变文——敦煌绘画与敦煌文学;
第七讲:视觉朝圣——敦煌五台山图的时空逻辑;
第八讲:敦煌造像与中古时期佛教艺术转型。
通过课程,使同学能够掌握丝绸之路与敦煌艺术的基本面貌,以及国内外学术发展和前沿状况;能熟练运用有关文献资料、视觉图像和网络数据库,掌握与之相应的美术史研究及艺术创作方法。
6、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任课教师:王宏理(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课程简介:2021级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博士必修,可与英语、日语(不含小语种)三选一。《古代汉语》为高校文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旨在提高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以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古代汉语可理解为过去的小学,大致包括古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语法以及阅读古汉语所需的古代文化常识等内容。通过学习此课程,期望达到基本了解把握汉字的起源、流变及甲金文、篆隶与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碑别字等;通过学习古音学、今音学等,提高阅读古诗文和写作近体诗词的基本能力;掌握古汉语语法知识,提高阅读理解文言文的水平。
7、课程名称:出土文献与古文字载体研究
任课教师:鹏宇(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
课程简介:本课程涉及外出实物考察。本课程主要对商周秦汉时期的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的文字载体进行整理与研究,主要涉及但不仅仅包括甲、骨、金、石、简、牍、帛、玉、砖、瓦、漆器等文字载体的制作、修改、铸造、钻凿、缀合、编连等方面的研究,在文献研读、实物考察的基础上,辅以器物制作、场景还原、金石传拓、3D打印等一系列实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字与载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改变学生对古文字的单一印象,使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更有温度,服务国家古文字传承与发展战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8、课程名称:中国诗学七讲
任课教师:胡晓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
课程简介:一、课程宗旨
从中国诗的角度看中国文化精神,从中国文化的立场解读中国诗。尤其注重诗体(气脉)——诗艺(气韵)——思想史文化史元素(气场),文化心灵的角度。同情的了解与先立乎大。
二、内容大纲
第一讲,诗经与中国早期文化精神
第二讲,楚辞的士人精神
第三讲,陶渊明与东晋山水文艺
第四讲,江南爱情诗
第五讲,李白诗歌的文化大义
第六讲,唐诗的人性精神(上)
第七讲,唐诗的人性精神(下)
三、考核办法
闭卷(60%)。平时作业(20%)。考勤(10%)
9、课程名称:法语I
任课教师:NicolasPIAPIA、李欣茹(浙江工商大学法语联盟教师)
课程简介:零基础法语。为避免同学浪费课程名额,第二次上课时直接向杭州法语联盟缴纳费用400元/人/学期(不含教材费)。
10、课程名称:欧美近现代美术史学七讲
任课教师:张坚(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
课程简介:欧美近现代美术史学理论专题系列讲座,拟分为七讲:
一、透视欧美近现代美术史学;
二、温克尔曼;
三、沃尔夫林;
四、沃林格;
五、马克斯.德沃夏克;
六、奥托.帕赫特;
七、乔治.库布勒。
阅读样本:
温克尔曼,《论古代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邵大箴译
康拉德.费德勒,《论视觉艺术作品的判断》,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张坚译,载于张坚《视觉形式的生命》附录
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美术史的基本概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潘耀昌译
《德国与意大利的形式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张坚译
沃林格,《抽象与移情》,金城出版社,2019年,王才勇译
《哥特形式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张坚译
德沃夏克,《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陈平译
OttoPacht,“DesignPrinciplesofFifteenth-CenturyNorthernPainting”(1933),“TheEndoftheImageTheory”(1930-1931)
TheViennaSchoolReader:PoliticsandArtHistoricalMethodinthe1930s,ZoneBooks,2003.
GeorgeKubler,TheShapeofTime:RemarksontheHistoryofThings,YaleUniversityPress,1962.
张坚,《另类叙事:西方现代艺术史学中的表现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克莱因鲍尔,《西方美术史的现代视野:20世纪视觉艺术著述汇编》,《美术译丛》(1985年第2期-1987年第3期)
11、课程名称:《庄子》精读
任课教师:兰宇冬(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
第一讲:庄子其人其书
第二讲:逍遥游——为无为之始途
第三讲:养生主——立足于有限
第四讲:人间世——无所逃于天地间
第五讲:德充符——定乎内外之分
第六讲:大宗师——宗大道以为师
第七讲:应帝王——无为的政治
12、课程名称:古物学基础(青铜艺术专题)
任课教师:朱赢(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讲师)
13、课程名称:中国动画史(1949-2000)
任课教师:杨晨曦(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副教授)
课程简介:本课程聚焦于1949年至2000年中国动画史的发展,即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成就最为瞩目的历史阶段。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中国唯一的动画片(美术片)创作生产单位,它的发轫、发展一定程度代表着中国动画的发展,也是中国动画史中最为瞩目的主体之一。
本课程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创作成员作为一个整体展开讲述与分析,从相对整体的视角,观察美影厂这一个文化群落进行的美术片创作活动以及所反映出的创作观念。
为有条理地进行课程讲述,本课程将讲述主体即美影厂的创作成员划分为三个代际,并对其身份属性进行归纳,结合他们的美术片作品,总结他们各自的创作特点。
本课程将通过史料梳理与呈现、美术造型案例比对、影片拉片分析等授课方式,从艺术素养的培养、多种艺术形态的合作、历史人文环境影响等方面,讲述该时期中国动画创作者们的创作观念发展及成因。
14、课程名称:阿比·瓦尔堡的思想与评注
任课教师:周诗岩(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
课程简介:阅读和讲解瓦尔堡学派开创者阿比·瓦尔堡的思想,通过精读瓦尔堡本人的数篇关键性文本,以及后世学者的重要评注,切近瓦尔堡的图像分析方法和辩证史观,见其轮廓,辨其源流,进而明其主旨,探其潜能。
课程共八讲,议题拟为:
(1)初识瓦尔堡和他的思想轮廓;
(2)瓦尔堡视角的起源;
(3)瓦尔堡的古代观念与早期文艺复兴;
(4)“悲怆程式”与象征理论;
(5)宁芙与河神:姿态的双重性;
(6)珀尔修斯:一个辩证意象的穿越史;
(7)记忆图集与极性图式;
(8)瓦尔堡之争。
15、课程名称:神经网络编程
任课教师:崔晨旸(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教授)
在本课程结束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以下任意一种方式提交作业:
2、用伪代码实现一个小型的神经网络设计(对编程有了解,但没有独立编写过程序);
3、用程序实现一个小型的神经网络设计(有python编程基础并对编程感兴趣的同学)。
16、课程名称:《髹饰录》化读
任课教师:何振纪(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
课程简介:中国髹漆艺术源远流长,与丝绸、陶瓷等发明创造同为华夏文明中最为古老又最具特色的艺术媒介。诞生自明代的《髹饰录》是迄今所见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惟一一部有关髹漆艺术的专门著述,书中记录了髹漆艺术的各类材料和各种工具以及各项工则,还有晚明时期流行的各款漆艺装饰。本课程便以该书的记载为引线,一探掩映于中国髹漆文化下这个奢华瑰丽的传统装饰艺术世界。
第一讲《髹饰录》:一本失传的书
第二讲明代人眼中的古代漆艺史
第三讲利器如四时,美材如五行
第四讲百工之通法,髹工之要道
第五讲质体文饰,乃工巧之育长
第六讲温故而知新:漆器鉴定学
17、课程名称:文艺心理学
任课教师:夏中义(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
课程简介:因故改为网课,腾讯会议app,会议号:33643991559。
课程教材是《艺术链》,夏中义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新版。本课程旨在从艺术-文化心理角度,系统论述艺术(文学兼及美术)的创造、接受与批评诸现象,且将此现象的有机衔接当作微妙乃至幽邃的心灵流程来观照,来返身体认。所以,这门纯知识学课程,在讲授时将被演示为师生互信、互动的艺术暨人生经验的全方位交流,以至任何对艺术经验的深度解读,最终都可以在每个人的自我生命的反思性价值叩问中,找到相对应的根柢。正是因为艺术经验的初始发生根子在心,故该课程对文学创造、接受、批评所说的每一原理,几乎皆可在美术身上寻得诗性对称。
18、课程名称:艺术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规范
任课教师:彭建波(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
课程讲授艺术文献检索的基本原理、艺术类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学位论文写作规范三方面的内容。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课程学习结束后,需结合各自研究方向,提交《文献检索报告》和《文献综述》各1篇。
本课程按照内容的不同,分为13个章节,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第1讲绪论
讲授艺术文献检索的意义。从艺术专业的学习、艺术创作、工作与生活三个方面着手进行讲述。
第2讲文献检索的基本原理
结合案例,讲授文献检索策略的制定,各种逻辑运算符的含义,以及检索公式的构造方法。
第3讲网络资源的检索与利用
结合案例,讲授各种搜索引擎、学科信息门户、网络百科全书的使用,RSS信息定制的方法,以及信息定制方法。
第4讲图书的检索与利用
结合案例,讲授典型图书馆OPAC的检索利用方法,并举一反三,讲授OPAC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讲授CALIS、CASHL、CADAL系统中的图书检索方法;讲授读秀、书生、方正数字图书系统的检索利用方法及其区别;讲授古籍数据库的检索方法;讲授ECCO、EEBO等英文图书数据库的检索利用方法。
第5讲全文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
结合案例,讲授知网、维普、万方三大中文资源平台的检索利用方法及其区别和选择;讲授晚清期刊数据库、民国期刊数据库及全国报刊索引的检索利用;雄狮美术月刊的使用;讲授Jstor、Artsource等英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第6讲文摘型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
结合案例,讲授ICA、DAAI、AHCI等文摘型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方法。
第7讲图像类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
结合案例,讲授方正、公元、浙图系列、CAMIO、Berg、WGSN、FirstView、KUKE、ArtStor等数据库的检索利用方法。
第8讲事实型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
结合案例,讲授CNKI工具书库、中国大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牛津艺术在线等事实型数据库的检索利用方法。
第9讲特种文献的检索与利用
结合案例,讲授CALIS学位论文、国图学位论文、台湾博硕士学位论文、PQDT、上图会议论文等数据库的检索利用方法。
第10讲文献获取与文献管理
结合案例,讲授CASHL文献传递系统的使用,同时,介绍国图文献传递服务;介绍几款翻译软件的使用;介绍文献检索软件Everything的使用方法。
第11讲论文写作规范(一)
讲授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标点符号使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中文出版物夹用英文的编辑规范;介绍文件管理软件NoteFirst的使用方法,及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第12讲论文写作规范(二)
讲授学位论文编写规则、文摘编写规则、学术出版规范、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以及学术不端行为的规避。
第13讲论文投稿
介绍期刊分级标准和投稿指南。
19、课程名称:艺术哲学
任课教师:孙善春(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
课程大纲:
一、哲学与思想:从古希腊开始
二、艺术之为观念与实践:中西之间
三、美学作为问题:学院与大众
四、哲学家与艺术:柏拉图之后
五、现象学与艺术:一个学院背景中的个案
六、艺术哲学是什么,或如何可能?
20、课程名称:HumorinArt
任课教师:戚晨曦(中国美术学院国际联合学院讲师)
课程简介:英语授课。Humor,anancientandpopulartheme,isnotonlyoneofthemostimportantstylesofwrittenworks,butalsoaparticularoneinthevisualarts.Manyartistsknownfortheirhumorousexpressionshavecreatedworksfullofinterestingandprofoundmeaning.Humor(includingmetaphor,analogy,exaggeration,satire,fun,retrospection,grotesque,fantasy,surreal,etc.)isnotonlyastyle(orpersonality)ofartistsandartworks,butalsoanimportantmethodofinteraction,especiallyintheexchangeofideasandemotionsbetweendifferentculturalsubjectsandsocialclasses.Byexaminingthehistorical,social,andculturalintellectualenvironmentinwhichtheartistslived,andanalyzingtherelevantconditionsofthevisualartsfromtheperspectiveofsenseofhumor,thiscourseencouragesthestudentstostudyonthehumorousstyleofartworkandtocreatepersonalworks(ashumororotherstyle)withdelicateemotionsandrichinformation,bothindesignandart.
Schedule:
Session1:Introduction
Session2:LegacyofVisualHumorI
Session3:LegacyofVisualHumorII
Session4:VisualHumorthatmakesitfunny
Session5:VisualHumorthatBites
Session6:Artthatis“Crazy”—NonsenseHumor
Session7:Let’sMakeSomeFun!!!
Session8:FinalPresentationandExhibition
21、课程名称:宋画和艺术通史八讲
任课教师:洪再新(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
课程简介:钉钉授课,扫码进群
由主讲人2021年6月和12月开办的《中国画的观赏者》《通识与通史——中国艺术传统的智性力量》《中国艺术通史》三个讲座系列,通过与听众的积极互动,引发了跨专业跨学科的碰撞交流,生发富有创见的疑问,深化对艺术史学发展中重复经历和自我缠绕命题的探讨。数百位研究生提出了有见地的问题,成为我们不断深化对中国艺术与世界艺术通史关系的起点。在此基础上,主讲人以其编撰的《宋画研究和艺术通史》一书为主线,继续展开具有世界意义的宋画研究命题,引发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讲座分八个专题,重新检视中外学术界对宋画研究的得失利弊,旨在揭示中国艺术史写作的世界意义。
课程以百分制评分,由提出问题和问题研究两部分,比例分别为50%和50%。
参考书目:
陈高华编《宋辽金画家史料》,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范景中《<艺术的故事>笺注》,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21年。
范景中《为什么我们需要美术史?》2017-12-3100:48:16那特艺术学院
范景中《艺术与文明:西方美术史讲稿(原始艺术—中世纪艺术)》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20年
曹意强《艺术与智性》,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5年
曹意强《艺术学的理论视域》,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年
洪再新,《中国美术史》,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年增订本
洪再新编《宋画研究和艺术通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22年
洪再新《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
范景中《中国艺术史学史研究导论(讲义提纲)》引言,收入巫鸿、郭伟其主编《世界3——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134-137页。
黄专遗稿《中国艺术史学史研究导论(讲义提纲)》,同上,第138-173页。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研究(特辑一):宋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
22、课程名称:中国画题跋
任课教师:毛建波(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
课程简介:中国画在发展、成熟过程中逐步形成重抒情、重意境、重品位、重综合等特质,而题跋正是这一独特性的具体表现,诗书画“三绝”是古代中国画艺术的最高追求。本课程从题跋的形成原因、发展阶段、个案研究入手,从题跋的形制、作用、画面形式、书体、印章等各方面,对古代优秀作品的题跋加以深入具体的讲解,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画题跋的基本技能并深入理解中国画的特性,藉以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与成就。
23、课程名称:中华诗词之美(线上)
任课教师:叶嘉莹(南开大学教授)
批卷教师:钱伟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副教授)
课程简介:中华诗词滥觞于先秦,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严格的格律韵脚、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是中华诗词美之所在。诗词也是中华数千年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
24、课程名称:先秦诸子(线上)
任课教师:杨泽波(复旦大学教授)
批卷教师:兰宇冬(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
课程简介: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共同铸就了中华文化的特质。孔子的仁爱,墨子的非攻,老子的无为,韩非的法治,依此娓娓道来,诉说着古代圣贤的智慧,揭示出中华民族所拥有的文化基因。杨泽波教授带你一起遍览儒墨道法诸家思想,对话先秦圣贤,感悟传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5、课程名称:走近大诗人(线上)
任课教师:戴建业(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批卷教师:孙善春(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
课程简介:古代有“大诗人”和“名诗人”之别,在我国几千年的诗史上,被称为“大诗人”的没有几个。“大诗人”之大,不仅在于他们是个成就的巨大,还在于他们人格的伟大。陶渊明,他给琐碎的日常带来诗性,把晦暗的人生引入澄明,向我们演绎了人生的另一种“活法”。李白,他那奔放的激情,宏伟的气势,奇特的想象,他的自信、狂放、鲁莽、浪漫,深刻地表现了我们民族伟大的民族活力。杜甫,他既有“一览众山小”的气概,也有“万里可横行”的勇气,更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他是深沉、博大、仁爱的人格化身。走进陶渊明,走进李白,走进杜甫,去欣赏他们诗歌艺术的美妙,去领略他们生命境界的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