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1点,中央网信办通过官网发布新规《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新规全文共17条,对于广大从业者来说,应该如何理解这些新规定呢?对于日常工作又会产生哪些影响?
以下是场妹的个人理解(建议大家都去看看规定原文):
一、规定的针对对象是谁?
规定自2018年11月30日起施行。
三、如何确保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落地?
2.所有用户的真实身份核验以及注册信息均需留存(实名认证成为标配):可以预测,小程序很快会实现登陆必须获取个人身份信息(手机号等)。
4.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公布投诉、举报方式等信息方式,可以预见,内容平台的提供的举报(投诉)方式会更加方便,处理也会更加及时。
5.其他技术措施(数据埋点、提前备案等)。
2.信息服务的功能属性、技术实现方式、基础资源配置等发生重大变更(比如小程序在社群可直接打开、直接留言的);
3.用户规模显著增加的(比如抖音的国内DAU突破2亿);
4.发生违法有害信息传播扩散的事件(如导致11.12大批账号被封);
5.被地市级以上网信部门或者公安机关书面通知约谈的。
五、对于公司/工作室主体的影响?
2.企业需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落实情况。
六、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的管理部门?
1.直接管理部门为所在地地市级以上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
2.各个信息服务主体需要提交《安全评估报告》给到对应的管理部门。
3.地市级以上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需要对安全评估报告进行书面审查(包括现场检查)。
七、信息服务的安全评估可否接入第三方?
可以,支持委托第三方安全评估机构实施。
八、遇到有争议的信息安全问题如何处理?
1.省级以上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3.网信部门统筹协调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工作,安机关定期通报网信部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