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小男孩被逼吃粪便”的视频在网络广泛传播。
视频显示,小男孩坐在地上,手里拿着粪便,吃进嘴里后发出咳嗽干呕的声音,而旁边有一个声音要求小男孩“咽了”,之后有人说“他想要吐出来”,不知欺凌者用何种方式威胁小男孩,只在视频中听到小男孩用带有恐惧的声音说“不不不,不用,我吃”。
当地网信办发布通报
7月1日,山西晋中介休市委网信办针对此事发布通报。
据查,6月17日,张兰村长泰园小区附近,3名未成年人欺凌1名未成年人,并将视频发布在网络平台上。
对此,公安机关已经立案,对实施欺凌者及其家长进行了严厉批评教育,责令家长对子女严加管教并对被欺凌者及家长赔礼道歉;教育部门已安排心理辅导教师对此次事件的受害者进行心理疏导,尽快消除对其心理健康带来的消极负面影响。
目前,双方家长已经达成和解。
网友热议
对此,很多网友表示愤怒。
有关校园欺凌的现行法律法规有哪些?
近年来,在屡被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中,有些施暴者往往并未意识到自己行为的恶劣性和严重性。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可用于处理校园欺凌行为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
此外,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2017年,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对校园欺凌从积极预防、依法处置等方面加以指导。
未成年欺凌者需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对校园欺凌说“不”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
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
骂:辱骂、中伤、讥讽、贬抑受害者;
打:打架、斗殴;
毁:损坏受害者的书本、衣物等个人财产;
吓:恐吓、威胁、逼迫受害者做其不愿做的事;
传:网上传播谣言、人身攻击。
遭遇校园欺凌怎么办?
●孩子
1.保持镇定;
2.求救,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可以试着通过警示性的语言击退对方,或者通过有策略的谈话和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但不要去激怒对方;
4.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冲突及时找老师解决;
5.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恐吓,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告诉家长,不要自己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被施暴儿童家长
1.直接与孩子讨论。孩子会因羞耻尴尬不愿谈论,要适时鼓励,让他们知道可以信任你,随时可以得到你的协助;
2.确认学校是否对施暴行为有所处置且学校对学生的管教和注意是适当的;
3.如果施暴情形发生在往返学校的路上,应安排较年长的学生陪同上下学,或亲自接送孩子直到问题解决;
4.如果孩子内向害羞而缺少社交,应多帮他安排兴趣相符的社团活动以用心培养孩子适当的社交技巧并且建立自信心。
●施暴儿童家长
1.清楚地告诉孩子你不能容许这样的行为,决不能接受孩子“只是好玩”之类的理由;
2.安排一个有效而非暴力的惩罚;
4.与学校合作矫正孩子的攻击行为,经常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
5.避免让孩子收看有暴力的电视影片、卡通或是玩暴力的电玩;
6.确保孩子没有看到家庭成员间的暴力行为,家庭中暴力行为的模仿会导致他在学校使用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