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是中国国际法学的研究重镇。她的前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室和最早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组。
小
中
大
陈欣新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法理学、传媒信息法学、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代表作有《宪政之鉴》、《信息自由与信息安全》、《中央与香港违宪审查协调》、《台湾法律地位的国际法理据》等。
贺海仁研究员、法理研究室副主任。研究领域为法理学。代表作有《谁是纠纷的最终裁判者:权利救济原理导论》、《无讼的世界:和解理性与新熟人社会》、《法人民说》、《自我救济的权利》等。
胡水君研究员、法理研究室主任。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法律与政治哲学、中国文化。代表作有《法律的政治分析》、《法律与社会权力》、《内圣外王:法治的人文道路》等。
李步云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法理学。代表作有《走向法治》、《法理探索》、《法理学》、《人权法学》等。1998年8月,为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法制讲座,主题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李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宪法学、法理学、比较立法学,重点研究立法基本问题、法治与人权理论、宪政与民主理论等。代表作有《法治与宪政的变迁》、《立法理论与制度》、《走向人权的探索》、《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等。2003年9月,担任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人之一,主题为“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吴玉章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西方法律思想史、现代西方法哲学、法理学。代表作有《批判法学评析》、《对西方法律传统的挑战》、《自由主义权利观》、《现代社会中的法律》(译著)等。
谢海定编审、《法学研究》副主编、编辑部主任。研究领域为法理学、宪法学。代表作有《学术自由的法理阐释》、《中国法治经济建设的逻辑》、《国家所有的法律表达及其解释》、《中国民间组织的合法性困境》等。
信春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机关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学术研究领域为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学。代表作有《中国的法律制度及其改革》、《中国法院的历史和转型》、《WTO和中国行政法制改革》、《法律中的政治》(译著)等。2007年11月,担任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人之一,主题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2004年2月、2005年8月、2008年5月,分别为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法制讲座,主题为“法学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我国的行政强制法律制度”、“立法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
刘海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法律史、法治和人权理论。代表作有《战国秦代法制管窥》、《新中国人权保障发展60年》、《依法治国是历史的经验总结》、《刘海年文集》等。
徐立志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法制史。代表作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通史》、《清末法律草案考》、《清末商法实施考》等。
杨一凡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中国法律史。代表作有《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历代例考》、《明代立法研究》、《明大诰研究》等。
张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法制史研究室主任。研究领域为中国法律史、比较法律史。代表作有《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研究》、《大清民律草案摭遗》、《民国民法典的编纂:复合立法机构的组织与运作》等。
陈云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宪法学、行政法学。代表作有《权利相对论——权利和义务价值模式的建构》、《宪法监督司法化》、《宪法人类学》、《论检察》等。
冯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为行政法学、传媒法与信息法学。代表作有《行政处罚法新论》、《国家赔偿法释论》(主编)、《关于平衡论疏漏问题的几点思考》、《瑞典新闻出版自由与信息公开制度论要》等。
李洪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宪法与行政法研究室主任。研究领域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比较行政法、政府规制(监管)。代表作有《行政法释义学》、《中国比较法研究的前瞻》、《深化改革与依法行政关系之再认识》、《互联网规制体制研究》等。
吕艳滨研究员、法治国情调查研究室主任。研究领域为行政法、信息法、实证法学。代表作有《中国政府透明度(2009-2016)》、《透明政府:理念、方法与路径》、《论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状况——基于政府透明度测评的实证分析》等。
吴新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宪法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宪法学和港澳台宪法问题。代表作有《美国法典》(译著)、《中国宪法学和行政法学》(合著)、《香港基本法导论》(合著)、《澳门基本法导论》(合著)等。
翟国强研究员、宪法行政法室副主任。研究领域为宪法学、行政法学。代表作有《依宪治国:理念、制度与实践》、《立法》、《宪法判断的方法》、《中国语境下的“宪法实施”:一项概念史的考察》、《中国宪法实施的双轨制》等
张庆福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宪法学、行政法学。代表作有《宪法学基本理论》、《宪法学研究述略》、《行政执法中的问题及对策》、《宪法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等。
周汉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法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领域为行政法、信息法、政府监管。代表作有《政府监管与行政法》、《现实主义法律运动与中国法治改革》、《信息公开制度研究》(丛书)(主编)等。
陈泽宪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刑法学、国际法学,重点研究中国刑法、国际刑法、国际人权法等。代表作有《刑事法治之求索》、《经济刑法新论》、《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批准与实施》、《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中国刑事法制完善》等。
邓子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图书馆馆长。研究领域为刑法学。代表作有《中国实质刑法观批判》、《斑马线上的中国》、《路检盘查的实施依据与程序监督》、《犯罪论的体系更迭与学派之争》等。
胡云腾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刑法、刑事诉讼法和司法制度等。代表作有《死刑通论》、《存与废——死刑基本理论研究》等。
刘仁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刑法研究室主任。研究领域为刑法学、刑事政策学。代表作有《刑事政策初步》、《刑法的结构与视野》、《刑法学的新发展》等。
屈学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刑法学。代表作有《金融刑法学研究》、《公然犯罪研究》、《刑法改革的进路》、《刑法理论研究新视界》等。
冀祥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法学系常务副主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证据法学、司法制度及法律教育学等。代表作有《控辩平等论》《建立中国控辩协商制度研究》《中国刑事诉讼法学发展与瞻望》《法学教育的中国模式》等。
熊秋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司法制度。代表作有《刑事辩护论》、《转变中的刑事诉讼法学》、《解读公正审判权——从刑事司法角度的考察》、《秘密侦查之法治化》等。
徐卉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诉讼法研究室副主任。研究领域为诉讼法,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事诉讼法学和比较司法制度等。代表作有《涉外民事商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研究》、《通向社会正义之路——公益诉讼理论研究》、《民事诉讼法学的新发展》、《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知识转型》等。
梁慧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民法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法总则、债权、物权、法学方法论。代表作有《民法总论》、《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民法解释学》等。2007年3月,担任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人之一,主题为“关于制定和实施物权法的若干问题”。1999年8月,为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法制讲座,主题为“关于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几个问题”。
孙宪忠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为民法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权法、民法总论、德国民法、不动产法。代表作有《德国当代物权法》、《论物权法》、《中国物权法总论》、《物权法的实施》(第一卷、第二卷)等。
谢鸿飞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民法研究室主任。研究领域为民法总则、民法债权与法律史。代表作有《法律与历史:体系化法史学》、《合同法学新发展》、《民法典与特别民法关系的建构》、《现代民法中的“人”》等。
张广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民商法。代表作有《债法总论》、《债法》、《中国物权法研究》(合著)等。
陈洁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商法研究室主任。研究领域为商法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证券法、公司法、信托法。代表作有《证券法的变革与走向》、《证券欺诈侵权损害赔偿研究》、《商法规范的解释与适用》、《证券民事赔偿制度的法律经济分析》等。
陈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法学研究所所长、《法学研究》主编。研究领域为民商法学,重点研究公司法、证券法、物权法。代表作有《证券法专题研究》(主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与农地使用权制度的确立》、《法意探微》等。
崔勤之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经济法、商法基础理论、公司法和证券法。代表作有《中国商事法》(合著)、《经济法原理》(合著)、《中国公司法原理》(合著)等。
王家福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终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民商法。代表作有《经济建设中的法律问题》、《民法债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建设问题》、《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等。1995年1月和1996年2月,两次担任中央政治局法制讲座主讲人,主题分别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建设问题”、“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1998年11月,为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法制讲座,主题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建设问题”。
邹海林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民商法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破产法、保险法、担保法、物权法和债权法。代表作有《破产程序与破产法实体制度比较研究》、《责任保险论》、《商法基础理论研究的新发展》、《破产法学的新发展》等。
李明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知识产权法。代表作有《美国知识产权法》(第二版)、《著作权法》、《知识产权法》、《欧盟知识产权法》等。
李顺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知识产权法。代表作有《知识产权法律基础》、《WTO的TRIPS协议解析》、《知识产权概论》等。
王晓晔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和竞争法。出版专著20部,代表作有【德文】《MonopoleundWettbewerbinderchinesischenWirtschaft》、《王晓晔论反垄断法》、《反垄断法》、【英文】《TheEvolutionofChina’sAnti-MonopolyLaw》等。2002年6月、2005年10月,分别为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法制讲座,主题为“反垄断法律制度”、“反垄断法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法律制度”。
冉昊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民商法学。代表作有《解构所有权的迷思——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财产法比较初论》、《地产权、物权与产权——自然主义财产权的坚持和发展》、《两大法系法律实施系统比较:财产法律的视角》、《论“中间型权利”与财产法二元架构——兼论分类的方法论意义》等。
谢增毅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法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研究领域为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经济法。代表作有《LaborLawinChina:ProgressandChallenges》、《劳动法的改革与完善》、《劳动法的比较与反思》、《我国劳动关系法律调整模式的转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劳动合同法修改》等。
薛宁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社会法研究室主任。研究领域为民法总则、亲属法、弱势群体权益保障法。代表作有《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亲属编》、《民法典之婚姻家庭编立法研究》、《社会性别与妇女权利》、《离婚法的诉讼实践及其评析》、《亲子关系立法体例及构造》等。
刘洪岩研究员、生态法研究室主任。研究领域为生态法、国际生态法、法哲学法理学、俄罗斯法。代表作有《环境法的新发展》、《中俄生态法的发展》、《中俄生态经济合作的法律问题》、《俄罗斯转型进程中的法治之路》等。
马骧聪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环境资源法、外国环境法、国际环境法。代表作有《环境保护法基本问题》、《苏联东欧国家环境保护法》、《国际环境法导论》(主编)、《环境法治:参与和见证——环境资源法学论文选集》等。
刘楠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海牙常设仲裁法院仲裁员。研究领域为国际法,主要研究国际海洋法和国际人权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代表作有《国际法》、《国际海洋法》、《发展中国家与人权》、《国际刑法问题研究》等。
孙世彦研究员、国际人权法研究室主任。研究领域为国际公法、国际人权法。代表作有《论国际人权法国家的义务》、《中国的国际法学:问题与思考》、《克里米亚公投入俄的国际法分析》、《TheUnderstandingandInterpretationofICCPRintheContextofChina’sRatification》等。
王可菊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国际法。代表作有《国际法》、《国际海洋法》、《国际人道主义法及其实施》等。
朱晓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国际法、国际人权法、条约法。代表作有《欧洲人权法律保护机制研究》、《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人权法律地位的演变》、《〈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实施机制》等。
沈涓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国际私法、区际冲突法、国际民事诉讼法。代表作有《中国区际冲突法研究》、《合同准据法理论的解释》、《冲突法及其价值导向》等。
廖凡研究员、国际法所科研处处长。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法、国际金融法、证券法、公司法。代表作有《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推进与制度创新》、《国际货币金融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政府补贴的法律规制:国际规则与中国应对》、《美国海外金融账户和资产报告规则的演进与发展》、《国际货币体制的困境与出路》等。
刘敬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经济法研究室主任。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法理论、WTO法、国际投资法等。代表作有《WTO中的善意原则》、《人权与WTO法律制度》、《全球经济治理模式的法治化路径》、《市场经济地位的国际法辨析》等。
陶正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国际公法和国际经济法。代表作有《国际经济法》、《关于日本侵华战争损害赔偿的几个问题》、《中国公民的双重国籍问题》等。
柳华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法研究所所长助理、《国际法研究》副主编。研究领域为国际法、国际人权法。代表作有《联合国禁止贩运人口议定书研究:以人权法为视角》、《联合国与人权的国际保护》、《美洲人权法院引渡第一案的意义及其启示》等。
莫纪宏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法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为宪法学、行政法学、国际人权法学。代表作有《现代宪法的逻辑基础》、《国际人权公约与中国》、《实践中的宪法学原理》、《宪法学原理》等。
赵建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国际人权法、国际海洋法。代表作有《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法新论》、《人民自决权的主体范围》、《条约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