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何璆林业知识服务2024-03-2217:06北京
引文格式:何璆,陈洁,李虹.加拿大草原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经验及启示[J].世界林业研究,2023,36(06):105-110.
草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建立自然保护地是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形式。目前,我国已有各类自然保护地1.18万个。但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建成的各级草原草甸类自然保护地仅有41个,保护面积165.17万hm2,在自然保护地总面积中的占比远低于我国草原面积占国土陆域面积的比例。草原类自然保护地建设缓慢,与森林、湿地、地质等类型自然保护地相比,数量明显偏少。而且我国至今尚未正式建立以草原冠名的国家公园,但以南方山地草甸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的湖南南山国家公园正在试点建设中,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也在逐步探索推进。在我国,草原自然公园是指具有较为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特征、有较高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价值,以生态保护和草原科学利用示范为主要目的,兼具生态旅游、科研监测、宣教展示功能的特定区域。作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一般控制区,即国家公园范围内核心保护区之外的区域,创建草原自然公园是解决草原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矛盾的关键方式,是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必然途径。
5)围绕生态保护内核提升园区文化资源存量。加拿大草原国家公园加强艾草松鸡保护、将平原野牛重新引入园区以及参选“国家黑暗天空保护区”等多种经验显示,努力丰富园区内生态保护内核,申请具有权威性的生态环境保护“标签”,有助于宣传草原环境特色与保护要义,为公园拓展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相较于加拿大草原环境,我国草原资源类型更为丰富,环境容量大、环境质量高。在我国草原自然公园建设过程中,更宜充分挖掘草原珍惜资源特色,积极寻求与国际权威性生态环保标签接轨,扩大公园吸引力,从而在全球草原治理中打造国际影响力。
第一作者:何璆,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林业、林产品贸易等,E-mail:heqiu_ameli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