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工作模式助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秦安县司法局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打造“信用+”工作模式,通过强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建立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加强诚信意识教育等措施,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提升服务标准,治理市场乱象,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提升全县公共法律服务行业信用意识和服务水平,努力营造诚信、守法、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一、“信用+行业管理”不断强化诚信执业意识
对法律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的信用信息(包括个人信息、从业履历、年度检查记录、奖惩情况、投诉举报等)的记录进行全面整合,开展信用等级进行综合评价,主要按“A、B、C、D”四个等级进行分类,实施差别化监管。注重在法律服务行业管理中发挥信用约束引导作用,通过案卷评查、“双随机”抽查等,对法律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进行执业监管,建立法律服务行业信用“红黑名单”,及时约谈警示失信违规行为,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通过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推动法律服务行业依法诚信执业。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为全县8名律师建立了诚信执业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基本信息、考核信息、奖惩情况等,结合年度考核、表彰、评优以及处罚等情况,对诚信档案信息进行即时更新和动态管理,确保诚信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将诚信教育纳入法律服务行业必修课程,实行日常教育与专题教育、诚信教育与警示教育、廉政教育与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相结合的培训机制,从根本上提升法律服务人员的诚信执业意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