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16年即将落下帷幕之时,在民间喧嚣多时的聂树斌案也终于有了定论。1995年,年方21岁的聂树斌之所以被处以枪决,是因为身上背负了强奸妇女、故意杀人的罪名。直至2005年,通缉犯王书金落网,主动供述其在1994年石家庄西郊犯下的奸杀案,聂树斌案才开始峰回路转:2013年,河北省高院裁定王书金并非聂树斌一案的真凶;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聂树斌案进行异地复审;2015年,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聂树斌案听证会、延长复审期限;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最终撤销原审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
二、逻辑法则与法律适用
就法院做出判决的整个过程而言,实际上就是一个适用逻辑学中三段论进行推理的一个过程。三段论推理因为共有三个命题而得名。作为直言命题推理中的间接推理,它是指由一个共同词项(概念)把两个作为前提的直言命题联结起来,得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作为结论的推理。简而言之,前面分别被称为大前提、小前提的两个命题是最后做出结论的这个命题的已知条件;三段论推理也就是根据已知条件来推理,得到未知结论的一个过程。
在三段论推理的过程中,要获得正确的结论,除了需要遵循基本的推理规则之外,两个前提必须是符合客观事实的真命题。倘若这二者均无问题,那么得到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称为具有“必然性”;但凡其中一个存在问题,该推理得到的结论则不一定正确,称为具有“或然性”。作为传统逻辑的主要部分,三段论是其体系中最为严密、最为完善的部分。应该说,对两个前提条件为真的要求和几条推理规则的遵循保证了三段论推理的这种严谨性。正因如此,这一推理成为人们在理论研究和法律实务中运用较多的一种形式。“事实上法律研究和适用法律,均要大量地依靠逻辑。……在实际适用法律中,逻辑是与确定某【参考文献】{1}徐隽.正义永恒[N].人民日报,2016-12-03(7).
{2}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562-563.
{3}乌尔里希·克卢格.法律逻辑[M].雷磊,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211-213.
{4}季卫东.法律职业的定位[J].中国社会科学,1994,86(2):65-66.
{6}李昌钰,夏珍.神探李昌钰破案实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97-198.
{7}焦辉广.青纱帐迷案[N].石家庄日报,1994-10-26(2).
{8}考文.美国宪法的“高级性”背景[M].强世功,译.北京:三联书店,1996:35.
{9}霍姆斯.普通法[M].冉昊,姚中秋,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1.
{10}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M].苏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