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思维逻辑(精选5篇)

2011年,释圆空年老生病,张广照及其家人来九华山圆觉精舍照料释圆空。2012年9月,释圆空去世,之后张广照、茆雪夫妻二人一直滞留在九华山圆觉精舍。2013年6月经九华山佛教协会会议讨论通过,并报宗教事务部门备案,由教职人员释通晓担任九华山圆觉精舍负责人。后因张广照、茆雪二人阻拦,释通晓不能回九华山圆觉精舍开展正常宗教活动,双方为此多次发生纠纷。原审原告的诉求是要求按照遗嘱继承或者按照遗赠受赠获得圆觉精舍的不动产。尤其是在二审中作为原审原告的上诉人明确指出:九华山圆觉精舍房屋至今未进行权属登记,该房屋应视为建造人释圆空的个人财产。私人出资修建的小型庙宇,归私人所有。释圆空在该房屋内进行宗教活动,并不导致所有权的变更,也不能意味该房屋系宗教财产。释圆空立遗嘱将其所有财产赠与张广照,上诉人对九华山圆觉精舍的一切财产包括房产享有所有权,有权居住在九华山圆觉精舍。

二、宗教财产的判断标准:宗教活动场所登记的意义

在古罗马最初须经贵族大会或元老院以立法程序设置,在帝政时期改为由皇帝批准。④但无论该程序的内容为何,程序的法律意义在于使该财产成为具有特定目的的财产:可以是使财产成为神法上的财产,也可以使其成为人法上的财产。所谓的特定目的不外乎就是宗教用途,正是该宗教用途使其成为与众不同的财产,决定了法律的规制必须尊重并维护这个特定用途。从我国《宗教事务条例》中关于宗教活动场所登记的规定内容看,该程序性要件虽然也有登记的内容,但是与不动产权属登记的法律意义并不相同。不动产权属登记意味着权利的归属和变动以及权利上的负担的存在与否的问题,而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只是意味着不动产被设定了宗教活动的用途,并因此取得宗教活动场所的法律地位。简言之,该宗教用途(或者说宗教目的)限制并拘束对宗教财产的管理行为的范围,尤其是该宗教目的设定了不得对宗教财产实施任何可能导致该财产脱离其用途管制的处分行为的禁令。《宗教事务条例》正是沿着目的性财产的思路进行立法规制的,该条例第32条的禁止性规定即为明证。

三、结论

关键词:法律逻辑;应用逻辑

一、关于法律逻辑的研究对象

普通逻辑或形式逻辑把概念作为其重要的研究对象,法律逻辑也要研究概念,法律逻辑中研究的是法律概念,即立法、司法与守法思维中的概念。一般地说,法律概念与普通概念既有一致性也有特殊性,以大量的法律概念为素材,以普通逻辑的一般概念理论为工具研究法律概念与一般概念的同一性及差异性,揭示法律概念的特殊逻辑性质与作用,从而为法律概念的制定、规范、解释提供一般的逻辑原则,这是法律逻辑中关于法律概念研究的主要内容。法律命题也是法律逻辑的重要研究对象,以一般逻辑中的命题理论为墓础研究法律命题的特殊的逻辑性质及其在法律实践中的特殊作用,给予法律命题以科学的分类,这应该是法律命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般而言,法律工作是由立法、司法两大环节组成。一个立法过程就是对构成法律的每一个概念、命题进行严密分析的过程。关于法律概念与命题的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用于立法中的思维。至于司法主要指的是法律的实施,而法律的实施主要是围绕诉讼活动的司法侦查与司法审判工作,它主要表现为对法律命题的逻辑推导以及寻找因果的各种逻辑方法。因此,与司法思维相对应的法律逻辑还要研究法律推理及各种法律实践中的逻辑方法。法律推理则是从已有的法律命题或法律知识推出新的法律命题的过程。一般地说,法律推理与一般逻辑的推理是有区别的。一般推理理论以演绎推理为主,特别强调从前提到结论的必然性推理,比较轻视“可能性的”、或然的推理而法律逻辑既重视必然性推理,也重视“可能性的”、或然的推理。比如,法律推理中的回溯推理是很有用的、法律逻辑很重视的推理,但这一推理的形成在一般逻辑理论中是予以排斥的。

二、关于法律逻辑的性质

一、法律逻辑学的功能定位

二、法律逻辑学理论教学思维探析

法律逻辑学是一门关于科学思维和表达的基础理论学科,它的抽象性往往使人在学习原理时觉得乏味,而思维的确定性和表达的灵活性又常常使人在运用逻辑时感到困惑。为了改变以往那种法律逻辑学教学高头讲章式的艰深和书斋摆设式的空泛,收到既能提高学生逻辑素养,又能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效果,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

(一)明确学习目的并激发受教者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任何一个法律逻辑学的初学者而言,单一地对他强调学科的重要性,倒不如让他对该学科产生兴趣更能让他对学习有欲望。本人在从事法律逻辑学的教学过程中,深知法律逻辑学以抽象的推理让初学者生畏,如果一味地照搬教学大纲,很可能导致大多数学生听课如同嚼蜡,懈怠之心一生,再往后听讲如同听天书,实在贻害无穷。故本人在授课伊始便注重培养学生兴趣,比如春晚是国内收视率极高的节目,而近年来春晚有小品类节目以脑筋急转弯为卖点,以该节目为例,指出所谓脑筋急转弯其实不过是故意违反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而已。以此为例,学生会感觉看似晦涩难懂的法律逻辑学其实并不深奥,于是向学之心渐强。再比如,部分学生痴迷于侦探作品,有些甚至带到课堂上来看,针对此种情形,本人举出福尔摩斯如此深入人心,正是因为他屡屡使用科学的演绎法来侦破案件,而演绎法正是逻辑推理方式之一。

(二)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提高受教者的主观能动性

常言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见学习方法对于受教育者的重要程度,同时,高等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受教育者自学意识的树立,因此在法律逻辑的教学过程中,除了采取苏格拉底方法提高学生自己思考的能力,还应该让学生意识到作为法律逻辑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社会科学紧密相联系的,比如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等。要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社科类书籍,并不仅局限于法学书籍,从而达到知识的积淀,分析问题能够拥有更宽广的视角,正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三、法律逻辑学实践教学探析

(一)教学内容上要体现法律逻辑的特点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抓住法律逻辑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对于模态判断,要详细分析实际判断和必然判断的区别,对法律条文中常用的带有“应当”、“必须”、“可以”、“不得”之类的模态词的判断要进行逻辑分析。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法律概念,如:“撤消”、“撤回”、“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法人的人”等概念应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方面去区别。此外,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结合案例讲授推理的逻辑性、有效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善辩能力,应把逻辑知识与法庭论辩技巧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诸如法庭辩论中反驳的基本技巧、法庭论辩中的论证、各种推理在法庭以及办案过程中的运用等等。

[关键词]法律逻辑有效性问题

在国内,有效性教学研究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学的新课程问题,对于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该理念是否适用没有作更多的讨论,但我们宁愿在更宽泛意义上使用“有效教学”。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很显然,教师的教学行为取决于自己的教学理念,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形式的采纳,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为一个企业,速度、收益和安全必须要全面考虑,作为一所院校,效率,效果和效益也必须整体考虑,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完全可以借鉴该理念来考量教学是否有效,能否改进,如何改进等问题。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教学,但是有有效的教学。笔者就法律逻辑学教学不尽人意之处进行探讨。

一、法律逻辑教学内容亟需重建

众所周知,高校不会像中小学一样有统一的教材。法律逻辑到底该教些什么内容,各大院校看法颇不一致,并且为了自身的利益,教师们热衷于在低水平上重复编撰教材。其实,这些教材的内容并没有实质上的创新之处,只有形式和编撰者的名字不同而已。这些以形式逻辑的知识体系作框架,加上一些法律方面的案例,就命名为法律逻辑的教材和形式逻辑没有任何差别。也正是这样的教学内容,让法律专业的学生觉得实用性不大,不知道该怎样利用逻辑知识来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问题。教什么,决定一门课程本身的价值大小,我以为,法律逻辑学学科的特有价值还没有被挖掘出来。

二、法律逻辑教学过程与方法没能体现思维力度

我看过一个老教师的法律逻辑教案,教学方法一栏中从头至尾都写着:讲授法。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同时替学生感到悲哀。作为一门研究思维的学科最应该体现思维的力度,方可让学生信服,单纯地由教师讲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无从体现,也不能让学生形成有效的思维。有效的教学绝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过分重视法律逻辑的知识体系本身,忽略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常常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维断层,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法律逻辑教学课堂管理及语言的低效性

除却上面所说的几种主要问题,法律逻辑教学中还有一些缺失有效性的表现,在此略举一二。

第一,法律逻辑课堂管理的低效和无效。中、小学的课堂管理偏严厉,而大学的课堂管理则偏于松懈。部分大学教师上课即来,课完即走,与学生没有更多的交流。在课堂管理方面也是放任自流,课堂管理趋于零。我们所谓的在课堂上给学生自由,可能更多的是指思想层面的自由而不是对其行为的放纵。法律逻辑课程以理性见长,课程本身有一定的难度,部分习惯形象思维的学生大叹上一次课脑细胞死伤无数,理性思维的构建比较困难。很多学生对逻辑知识的似懂非懂,在实际思维应用中更感觉费时费力,还不一定正确,所以上法律逻辑课消极抵抗的情况――睡觉,时有发生。而大部分老师对此也视为常态,不加处置,视而不见。

四、对法律逻辑作业的重视性不足

对法律逻辑作业重视不足主要体现在:

1.作业量普遍偏少。教师主要是为了完成规定的作业次数而布置作业,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程理解的需要安排作业。法律逻辑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对知识理解深刻,而适当的作业有助于学生更快地理解知识并更迅速地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2.作业质量普遍不高。老师布置作业大都照搬照抄各种习题集或者干脆就在教材有限的练习题中选择几个。这些练习题是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复习知识,是否能有效地启发学生思维,习题内容是否已经过时等重要因素经常被忽视。造成这个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老师编题技能的丧失。由于我们老师长期使用现成的习题,养成了不动脑子的习惯,编题技能逐渐退化,不知道按照学生的情况、教材的需要、时代的需要编制习题,从而导致习题质量不高。

3.作业批改普遍不认真。就我所知,部分老师请学生帮忙批改作业,部分自己批改作业的老师比较马虎。这使得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反馈不了解或了解不及时,不到位,影响了法律逻辑教学向良性方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端,马建华.试析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有效教学行为的基本特征.教育科学研究,2006,(2):5-8.

THE END
1.法律思维的理解和运用判断案件事实,既要发挥庭审在审核证据、认定事实方面的关键作用,也要注重必要时主动调查、核实证据。判断法律性质,要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将法律规范与案件事实紧密结合,细致分析、深入论证。 精准裁量 法律思维的基本模式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即在确认案件事实符合规范要件之后,赋予其相应的规范效果。但此种规http://zbyyfy.sdcourt.gov.cn/dyzy/372897/372830/30218227/index.html
2.简述法律推理的特点简述法律推理的特点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m.12tiku.com/newtiku/272/21997758.html
3.简述法律推理的特点。简述法律推理的特点。 纠错 查看答案 查找其他问题的答案?https://www.zikaosw.cn/daan/18502416.html
4.2017法律硕士考研基础知识点:法律推理一、法律推理的涵义 所谓法律推理,指法律人从一定的前提推导出法律决定的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规则。 二、法律推理的特点 1.法律推理是以法律及法学中的“理”为基础的。 2.法律推理受现行法律的约束。现行法律是法律推理的前提和制约法律推理的条件,法律的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都可以成为法律推理的理由。在我国,宪法https://m.koolearn.com/kaoyan/885311.html
5.2013年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脉络法理学(2)法律解释的方法:文义解释、立法者目的解释、历史解释、比较解释、体系解释、客观目的解释。 (3)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地方解释。 2.法律推理 (1)法律推理的特点:法律推理以法律理由为基础;法律推理要受现行法律的约束;法律推理是一种寻求正当性证明的推理。 http://www.sikaoline.com/dongtai/content.asp?id=7888
6.法理学授课讲义: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现实主义法学派〕第五节 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 一、法律解释 (一)法律解释的含义与特点 1、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人或组织对法律规定涵义的说明―――准确地讲,法律解释不仅仅是对法律规定的涵义进行解释而且也对法律制度的内涵、有关背景和其他有关情况往往也要作出解释。法律解释既是人们日常法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法律实施的一https://www.51test.net/show/296345.html
7.法律推理(一)审判中法律推理的特点 1、演绎推理为主,归纳推理为辅 演绎推理是制定法国家法律适用的最主要的推理方法,尤其是在法官的审判中。判例法国家的法律适用通常被认为是运用归纳推理的典型,即法官、律师需要从先例中归纳出一般法律原则,适用于当前的案件。我国是制定法国家,要求法官审判案件时以演绎推理为主,即从制定https://www.360doc.cn/article/819919_448514224.html
8.法律推理范文7篇(全文)二、法律推理的特点 1.法律推理是以法律及法学中的“理”为基础的。 2.法律推理受现行法律的约束。现行法律是法律推理的前提和制约法律推理的条件,法律的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都可以成为法律推理的理由。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都是法律推理的前提。在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法律原则、政策、https://www.99xueshu.com/w/ikeyaw5ewp1l.html
9.实践推理(精选十篇)[2][美]史蒂文.J.伯顿.法律和法律推理引论[M].张志铭, 解兴权, 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3]梁庆寅.传统与现代逻辑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8:207. 实践推理 篇2 论法律推理中的必然性推理、或然性推理和辩证推理 本文介绍了法律推理的概念、特点、分类以及与之匹配的逻辑学中的.必然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yy8ny1b.html
10.理·kyjm·看云法律继承的含义及特点 法律继承的根据和理由 法律移植的必要性 法律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及其应注意的问题(2017) 法律全球化的重大进展 法律全球化的主要途径 法律论证 法律论证的含义和特点 法律论证的正当性标准(2016) 法律推理 法律推理的概念和特征 法律推理方式 https://www.kancloud.cn/os-master/kyjm/1448766
11.23法硕法理学主观题背诵(完结)·氢刻资本主义法的基本特点? 经济:确立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过错责任”等原则 政治:维护资产阶级专政和代议制政府,确立政治制度与法律制度。 文化:维护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人权。 法起源的一般规律? 法律的起源是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从个别调整发展为规范性调整的过程。 由氏族习惯到习惯法再到制定法https://qingk.com/set/7kVUCR1frYI4v
12.2017年大连海洋大学901法理学复试考研大纲二、法律概念的分类 涉人概念、涉事概念和涉物概念。 三、法律概念的特点和功能 第二节法律规则 一、法律规则释义 法律规则的含义;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假定、处理和制裁;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关系。 二、法律规则的分类 (一)调整性规则和保护性规则 https://yz.kaoyan.com/dlfu/dagang/586df57f99750.html
13.全国自考05677《法理学》章节重要知识点汇总法学表明构成法的体系的微观要素是法律规范,中观结构和基本单位是部门法,法的体系是部门法的宏观结构。对法的体系问题研究较多是分析法学。奥斯丁主张“法是主权者针对臣民发布的以强制为后盾的命令,法的体系就是这些命令的集合”。 法的体系的特点: 1、法的体系是构建性的;https://www.exam100.net/html/2022/cj_fx_0323/35219_2.html
14.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1.法律移植的概念 2.法律移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3.法律移植的类型 (四)法制改革的必要性 (五)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特点 二十一、法治国家 (一)法治与法治国家的含义 (二)法治国家原理 1.法治国家的社会条件 2.法治国家的基本构造 3.法治国家的标志 4.法治国家的模式 (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实目标 二十二、法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
15.法律好书推荐《法理学第二版大学生法律专业马工程法学教材高等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是法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我国法理学既研究法的一般规律,又着重研究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特征、作用、形式、发展、实施,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发展道路、主要任务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形成有关法律、法治和法理的基本知识、概念、命题和原理。 https://www.jianshu.com/p/fd5fdbc1f768
16.国家司法考试:法的运行考试答案(题库版)考试题库在本事件中,交警杨某运用了下列哪种法律推理方式?() ①演绎推理②归纳推理③辩证推理④拟制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点击查看答案 9、多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的法规制定权属于地方立法权和授权立法权。 B.在我国,狭义上的执法就是指行政机关http://www.91exam.org/exam/87-2962/2962293.html
17.法学夏伟:刑法新预防主义:理论发展与体系构建新预防主义既非对传统报应主义的否定,亦非对现有质疑、批判、反思的被动式回应,而是适应刑事法治现代化的主动式建构,其建构性蕴藏于刑法理念、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全面转变之中,由此形成了“完整的”法律评价框架,其“不仅可以保障最大可能的概观性,同时亦可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NDE4Nzc0Nw==&mid=2247492922&idx=1&sn=c5e5ba9222f6377370ec9497a88a8ec4&chksm=eb00bdf57afda48b3cc81c86efb0cd8aafb4d15fab48f6645f13dd78fd910146793f6aff0539&scene=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