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完公考,你发现行测里有哪些坑?

从小白到上岸,每个人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坑。综合自己和大部分考生不小心跳的“坑”,下文将会一一罗列。

行测部分

这个是我自己跳的坑。刚开始着手学习,由于对公考不熟悉,学习较为慢热,导致看书效率非常低,而且看完一点印象也没有。建议各位第一轮学习先看视频网课,网课虽然内容和教材无异,但视频形式更易于接受(想想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看抖音、快手),调动听觉视觉器官,更有效率的记下知识点。

行测各板块的做题技巧需要前期学习好,这是刷题的基础。不少同学越刷分数越低,有可能是陷入盲目刷题陷阱。一旦放弃正确的学习方法,开始乱做瞎做行测题,你会发现行测正确率永远有一个天花板,因为你原有的思维习惯的极限就在那里了,想走更远就要放弃双腿,骑上自行车。

初学的时候往往有这种感受,学了方法有毛线用……比我裸考行测还差。道理还不明白,就想一下刚骑自行车比步行还慢。

刚学骑自行车,由于不熟练经常骑骑停停,甚至摔上一跤,不如步行快。但骑术熟练以后,绝对比步行快多了。行测大抵也是这样,没学过方法的时候,凭感觉做题正确率还可以,学了方法,由于不熟练导致正确率更低,类似于刚学骑自行车的情况。

不学技巧就开始乱刷题,结果事倍功半。科学的方法比盲目刷题更重要。

比如学习各种秒杀大法,奇技淫巧学的不少,遇到题目该不会做还不会。巧解速度快,减少计算量。但注意适用性,不少秒杀技巧只适用小部分题目,绝大多数题目是不适用的;减少计算量是很好,但巧解通常增加了思考量,思维不够敏捷或是方法不熟练,往往还不如笨方法。

行测方法的终结:方法已经被挖掘的差不多了,各大机构在行测上的方法,至少70%以上是雷同的,学生比拼的是熟练度和技巧的吸收能力。不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寻仙问药上,有可能你报的大神行测班,讲的内容跟机构差不多。

一方面有可能是没认真听,不做笔记,过眼不上心;更重要的,我觉得是现在公考课程的设计有问题,方法和实践割裂,导致学生学了方法不会用。

机构老师讲课,总是先拿一些例题,通过例题来讲方法。

这样讲是没错的,可以加深同学对方法的理解。但换个角度看,学了一堆方法,怎么把方法和题目对应起来?

授课和做题的模式如下:

授课模式:题型分类→→例题→→学生学习

做题模式:???这题属于哪类?→→到底用哪个方法?

做题往往不是填坑式的思维,遇到的题目也不是那么“典型”的例题,对于习惯“一听就会”的学生,做题可不是“一做就懵逼”嘛。

行测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如果不大量做题,是很难提高分数和速度,这是一些行测课程所缺失的。所以现在不少机构推出了刷题课,边刷题边讲解,效果会比单纯讲技巧好一点。

许多进群的同学有类似问题,明明考了很多年行测却仍是原地踏步,进而怀疑自己的智商……

遇到这种同学,稍微问问就知道,压根没有系统学习,考前几十天随便一刷题就上战场,次次做炮灰就发出类似感慨“我是不是特别笨!”

其实和她类似的考生非常多,往往以在职备考,考前一个月、半个月稍微复习一下就上考场。

参加公考的考生中,是以这些“裸考”或“半裸”的学生为主,报考心态也是“试试看,万一考上了呢”。

这种同学其实不在少数,针对这类公考群体,甚至发明了一个名词“比基尼考”。

事实上,国考笔试弃考的同学,占通过审核人数的30%左右。

例如2019年国考共计招录1.45万人,通过资格审核的人数为137.93万,缴费人数为108万,而实际参加笔试的考生数量为92万。通过资格审核后弃考考生数量为46万,缴费后弃考考生数量为16万。

今年也毫不例外,共有114.2万考生考前进行了缴费确认、96.5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为84.5%,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40:1。

大量考生报名的同时,大量考生弃考、裸考才是公考的现实。这种心态和学习态度能理解,不少人原有工作尚可,考上公务员最好,考不上也行,反正工作也可以做。态度决定用心程度,没什么好指责的,毕竟不是所有考生非公务员不做。

但是,如果抱着“摸奖”的心态,去质疑为何中不了“五百万”,这就有点意思了,“半裸考”属于买了几块钱彩票,却总是想得大奖,能不能中奖怎么没点数呢?

上边说的是心态,之后解释一下行测学科的特点,道理明白了就知道为何越来越差……

行测是极度依靠做题敏感度的考试,如果不长期做题保持手感,一旦荒废等于从零开始。不少在职同学这么想,我每年学一个月,累加N年就有N个月的学习效果。

这是大错特错的!一旦考完试不再做题,来年就基本从零开始甚至更差。就像烧开水,除非一鼓作气烧到100度,弄到80度放一会就又变0度。

所以真诚的建议各位“裸考”或“半裸”的同学,如果下定决心要考上公务员,不妨提早准备,特别是在职备考的同学,最起码提前半年以上,花心思、多刷题才是上岸的捷径!

从两个角度考虑:一、看个人基础;二、看报考职位;

看个人基础

给各位一个标准,把17-19年国考地市级行测真题卷子模拟一下,按照110分钟做题(考场涂卡需要10分钟左右),算一下平均分。

情况一:平均分不到55分,建议你1000小时+3万真题

情况二:平均分55-70,建议700-800小时,1-2万真题

情况三:70+,大神你可以去裸考了

首先给大家说一下,按照国考行测的要求,如果你想考发达地区和较好的岗位(西部偏远地区或是冷门单位自动忽略以下内容),行测要在65以上进面较稳,部分竞争激烈地区,70+是必备的。

为什么55分以下就要学这么久,乍一看50分到70好像差距并不大。

但你要注意,行测四个选项出现的概率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你全蒙一个B,也至少得25-30分左右。

换个角度,如果你只考了40多分,也就比全蒙一个多对了十几分吧……

而且行测提分符合边际成本递增的定律,50分到60较容易,再往上走,多考5分要付出成倍的努力。

看报考职位

需要查找近三年的国考、省考招考招考公告。打开百度,搜索,国考或专业参考目录,ctrl+F找到你的专业,看对应的是哪个专业。

具体参考:

如果是招考岗位较多的专业,再参考近三年的笔试进面分数线。

因为各省笔试难度波动较大,以国考分数为标准分类。

情况一:国考近三年,进面分数130以上,建议你1000小时+3万真题

情况二:国考近三年,进面分数120-130,建议700-800小时,1-2万真题

情况三:国考近三年,进面分数110-120,建议400-500小时,1万真题以内

情况四:专业只能报考三不限,建议你1000小时+3万真题

往年分数并不代表今年分数一定如此,报考人数多也不代表一定难考,完全取决于你报考岗位里大神数量,难易度=大神数÷岗位人数,含“大神”量系数越低越好考。

首先明确一点,公考行测和你上学以来参加的大多数考试不同,并不要求你必须认真做出每道题目,包括数量关系和常识题。这是由行测考试的设计思路决定的。

行测考试的设计思路:据国家人社局的专家称,曾经随机抽选大学生限时做国考行测试卷,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做不完所有题目。行测考试在设计的时候,就是一个压力性测试,正常人是做不完的。

再讲一下数量关系题。大家做过国考数量关系真题(非部分难度系数低的省考)就知道,数量50秒一道题且保证较高正确率是异常困难的。即使是数量关系高手,能在1分半以内,保证正确率超过80%,已经非常不容易。

想学好数量关系,还有一定的门槛。我了解到数量关系较好的同学,大部分是在中小学长期学习奥数,之前打过扎实的基础,做数量关系题才游刃有余。很多理科生尚且畏惧数量关系,更别说文科生了。

关于常识如何学习,我在知乎上曾经写过:

如何学习常识,首先要纠正一个观念“因为常识太差了,所以我要学”

学习行测某个部分,应该是“正确率低,且该部分有行之有效的提升方法”,如果该部分找不到做题方法和规律,即使分数再低也不应该花力气学习。

打个比方,本人身高1.6米,非常希望找到办法把身高增加到1.8米,无奈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无法提高身高,认清楚这点,就不会花大把冤枉钱买“增高剂”等产品交智商税。

如何学习常识?辅导机构会给出一摞又一摞知识点,然后告诉你“背吧!”。我建议各位决定复习常识前,把国(省)考近10年的常识真题找出来,仔细研究真题寻找出题规律。

当初我曾经把99-考前1年的所有常识打印出来,仔细研究所有题目,寻找是否有出题的思路和规律。情况如下:

一、部分国考常识题反复出现。如99-2004年,曾经有个别题目前几年考过,又出现原题;

二、2005-2008,常识以法律常识为主;

三、2009-至今,常识无任何规律;

得出结论:

一、近几年国考未出现考过的原题,且找不到任何出题规律法律常识曾经占主体;

二、找不到任何出题规律法律常识曾经占主体;

我当年常识的备考方法:

一、鸡贼的把国考常识真题都背了一遍(万一考原题呢);

二、大三暑假浏览一遍法律基础知识;

一套行测真题100-140道题(国考和各省省考题目范围),大部分人没办法每道题都能够认认真真做下来,必须有所取舍,先把正确率高的部分拿下来;

至于有没有推荐的学习方法,我建议:

二、考前浏览中公、华图、粉笔等机构的常识预测题。有没有用?据说考完试各大机构都宣传自己猜到了题目;

三、法律知识点需要积累;

备考的时候,总有同学怕真题不够用,担心做过真题就浪费了,甚至还有同学觉得“真题很宝贵”,要留着最后考试的时候用。所以练习是总是做模拟题,但由于各家机构的模拟题质量较差,特别是言语、申论和真题差距较大,长期做题会影响正确的做题思路,所以不推荐做太多的模拟题。

真题解析一向很烂,主要原因是编写解析的人水平不高,市面上三大机构,中公、华图、粉笔,

粉笔的解析稍微走心一点。所以建议各位只看做错和蒙对的解析,做对的题目解析尽量不要看,避免误导。

需要以下步骤:

一、发现错题对机构答案和解析,如果是争议题可以选择跳过不纠结,找到做错的题目

二、区分错误原因错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马虎粗心导致的,公考中以资料分析居多;另一类是思路和知识点有问题;

三、分析错题对于马虎做错的题目,日常多提醒和记忆,做题少跳坑。思路和知识点做错,看下图

四、反思改进对薄弱知识点,要多看教材和视频,有针对性攻克遗漏或者忘记的知识点;要形成适合自己的做题思路,特别对于言语和资料,因为这两块内容方法较多,但是方法和具体题目并不是完全适配。打个比方,有同学经常会问,学了言语的方法或资料的方法,做题的时候用不出来,这个问题就是适配性的问题。

题型和方法本就是便于形成自己做题方法的“拐棍”,绝不是一一对应的填坑式做题思路。我自己言语和资料是学习了多家机构方法,不断做题摸索和改良出来的,不经过刷题的大浪淘沙,找不到适合自己的真金白银。

正确率:针对每个版块对多少题,或者错多少题比较达标的话,因为国考和省考题量是不同的,每个板块的题量也是不同的,我觉得你们就按照正确率来估算。言语能够达到90%左右,逻辑大概达到85%左右,资料分达到100%,即使你的数量和常识不是特别好,基本上也能维持在70分左右。

通过题量提升速度,核心在于:多练

大家都学过古文《卖油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THE END
1.法网迷雾揭秘法律小常识的101个谜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法律问题,虽然它们可能看似简单,但如果不了解相关的小知识,可能就会陷入困境。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法律小常识100条问答”,并解开其中的一些谜团。 一、基本概念 在我们开始之前,有必要先明确几个基本概念。首先,“法律小常识”指的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不涉及深奥专业知识的问https://www.gntpr.com/ke-pu-huo-dong/79118.html
2.公共基础知识法律题库2024法律常识资料法律常识全知道【中公公共基础】提供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资料,含国家/地方/乡镇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村官、银行、军转、社区、农信社、三支一扶、公益岗法律基础知识视频https://www.offcn.com/gongji/falv/
3.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试题(精选6篇)篇4:生活中的法律常识试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学生的“课程目标”中指出:“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类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在“附录”中专门提出“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鉴于以上原因,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题中不乏名著阅读和文学常识试题,主要有以下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cn71v68.html
4.经典法律常识题一6篇(全文)经典法律常识题一 第1篇 教师招聘考试之经典面试题一 1、有一个住读生下晚自习后乘门卫不注意,溜出校门上网吧。你得知这一情况后,准备采取什么措施来处理?(1)作为教师,采取适当方式(不漏身份)找到他,给他说:“晚了不安全我来陪你上好不好?”(2)我认为帮助教师的责任,应当以教育和帮助学生为主。现在的学生https://www.99xueshu.com/w/fileam3owa95.html
5.法律知识2024年法律常识大全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常识题库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年公共基础法律知识题库,包含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常见的法律知识点、基本法律知识点等公共基础考试法律知识试题及参考答案,助力2024年事业编考生顺利通过考试。https://m.zgsydw.com/kaoshitiku/gongji/falv/
6.绍兴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法律常识习题(2.10)本题考查法律常识。“一级政府”是指某一级政府,而不是作为一级或二、三级的级别来理解。 乡镇政府、县市政府、省政府、国务院都属于一级政府。《宪法》第95条规定:“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第112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http://m.shaoxing.huatu.com/2014/0210/879275.html
7.《法律王者》公考法律常识题库集锦(第69期)《法律王者》公考法律常识题库集锦(第69期) 学好法律,离不开每天的积累!(扫描二维码即可免费查看答案解析) 1.(单选题)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有关组织的规定,下列关于我国现行立法体制权限划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全国人大修改宪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和修改刑法、民法和其他基本法律 https://www.shiyebian.net/new/261547.html
8.2012大学生村官考试必备:法律常识试题(七)51.下列行为中,哪项属于默示的民事法律行为?(A)。 A.租期届满后,承租人继续交付租金,出租人继续收取租金 B.代理期限届满后,委托人没有继续委托,而代理人仍然进行代理行为 C.甲向乙提出书面要约,双方在此之前未有联系。甲在要约中明确提出,若乙不在1个月内提出反对意见,视为同意,1个月后,乙沉默 http://www.pqexam.c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id=1964
9.湖南公务员考试法律常识:行政处罚法考点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题包含哪些知识? 行测常识判断考点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今天湖南公务员考试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常识相关考点是“行政处罚法考点”。 行政处罚法考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http://m.hngwyw.org/2022/1220/68595.html
10.公务员考试常识试题及答案(1000题)16、交通、运输常识17艺术类选择题 18节口民俗19大连地区国防知识以下是部分内容。全文word下载地址附本文最后。1、法学试题 1.在我国 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是( )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各部、委、局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答 A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是( )https://www.wm114.cn/wen/126/250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