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名誉侵权案主审法官答记者问

“狼牙山五壮士”名誉侵权案主审法官答记者问

一、基本事实

1、此案中,两位原告与狼牙山五壮士是什么关系?

答:原告葛长生之父葛振林,原告宋福保之父宋学义系我国抗战史上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成员。葛振林于2005年病逝,宋学义于1971年病逝。

2、“狼牙山五壮士”的由来?

答:1940年秋,我八路军发起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晋察冀边区军民积极参战,粉碎了华北日军对我八路军的“囚笼”政策。日军战略后方产生极大恐慌,其迅速灭亡中国的阴谋破产。为巩固其所谓战略后方,从1941年起,驻华北日军司令长官冈村宁次多次组织日伪军对我易县、涞源、涞水等抗日根据地进行报复性扫荡。1941年9月下旬,驻华北日军高见部纠集3500名日伪军,完成了对我狼牙山根据地的铁壁合围,在包围圈中,有当地群众和部分政府机关人员、八路军部分非战斗人员大约4万人左右,战斗部队仅有一团七连。9月23日,日伪军占领易县塘湖、南淇村、北淇村,并开始屠杀我抗日军民。如日伪军合围进击成功,4万抗日军民的生死难以预料。

在这生死关头,我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杨成武将军于9月24日急令一分区二十团,穿过上、下隘刹村两个村子,突然向南管头村的日伪军发起猛烈攻击。同时命令三团猛攻北管头村和松山村的日伪军。在北边碾子台、九莲山一带的日伪军,以为八路军的主力在管头村方向,急忙回援。由于杨成武将军“围魏救赵”战术的成功,九莲山至沙岭子一带出现了大约二十里宽的口子,为被围困在狼牙山上的4万多军民提供了难得的突围良机。

为了掩护被围军民的突围,一团团长邱蔚命令七连在狼牙山阻击由南向北进攻的日伪军。9月25日七连接到任务后,立即派班长马宝玉率六班的葛振林、胡福才、胡德林、宋学义和机枪班的两名战士,利用狼牙山的险要地形正面阻击敌人。狼牙山战斗由此打响。

从9月25日早上开始,五壮士在七连其他战友们的配合下,利用狼牙山极为险要的地形,与日伪军展开了殊死战斗。他们利用机枪、步枪、手榴弹、地雷、滚石,在石门口、阎王鼻子(袖筒沟)大量杀死杀伤日伪军,最后且战且走,退至棋盘岭与七连主力会合。

为了保证被围军民的全部突围,七连全体官兵在棋盘岭与日军展开了更为惨烈的战斗。日军优势炮火打得山石横飞,硝烟弥漫。七连顽强抵抗,誓死不退,利用有利地形,令日军尸积沟梁,损失惨重。激战数小时后,七连伤亡过半,连长刘福山负伤。在完成上级交给的掩护突围的任务后,指导员蔡展鹏决定率七连主动转移。为掩护七连主力和剩余干部群众转移,六班长马宝玉再次率全班请战。

指导员蔡展鹏批准了马宝玉的请求。七连撤出棋盘岭至老道庵小横岭以南后,六班立即在老道庵山口设伏,掩护部队和其他群众转移。日军冲过棋盘岭至三岔路口后,马宝玉为引诱敌人,防止其向部队转移方向追击,命令全体战士用机枪、步枪一起向敌人开火。猛烈的火力使日军以为八路军一团主力在老道庵山口,便直接向老道庵山口扑来。伴随着地雷、手榴弹的爆炸,激烈机枪、步枪的火力,又一批敌人倒下。

为保证转移部队更为安全,马宝玉与其他四位战友边打边撤,引诱敌人往牛角壶、大、小莲花峰方向前进。已经打红眼的日军紧追不放。五壮士又在牛角壶利用有利地形与日军展开了激战。激战中,又有一批日军被地雷、石头、手榴弹、子弹击中,或倒在狭窄的山道边,或滚落在深不见底的悬崖下。随后,五壮士边打边退,顺着盘陀路上了小莲花峰。至此,五壮士已经弹尽,且无路可退。面对已上峰顶的敌人,五壮士临危不惧,砸毁枪支,高呼口号,在各自抗击日军处跳下悬崖。跳崖后,马宝玉、胡福才、胡福林英勇献身,葛振林、宋学义因跳崖方向有小树、灌木,在山腰被挂住获救。

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发生后,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发布训令并决定:“一、在每次战斗中,高度发扬英勇顽强的搏斗精神,以战斗的胜利纪念他们。二、在烈士牺牲的地点建纪念碑,并命名为狼牙山三烈士碑。三、决定马宝玉等烈士作为一团模范连七连的荣誉战士,每逢纪念日点名时,首先应由荣誉战士点起。四、对光荣负伤的葛振林、宋学义二同志,除通令嘉奖外,并各赠荣誉奖章一枚。”1941年11月5日,《晋察冀日报》刊登名为《棋盘坨上的五个“神兵”》的通讯,对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进行报导。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自此被广泛传播、颂扬。

新中国成立后,五壮士的事迹被编入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壮士被人民视为当代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的民族英雄。宋学义1971年去世,1979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葛振林先后获得“民族英雄勋章”、“解放勋章”和“红星功勋荣誉章”。

3、本案经历了哪些诉讼过程?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分别于2015年11月30日,2016年1月7日、1月21日、4月25日组织上述两案的当事人进行了四次庭前会议。通过庭前会议,双方当事人进行了证据交换,并明确了案件争议焦点。

2016年4月29日9时,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上述两案。在庭审过程中,被告洪振快解除了与其代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并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法院依法缺席审理。

2016年6月27日,本案进行了公开宣判。

二、审判思路

1、如何认定名誉侵权?侵权的方式都有哪些?

答:名誉侵权,需从行为是否违法、违法行为是否造成损害后果以及行为人在主观上是否有过错等方面加以分析。

我国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中,对侵犯他人名誉权、荣誉权的行为采取了列举的方式。通常的方式包括侮辱、诽谤,但不以此为限,还包括贬损、丑化或者违反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等方式。侵犯名誉权、荣誉权的行为方式,还需根据侵权行为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让法律更好地保护公民的人格权益不受非法侵害。

2、死者的名誉权、荣誉权是否应受到法律保护?

3、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对葛振林、宋学义等五壮士的名誉及荣誉是如何认定的?

答:自表彰“狼牙山五壮士”的训令发布以后,几十年中,“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称号在全军、全国人民中广泛传播,获得了普遍的公众认同,成为全军、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和楷模。该英雄称号既是国家及公众对他们在反抗侵略、保家卫国作出巨大牺牲的褒奖,也是他们应当获得的个人名誉及荣誉。

答:通常情形下,侵害名誉或者名誉权案件中的过错,是指明知或应当预见到其行为造成他人社会评价降低的后果而仍然为之或认为仍可避免的主观状态。在侵害名誉或者名誉权益的案件中,对行为人主观过错的认定往往依据通常人的认知并辅之以社会常识、行为人的职业或专业及控制危险的成本等客观因素加以判断。

7、被告洪振快应当如何承担侵权责任?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原告要求被告洪振快立即停止侮辱、诽谤、侵犯葛振林、宋学义等“狼牙山五壮士”民族英雄名誉及要求在网站、媒体公开向原告葛长生、宋福保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等诉讼请求于法有据,应予支持。

另外,原告要求被告洪振快向葛振林、宋学义等“狼牙山五壮士”在天英灵登报谢罪,其实质仍然是请求被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该请求已被原告的第一个诉讼请求所吸收,法院不再单独处理。

三、本案对于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公民行使言论自由、学术自由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依法保护当事人的言论自由是我国现行法律的明确规定,也是本案裁判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民法的角度看,表达自由也是民事主体一般人格尊严的重要内容。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质疑甚至抹黑英雄的言论甚嚣尘上,并通过网络得以广泛传播,影响不断扩大。这其中不乏有些人打着言论自由、学术自由的幌子,利用历史渐行渐远,利用历史资料之间记载的细节差别,片面强调所谓的人性和本能,进而歪曲、否定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这些行为不仅侵犯了革命先烈及其后人的人格尊严,也严重的伤害了社会公众的民族和历史感情。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应当具有民族尊严、民族自豪感,应当正视历史,铭记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不屈精神,人民军队的不朽功绩,这些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

THE END
1.法律事实与法律关系的分类及实例解析51CTO学堂本视频内容主要围绕法律事实、法律关系及其分类进行了详细讲解。法律事实是指能够产生法律关系、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情况,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法律事件不受个人意志控制,如自然灾害、战争等;而法律行为则受个人意志控制,如签订合同、购买商品等。视频中通https://edu.51cto.com/video/70438.html
2.法律事实的分类有哪些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律事实进行多种分类,以下是几种最常见的划分方法。事件和行为按照法律事实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可以把法律事实分为事件和行为,这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法律事实的分类。事件又称为法律事件,指的是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事实,事件的特点是,它的出现与当https://law.iask.sina.com.cn/jx/sh/1klUqGNYmCZm.html
3.法律推定和事实推定推定有法律推定和事实推定之分。法律推定是由法律明文规定的推定,具体是指,当某法律规定(A)的要件事实(甲)有待证明时,立法者为避免举证困难或举证不能的现象发生,乃明文规定只须就较易证明的其他事实(乙)获得证明时,如无相反的证明(即甲事实不存在),则认为甲事实因其他法律规范(B)的规定而获得证明。法律推定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096
4.案件基本事实包括什么律师普法案件的基本事实都包括:1、被告人、被害人的身份;2、被指控的犯罪是否存在;3、被指控的犯罪是否为被告人所实施;4、被告人有无刑事责任能力,有无罪过,实施犯罪的动机、目的;5、实施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https://www.110ask.com/tuwen/2269434599559734520.html
5.法律事实的种类有哪些法律事实的种类有哪些法律事实大体上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要构成法律行为应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它必须是人的行为,包括语言与身体行动,但不包括人的内心活动;其次,它必须是人有意识的行为,无意识的举动。法律事实,是依法能够引起http://m.zuowenhang.com/bk1770274.html
6.怎么把案情加工成法律事实?你看,在这个案子里,虽然秋菊提供了一大堆事实和相关信息,但是都不足以引起法律上的后果,所以统统被法律剪裁掉了,只剩下一个重要信息:伤有多重。这才是能够决定案件性质和处理结果的重要事实。 我在耶鲁大学的导师保罗·W.卡恩教授曾说,事实从来不是独立于法律而存在的。法律人眼中的事实,是具有法律意义的重要事实https://www.jianshu.com/p/67345cc61ba8
7.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https://xssf.sdupsl.edu.cn/info/1084/8998.htm
8.法律事实范文7篇(全文)法律事实范文(精选7篇) 法律事实 第1篇 一、事实婚姻的概念及构成特征 (一) 事实婚姻的概念 现有法律关于对事实婚姻的概念没有具体而明确的定义, 法学界对此也有较大分岐, 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 但在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 事实婚姻是与法律婚姻相对应的概念, 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般指https://www.99xueshu.com/w/ikeyuan05o1j.html
9.民法中的事实行为有哪些?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有什么区别?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有什么区别? (资料图) 民法中的事实行为有哪些 事实行为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债权标的的给付行为;包括先占;无因管理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等均属于事实行为https://henan.china.com/falv/2023/0626/2530566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