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采取哪些形式?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分类?

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之间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当事人是否做出了意思表示且这种意思表示是否能够产生拘束力。在一些事实行为中,当事人也可能对其行为后果有一定意思但没有表达于外(如先占),也有的对其行为后果有一定的意思且也表达于外了(如自助),但由于不符合法律行为的本质要求而不能发生相应的法律效力,只是产生了法律直接规定的法律后果,因此不能被认定为是意思表示,可见,在事实行为中,意思表示是不被考虑的。

二、民事法律行为分类有哪些

(一)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多方民事法律行为;

(二)有偿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偿民事法律行为;

(三)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和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

(四)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和非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五)单务民事法律行为和双务民事法律行为;

(六)主民事法律行为和从民事法律行为;

(七)有因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因民事法律。

三、民事法律行为采取哪些形式

二是书面形式。即行为人用文字进行意思表示的形式。这种形式根据确凿,客观外形明显,易于查证,对于稳定经济关系,防止争议和解决纠纷都有积极作用。因此,标的数额较大,不能即时清结的民事法律行为应采用书面形式。

对“书面”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纸面”形式,由于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书面形式的种类也多种多样。只要是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都可以确定为书面形式,具体可表现为下列形式:

1、合同书。通常是指当事人双方对合同有关内容进行协商订立的并由双方签字或盖章的合同文本。

2、书信。指当事人以信件设立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包括平信,邮政快件,挂号信及特快专递等多种形式。

3、数据电子形式。它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

THE END
1.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律师普法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为:事件和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 《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三条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第一百三十四条 民事法https://www.110ask.com/tuwen/16709517657374194554.html
2.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是什么曾颖律师精选解答所谓民事法律事实,就是指民事法律规范所确认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如登记结婚、订立合同、变更协议、转让债权、鸡蛋孵化成小鸡、自然人死亡等均为民事法律事实。民法上根据事实是否与人的意志有关,将其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1.事件。事件是与人的意志无关的法律事实。事件本是自然现象https://mip.64365.com/tuwen/aaanfkd/
3.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民事法律事实必须是符合法律规范,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事实,包括自然事实和行为两大类。民事法律事实构成,是指引起某一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几个法律事实的总和。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2023-12-15 18:42:12 平台特邀律师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0056948.html
4.民法学笔记汇总整理(重点版)民法学知识点总结二、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是否与人的意志有关) 1、事件:自然事实,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 2、行为:是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包括民事行为和事实行为两种。 第四节:民事权利 一、民事权利概念:是指法律为了保障民事主体的特定利益而提供法律之力的保护。其特征有: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0914650
5.2012年政法干警民法学精讲——民事法律关系公务员考试网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单选) 根据事实是否与人的意志有关,分为事件和行为。 ① 事件,是与人的意志无关的法律事实,即为发生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能产生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客观情况。例如:人的出生、死亡,物的灭失等。 ② 行为,是与人的意志有关的法律事实。分为:合法行为、不合法行为;表意行为(表示https://www.huatu.com/2012/0906/361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