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的区别与联系李鹰律师律师文集

在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关系上,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人们的认识的事实真相,法律事实是依照法律程序、被合法证据证明了的案件事实。有时法律真实几乎等同于客观真实,但有时候又与客观真实完全相悖。有证据支撑的事实才叫法律事实,法院采信的必须是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事实是由民事法律所规定的,在平等主体之间,能够引起法律关系(权利义务)变动(即私法上效果)的客观事实。其在民事法律规范(前提)与民事法律关系(结果)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而客观事实则并非是一个法律概念,泛指一切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具有民事法律事实所具备的法律性、国家意志性、平等性,并由国家强力所保证的种种特点。并且民事法律事实根据是否有人的意志的参与可分为自然事实与人的行为,其中以法律行为为民事法律事实的核心类型和研究的要点。这也是客观事实所不具备的。当然从某种角度来看,客观事实可以称为是民事法律事实的一个上位概念。

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关系

内容提要: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法律事实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从某种角度来看,客观事实可以称为是民事法律事实的一个上位概念,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根据一个客观事实得出一个唯一的法律事实是一种常态,只有个别情形下两者不相统一。

关键词法律事实客观事实

法律事实,是民事法律事实的简称,指的是符合民事法律规范,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客观事实,其在民事法律规范(前提)与民事法律关系(结果)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而客观事实则并非是一个法律概念,泛指一切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具有民事法律事实所具备的法律性、国家意志性、平等性,并由国家强制力所保证的种种特点。所以并非一切客观事实都可以成为法律事实,从某种角度来看,客观事实可以称为是民事法律事实的一个上位概念。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司法领域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执法、司法机关在办案时,要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结合事实,正确适用法律,以保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这里包涵两层涵义:一是要查清事实;二是要结合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司法的过程就是判断一个客观事实如何回到法律规范,运用法律规范予以衡量的过程。

一、因人类自身对社会、自然认识的有限性和生产力水平限制的例外。

是的,同样的客观事实,不同的人对其作出不同的理解,得出了不同的法律事实,法官认为诉讼时效未超过,律师认为诉讼时效已超过。也许这正是法律的“魅力”所在,但笔者要说的是,这种情况下即使还有第三种或者更多的法律事实推断,可是只有其中一个法律事实推断是正确的,就是说这一客观事实只对应一个法律事实,而其它根据这一客观事实所作出的法律事实推断是错误的。这正是人类因自身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导致了不同的推断,这不能否定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之间紧密联系的常态性。

当然在有些情形下,同一客观事实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且正确的法律事实结论。笔者认为这种情形有,但比较少数,否则法律的所应具有的相对确定性将荡然无存。这正所谓说任何社会的法律制度都不可能达到数学和逻辑那样的确定程度,因此,法律的确定性是一种相对的确定性,即与相对不确定性为伴的有限确定性。但在两者之间相对确定性是主要方面,相对不确定性则是次要方面,所以理性化的法律制度既难以完全排除司法的自由裁量,又足以把自由裁量限定在一个非常有限的范围之内。[3]

另外,法的传统具有延续性,因为人的法律意识强有力的传承作用,人们的法律意识比较稳定。法作为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和评价、预测作用,其作为调整人的行为的、具有普遍性的一种社会规范,制定过程并非可朝令夕改,而实际生活却日新月异。当一个法律规范制定出来之后,客观事实却可能又有新的变化。比如当POS机和信用卡普遍运用之后,许多人利用POS机套现,而有人专门为此收取高额手续费。这种收取高额手续费的行为如何定性,在之前的法律规范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当然这样的一种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之间如何联系也就没了主张。但当一种客观事实因社会的发展频繁地出现,不断地引起人们之间权利义务关系变化的时候,法律就将浮出水面对其进行调整。这是人类因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而导致一时无法将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直接且正确地联系起来,但过后必将这种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相对应,而不会让其长久处于不确定之中。

二、在依法治国的方略下为维护更大程度公平的例外。

刑事领域中有“罪刑法定”原则,如果某人的行为即使造成了某种法益的严重损害,但刑法未规定该行为为犯罪行为,就不能给予刑事处罚。比如《刑法修正案七》“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4],《刑法修正案八》“危险驾驶罪”[5]。当刑法并未规定出售、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在道路上追逐竞驶、醉酒驾驶机动车为犯罪行为时,即使行为人的行为给社会某种法益造成了严重危害,但仍不能认为是犯罪行为,仍不能给予刑事处罚。即便如此,也不能否认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是法治社会所应承受的代价,是为了更大限度的公平正义、自由、人权所应付出的代价。

人类的认知领域将实事求是奉为最高原则,但在司法领域是以“合法”性为最终依归。不过客观真实与合法性是对立统一的,审判者首先仍然追求的是根据一个客观事实得出一个唯一的法律事实,以最终使各方当事人均服判为审判的终极目标。只有在一些情形下确实无法查明事实或者无法全面查清事实,或者根据客观事实可以得出多个不同的且有依据的法律事实,而司法中又受程序的影响,必须及时作出裁决,否则程序上的违法会更大程度地伤害法律本身。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大程度的公平正义才可能不得不忽略对客观事实的探究,而仅以合法性为依归,这是形式合理性优于实质合理性的体现,形式合理性与法治主义是相连的。[6]

笔者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虽然司法领域以“合法”性为最终依归,但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民主、人权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里已不是需要去艰苦奋斗争取的了。而法作为一个国家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秩序,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其价值就是为了体现秩序、自由、正义。在这种大环境、大背景下制定出的法,自然大部分是符合人们的逻辑思维和论理道德的,也即大部分情况下“合法即是合理的”。

综上所述,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统一,仍然是司法领域中颠扑不破的原则,只有在因人类自身对事物认识的有限性和为了维护更大程度公平的情况下才可能使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不相符,但这不能否定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紧密相联是一种常态的结论。

[1]陈斯主编:《法官视野中的司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页。

[2]笔者注:这里不包涵有些情况下人为的徇私枉法,而故意主观偏向。

[3]参见郑成良杨力宾凯李学尧等箸,《司法推理与法官思维》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1页~第13页。

这是法理学的内容,弄清楚即可,法律事实:包括事件和行为,其中行为还包括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事件和行为的根本区别是当事人有没有意志、意思表示的内容)

1、事件:简单的说,就是不受当事人的意志支配的一种事实,跟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无关(注意:是当事人的意志)。事件包括自然事件和人为事件。

(1)自然事件:与人的意志完全无关。如打雷刮风下雨、地震海啸

(2)人为事件:与人的意志有关系,但是当事人控制不了。如战争、罢工、动乱。(战争是人挑起来的,但是当事人无法控制,比如今天签了一份合同,但是明天战争了,那么合同当事人都控制不了战争,合同约定的事项无法实现,那么这是法律事件,当事人不承担违约责任)

2、行为:包括表意行为(法律行为)和非表意行为(事实行为)。

(1)法律行为(表意行为):简单的说,就是行为人通过意思表示所进行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在做某事之前事先进行思考。表意行为包括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效力待定民事行为、可撤销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

(2)事实行为(不表意行为):这样理解,你做某事之前没有经过事先的思考,但是你做的事情能够产生法律效果,如你捡到100万元,你事先根本没有思考,但是你捡到100万,就与失主构成了返还财产的法律关系。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捡到遗失物、发现埋藏物、先占、创作等。

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如企业与职工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后,就构成了双方的劳动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权利义务)和法律关系客体三要素构成;而事实关系是没有合同或法律的规定而事实上存在的关系。就好象以前说的“事实婚姻”。婚姻必须由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来缔结,但是事实婚姻没有经过法律,却以“婚姻形式”存在。这就是事实婚姻,也是一种事实关系...简单的说,你签一个合同就是法律行为你拣到一万块钱就是事实行为。法律行为民事法律事实包括:行为、事件;

一,行为包括:民事行为、事实行为。1,民事行为包括:

A、依内容分类为:合同行为、婚姻行为、收养行为、其他行为;

B、依效力分类为:有效、无效、效力待定、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2,事实行为包括:

A、无因管理行为;

B、不当得利行为;

C、正当防卫行为;

D、紧急避险行为;

E、侵权行为;

F、先占、添附、拾得、发现等行为;

二、事件:社会事件(如罢工)、自然事件(如台风、海啸等)目前婚姻法的同居关系有两种:1,有配偶与他人同居2,男女没有登记而形成的事实婚姻,但是可以转变成合法的婚姻关系。还有一些同居关系,如双方均未结婚,又不以日后为结婚目的的同居,婚姻法未有规定。这种关系不为道德提倡。但法无明文规定,又双方自愿,不能说得上违法。要按具体情况分析...无效合同是指合同虽然成立,但因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社会公共利益而无效。可见,无效合同是已经成立的合同,是欠缺生效要件的合同是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不受国家法律保护。

THE END
1.法律行为法律事实法律事件事实行为有什么区别?1.法律事实包括事件和行为,其中行为还包括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事件和行为的根本区别是当事人有没有意志、意思表示的内容。 2.法律事件 是不受当事人的意志支配的一种事实,跟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无关,事件包括自然事件和认为事件。 注:是当事人的意志。 1)自然事件:与人的意志完全无关。如打雷刮风下雨、地震海啸https://mip.66law.cn/news/ask/4391867.aspx
2.什么是法律事实?行为和事件的区别是什么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它是法律规范的抽象规定与具体现实相结合的结果,包括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两类。 一、法律事实的概念与分类 法律事实可以分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因意思表示而发生一定私法效果的法律事实,如合同、婚姻关系的设立、变更或消灭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71ac261c5c68c9001024
3.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行为和事实行为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行为包括:(1)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行为;(2)私设会计账簿的行为;(3)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行为;(4)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或者登记会计账簿不符合规定的行为;(5)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行为;(6)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https://www.acc5.com/community/dynamic_1504584.html
4.法律事实包括行为和事件,以下正确的是()。模拟试题监理工程师选项A,行为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有意识的活动,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种表现形式;选项B,行政行为和发生法律效力的法院判决、裁定以及仲裁机构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等,也是一种法律事实,也能引起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消灭;选项D,社会事件是指由于社会上发生了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难以https://www.jianshe99.com/jianli/stzx/wa20201230105636.shtml
5.民事法律事实包括人的行为和自然事实,而自然事实又可分为事件和状态。下民事法律事实包括人的行为和自然事实,而自然事实又可分为事件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事实中的状态的是( )A时间经过B人的出生C订立合同D自然灾害https://www.koolearn.com/shiti/tk-st-432108.html
6.法律事实包括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其划分的依据是()。法律事实包括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其划分的依据是()。正确答案:与人的主观意志有无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你可能喜欢文化产业项目活动界定是在项目工作分解基础上,进一步分解和识别出一个文化产业项目需要开展的各种项目活动的项目___工作。 A.进度管理 B.时间管理 C.过程管理 D.质量管理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https://m.ppkao.com/wangke/daan/1c6f38d8902549728521daeb29d2b6cf
7.法律事实包括()。A社会事件与合法行为B自然与非自然C事件和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合同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和事实,法律事实包括()。 A 社会事件与合法行为 B 自然与非自然 C 事件和行为 D 主体与客体 优质答案 查看答案 近期公考资料 2024广东事业单位考试教材图书 2025版国家公务员考试图书 华图教育在线APP下载(刷题听课尽在掌握) https://gd.huatu.com/tiku/4484694.html
8.民法上的事实行为问法百科按照现行《民法通则》的规定,事实行为分别包括: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以及侵权行为、违约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等。 三、区别 1.事件和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事实的发生是否具有直接的人的意志性而将民事法律事实分为事件与行为。事件,是指其本身不直接包含人的意志性的https://www.51wf.cn/view-term-changelist/16264
9.法律事实可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大类。法律事实可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大类。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标签:法律事件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A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装配图中两零件接触表面和配合表面只画1条实线,不接触表面和非配合表面画2条实线。()https://www.shuashuati.com/ti/d9aac7f7dbe9499ab20e30e8a23398a2.html?fm=bd9bbb1e2439444678bf7f5626bd7311b0
10.如何定义法律事实民事法律事实包括:行为、事件;一,行为包括:民事行为、事实行为。1,民事行为包括:A、依内容分类为:合同行为、婚姻行为、收养行为、其他行为;B、依效力分类为:有 民事法律事实包括:行为、事件; 一,行为包括:民事行为、事实行为。 1,民事行为包括: A、依内容分类为:合同行为、婚姻行为、收养行为、其他行为; http://www.jzlawzx.com/chanye/zhineng/34193.html
11.民事法律事实根据导致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的不同性质,民事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 事件是指不以当事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能够成为民事法律事实的事件主要有: (1)不可抗力; (2)时间的经过; (3)人的出生和死亡。 行为是指民事主体有意识的活动。行为包括积极的活动(称为“作为”),也包括消http://jxhl.hljcourt.gov.cn/public/detail.php?id=1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