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中的事实

对于法律和事实这两个完全不同含义的词,在实践中却经常结合运用。特别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准则已成为我国一项基本的司法原则,该原则应该说是对法律与事实的完满结合,它贯穿于我国整个司法及行政执法(包括仲裁)领域,从法律运用中发现事实,在查明事实中适用法律,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得出法律中的事实。其是法律与事实的有效结合所产生的真实,称作法律事实或裁判事实。而这种事实有时会表现为客观事实,但有时往往与客观事实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审理案件中追求客观事实的障碍

在民事审判活动中的认知,由于受主客观诸条件的限制,客观上决定了对案件事实的把握所能达到的程度不可能是完整的、全面的。具体而言:

3、内容的局限性:即证据本身的局限性。审判人员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只能依据双方提供的证据来进行。而当事人对证据的提供是否完整、全面,证据本身是否在形式上、客观上存在缺陷、瑕疵,证据本身表达的内容是否客观等等,导致事实内容的内涵上,存在着真伪,具有不全面性。

5、制度的局限性:即程序的局限性。审限制度、审级制度(如实行三审终审、大区法院等会更有利于查明客观事实)、举证规则的限制,在任一资源有限的司法制度下,在各种程度均会影响事实的确认,具有不完善性。

二、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关系

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法律的权利义务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包括自然现象(如采光权、远眺权)、社会事件(如社会变革)和行为(如合同行为、结婚行为)。而本文中的法律事实仅指在民商事案件中,案件事实无法查清或根本不可能查清的情况下,审判人员通过法定程序,依照有限证据所作的合理的逻辑推理和判断后得出的案件事实。〔1〕法律事实首先是一种规范性事实。它是法律规范社会的产物,没有法律就不会有法律事实,所以法律事实这一概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法律规范所设计的事实模型。其次,法律事实是一种用证据证明或推定的事实。这意味着法律事实应是能用证据证明的客观事实。许多事实也许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事过境迁拿不出证据证明,对这样的事实即推定为法律事实。第三,法律事实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如果事实没有对法律产生任何影响就不能称为法律事实。〔2〕

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相比两者之间还是有差别的:

两者的范围不同。客观事实是一种真实的事实,属于事实的本来面目,反映事实的原委、真相。范围较窄。而法律事实则是一种推定事实,有可能是客观事实,也有可能不是客观事实,不一定反映的是事实的原貌,甚至可能是错误的事实。

两者的涵义不同。客观事实属于真理的范畴,毋庸置疑、毫无争议。而法律事实则属存在争议的事实,或然性较强,不具有唯一的确定性。

两者的形态不同。客观事实永远处于静态,一层不变,没有夸大、缩小的可能性。而法律事实则是动态的,可能转变为错误事实或瑕疵事实。

三、追求客观事实并不是司法程序的唯一价值目标

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由于对“以事实为根据”的理解过于狭窄,传统理论中的事实主要也是指客观事实,并不包括法律事实。把“事实”仅仅限于指案件所发生的客观性事实,而不包括依照法律所推定的事实-法律事实甚至程序性事实。但这样容易引起诉讼实践上的困惑。而所谓“事实”应既包括客观事实,也包括法律事实。民事诉讼是关于当事人之间的私权争议,因此,民事诉讼对证据的要求要低一些。例如,在庭审过程中,被告对于原告的所主张事实表示同意,从而构成被告对于原告的一种自认。这种自认具有很强的证明力,将直接产生不利于被告的法律后果。但在审判实践中,在无法识别证据的真伪,证据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的情况下,审判人员如果缺乏一种拟制标识的指引,那么,他将会陷于一种无奈的境地。于是,法律程序之下的合理事实的推定—法律事实应运而生。

法律事实原则的适用符合司法公正的理念。我国传统的公正观念对公正的理解认为公正就是指实体公正。实之,司法的公正不仅仅包括实体处理的公正,还应当包括程序公正等内容,它们与实体处理公正一起构成了司法公正的原则标准。不可否认,法律事实标准与客观事实相比,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衡量标准存在质和量的差异,法律事实达不到客观事实标准所要求的程度,但这是否可以认为法律事实不符合公正理念或就会导致司法不公呢?针对我国目前的现实是人们对个案公正的要求远远大于对严格适用判案规则的要求。对公正的衡量标准不应当仅仅是真实的实现程度,还包括实现这种公正的规则本身。基于的公正相对性,它的实现有时意味对某些个案公正的牺牲。当案件的事实认定与实际发生的客观事实不相符,而法院据此作为裁判的依据做出判决时,法律事实达不到客观真实的程度,对个案的处理来说,对于某一方当事人在实体结果上也许是不公平的,但只要它是在坚持司法原则、符合了法定程序的基础上做出的,对于法的运用整体效果及社会公众来说,应当被认为是公正的,是实现了法律正义的。应该说法律事实的确认是符合现代法治要求的。

法律中的事实,应该作为现代司法的价值目标。司法公正作为一种信念,这种信念的产生和内容是由法治发展程度所决定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现代司法实践,应重塑公众的公正信念,明确裁判的事实认定与客观真实之间差距的实际存在,司法实践中大量的规则和程序,决定了司法证明所认定的事实只能是一种法律中的事实,而不必然等于一种客观物质性的事实。

客观事实更强调诉讼认识结论的绝对正确性,而法律事实包含了对此种认识结果可错性的认可。法律事实并不否定审判人员认定的事实正确反映客观事实的可能。审判人员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是通过证据实现的,证据的完备与否直接决定了法官对案件事实认定与客观事实吻合的程度,也就决定了认识是否达到客观事实的标准。

从法律运用中发现事实,在查明事实中适用法律。马锡五的审判方式之所以有强大生命力,即回应当事人对查明“真相”的要求。[4]这样,不但符合历史不断发展的规律,利于当事人接受现状,同时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公平、正义的司法追求,不无益处。

注:

[1]、张继成等著:《对法律真实和排它性证明的逻辑反思》,载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

[2]、毕玉谦著:《法律真实的证明标准模式》,载2001年2月12日《人民法院报》。

[3]、李宇先著:《法律上的历史与历史上的法律》,载2005年6月3日《人民法院报》。

[4]、田成有著:《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司法价值》,载2009年8月19日《人民法院报》。

THE END
1.法律基本知识掌握法律基础解析法律基本知识的核心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这时了解一些法律基本知识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法律基本知识有哪些内容呢?下面我们就来一一探讨。 首先,理解法治理念是学习法律的起点。在一个法治社会里,国家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等多种方式来规范人们行为,使得社会秩序井然。这涉及到了宪法学、行政法学、刑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39398.html
2.初级会计法律事实包括哪些初级会计法律事实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分为绝对事件(如地震、洪水、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和相对事件(如爆发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社会现象)。 法律行为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根据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分类,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根据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同分类,分为积https://m.kuaiji.com/zhuanyewenda/583663991.html
3.民事法律事实主要包括哪些分类以下是有关“民事法律事实主要包括哪些分类”这个问题的详细内容。民事法律事实是引发法律关系变化的客观存在,分为事件和行为。事件如自然现象(如逝世、地震)能直接引发关系变动;行为包括表意行为(如签订契约,有明确意图)和非表意行为(如侵权,无意中致损)。表意行https://www.64365.com/tuwen/aaecahk
4.根据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包括哪些根据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包括哪些更新时间:2023-04-12 23:51:17 526人浏览 问题描述: 根据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包括哪些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2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官方 已帮助1959864 人· 响应时间 https://china.findlaw.cn/chizhou/wenda_18627594.html
5.案件基本事实包括什么律师普法案件的基本事实都包括: 1、被告人、被害人的身份; 2、被指控的犯罪是否存在; 3、被指控的犯罪是否为被告人所实施; 4、被告人有无刑事责任能力,有无罪过,实施犯罪的动机、目的; 5、实施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案件起因等; 6、是否系共同犯罪或者犯罪事实存在关联,以及被告人在犯罪中的地位、作用。https://www.110ask.com/tuwen/2269434599559734520.html
6.2024年刑法第399条的主体包括哪些?头条新闻法律资讯导读:刑法第399条主要涉及的是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枉法裁判罪,规定了该类犯罪的主体范围。 刑法第399条的主体包括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99条的规定,该条文的主体主要是指在履行职务过程中负有查明事实、适用法律职责的司法工作人员。具体包括但不限于法官、检察官、侦查人员、预审人员、鉴定人、翻译https://www.maxlaw.cn/n/20240329/11033700772428.shtml
7.法律事实包括几大类法律事实包括2大类,分别是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一、法律事件 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法律事件举例: 绝对事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相对事件,如爆发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社会现象)。 二、法律行为 1、定义: https://www.gaodun.com/wenda/chuji/137533.html
8.法律事实包括事实和()。事业单位公基考试题答案解析法律事实包括事实和( )。 首页课程题库资讯师资 加微福利 添加公考咨询师 APP 400-8989-766 (单选题) A.物 B.不可抗力 C.客观条件 D.行为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法理学的基本概念知识。 第二步,法律事实是由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法律事实https://v.huatu.com/gktk/325pm.html
9.法律事实包括几大类?法律事实包括四大类:人类事实、物件事实、法律事实和历史事实。 人类事实指与个人有关的事实,例如,一个人的身份、出生日期、出生地点、职业、经历等。物件事实是与个体、物体相关的事实,例如,一份纸质文书的时间、存放地点、内容和价值等。法律事实表示涉及到个人或组织活动在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例如、合同条款、收入税率https://www.kuaizhang.com/ask/question_7514847.html
10.法律事实包括事件,行为,事实行为我国目前使用的人民币非现金支付工具包括“三票一卡”和三种结算方式:(1)三票一卡包括汇票、本票、支票和银行卡;(2)结算方式包括:汇兑、托收承付和委托收款。 初级考试交流圈 评论 首赞 456 2小时前 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向职工提供的生活困难补助、丧葬补助费、抚恤费、职工异地安家费、防暑降温费等职工福利支https://www.acc5.com/community/dynamic_1504921.html
11.法律事实包括哪两个部分?请分别各举两个例子关于法律事实包括哪两个部分?请分别各举两个例子法律解答 商业房产交易顾问 帮助86722人· 响应1-3分钟内 咨询我 法律事实包括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两者的区别为是否以自身意志为转移,行为可以靠自身形成、消灭、变更,法律事件自然发生举例:法律行为:去超时买东西(默认双方签订买卖合同),租房子(租赁关系)法律事件:https://m.66law.cn/question/answer/10434631.html
12.法律事实中法律事件有哪些法律事件主要包括人的出生、死亡以及自然灾害,如风暴、洪水、地震等。 法律事件是指能导致一定法律后果,而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件。这些事件都能在法律上导致一定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具体来说: 一、人的出生和死亡 人的出生:人的出生是法律事件的一种,从出生时刻起,个体就被赋予了民事权利能力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e4c4f56c01c573000605
13.事实行为有哪些爱问知识人法律关系中所做出的行为,这些行为对于法律关系的产生和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下面我们来看看事实行为有哪些https://iask.sina.com.cn/b/new2FDXRQgoCKN.html
14.法律推定和事实推定可见,推定反映的是已知事实和未知事实、前提事实和推定事实之间的关系;推定的发生依据包括法律规定和经验法则,依法律规定进行的推定称为法律推定,依经验法则进行的推定称为事实推定;推定的救济方法是反证,当事人可以提出反证推翻推定事实,从而使推定规则失去效用。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