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龙华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前冲刺100题(第4160题)

地址:海口市大同路24号万国大都会写字楼17楼

地址:租赁到期,正在重新选址中

地址:儋州市中兴大道大转盘广安堂大厦三楼(乘朵儿酒店电梯上楼)

【导读】

海南海口龙华区事业单位考试笔试将在10月13日进行。针对此次考试,中公教育大力整合各类考试资源,全面推出龙华事业单位考试考前冲刺100题,并将持续更新!

41.我国劳动争议诉讼的必经程序是:

A.调解B.诉讼C.协商D.仲裁

42.蒙牛公司驻某地销售经理王某因延长产品保质期,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刑事拘留。这说明:

A.王某侵犯了消费者依法求偿权B.不诚信是违法犯罪行为

C.只有法律才对人有约束力D.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43.对于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和惩罚,体现了法律的:

A.评价作用B.教育作用C.强制作用D.指引作用

44.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了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这体现的是法律的:

A.概括性B.普遍性C.规范性D.严谨性

4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属于:

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行政规章

46.当地方法规与部门规章的有关规定相抵触时:

A.地方性法规自然无效B.部门规章自然无效

C.由最高人民法院裁决D.由国务院提出意见

47.法立而不行,与无法等。这句话强调了:

A.立法的重要性B.学法的重要性

C.知法的重要性D.守法的重要性

48.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49.按照法律规范的强制性程度不同,法律规范可分为:

A.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B.强制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C.任意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D.确定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50.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的第________次修改。

A.4B.5C.6D.7

5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下列关于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表述错误的是:

A.平等性原则B.普遍性原则

C.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D.公开投票原则

52.我国《宪法》专章规定了公民基本权利,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B.公民有权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C.基本权利的主体主要是公民,法人也可以成为基本权利的主体

D.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是有限度的,不能损害其他人的合法权益

53.根据我国宪法,下列不属于国家主席的职责的是:

A.向全国人大提名国务院总理人选

B.接受外国使节

C.决定国务院组成人员人选

D.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发布特赦令

54.关于我国的纪律监察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监察的专职机关

B.纪律委员会是行政监督的专责机关

C.监察委员会的职责是监督、调查、处置

D.纪律监察委员会的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

55.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

A.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

B.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

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量刑中正确适用缓刑制度

56.“无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在本国领域内犯罪,都适用本国刑法。”这体现了: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

57.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________处罚。

A.可以从轻B.应当从轻、减轻

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58.司机于某驾车运货途中,道路突然塌陷,致使汽车翻车,将路边一行人砸死。于某的行为应认定为:

A.交通肇事罪B.意外事件

C.重大责任事故罪D.过失致人死亡罪

59.某夜,刘某入室盗窃时见室内一女子正处熟睡状态,遂起歹意,欲实施强奸。当他撕扯该女子衣服时,该女子醒来奋力反抗,随手握起一钳子猛击刘某头部,致其当场死亡。该女子的行为是:

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紧急避险D.故意杀人

60.29岁男子马某,在网上查找并联系上了一个网友,约至公园实施抢劫,网友身上只有47元,主动交给马某,此时恰有巡逻人员经过,网友呼救,马某被当场抓获。其犯罪性质是:

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

参考答案及解析

41.【答案】D。解析:《劳动法》第79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此可见,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必经程序。故本题选D。

42.【答案】D。解析: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它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国家强制性,即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本题中,王某的行为违反了刑法,进而受到了刑法的制裁,体现了法律的国家强制性。故本题答案选D。

43.【答案】C。解析:法的作用主要包括:指引、评价、教育、以及强制。针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和惩罚,体现了法的强制作用。故选C项。

44.【答案】C。解析:所谓法的规范性,是指法所具有的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指引人们行为的性质。它表现在:法律规范规定了人们的一般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从而为人们的交互行为提供一个标准和方向。故本题答案选C。

45.【答案】A。解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可分为以下几类:(1)宪法;(2)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3)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4)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5)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6)自治法规,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7)经济特区法规;(8)国际条约与协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属于法律的范畴。故本题答案选A。

46.【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九十五条规定:“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故本题答案选D。

47.【答案】D。解析:立法不行法,等于不立法,此话强调了守法的重要性。故本题答案选D。

48.【答案】B。解析: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就是立法,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这是法治建设的先决条件。有法必依是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这是法治建设的中心环节。故本题答案选B。

50.【答案】B。解析:1982年宪法是我国的现行宪法,我国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对此宪法进行了四次修改。2018年的宪法修改是第五次修改。故本题答案为B。

51.【答案】D。解析: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平等选举权原则,秘密投票原则,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原则,等额差额相结合、以差额选举为主原则,选举权利保障原则。(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凡年满18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以外,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选举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4)秘密投票原则。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52.【答案】C。解析:《宪法》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可知A选项正确。《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可知B选项正确。C选项中我国宪法只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并没有规定法人的基本权利,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公民的任何权力行使都是有限的,并不能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故本题答案为C。

53.【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62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故本题选C。

54.【答案】B。解析:B项说法错误,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故本题答案为B。

55.【答案】A。解析: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含义是,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

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具体要求是:

(1)在立法上实现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注重对各种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的宏观和遏制手段的总体设计,确定合理的刑罚体系、刑罚制度与法定刑,B选项正确。

(2)刑罚既要与犯罪性质相适应,又要与犯罪情节相适应,还要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C选项正确。

(3)在量刑方面实现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将量刑与定罪置于同等重要地位,强化量刑公正的执法观念,实现刑与罪的均衡协调,要求注重犯罪人的人身危险程度的消长变化情况,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D选项正确。

刑法不溯及既往是指刑法的溯及力,与罪刑相适应原则无关。A选项错误。

本题为选非题,故答案选A。

56.【答案】A。解析:刑法中的属地原则以地域为标准,凡是在本国领域内犯罪,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适用本国刑法;反之,在本国领域外犯罪,都不适用本国刑法。题干体现的即是属地原则,A选项正确。

属人原则以人的国籍为标准,凡是本国人犯罪,不论是在本国领域内还是在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B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保护原则又称保护管辖原则,即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我国刑法有权管辖。C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根据国际法的规定,对于某些特定的国际罪行,由于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全人类的利益,不论犯罪行为发生于何地和罪犯国籍如何,各国均有权对其实行管辖,此即为普遍管辖。《刑法》第9条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这是我国对于普遍管辖原则的规定。D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答案选A。

57.【答案】D。解析:《刑法》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58.【答案】B。解析:本题中道路突然塌陷属于不能预见的因素,而不是行为人的过失或者故意造成客观上的危害结果,所以于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意外事件。故本题答案选B。

59.【答案】A。解析:《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因此,刘某欲强奸该女子,该女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故本题答案选A。

60.【答案】D。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具备劫取财物或者造成他人轻伤以上后果两者之一的,均属抢劫既遂;既未劫取财物,又未造成他人人身伤害后果的,属抢劫未遂。”综上,其后的被当场抓获或者被害人自救行为等使得财物最终被发还等,都是犯罪既遂后赃物处理和去向,不是犯罪是否既遂的认定标准。本案中马某已劫取网友的财物(财物多少不影响定罪),即为既遂。故本题答案选D。

THE END
1.法律行为的分类标准主要有哪些律师解答 专业整理,在线解决法律问题 1、单方行为、双方行为与多方行为(按主体和意思表示方向的不同)(1)单方行为:无须他人意思表示就可成立生效(2)单方行为又分为:有相对人的单方行为:如授权、解除、免除、撤销(3)无相对人的单方行为:如抛弃行为、遗嘱行为、捐助财团法人的行为(4)双方行为:内容相同方向相反,如https://m.66law.cn/v/wenda/477103.aspx
2.法律法规概览民商法刑法行政法宪法等民商法主要包括合同法、物权law、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在这些领域中,合同的订立、中止和解除规则,以及物权的取得和转让方式,都被严格规范,以确保交易双方的合意能够得到尊重,并在发生争议时能够通过司 法途径得到解决。 刑法:维护社会秩序与正义 刑法是国家为了防止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与正义而设定的法律。它明确了https://www.qtleqzhor.cn/ke-yan-jin-zhan/158411.html
3.规章不属于法律规范丨全国人大官网解读如何区分法律规范与非法律法律是一种行为规则,这是法律规范的最主要特征,因此,以能否创制新规则为标准,更有利于清楚界分法律规范与非法律规范的区别。规章等规范性文件,虽然也是一种行为规则,但这种规则不是由它创制的,它只是对法律、法规所创制的规则作了细化、具体化,使之更加明确,更具有可操作性。至于实践中,有些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在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09/12/11677680_1141536541.shtml
4.经济法NO.1法律基础我国法律采用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原则上新法无溯及力,对行为人适用旧法,但新法对行为人的处罚较轻时则适用新法。 (2)法的空间效力。 法的空间效力,是指法在哪些空间范围或地域范围内发生效力。 域内 ①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均在全国范围内有效https://zhuanlan.zhihu.com/p/10604120281
5.法律规范中的行为模式分为几种?法律规范中的–手机爱问法律规范中的行为模式分为三种:①可为模式,即在假定条件下,人们“可以和有权如何行为”的模式;②应为模式,即在假定条件下,人们“应当或必须如何行为”的模式;③勿为模式,即在假定条件下,人们“禁止或不得如何行为”的模式。 (3)制裁,即法律后果。 展开全部 类似https://m.iask.sina.com.cn/b/iRHrKskGK99H.html
6.2023年7月福师《法理学》在线作业一奥鹏100分答案22.法律事实分为( )2 X1 A; `3 b3 }+ O5 D A.法律后果 B.法律动机8 @& j* V/ o, i1 E% U C.法律行为* O5 G* t0 u/ Y, u2 k* M# _ D.法律事件 答案: 23.下列哪些规范性法律文件属于宪法部门( ) A.特别行政区法 B.国旗法 http://www.aopen255.com/show/56911.html
7.法律规范中的行为模式有哪些类型()。法律规范中的行为模式有哪些类型( )。 A. 可为模式 B. 应为模式 C. 勿为模式 D. 选择模式 题目标签:规范法律模式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B C D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取物装置和司机室的外廓间距,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小于https://www.shuashuati.com/ti/1bcc4343fa844cb09bd16ca9c3f867f7.html
8.自考大专00277行政管理学试题复习资料34.以产生方式和运行机制为标准,行政管理规范一般可以分为( AD ) A.行政法律规范B.行政技术规范 C.行政组织规范D.行政道德规范 E.行政人员规范 35.内源式行政发展模式的特点主要有( ABCD ) A.政府始终把自身的改革同自身的生存结合起来,危机意识比较强 http://www.mdgs-edu.com/fxzl/1967.html
9.项目管理师基础背诵从原型是否实现功能来分,软件原型可分为: ? 水平原型(行为原型),细化需求,只是功能的导航。 ? 垂直原型(结构化原型),主要用于复杂算法的实现。 从原型的最终结果来分,软件原型可分为: ? 抛弃型原型 ? 演化型原型 2.原型的开发过程 ? 原型法适合于用户需求不明确的场合。 https://blog.csdn.net/qq_26562641/article/details/78106454
10.法律规则行为模式(精选6篇)法律规则行为模式(精选6篇) 篇1:法律规则行为模式 法律职业行为规则中“职业”的解释” 摘要: 法律职业行为规则中的“职业”,在此我将之理解为职业伦理。所谓法律职业伦理,是指法律职业者在其执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律职业人员是法律的实施者,也是法律的维护者,直接影响着法治国家的建设进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xigbcb7.html
11.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考试题28. 美国医生萨斯和荷伦德两人将医患关系分为 主动-被动模式、 指导-合作模式和 共同参与模式。 29. 职业道德反映着 职业行为 的道德发展方向. P9 30. 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 单选 1. "医乃仁术"意为医学是施行仁道主义的术业,它是儒家的仁义与医https://yjbys.com/jiuyezhidao/zhiyedaode/418964.html
12.函授法学考试真题作用与社会作用之分 3、每一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 两个部分构成。 4、原始社会调整人们的行为规则是 5、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法学可以分为 和应用法学。 6、狭义的法律是由 制定的。 7、“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是古代思想家 提出的。 https://chengkao.eol.cn/hanshoubenke/2020070817394.html
13.民法必考知识点之民事法律行为之三:效力体系(2)意思表示真实。关于何为意思表示真实,参见上一讲“意思表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将导致民事法律行为的可撤销或者无效。 (3)内容合法。即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以及公序良俗。 2.形式要件 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民事法律行为具备上述诸实质要件就可以生效,而民事法律行为生效须具备特殊形式要件,https://www.yoojia.com/ask/17-12178079976305454741.html
14.立法技术范文12篇(全文)“处理,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行为模式的部分。”是规定允许、禁止或要求人们如何行为的条文。“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人们对该规范的遵守与否将招致的后果。这种后果可能是奖励,也可能是制裁。法律规范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缺一不可。”https://www.99xueshu.com/w/ikeyro63p91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