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法律之间的“抵触”和“不一致”

《立法法》将“纵向”法与法之间的法律冲突称为“抵触”,把“横向”法与法之间的冲突称为“不一致”。在《立法法》的意义上,“抵触”与“不一致”不是一种法律冲突程度上的区别,而是一种法律冲突情景上和性质上的区别:下位法与上位法冲突称“抵触”,同位法之间的冲突称为“不一致”。

一、抵触

“纵向”的法与法之间的法律冲突,是指处于不同法律位阶的法之间,下位法和上位法的内容“不同一”。这就是“抵触”。

(一)下位法与上位法相抵触的情形

在我国,不同的法处于不同的法律位阶,即不同的法律效力层次之中。在各种法之间,法律位阶越高的法,其法律效力层次也就越高。法律效力的高低体现了法律位阶的高低。

在现实中,下位法与上位法相抵触的,大致有这些情形:

1.下位法扩大或缩小了上位法规定的主体范围,包括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比如,上位法规定小微企业可以依法享受退税优惠政策,但下位法将这一优惠政策的享受主体范围扩大至中小微企业。

2.下位法扩大或缩小上位法所规定的权利(职权)内容范围,包括权利的种类、数量和幅度等。比如,上位法为教师设定了6项权利,但下位法把教师权利缩减为4项,这就缩减了法定权利的范围。

3.下位法扩大或缩小上位法所规定的义务(职责)内容范围,包括义务的种类、数量和幅度等。比如,上位法规定人民警察“不得泄露国家秘密、警务工作秘密”,但下位法只规定了“不得泄露国家秘密”,这就缩减了法定义务的范围。

4.下位法扩大或缩小上位法所规定的责任内容范围,包括责任的种类、数量和幅度等。责任是指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等。比如,上位法规定高空抛物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但下位法只规定了民事责任,这就缩减了法律责任的范围。

5.下位法增加或缩减取得权利、履行义务或承担责任的条件,包括条件的提高或降低,条件的增多或减少。比如,上位法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但下位法规定,“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这里,下位法取消了上位法规定调解的适用条件,即“情节较轻的”,这显然属于“抵触”。

6.下位法改变了上位法所规定的取得权利、履行义务或承担责任的期限。比如,上位法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但下位法规定“违法行为在三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这属于下位法改变了上位法规定的对违法行为的追诉时效。

7.下位法改变了上位法的法律规范性质。法律规范是各种法律的最小细胞;法律规定是对各种法律规范的文字表达。法律规范的属性非常复杂,包括:公法规范与私法规范;实体法规范与程序法规范;宣言性规范与规制性规范;权利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责任性规范;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管理性规范与效力性规范;创制性规范、执行性规范与复述性规范;例示性规范与列举性规范;社会规范与技术规范等等。下位法对上位法任何规范属性的改变,都属于与上位法抵触。

8.下位法改变了上位法规定的“度量衡”等技术标准。我国的法律规范,除了大量用以规制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还存在许多涉及“度量衡”的技术规范。对于这些规范中“度量衡”标准,下位法不得作半点改变,否则构成与上位法抵触。比如,上位法规定1公里的标准是指1000米,下位法就不得作一丝改变。

9.其他抵触情景。

1.社会主义法制统一性原则,绝对不允许下位法与上位法“不一致”,任何“不一致”都属于“抵触”。有人以为,下位法与上位法的抵触应当区分程度,程度严重、相互矛盾的,才属于“抵触”,仅仅是规定不同,但尚未达到矛盾的程度,这只是“不一致”。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只要下位法与上位法“不同一”,无论程度轻重,都属于“抵触”。

2.下位法与上位法是否“同一”,不是指文字表达方式的“同一性”,而是指文字所表达内容的“同一性”,所以,不能认为下位法规定“豆腐一碗”与上位法规定的“一碗豆腐”相“抵触”,但应当把“豆腐一碗”与“米饭一碗”之间看成是“抵触”关系。

3.当上位法允许下位法作不同一的规定时,下位法的另行规定,不应当被认为与上位法相“抵触”。们有的法律时有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这时,作为下位法的行政法规对上位法的法律作不同规定的,恰恰是允许的。

二、不一致

“横向”的法与法之间的法律冲突,是指处于同一法律位阶的法之间,其规定的内容上出现“不同一”,这就是“不一致”。

所谓处于同一法律位阶的法与法之间,是指法律之间、行政法规之间、地方性法规之间、规章之间的关系。此外,《立法法》还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

(一)相同效力等级的法之间“不一致”的情形

具有相同效力等级的法之间,所规定的内容上相互出现“不一致”的情景,其实和上述“纵向”法之间的“抵触”情景是一样的。

上述“抵触”情景只要“横过来”看就是“不一致”的情景,具体包括:

1.规定的主体范围不一致;

2.规定的权利范围不一致;

3.规定的义务范围不一致;

4.规定的责任范围不一致;

5.规定的取得权利、履行义务或承担责任的条件不一致;

6.规定的取得权利、履行义务或承担责任的期限不一致;

7.规定的法律规范性质不一致;

8.对“度量衡”等技术标准规定的不一致;

9.其他不一致的情景。

(二)相同效力等级的法之间“不一致”的解决

在我国,“纵向法”之间的“抵触”是绝对不允许的,而“横向法”之间的“不一致”在一定范围内是允许的。如同样是法律,但特别法与一般法之间是可以不一致的。它们之间的不一致可以通过“特别法优于一般法”规则解决。再如不同地方的地方性法规可以有规定上的差异性,它们适用各自的地方,不会发生冲突。但有的规定出现不一致是应当避免的,否则,当它们同一主体和同一事项时就发生法律冲突。

如何解决法律冲突问题,国家已设置了许多有效的措施和制度,如对法规的监督撤销制度、备案审查制度、法规裁决制度,还有诸如高法优于低法、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等法律适用规则。

【法治微咨询014期】什么是法与法之间的“抵触”和“不一致”?

THE END
1.法律规范的分类合同效力 最新修订 | 2024-02-25 8.7w浏览 张自顺律师在线 江苏智融律师事务所事务所/主办律师 5.0分服务:365人 咨询我 律师解析 法律规范的种类有: 1、按照法律规范的内容不同,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其中,义务性规范可分为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2、按照法律规范对人们行为规定或者限定https://m.64365.com/tuwen/aaasqsb/
2.综合法律知识:法学基础理论认可,是指国家承认某些社会上已有的行为规则具有法律效力。国家认可的法律主要指判例法、习惯法和其他不成文法。不论是制定或认可的法律,都与国家权力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了法的国家意志的属性。 3.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系统。 国家强制力包括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国家暴力https://www.51test.net/show/1188223.html
3.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一、法的渊源:(法律渊源) 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又称“法的形式”。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主要包括:(8种) 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⑤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⑥特别行政区制定的法律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4.《法理学导论》笔记(法理学导论)书评第二节法律的特征一、法律的国家创制性1.制定:按照一定程序创造新的法律规范,成文法2.认可:赋予社会上某些行为规范以法律效力,为不成文法二、法律的行为规范性1.法律规范是一种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提出模式化要求,进而调整社会关系2.法律规范通过设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调整人的行为。三、法律的普遍适用性四、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884/
5.按法律效力分类有哪些法律效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时间效力 时间效力指法律开始生效的时间和终止生效的时间.法律的生效时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 法律条文中自行规定具体生效时间; 规定法律公布后符合一定条件时生效. 二,空间效力 空间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范围,包括领海,领空.通常情况下,全国性法律适用于全国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2150400814110999228.html
6.法律法规效力一般有哪些法律法规效力一般有哪些:1、法律效力,2、法律生效的范围。包括:(1)时间效力,指法律开始生效的时间和终止生效的时间;(2)空间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领海、领空),通常全国性法律适用于全国,地方https://m.66law.cn/question/answer/1365923.html
7.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区别6篇(全文)“法律”和“法规”是两个概念,二者的立法权限和法律效力不同,不可混淆。 “法律”,是专指由全国人大制定,由国家主席签署的规范性文件,其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一般均以“法”字配称,如《刑法》、《民法》、《婚姻法》、《公民出入境管理法》等。 “法规”是效力低于宪法和法律的规范性文件。“法规”主要有如下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d78n23c.html
8.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5.2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和效力1、【单选题】关于具体行政行为,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行政许可为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皆为要式行政行为 C、法律效力是具体行政行为法律制度中的核心因素 D、当事人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义务,行政机关予以执行是具体行政行为确定力的表现2、【多选题】有关具体行政http://xuzhou.ehqc.cn/html/09_73.html
9.全国人民法院关于印章纠纷的指导意见(2024年修订)为民网第二十二条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工作人员以法人、非法人组织的名义订立合同且未超越权限,法人、非法人组织仅以合同加盖的印章不是备案印章或者系伪造的印章为由主张该合同对其不发生效力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合同系以法人、非法人组织的名义订立,但是仅有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工作人员签名或者按指印而未加盖法人http://www.wmtv.cn/wmtt/8951.html
10.2022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法理学知识:法的渊源是由国务院依照宪法规定的权限和法定的程序制定和修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同时,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决议、决定和它发布的行政命令,亦属于行政法规的范畴,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4.地方性法规 立法主体具体包括省、直辖市、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https://gs.huatu.com/2022/0318/1628632.html
11.法律法规规章节规定条例的区别以及其效力差异.docx注意: 1、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2、条例是法律的名称,不是法律的种类。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我国法律遵循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在法律覆盖层面上,法律 行政法规 规章 地方法规 自治条例 单行条例项目制定单位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119/7003116110003044.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