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公基轻松学的主题是:法律要素(二)。
法律要素是指构成法律的基本因素或元素。一般认为,法律由规则、原则和概念三种要素构成。
一、法律原则的概念。
1、法律原则是指在一定法律体系中作为法律规则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原理和准则。
2、举例:
(1)法律原则: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2)法律规则: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法律的原则越抽象,调整的范围会越大,调整能力越低。
二、法律规则VS法律原则。
1、在内容上:
(1)法律规则:明确具体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2)法律原则:比较笼统、模糊。
2、着眼于上:
(1)法律规则:着眼于行为的共性。(举例:我和老板都杀人,适用的法律规则一样)
(2)法律原则:着眼于是共性加个性。(因为模糊不定,所以赋予了法官大的自由裁量权)。
3、目的上:
(1)法律规则:消减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2)法律原则:允许法官自由裁量以实现个案正义。
4、在适用范围上:
(1)法律规则:只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
举例:故意杀人的法条不能管抢劫、强奸。
(2)法律原则:某一部门或者是某一体系(广于法律规则)
举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5、在适用方式上:
(1)法律规则:“全有或全无”,一个案件仅对应一个确定的规则。
举例:故意杀人只适用故意杀人的法律规则,不适用盗窃的法律规则。
(2)法律原则:不具有排他性,同一个案件,也许多个原则都可以同时适用。
举例:民事合同可以同时适用自愿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
6、在审判中的适用:
穷尽法律规则,方得适用法律原则。再有具体的法律规则可供适用时,不得直接适用法律原则。除非为了实现个案正义,否则不得舍弃法律规则而直接法律原则。除非为了实现个案正义,否则不得舍弃法律规则而直接适用法律原则。
三、法律概念。(术语、下定义)
法律概念是法律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