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解读(第一期)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公务员法是我国干部人事管理中第一部基础性法律,修订后的公务员法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共18章113条,对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党对公务员工作的领导,推动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完善发展,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如何理解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的目标和要求?

公务员法第一条规定,建设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这指明了新时代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2.公务员的界定标准和范围是什么?

公务员法第二条规定,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公务员是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是人民的公仆。

公务员的范围是8类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8类机关分别为: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各级行政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各级监察机关;各级审判机关;各级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各级机关。

3.修订后的公务员法为什么规定公务员就职时要进行宪法宣誓?

公务员法第九条规定,公务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公务员是国家治理的中坚力量,必须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公务员就职时进行宪法宣誓有着重要的法律依据和实践基础。

4.公务员应当履行的义务有哪些?

公务员法第十四条规定了公务员应当履行的义务:

(一)忠于宪法,模范遵守、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

(二)忠于国家,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三)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

(四)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五)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六)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法治,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

(七)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5.公务员依法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公务员法第十五条规定,公务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二)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三)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

(四)参加培训;

(五)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六)提出申诉和控告;

(七)申请辞职;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6.如何理解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

公务员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各职位类别的适用范围由国家另行规定。

综合管理类职位,是指履行综合管理以及机关内部管理等职责的职位。专业技术类职位,是指承担专业技术工作职责,为机关履行职责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的职位,其职责具有强技术性、低替代性。行政执法类职位,是指依照法律法规对行政相对人直接履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等执法职责的职位。

7.公务员职务、职级如何设置?

公务员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根据公务员职位类别和职责设置公务员领导职务、职级序列。

公务员法第十八条规定,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公务员法第十九条规定,公务员职级在厅局级以下设置。职级是公务员的等级序列,是与领导职务并行的晋升通道,体现公务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资历贡献,是确定工资、住房、医疗等待遇的重要依据,不具有领导职责。

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级序列分为:一级巡视员、二级巡视员、一级调研员、二级调研员、三级调研员、四级调研员、一级主任科员、二级主任科员、三级主任科员、四级主任科员、一级科员、二级科员。

根据《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级设置管理办法(试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级设置管理办法(试行)》规定:

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级序列分为:一级总监、二级总监、一级高级主管、二级高级主管、三级高级主管、四级高级主管、一级主管、二级主管、三级主管、四级主管、专业技术员;

行政执法类公务员职级序列分为:督办、一级高级主办、二级高级主办、三级高级主办、四级高级主办、一级主办、二级主办、三级主办、四级主办、一级行政执法员、二级行政执法员。

8.公务员录用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公务员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一级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主要包括:

(一)综合管理类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职级层次的公务员;

(二)专业技术类一级主管及以下职级层次的公务员;

(三)行政执法类一级主办及以下职级层次的公务员。

公务员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

(一)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

(三)被开除公职的;

(四)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

(五)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9.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和方式是什么?

公务员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公务员的考核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政治素质和工作实绩。考核指标根据不同职位类别、不同层级机关分别设置。

第三十六条规定,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和定期考核等方式。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专项考核为基础。

10.公务员的任职方式有哪些?

公务员法第四十条规定,公务员领导职务实行选任制、委任制和聘任制。公务员职级实行委任制和聘任制。领导成员职务按照国家规定实行任期制。

选任制是指按照法律和有关章程规定、通过选举产生或者决定任用对象的任职方式。委任制是指由任免机关在其任免权限范围内直接委派工作人员任职的任用方式。聘任制是指机关根据工作需要,采用市场机制选聘公务员。采取何种任职方式,与公务员职位特点和工作职责有密切关系。

11.公务员领导职务、职级晋升的程序有什么规定?

公务员法第四十六条、第四十九条对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职级的程序分别作出了规定。

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的主要程序包括:

(一)动议;

(二)民主推荐;

(三)确定考察对象,组织考察;

(四)按照管理权限讨论决定;

(五)履行任职手续。

公务员职级应当逐级晋升,根据个人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任职资历,参考民主推荐或者民主测评结果确定人选,经公示后,按照管理权限审批。

12.如何理解公务员奖励的类型

公务员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给予奖励。奖励坚持定期奖励与及时奖励相结合,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

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具有不同的激励功能,分别针对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坚持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有利于增强公务员的历史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是我国公务员奖励制度的鲜明特点。

13.对公务员日常管理监督中发现问题的处理方式有哪些?

公务员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对公务员监督发现问题的,应当区分不同情况,予以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组织调整、处分。

对公务员涉嫌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监察机关处理。

14.公务员培训的类型有哪些?

公务员法第六十七条规定,机关对新录用人员应当在试用期内进行初任培训;对晋升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应当在任职前或者任职后1年内进行任职培训;对从事专项工作的公务员应当进行专门业务培训;对全体公务员应当进行提高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更新知识的在职培训,其中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应当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四类培训聚焦各自对象和功能定位,体现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公务员能力素质需要,增强了培训的时代性、针对性、有效性。

15.公务员交流方式主要有哪些?

公务员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交流制度。公务员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和转任。

调任是指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与国有企业和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转任是指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交流。

16.公务员工资与福利由哪些项目构成

公务员法第八十条规定: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地区附加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等津贴。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住房、医疗等补贴、补助。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年终奖金。公务员工资应当按时足额发放。

公务员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福利待遇。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公务员执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休假。公务员在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的,应当给予相应的补休,不能补休的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补助。

17.如何理解公务员辞去公职的规定

公务员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应当向任免机关提出书面申请。任免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审批,其中对领导成员辞去公职的申请,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九十日内予以审批。

公务员法第八十六条规定,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辞去公职:

(一)未满国家规定的最低服务年限的;

(二)在涉及国家秘密等特殊职位任职或者离开上述职位不满国家规定的脱密期限的;

(三)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且须由本人继续处理的;

(四)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监察调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去公职的情形。

公务员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公务员辞去领导职务包括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4种情形。

18.辞退公务员的情形有哪些?

公务员法第八十八条规定,辞退公务员的情形包括:

(一)在年度考核中,连续2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二)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

(三)因所在机关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

(四)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法律和公务员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不适合继续在机关工作,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

(五)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1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

公务员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公务员不得被辞退的情形包括:

(一)因公致残,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三)女性公务员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退的情形。

19.公务员提前退休的情形有哪些

公务员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公务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一)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

(二)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

(三)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

原标题:《【法律法规】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解读(第一期)》

THE END
1.法律法规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法律法规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这些法律法规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类别,每个类别都有其特定的作用和范围。 首先,从顶层结构来看,我们有宪法。宪法是最高的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机构以及基本权利与义务等。这一层次最为核心,是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础。https://www.qtleqzhor.cn/nong-ye-zong-he/400023.html
2.解读问答流程《北京市深化公共法律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公共法律服务机构执业,从事公证或司法鉴定等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七、公共法律服务专业人员职称的层级和名称都是什么? 公证员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职称的名称分别为四级公证员、三级公证员、二级公证员、一级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职称的名称为初级司法鉴定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zcjd/202306/t20230607_3126136.html
3.法律层级划分图法律层级顺序结构图法律效力等级排序图解,作为法律体系中的一张“地图”,为我们揭示了不同法律规范之间的层级关系和适用顺序。它不仅是法律人士研究法律体系的工具,也是普通民众了解国家法律制度的窗口。通过这张图解,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如何相互作用,共同构建起国家的法治大厦。法律效力https://blog.csdn.net/pengpengjy/article/details/114107243
4.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2018倪文耀(2018年)基础学习班本章重点: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主要内容 达到要求:掌握法的特征、分类、效力;能判断具体法律文件的性质、地位(层级)、制定机构;了解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第一节 法的概念、特征、分类和基本内容(了解) 一、法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一)法的概念 法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法是指国家按照http://elearning.jianshe99.com/xcware/lecture/lectureDetail.shtm?smallListID=34301&cwareID=954126&_t=1539045351172
5.按照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的层级划分法律时,正确的分类是按照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的层级划分法律时,正确的分类是___。 A 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 B 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 C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 D 宪法、法律、部门规章 --- 正确答案 C --- 暂无解析https://m.dongguan.huatu.com/tiku/4747528.html
6.GB/T1.1—2020知识问答5.政府规划和文件、法律法规能否作为规范性引用文件? 起草标准时不应规范性引用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其他政策性文件,也不应普遍性要求符合法规或政策性文件的条款。 6.什么情况下需注日期引用? 凡不能够确定是否能够接受被引用文件将来的所有变化,或者提及了被引用文件中的具体章、条、图、表或附录的编号,均应注https://www.zjmif.com/qualitymana/detail/id/17191.html
7.社会契约论全书读书笔记(社会契约论)书评立法者的形象:智慧而神圣的、甚至不属于他们的立法者。5、人民立法者首先需要研究他为之立法的人民能否接受他指定的法律。国家的层级不能太多,幅员应该有界限。领土和人口需要处于一个合适的比例什么样的人民适合立法6、立法体系的标准:平等和自由7、法律的分类:按照社会关系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0596571/
8.法学法学(law science),是关于法律的科学。是以法律、法律现象以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内容的科学。法律作为社会的强制性规范,其直接目的在于维持社会秩序,并通过秩序的构建与维护,实现社会公正。作为以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其核心就在对于秩序与公正的研究,是秩序与公正之学[1]。 在中国,法学思想最早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https://baike.sogou.com/v82123233.htm
9.中国的法律分为几个层次法律法规层级文档分类: 幼儿/小学教育--教育管理 文档标签: 中国的法律分为几个层次法律法规层级 系统标签: 法律层级层次法律法规宪法法规 中国的法律分为几个层次法律法规层级中国的法律分为几个层次?五个层次:供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有什么区别制定机构不一样,法律效力层次不一样。第一层次:宪法https://www.docin.com/p-2154225699.html
10.法人应如何分类中外法学过刊大陆法系民法有从一般到特殊的层级化的立法嗜好,[7]英美法系则不同。英美法系无民法典,所以,没有立法的层级结构,一般采用以一部单行法彻底地解决问题的立法技术,毕其功于一役。英美法系虽有法人元分类,却无多层次分类,追求立法的简明实用,不喜提取公因式,所以,英美法系上所谓法人元分类实质是法人的一次性分类。美http://journal.pkulaw.cn/OldIssue/Detail/159771
11.按照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的层级划分法律时,正确的分类是()。按照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的层级划分法律时,正确的分类是()。 A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 B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 C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 D宪法、法律、部门规章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https://www.examk.com/p/2035606374.html
12.完美的合同第三节合同法律思维及法律调研 一、合同涉及的法律领域 (一)合同内容涉及的法律范畴 (二)合同类型涉及的法律范畴 二、合同涉及的法律层级 (一)法律 (二)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 (三)行政法规 (四)地方性法规 (五)部门规章 (六)地方政府规章 三、合同工作的思维模式 (一)合同思维是反向的诉讼思维 (二)合同工作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96215
13.环保整改答复函(通用7篇)从这方面看,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一答复是错误的。(2)最高法答复函对环保部门的效力 即便是最高司法机关的司法解释,对行政机关也无效力。况且,最高法院行政审判庭的这个答复法律层级很低,又是针对某个案件中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行为作出的,因此,该答复对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没有效力。https://www.360wenmi.com/f/filemgj81rsf.html
14.法律法规的层级结构是什么?法律法规的层级结构通常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等六个层次。具体如下: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最高的法律法规,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法律:法律是国家制定的一般性法规,具有普遍适用的法律效力,是宪法下的第二级法律法规。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或地方政府制定的具https://www.chinaacc.com/chujizhicheng/jhwd/zy20240112151416.shtml
15.按照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的层级划分法律时,正确的分类是D 宪法、法律、部门规章 答案 C 多做几道 ( )主要指在安全生产领域的不同范围内,对普遍的、广泛通用的共性认识所作的统一规定,是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制定其他安全标准的依据和共同遵守的准则。 A 基础类标准 B 通用技术标准 C 管理标准 D 行业标准https://www.51zhishang.com/shiti/tk-st-251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