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00题

2.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______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A.3万元

B.4四万元

C.5万元

D.6万元

答案:A

3.为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给予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以财物,个人行贿数额在______万元以上的,单位行贿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A.1

B.2

C.3

D.6

4.收受银行卡的,不论受贿人是否实际取出或者消费,卡内的存款数额一般应______为受贿数额。

A.不认定

B.部分认定

C.审慎认定

D.全额认定

A.公平原则

B.市场交易原则

C.诚信原则

D.公平交易原则

6.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商业贿赂中的财物包括______。

A.提供房屋装修

B.含有金额的会员卡

C.旅游费用等

D.以上都属于

7.医疗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利用开处方的职务便利,以各种名义非法收受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医药产品销售方财物,为医药产品销售方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以______定罪处罚。

A.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B.受贿罪

C.单位受贿罪

D.诈骗罪

8.有触犯《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的“挪用资金罪”的行为的,在提起公诉前将挪用的资金退还的,可以______处罚。

A.从轻或者减轻

B.减轻或者免除

C.免除

D.减轻

9.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的职务侵占罪中的“数额较大”的数额起点是______。

B.4万元

10.涉嫌私分国有资产,累计数额在______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

A.10

B.20

C.30

D.50

答案:C

A.差额较大的,

B.差额巨大的,

C.出现差额的,

D.差额特别巨大的,

答案:B

13.关于介绍贿赂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B.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行为的,应当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C.介绍个人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2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

D.介绍单位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

答案解析:可以

14.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中关于介绍贿赂罪的司法解释,涉嫌介绍单位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______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

A.6

B.10

C.20

D.30

15.实施行贿犯罪,具有下列情形______之一的,一般不适用缓刑和免予刑事处罚。

A.向三人以上行贿的

B.因行贿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的

C.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而行贿的

16.下列情形,属于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第二款规定的“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的是______。

A.主动交待办案机关未掌握的重大案件线索的

B.主动交待的犯罪线索不属于重大案件的线索,但该线索对于重大案件侦破有重要作用的

C.主动交待行贿事实,对于重大案件的证据收集有重要作用的

17.关于行贿犯罪中的“谋取不正当利益”正确的是______。

A.行贿人谋取的利益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规定

B.要求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行业规范的规定,为自己提供帮助或者方便条件

C.违背公平、公正原则,在经济、组织人事管理等活动中,谋取竞争优势的

18.关于行贿罪的处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行贿犯罪较轻的,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行贿犯罪取得的不正当财产性利益应当依照刑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予以追缴、责令退赔或者返还被害人

D.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答案解析:五年以下,不没收财?产

19.关于行贿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以行贿论处

B.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

C.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也是行贿

D.多次行贿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行贿数额处罚

20.关于共同受贿犯罪的认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受贿的,应当以受贿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

B.非国家工作人员是否构成受贿罪共犯,取决于双方有无共同受贿的故意和行为

C.近亲属以外的其他人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由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双方共同占有的,构成受贿罪共犯

D.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向国家工作人员代为转达请托事项,收受请托人财物并告知该国家工作人员,对该国家工作人员应认定为受贿罪,其近亲属不以受贿罪共犯论处

21.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借为名向他人索取财物,或者非法收受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应当认定为受贿。具体认定时,应当根据______以下因素综合判定。

A.有无正当、合理的借款事由

B.款项的去向以及双方平时关系如何、有无经济往来

C.出借方是否要求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其谋取利益以及借款后是否有归还的意思表示及行为

D.以上全部都是

22.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并与请托人事先约定,在其离退休后收受请托人财物,构成犯罪的,以______定罪处罚。

A.贪污罪

C.挪用公款罪

D.职务侵占罪

23.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______追究刑事责任。

24.关于受贿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前后多次收受请托人财物,受请托之前收受的财物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当一并计入受贿数额

B.特定关系人索取、收受他人财物,国家工作人员知道后未退还或者上交的,应当认定国家工作人员具有受贿故意

C.国家工作人员出于受贿的故意,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之后,将赃款赃物用于单位公务支出或者社会捐赠的,不影响受贿罪的认定

D.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贪污论处

25.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______。

A.受贿罪

B.贪污罪

26.国有单位领导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指令具有法人资格的下级单位将公款供个人使用的,构成犯罪的,应以______定罪处罚。

B.挪用公款罪

C.职务侵占罪

D.受贿罪

27.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后采取虚假发票平帐、销毁有关帐目等手段,使所挪用的公款已难以在单位财务帐目上反映出来,且没有归还行为的,应当以______定罪处罚。

A.挪用公款罪

C.诈骗罪

28.有下列情形______之一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A.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

B.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

C.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

29.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______是挪用公款罪。

A.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

B.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

C.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30.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______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A.侵吞

B.窃取

C.骗取

31.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______,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在______,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在______,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A.5000元以上不满5万元、5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10万元以上

B.1万元以上不满5万元、5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10万元以上

C.3万元以上不满5万元、5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300万元以上

D.3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2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元、300万元以上

32.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勾结,利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将该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以______论处。

A.职务侵占罪共犯

C.贪污罪共犯

D.受贿罪共犯

33.行为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以______论处。

B.受贿罪共犯

34.对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了虚假平帐等贪污行为,但公共财物尚未实际转移,或者尚未被国家工作人员控制就被查获的,应当认定为______。

A.贪污既遂

B.贪污未遂

C.贪污预备

D.贪污中止

35.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非国有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以______追究刑事责任。

B.诈骗罪

C.受贿罪

36.国有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和国有保险公司委派到非国有保险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以______追究刑事责任。

37.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定______。

D.挪用公款罪

38.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期限是______

B.15

D.25

39.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是______

40.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是______

A.5

B.6

C.8

D.10

4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是______

42.下列情形中不能认定为立功______。

A.本人通过非法手段或者非法途径获取的

B.本人因原担任的查禁犯罪等职务获取的

C.他人违反监管规定向犯罪分子提供的

D.以上情形都属于

43.关于自动投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视为自动投案

B.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也可以认定为自首

C.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D.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

44.关于自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B.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45.关于量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B.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C.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本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D.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

答案解析: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46.主刑的种类包括如下:______。

A.管制、拘役

B.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C.死刑

47.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对于主犯或首要分子检举、揭发同案地位、作用较次犯罪分子构成立功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应当从严掌握,如果从轻处罚可能导致全案量刑失衡的,一般______。

A.应当从轻处罚

B.不予从轻处罚

C.可以从轻处罚

D.应当减轻处罚

48.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

A.主犯

B.从犯

C.首要分子

D.犯罪团伙

49.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______。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犯罪预备

D.犯罪终止

50.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______。

A.从轻处罚

B.减轻处罚

C.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1.司法工作人员涉嫌下列情形的______,应予以立案。

A.刑罚执行机关的工作人员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捏造事实,伪造材料,违法报请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

B.审判人员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徇私舞弊,违法裁定减刑、假释或者违法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

C.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对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徇私舞弊,违法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

D.不具有报请、裁定、决定或者批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权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伪造有关材料,导致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被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

答案:ABCD

2.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规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涉嫌下列情形______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A.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B.造成有关单位破产,停业、停产1年以上,或者被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解散的

C.造成有关人员轻伤6人以上的

D.其他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答案:ABD

3.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第一百六十四条(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规定的“其他单位”,包括______。

A.社会团体

B.村民委员会

C.事业单位

D.村民小组

4.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______数额较大的,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A.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B.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

C.为他人谋取利益,

D.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答案:ABC

5.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______是挪用资金罪。

B.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C.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

D.进行非法活动的,

A.日常生活、工作费用

B.罚款

C.向他人行贿的财物

D.日常学习费用

8.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中关于介绍贿赂罪的司法解释,介绍贿赂数额不满立案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______之一的,应予立案。

A.为使行贿人获取非法利益而介绍贿赂的

B.3次以上或者为3人以上介绍贿赂的

C.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介绍贿赂的

D.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9.贪污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下列情形______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其他较重情节”,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A.贪污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防疫、社会捐助等特定款物的

B.曾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受过党纪、行政处分的

C.曾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追究的

D.赃款赃物用于非法活动的

10.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______。

A.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B.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C.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D.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11.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具体包括______。

A.依法履行职责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依法履行审判职责的人民陪审员

D.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农村和城市基层组织人员

12.下列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是______。

A.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B.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C.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

D.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管理工作人员

13.刑法所称公共财产,是指下列财产______。

A.国有财产

B.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私人财产

C.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D.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

14.下列关于追诉期限正确的是______。

A.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

B.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C.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D.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省一级人民检察院核准

答案解析: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

15.下列情形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______。

A.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经查证属实

B.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

C.阻止他人犯罪活动

D.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

16.下列情形应当视为自动投案______。

A.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

B.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投案的

C.罪行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的

D.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

17.关于自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刑法第六十七条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

B.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C.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刑法第六十七条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当从轻处罚

D.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应当减轻处罚

答案:AB

18.对犯罪物品的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

B.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

C.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

D.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19.附加刑的种类如下:______。

A.罚金

B.剥夺政治权利

C.没收财产

D.有期徒刑

20.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______。

C.或者免除处罚

D.予以从宽处罚

21.关于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B.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C.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D.过失犯罪,同样应当负刑事责任

A.司法解释,自发布或者规定之日起施行,效力适用于法律的施行期间

D.对于在司法解释施行前已办结的案件,按照当时的法律和司法解释,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没有错误的,不再变动

23.关于刑法溯及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

B.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

C.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D.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1.非法司法工作人员与司法工作人员勾结,共同实施徇私枉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以徇私枉法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正确

2.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

3.《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重大责任事故罪)第一款规定的犯罪主体,不包括投资人。

答案:错误

答案解析:《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重大责任事故罪)第一款规定的犯罪主体,包括对生产、作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人员,以及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

4.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造成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的“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答案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造成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规定的“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5.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犯行贿罪,且行贿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五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6.单位犯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的,仅对单位判处罚金。

答案解析:单位犯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百六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7.为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给予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以财物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关于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的规定处罚。

8.根据《监察法实施条例》,讯问中应告知被讯问人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可以依法从宽处理和认罪认罚的法律规定。

9.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师,利用教学活动的职务便利,以各种名义非法收受教材、教具、校服或者其他物品销售方财物,为教材、教具、校服或者其他物品销售方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以受贿罪定罪处罚。

答案解析: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师,利用教学活动的职务便利,以各种名义非法收受教材、教具、校服或者其他物品销售方财物,为教材、教具、校服或者其他物品销售方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定罪处罚。

10.“借贷给他人”属于挪用资金罪的一种表现形式。

11.有触犯《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的“挪用资金罪”的行为的,在提起公诉前将挪用的资金退还的,且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2.为谋取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

答案解析: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

13.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14.行为人控制公共财物后,是否将财物据为己有,影响贪污既遂的认定。

答案解析:行为人控制公共财物后,是否将财物据为己有,不影响贪污既遂的认定。

15.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

16.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17.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18.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到案后,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事实的,可以酌情予以从轻处罚。

19.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不同种罪行的,以自首论。

20.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21.附加刑不可以独立适用。

答案解析: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

22.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的,是单位犯罪。

23.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

24.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25.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26.对于预备犯,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解析: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THE END
1.国学常识200题(含答案)快给孩子收下来!16. 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B) A、50元 B、100元 C、200元 17.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 A、戊 B、戍 C、戌 18. 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A) https://www.meipian.cn/4yof3z8q
2.董卿推荐的国学常识100题(含答案及解释)董卿推荐的国学常识100题(含答案及解释)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月亮B、姻缘(A)婵娟的意思常用者有三,1、形容姿态曼妙优雅;2、美女、美人;3、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这里的婵娟是第三种。 2、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http://xsx.i.yce21.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cec21c53fb6f4429a0d3ef063ec5bfb9&id=313133
3.小学生法律知识竞赛题库100题(含答案).docx小学生法律知识竞赛题库100题(含答案).docx 26页内容提供方:人才技能培训服务 大小:39.04 KB 字数:约7.09千字 发布时间:2023-06-10发布于山东 浏览人气:1933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607/7131043005005116.shtm
4.科目一模拟考试100题及答案为了帮助驾校学员顺利通过科目一,以下提供100道科目一模拟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大家认真对待每道题目,在练习的过程中扎实掌握知识点。一、交通信号灯常识1.交通信号灯显示红灯时,驾驶员可以立即驶出路口。(错)答案:错2.交通信号灯显示黄灯时,驾驶员可以迅速通过路口。(错)答案:错3.时有左转箭头标志的交通信号灯,https://m.ybjk.com/ks/nmigne.htm
5.GCT语文法律常识练习题(含答案)工程管理硕士资讯GCT语文法律常识练习题(含答案) GCT语文综合知识部分的题目大约10-12道,覆盖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军事学等11个门类。 13.商号,又称企业标志,厂商标志。主要是指从事生产或经营活动的经营者在进行登记注册时用以表示自己营业名称的一部分,是工厂,商店,公司,集团等https://m.koolearn.com/kaoyan/814297.html
6.法律常识500题及详细答案法律常识 500 题及详细答案 1、售楼广告上的内容,开发商应兑现吗?售楼广告和宣传资料仅仅是开发商为了吸引买房的人而做的一种宣传。如果广告上的宣传内容没有写入合同中,即 使将来这些宣传没有兑现,开发商一般也不会因此而承担责任。如果开发商在这些材料上写得非常明确具体,内容 确定,如“送多少钱的精装修”,https://doc.mbalib.com/view/3b29ab9e600cab119efc76d9a0d19cb9.html
7.行政能力倾向测试常识300题及答案常识部分涵盖政治、经济、法律、公共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考察应试者在这些方面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请注意,正确答案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两个以上,请根据题意做出正确选择。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但也不倒扣分。 https://www.douban.com/note/177743556/
8.2020年10月11日新疆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下列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说法,错误的是: A.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针对全国讲的,不是每个地区、每个http://www.sanlianbook.com/index.php/shows/19/1255.html
9.水利知识库AI助手+公务员资料产品经理ai知识助手16、公务员考试图形推理题(绝对全,带答案) https://wenku.baidu.com/view/ecd26b05844769eae009ed0e.html?from=search 17、2020年公务员考试法律常识题 https://wenku.baidu.com/view/f240cf8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e.html?from=search 18、2020年公务员个人工作计划范文3 https://blog.csdn.net/Coisini___/article/details/103283697
10.2020全国事业单位统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试题及答案解析五、在这项测验中,可能有些试题较难,因此你不要在一道题上思考时间太久,遇到不会答的题目,可先跳过去,如果有时间再去思考,否则,你可能没有时间完成后面的题目。 六、试题答错不倒扣分。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http://zhangjiakou.offcn.com/html/2020/07/43628.html
11.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法律常识考试题库(每日一练)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法律常识》..http://www.91exam.org/exam/87-4395/4395721.html
12.法律小常识100条问答解锁法律智慧百问百答的法律生活指南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对于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维护自身权益至关重要。《法律小常识100条问答》是一本宝贵的资源,它通过一系列问题和答案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各种法律知识。本文将通过真实案例来展示如何运用这些小常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让我们从最基础的问题开始: https://www.cehhoilbv.com/jun-lei-wen-hua/461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