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11.29江西
一、什么是法律要件
法律要件是指必要条件,即一个法律事实的成立需要满足一定的必要条件。比如,一般侵权事实需要同时满足:违法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主观过错四个条件才能成立,即侵权四要件,每个要件又称为一个要件事实,比如,违法行为事实,损害后果事实等。要件事实则是证据证明的目的,可能需要一个证据也可能需要一组证据。
可见,举证、质证就是围绕法律要件事实展开和进行的,因此,一个案件应该适用哪个或哪些法律条文是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什么是裁判的逻辑思维
是不是明确了法律条文就能裁判?肯定不是,因为法律条文是抽象的,而案件事实是具体的。要把多个抽象的法律条文运用到具体的案件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什么时候用哪个法条,要逐步递进。
邹碧华大法官在《要件审判九步法》中指出:审判的任务主要是查明事实,适用法律。查明事实的过程必须条分缕析,按照一定方法,一定顺序,依照一定要件逐一进行,而不能杂乱无章,顺序背反。
这个方法即是:法律要件分析法。这个顺序即是:九步法。
这个过程就是裁判形成的逻辑思维。
对裁判不服,无论上诉、再审、申诉等由裁判引起的问题,最终还是要在裁判中寻找答案。依据裁判形成的逻辑思维,重新走一遍,能得出与原裁判一致的结论则证明原裁判的结论是唯一的,正确的。倘若不能得出一致结论,则证明该裁判确有不当(排除自由裁量)。而不当之处则在分析的过程中就会“图穷匕见”。
三、分析裁判为何要遵循逻辑思维?
比如:A起诉称B向其借款200万,甲是保证人,乙用其房屋为该债务做了抵押,并主张甲的妻子丙,B的妻子C应为该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上述案例中,有多个法律关系,有多个要件事实,即使A与B之间的借贷关系成立,A与甲、乙之间的保证合同关系、与丙、C之间的连带责任关系也不一定成立。但倘若借贷关系不成立或无效,则后二者事实必然不成立。同理,即使保证合同关系成立,对保证人甲的妻子丙也并非成立连带责任关系。可见,各要件事实之间不能混淆,且有先后顺序。
分析裁判同样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思路,如果没有逻辑思维,一旦没有遵循前后顺序、或者各项要件混杂在一起,把所有问题“搅成一锅粥”,势必会把自己陷入事实的“泥潭”,也会让思路处于混沌状态,而无法得出结论。分析裁判就是把自己放到审判者的角度,用审判者的逻辑思维,推动案件的进展直到得出结论。
但要件分析九步法对普通群体来说,比较抽象。尤其是没有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使用起来势必是盲人摸象一般,顾此失彼。
四、画图法构建逻辑思维导图
我开始学习这种方法的时候,是用最高法的生效裁判。后来自己总结了一个简单的框架构建思路,就是化繁为简的画图法。具体操作过程是:逐一列明案件涉及的当事人,明晰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寻找法律规范,明确构成要件、举证责任,然后分析证据,得出结论。这个方法适用法律关系简单的案件,可以应付普通的诉讼。具体步骤以上述案件为例:
首先,逐一列明当事人,明晰法律关系,确定适用的法律规范。
该案涉及的当事人之间包含:A与B之间的民间借贷关系、A与甲、乙之间的保证合同关系、C与丙对各自配偶的行为是否承担连带责任,分属不同的法律关系,应适用不同的法律条文,将其一一对应找出来。
其次,分别审查所涉及的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即:民间借贷关系成立的构成要件是:借贷合意、款项交付,不存在无效事由。
保证合同关系的构成要件是:主体资格,书面形式,保证形式。至于保证责任的承担涉及抗辩事由等则属于第二个层次的要件。
夫妻之间连带责任以夫妻共同债务为前提,其构成要件为:共同意思表示(共同签字,事后追认),或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经营。
在上述构成要件中,可以发现,有的要件事实是同时成立则事实才成立,有的是其中之一成立则事实就成立。实践中需要特别注意。
再次,分别明确要件事实的举证责任,即当事人应就有利于己的法规所指向之要件事实负担证明责任。以法律要件分类说作为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主张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需要注意消极事实的举证责任及举证责任倒置情形。
所以,A应对成立借贷关系、保证合同关系、夫妻共同债务的连带责任关系分别承担举证责任。
然后,分别审查要件事实按照证据规则对之认定,即是否能够得到证明。列明各方当事人的证据,逐一分析评判。此时便涉及到证据采信及证据证明标准的衡量问题。
最后,是否能认定事实,或者事实真伪不明时由谁承担举证责任。
可见,在整个分析方法中,实体法律关系是核心要素,法律关系的构成要件则是贯穿诉讼的枝干。
实体法律规范既是法官分配举证责任的依据,也是当事人争议的焦点。整个庭审,包括当事人举证、质证等也都是围绕实体法律规范的要件事实进行和展开的,法官不能偏离轨道,当事人也不要偏离主干,否则法官的偏离会导致裁判结果的偏差,当事人的偏离会导致败诉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