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法主要是指调整国家与普通公民、组织之间关系以及国家机关及其组成人员之间关系的法律,私法主要是调整普通公民,组织之间关系的法律。
1.公法包括:宪法、刑法、反垄断法、行政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行政处罚法等;
2.私法包括:民法典、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企业破产法等。
公法和私法的区别如下:
1.保护对象不同。公法主要基于公共利益出发,而私法主要基于私人利益;
2.调整的社会关系不同。公法调整的是国家与公民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社会关系,而私法主要调整公民与公民之间的社会关系;
3.强调的原则不同。公法强调国家干预,而私法强调意思自治为原则。
公法是调整国家及社会关系的法律,私法主要是调整公民个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私法公法化表现形式主要是公法原则和规范对私法的渗透。公法对私法的重要渗透始于现代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指导,其最具有意义的方面则是以行政行为介入私法关系进行直接干预,以通过行政方式来规范私法关系。
区分公法和私法的意义如下:
1.两类不同的法律具有不同的法律理念。公法理念要求权力和权利的平衡,权力和责任的平衡。公法的制定,要保障公权力机关享有必要的手段和资源履行公共职责,同时,又要确保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私法理念强调尊重公民意思自治,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例如,我国民法典规定的权利保护、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尊重社会公德,不得违背公共利益等原则是私法的普遍原则。在这些原则之下当事人意思自治,国家和公共权力机关不得干预。
2.两类不同的法律要求不同的法律制裁机制。公法纠纷涉及公共利益,不能“私了”,必须由法定机关裁决。例如,刑事案件的“私了”是违法行为。私法重意思自治,其纠纷解决应尽可能采取平等、协商、调解、仲裁等手段,即使是诉讼至国家司法机关,也要根据民法基本原则处理。
3.区分两类法律有利于分清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的界限。私法的本质是尊重市场,要求国家放松管制。法律快车提醒您,公法的本质是强调国家干预。
4.区分两类法律有利于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理顺国有企业的产权和经营权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在经营活动中更多的是受私法规则的调整,让它们享有法律赋予的经营自主权并且承担法律责任,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最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