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年龄为()
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
2.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被视为()
A.事务性机构B.简单服务性机构
C.非生产非效益部门D.生产与效益部门
3.马克思称之为用“饥饿政策”进行人事管理的阶段,其人性假设的基础是
A.人天生是懒惰的,必须采用强制手段
B.人是经济人,是为了吃、喝等个人利益而劳动
C.人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同而劳动
D.人不只是为了金钱、物质而劳动,人有社会责任感
4.人力资源开发的双重目标是()
A.提高才能,增强活力B.提高学历,增加效益
C.提高觉悟,锻炼意志D.加强保健,增强体魄
5.工作性质完全相同的岗位系列称作()
A.岗级B.岗等C.岗类D.岗系
6.划分岗类、岗群、岗系的依据是()
A.工作繁简难易B.工作的责任轻重
C.所需人员资格条件D.工作性质
7.在企业人力资源变动预测中,马尔可夫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
A.根据企业现在人员结构状况推测未来人事变动趋势
B.根据企业生产情况推测未来人事变动趋势
C.找出企业过去人事变动规律,以此来推测未来的人事变动趋势
D.根据市场变化推测未来人事变动趋势
8.企业在进行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预测时,应侧重于()
A.关键人员B.一般人员C.临时工D.一线工人
9.“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体现在人员甄选的原则上是()
A.用人所长原则B.民主集中原则
C.因事择人原则D.德才兼备原则
A.抑郁质B.粘液质C.多血质D.胆汁质
12.在生产过程中实行劳动分工的实质是()
A.劳动简单化B.劳动专业化
C.劳动连续化D.劳动个性化
13.在生产过程中保持各工序生产能力的合适比例关系,这是生产过程的()要求。
A.连续性B.平行性C.协调性D.交叉性
14.组织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是()
A.相互交叉,互为依存B.二者是一回事
C.组织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补充D.二者没有关系
15.“魔鬼”训练是一种()
A.内化型训练B.外化型的逆向“挫折”训练
C.外化型体能训练D.外化型顺向训练
16.以提高员工分析和决策能力、书面和口头沟通能力、人际关系技巧能力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属于()
A.技能培训B.知识传授培训
C.态度转变培训D.工作方法改进培训
17.从性质上讲,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培训属于()
A.常规教育B.学校教育C.继续教育D.基础教育
18.绝对标准考核就是()
A.用同一尺度衡量所有的人B.用同一尺度衡量相同职务的人
C.用不同尺度去衡量所有的人D.用不同尺度去衡量同一职务的人
19.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激发人的主动精神,使其工作热情建立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上,发挥出内在潜力。这种激励形式称为()
A.正激励B.负激励C.内激励D.外激励
20.期前激励就是在工作开始之前,公布任务指标及相应的奖惩措施。这种激励主要适用于()
A.工作周期长,任务不易明确的项目B.工作周期长,任务比较明确的项目
C.工作周期短,任务很明确的项目D.工作周期短,任务不明确的项目
21.当一个人的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需要时,通过制裁的方式来抑制这种行为,使其改变行为方向,这种激励是()
A.内激励B.外激励C.正激励D.负激励
22.津贴作为一种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手段,它分配的唯一依据是()
C.劳动者的技术业务水平的高低D.劳动者的劳动成果的大小
23.在实行工资制度的情况下,能反映职工实际可以交换得到的商品和服务量的工资是()
A.货币工资B.名义工资C.实际工资D.实物工资
24.公共福利是指()
A.社会要求提供的福利
B.法律规定必须提供的福利
C.员工要求提供的福利
D.组织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所提供的福利
25.在劳动过程中,防止人员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是()
A.加强福利待遇B.改善劳动条件
C.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D.保障劳动者权益
26.“目标一致理论”认为,当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时,人员就不会流动。提出这一理论的是()
A.美国心理学家库克B.美国管理学家杜拉克
C.日本学者中松义郎D.美国心理学家勒温
27.美国学者卡兹通过对组织寿命的研究,认为组织内信息沟通水平最高、获得成果最多的最佳组织年龄区为()
A.0.5年—3年B.1年—3.5年
C.2年—6年D.1.5年—5年
28.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养老保险类型是()
A.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B.国家统筹型社会保险
C.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险D.子女抚养型养老
A.12个月B.24个月C.18个月D.30个月
30.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每一起劳动争议实行()即行终结的法律制度
A.一次裁决B.二次裁决C.三次裁决D.四次裁决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
A.投资增值原理B.互补合力原理C.激励强化原理
D.个体差异原理E.动态适应原理
32.企业实行人员外部征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D.大中专院校和各类职业技工学校E.推荐和自荐
33.人员激励机制包括以下内容()
A.激励时机B.激励频率C.激励程度
D.激励深度E.激励广度
34.在绩效考核中,因素评定法的评定角度主要有:()
A.自我评定B.同级评定C.下级评定
D.直接领导评定E.顾客评定
35.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我国公务员的奖励种类有:()
A.嘉奖B.记三等功C.记二等功
D.记一等功E.授予荣誉称号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人力资源开发
37.委任制
38.劳动定员
39.模拟教学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0.简述失业保险待遇享受的条件。
41.“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这些诗句对我们的选才用才工作有何启示
42.简述化解组织成员“挫折”心理的方法。
43.简述人员保护的任务。
44.简述绩效考核中阶段性考核和连续性考核相结合原则的涵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45.试述人员报酬的含义及组织在制定人员报酬时应遵循的原则。
46.试论人力资源在社会财富创造过程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试题1答案
一、单选题20道(每题1分);
二、多选题15道(每题2分);
三、判断题14道(每题1分);
1.错误2.错误3.正确4.错误
5.错误6.正确7.正确8.错误
9.正确10.正确11.正确12.错误
13.正确14.正确
四、简述题6道(每题4分);
2.①外部劳动力市场的状况;②人们的就业意识;③企业的吸引力;④现有人力资源的分析;⑤人员流动的情况;⑥人员质量的情况。
4.晕轮效应、逻辑错误、近期误差、首因效应、对比效应、溢出效应、宽大化倾向。
5.选择需要调查的职位、确定调查的范围、进行实际的调查、调查结果的分析。
6.企业员工培训制度包括:培训服务制度;入职培训制度;培训激励制度;培训考评制度;培训奖惩制度;培训风险管理制度。
五、分析设计题2道(每题8分);
1.利用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等理论解释。
2.(1)分析说明公司在员工绩效考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在考评指标,考评的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上存在着的问题,以及绩效评价结果与薪酬的人为联结。结果造成了公司人员的流失、员工关系紧张。
(2)考评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a.管理人员采取以性对、品质为导向的考评方法,销售人员采取以结果、行为、品质为导向的考评方法;b.说明考评的主要指标和标准(列表说明);
c.说明绩效考评的具体步骤和要求。
六、论述题2道(每题8分)。
1.人力资源管理是在传统人事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是新型的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相比较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人为本。
第二,把人力当成资本,
第三,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到首位。
第四,人力资源管理被提高到组织战略高度来对待。
第五,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被视为生产与效益部门。
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的劳动人事工作也在不断进步。1979年以后,国务院颁发了一系列关于扩大国营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文件,逐步放宽了企业人事管理的职责权限范围,允许企业在定员、定额内,有权根据精简和提高效率的原则,按照实际需要,决定自己的机构设置;有权按国家劳动计划指标择优录用职工;有权根据员工的表现进行奖惩;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破坏规章制度,屡教不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可给予开除处分。
1988年9月,“国际劳工组织亚洲人力资源开发网,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中心成立暨首届学术研究会”在贵阳召开,这标志着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的开始。此后,人力资源开发丛书编委会,光明日报等单位又举行了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研讨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进行了探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我国开始传播。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将下属的人事管理教研室改名为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并在1993年将人事管理专业调整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我国招收了首届人力资源管理的本科生,这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进入了专业化阶段。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努力,积极探讨,以不断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销售型员工培训的三个阶段1、入职培训2、衔接培训3、在岗培训
销售型新员工培训的内容:
1、价值观统一类课程(企业文化、职业生涯规划、体验式团队意识训练等
2、产品知识类(产品的特点、使用、维护、保养、竞争性产品的特点等)
3、销售技巧培训(参照NLP--致胜行销学)
销售型新员工培训中的注意事项:
1、销售部经理在培训过程中要充当销售培训师角色,培训不应该是培训部的事,而是销售部为主,培训部辅助,这个概念要有,否则配合度会有问题。
2、销售型员工的培训要以训练为主,现场模拟、话术练习、销售环境中的客户异议解除等,总之不能让新员工到市场中找客户练手。
员工入职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公司优势培训,包括公司实力或者在同行业当中的地位,公司的发展目标(有没有上市计划),背景及公司理念,管理层介绍,组织架构,各部门主管的熟悉等,培训之后带新员工到各部门和公司主要的办公环境走一遍。这项培训的目的是让新员工对公司具有认同感,并愿意在公司里发展。
二、产品培训,公司产品线介绍,主要针对的客户群体,销售方式有哪些,同时产品特点,优势与卖点,是销售人员一定要讲讲FABE销售法则。这一项一定在培训之后有书面的考核。
三、如果是销售人员,一定要有一天的销售技巧培训。这里最好是销售经理来讲。可以根据销售的产品详细的列一下销售技巧培训的提纲。
四、商务礼仪培训。
五、人力资源的培训,主要是员工守则,一些请假休假制度,保险的办理等要和新员工讲清楚。
六、日常工作流程培训,也就是如何开展工作。
七、全面的考核,书面和口头的,以体现在培训正规性,和更好的筛选人才。
八、后期的跟进培训,及时的发现新员工的问题所在,回过头来再针对性的培训。当然针对不同的岗位可以再加一些培训内容,如沟通技巧培训等。
希望能帮助到你
企业概况、企业文化和共同价值观、专业知识的培训、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等。
介绍企业概况、组织结构,各部门间的服务协调网络和流程,使新员工更加了解和熟悉企业内部框架和每个部门的职能,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快速、准确地与各个有关部门进行联系。
介绍企业的规章制度,使新员工在工作中能够自觉地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一切按公司规定的规章流程办事,从而避免一些不当行为的发生,损害企业利益。
1、明确员工入职培训目的,做好新员工的需求分析:
对于新员工而言,当刚入新企业时,面对不熟悉的企业战略与同事,容易迷失方向,不辨东西。员工会强烈渴望能快速了解企业的现状、企业的发展方向;
入职培训初期就应该根据企业的需求分析新员工的能力,为其树立正确的员工入职培训目标,为之后员工入职培训方法以及入职培训内容的选择埋下伏笔。
2、制定新员工的入职培训计划,企业各部门分工配合。
这就需要企业各部门的分工配合,例如,人力资源主管负责计划的安排,明确入职培训分工,协调组织入职培训方案以及协助分配新员工;人力资源入职培训师了解新学员拟分配的岗位,有的放矢的调整员工入职培训内容,参与新员工的评估等;基层主管主要负责做好新员工的咨询指导。
具体的范文模板
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0个地区(州、盟);661个市,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83个;县级市374个;1636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852个市辖区。总计:省级34个,地级333个,县级286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