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法律体系科学性和合法性的保证是
A.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
B.以中国国情和宪法为依据
C.实事求是
D.吸收外国先进立法经验
参考答案:B
2.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必须遵守
A.宪法
B.刑事诉讼法
C.民事诉讼法
D.行政诉讼法
参考答案:C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机关是
A.各个国家行政机关
C.党的各级机关
D.所有国家机关
4.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
A.主体、客体
B.权利和义务
C.主体、客体和内容
D.主体、权力和责任
5.下列哪项属于公民义务的是
A.公民向国家纳税的义务
B.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
C.债务人履行债务的义务
D.拾取他人遗失物的人向遗失物所有权人交还该物的义务
参考答案:A
6.行政处分适用的对象是
A.全体公民
B.法人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D.社会组织
7.依法剥夺公民的政治权利属于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D.政治责任
8.我国司法解释包括人民法院的解释和
A.司法行政机关的解释
B.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解释
C.人民检察院的解释
D.国务院法制局的解释
9.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对其中“子女”的含义
A.限制解释
B.扩充解释
C.字面解释
D.系统解释
10.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内容可以概括为法律上的监督和
A.纪律上的监督
B.政治上的监督
C.工作上的监督
D.重大决策事项上的监督
11.调整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应该划归为
A.劳动法
B.社会保障法
C.行政法
D.宪法
12.根据域内效力原则,我国法律的效力及于
A.制定机关所辖领域
B.我国领土、领海以及领空
C.我国领土
D.全国
13.中国在法律实践中采用的法律对人的效力的原则是A.属地主义
B.属人主义
C.保护主义
D.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
参考答案:D
1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
A.社会主义法的基础
B.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
C.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的基本原则
D.宪法总的指导思想
15.下列哪项属于专属权
A.人格权
B.著作权
C.商标权
D.专利权
16.将权利划分为公权利和私权利,其划分角度和标准是
A.法律的不同类别
B.权利的效力范围不同
C.权利是否独立存在
D.权利是否可以转让
17.不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是
A.奴隶社会的奴隶
B.封建社会的农奴
C.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工人
D.社会主义社会的广大人民群众
18.承担违宪责任的主体是
A.公民
B.特定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人员
C.国家机关
D.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19.违反刑法构成犯罪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可以依法被判处
A.罚款
B.罚金
C.拘留
D.劳动教养
20.“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句话出于
A.列宁
B.毛泽东
C.邓小平
D.周恩来
二、多项选择题
1.法的社会作用可以划分为
A.公法的作用
B.社会法的作用
C.阶级统治的作用
D.社会管理的作用
E.私法的作用
参考答案:CD
2.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A.历史渊源不同
B.阶级本质不同
C.法律分类不同
D.判例的地位与作用不同
E.法律概念与法律术语不同
参考答案:ACDE
3.我国法的制定的指导思想是
A.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B.实事求是
C.马列主义
D.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E.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参考答案:CDE
4.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有权制定
B.基本法律
C.行政法规
D.特别行政区基本法E.除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参考答案:BD
5.按照法律关系主体是否完全特定化,可以将法律关系划分为
A.平权型法律关系
B.特殊法律关系
C.基本法律关系
D.绝对法律关系
E.相对法律关系
参考答案:DE
6.我国法学工作者日常研究工作中通常所使用的方法有
A.社会调查的方法
B.历史调查的方法
C.分析和比较法律的方法
D.词义分析的方法
E.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分析方法
参考答案:ABCDE
7.在我国现阶段,广义的法律包括
B.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C.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D.省一级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E.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性规定
参考答案:ABCD
8.法律规范的逻辑构成包括
A.行为模式
B.行为主体
C.假设
D.适用条件
E.法律后果
参考答案:AE
9.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体现之一为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体现该作用的法律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