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考行测备考之中国古代法律传统中礼与法的关系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礼与法,是两种性质不完全相同,但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现象和规范人们行为的规范。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灋(法),刑也,平之如水,从水;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由此我们认为法具有公平裁判之意,礼最初的意思是一种事神的祭祀仪式。后来随着法与礼的系统化、规范化,法与礼从宗教意义向世俗、社会意义转变。中国传统的法指的是由国王、皇帝或专门的立法机构制定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为刑、律令及例等形式。“中国传统的‘礼’则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制度层面的,其包括隆重正规的国家典礼,如皇帝、王室的祭祀;不同社会等级所相应享用的不同规格的车马、舆服、饮食、居所等等。制度层面的‘礼’还包括不同地区、家族的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被国家认可并默许的风俗习惯,如乡规村约、家族法等等。二是价值观层面的,‘礼’凝结了中国传统法的价值追求,如和谐、道德等等。”

在中国的古代,礼与法作为两大社会规范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法与礼有着极深的渊源。中国古代礼与法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表现出区别的同时,两者又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传统礼与法的区别

(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不同

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基础地位,而法居于辅助地位、从属地位。中国传统的礼起源于对上帝、神灵、祖先的祭祀活动,要求人们事上帝、神灵、祖先的内容和程序符合天道、神道和孝道。“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②虽然后来礼也有“地之义”、“民之行”的含义,但在对神灵和祖先怀着无限崇敬的古代社会,由于人们对礼起源的神秘崇拜从而使礼在调整世俗社会时也就具有至高的核心地位。

古代由于立法技术落后,执法司法成本较高使法律体系远没有现代这样完备,而且在法律的适用上也不是完全地依法办事,礼、德、情在处理具体的案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德主刑辅”就反映了古代法的辅助地位,远没有形成现代社会的司法独立。其实在整个古代社会,法(通常是刑)在维护社会统治中主要是起到维护封建礼制、德治、人治的作用,实现礼制、德治并最终达到人治才是古代“法治”的目的。因而古代法在传统社会主要具有工具性价值,其辅助服务地位也就显而意见了。

(二)起源上的不同

礼起源于唯心的自然法。自然法是自然演化而形成的支配人们言行的人们无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也叫做天道。梁启超在分析先秦的“天道观”中指出:“有一有感觉、有情绪、有意志之天直接指挥人事者,既而此感觉、情绪、意志化为人类生活之理法,名之曰天道”③《汉书·刑法志》这样总结了中国传统法与自然间的关系:“先王立礼。‘则天之明,因地之性也’。刑罚威狱,以类天之震曜杀戮也;温慈惠和,以效天之生殖长育也。《书》云:‘天秩有礼’,‘天讨有罪’。故圣人因天秩而制五礼,固天讨而作五刑。”④为了顺应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效法自然、在与自然沟通的原则基础上制定人间的法则,这就是中国古人的“自然法”,即中国传统的礼。这种对自然神灵的敬畏而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是建立在唯心论的基础之上的不太科学的认识,这也与当时科技的不发达有很大的关系。

法作为一种较为规范的社会控制手段是与国家分不开的。在古代和中世纪流行着君权神授,法自君出的观点,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法学家认为法起源于人性和理性的需要,他们所倡导的自然法就是指永恒不变的普遍真理和道德原理,当然还有人认为法是民族精神的体现等。非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起源看到了法演变的一个方面,有的混淆了法与原始习惯、风俗的区别,因而并没有揭示法的本质和物质基础,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上阐述了法产生经济条件、阶级基础和人性的需要,即生产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产品分配的不均而导致的贫富差距从而产生了阶级以及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产生的矛盾冲突,所有这些都需要规范的、系统的、强制的社会控制手段的出现,这就是法。而且马克思陈述了法产生的标志,即国家的产生,诉讼与审判的出现,权利与义务的分离。因而法是阶级的产物,现代意义的古代法起源于物质冲突和阶级划分。

(三)价值取向上的不同

礼的价值取向是人伦道德,人伦在古代首先主要指的是人的行为符合一定的风俗、习惯,比如有关服饰、饮食等方面合乎风俗、习惯的礼;其次礼表示人的行为要遵循一定的程序步骤,如祭祀、结婚、朝拜等方面的有关程序、步骤之礼;再次礼表明社会成员依其社会地位的不同而区别对待,如尊尊、亲亲等方面的等级礼。礼的道德属性主要是要求人们讲究仁爱、忠孝、信义等具有善内涵的品行并要求行为符合这些善德,具有教化洗礼的功能。

古代法主要的价值取向是维护社会秩序,维护皇权等统治阶级的利益,从而使人们的行为符合法所维护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古代的法家思想家虽然倡导公平正义的法,但事实上由于剥削阶级的本质不变,从而使古代的法并未真正实现现代法所体现的价值,适用法律上的等级差别,法的非道德性,非严格的依法办事都体现了法的任意性和阶级性。但无论如何法都是统治阶级手中的统治工具。

二、礼与法的联系

(一)性质上的互通

刷题巩固

1、在中国古代法律传统中,关于“礼”与“法”在社会治理中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礼法结合,礼主法辅,法为礼的重要实施手段

B.礼法结合,法主礼辅,礼为法的实施提供道德基础

C.礼法并重,两种社会规范分别从不同方面调整社会关系

D.礼法并重,将所有法律规范道德化,将所有道德规范法律化

正确答案是A

“礼治”和“法治”在我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①夏商西周的“礼治”时代:法作为礼治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礼治体系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教化的作用,而法与刑的锋芒被深藏,在不失威严的情况下副作用得到有效控制。

②春秋战国至秦的“法治”时代:礼法分离,独任法治。儒法两家之争,以法家的胜利告终,原本附于礼治的法获得了独立的发展时机,但法家之“法”泛指制度,偏重刑罚。

③西汉的礼法融合时期:汉儒通过对秦政反省认为过分摒弃“礼”和“德教”,独任严刑峻法是秦灭亡的主要原因。于是汉儒开始了在不排斥“法”独立存在的前提下,重振“礼乐”,建构“礼法结合”的新的传统法体系。

④隋唐时期,法观念定型:礼主法辅,礼在法中,法外有礼。

自汉时起的礼法融合,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定型于隋唐。中国正统的法观念的核心理念是“德主刑辅”“礼法结合”“王霸并用”,三者合言之便是“礼主法辅”式的结合。在礼法融合的思想指导下,中国传统法向着儒家化、伦理化、道德化发展。董仲舒的“春秋决狱”、西汉后期兴起的以经注律、魏晋南北朝时的引经入律等,为形成“一准乎礼”的《唐律》打下了深厚基础。我们从《唐律》的注释“疏议”中可以体会到,《唐律》的每一条款的设置都能找到礼的依据。礼与律真正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

故正确答案为A项。

图书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怎么备考

银川市金凤区宁安西巷与亲宁巷人才大厦16楼

北京华图宏阳教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

客服热线:0951-6028571/602757118295188220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宁安西巷与亲宁巷人才大厦16楼

地址: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建设西街78号华图教育(六小对面)

地址:吴忠市利通区明珠路277号(红宝宾馆北侧)

地址:固原市华福金尊府7#商业楼2楼(固原五中对面)

地址:中卫市沙坡头区应理北街西侧协和医院向南50米

地址:银川市西夏区西夏万达金街2-103营业房(2号门向北100米金波街停车场售楼部旁)

THE END
1.在中国,一部法律是如何诞生的?律师科普普法法律知识2023-03-08 10:23:47中国日报北京 0:00/0:00 速度 洗脑循环 Error: Hls is not supported. 视频加载失败 中国日报 37.0万粉丝中国日报官方网易号 00:2011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日媒记者提问,这次美国大选的结果会影响到中方的外交政策 https://www.163.com/v/video/VAUCB7365.html
2.你知道法的起源吗?这是出现最早、传播时间最长的关于法的起源的理论,也是古代文明中占主导地位的学说。神意说通常与“ 君权神授”的观念密切结合在一起,它用宇宙中某种主宰一切的神秘精神力量来解释王权和法律的形成,并以神的意志来论证统治秩序和法律强制的正当性。例如,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代中国,帝王都被视为神的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2328483128691506&wfr=spider&for=pc
3.韩大元:基本权利概念在中国的起源与演变国际经济法网[13] 西方学者对基本权起源问题的研究,主要基于对基本权形成历史与法文化的传承经验,均是以希腊与罗马时期为研究之出发点。陈慈阳:《基本权核心理论之实证化及其难题》,台湾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版,第13页。 [14] 如王人博:《宪政文化与近代中国》,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夏勇:《中国民权哲学》,三联书店2005https://ielaw.uibe.edu.cn/zyflrcjy/fxjyyj/10787.htm
4.中国法的起源及其特征中国法的起源及其特征 武树臣 Full-TextCite this paperAdd to My Lib Abstract: References [1]分别参见《史记·五帝本纪》引《龙鱼河图》,《管子·五行》,《尚书·吕刑》。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23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06页。https://www.oalib.com/paper/4145030
5.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下).pdf全文临时分类中国法文化的起源, 发展和特点(下).pdf 18页VIP内容提供方:yingzhiguo 大小:1.38 MB 字数: 发布时间:2017-08-15发布于北京 浏览人气:30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中国法文化的起源, 发展和特点(下).pdf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5/0608/18602507.shtm
6.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及特点一、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中国法律起源的问题,古今的学者提出了很多看法,但至今还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但在学术界比较受推崇的有以下几种观点: 1.原始习俗演变而来的习惯法 原始习惯虽不能产生体现为国家形态的法,但却产生了法的胚胎形态一一氏族习惯。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法律的起源,实质上是由氏族习惯向奴隶制习惯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504/19/5512889_1029741257.shtml
7.中国法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上)中国传统法律 统治者 知识分子 法律实务界 法文化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FXZ201006002.htm
8.法学考研法制史高频考点:中国法的起源本文内容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 以上就是【法学考研法制史高频考点:中国法的起源】的全部内容,如果你想要学习更多考研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高顿考研考试频道! 小编为2024考研的小伙伴们准备了有关法学考研的学习资料,点击下方蓝色图片即可领取哦~https://www.gaodun.com/kaoyan/1496145.html
9.中国国家与法的起源《中国国家与法的起源》介绍了人类的起源,以及介绍炎帝、黄帝、蚩尤开创中华文明史的历史地位。《中国国家与法的起源》阐释了国家的定义与标准,为炎帝、黄帝创立中华文明帝国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并对国家起源的不同主张进行了商榷。《中国国家与法的起源》还说明了法的定义与在古代“法定”的含义,介绍黄帝时代已经有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56275
10.中国法律的起源夏代的法律具有习惯法性质,主要包括礼和刑两部分,具体表现为“夏礼”、“禹刑”及夏王发布的“王命”等法律形式。(二)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1.从法律的形成途径来看,中国法律的起源,最初是在部族征服战争和祭祀礼仪活动等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经历了“刑始于兵”和“礼源于祭祀”等方式,因而形成了礼和刑两种不同的https://www.bangxuetang.com/points/detail/?sid=70&bid=1340&cid=14276&nid=14277&pg=1
11.法律硕士联考中国法律的起源法制史法硕联考揭秘:探寻夏、商时期中国法律的起源 在法制史的广阔天地中,夏、商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作为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阶段,一直吸引着众多法律https://www.jianshu.com/p/a1ae34520e6e
12.“水”与中国法律起源“水”与中国法律起源 内容摘要:本文试图从“法”字“水”旁出发,结合古老的传世文献和地下出土文物,证诸神话传说和文化人类学材料,认为“法”字的“水”最初洋溢着神判的灵光,经过上古先民治水活动,从而使“法”由天上掉到了人间,由超人的神明裁判方式变成了权威统治者强制他人服从的暴力工具。“法”字“水”旁https://www.fwsir.com/ligong/html/ligong_20070127175331_24717.html
13.科学网—[转载]游修龄:农业起源理论和中国农业起源的探索本卷是《中国农业通史》的第一卷,主要探索中国原始时代的农业,包括中国农业的起源及其在原始社会和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主要指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的初步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有限的几个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世界各地农业起源的最早时间,几乎都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这显然是同全新世气候转暖有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195279.html
14.请简述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请简述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参考答案:正确答案: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和地理条件,中国国家和法的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中国占代文明的起源是从家族制度发展到宗族制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延伸阅读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多项选择题下列哪些属于《法经》的篇目( ) A.《盗法》B.《户法》C.《囚法》D.《具法》http://www.ppkao.com/shiti/aa5ab6a709024bb995da5eebf2e12a8b
15.陈瑞华教授推荐的刑事诉讼法书单3.《合理怀疑的起源:刑事审判的神学根基》 [美]詹姆斯 Q. 惠特曼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推荐语: 惠特曼教授独树一帜,通过将其历史追溯到数世纪之前的基督教神学和普通法,提出该证明标准最初的关切乃是保护陪审员的灵魂救赎。基督教与现代刑事司法的关联千丝万缕,该研究称得上是这方面研究的佼佼者。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63472803045841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