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LegalScience

我们看到,在这高达111人的候选人名单之中,也显示了其不同程度地分布特点:

第一,从年龄上看,60后学者占了一大半(其中1965年出生的为32人、1966年出生的为19人、1967年出生的为10人),而70后学者只有34人。年龄最大的就是1965年出生的学者,他们正好属于划在“45岁青年年龄”的线内。应当说,按照中国法学会评委会规程和我国实际认同的“青年年龄”惯例,这将是他们参评的最后机会。不管下一届评选安排在什么时候,将来参评的主力军必然是目前正咄咄逼人的70后学者。

当然,挂一漏万的事情也比比即是。有不少让法科学子或心仪或崇拜的学者因种种原因,比如说因为年龄,也比如说因为学校,更比如说因为学科等诸多无法一一解释清楚的原因,他们最后均遗憾地未能参选。但是,就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思考力来看,他们当选“十杰”应该是板上钉钉、毫无争议的事情。

那么,最后谁将当选、谁是令人羡慕的幸运者呢?让我们期待年底公布的谜底吧。

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候选人名单

(以姓氏笔划为序)

万毅男1975年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

研究专长:刑事诉讼法学

代表作论文:

1.论盘查。《法学研究》2006年第2期。

2.刑事诉讼法解释论。《中国法学》2007年第2期。

代表著作:《中国大陆刑事诉讼法理论与实务》,(台湾)元照出版社2009年。

于志刚男1973年5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

研究专长: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

1.网络犯罪与中国刑法应对。《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2.Abolitionorretention:rethinkingthedeathpenaltyinChina.《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9年第2期。

代表著作:1.独著:《传统犯罪的网络异化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

孔庆江男1965年1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学

代表作论文:1.China’sWTOAccession:CommitmentsandImplications.

2000.12

2.EnforcementofWTOAgreementsinChina:IllusionorReality

2001.11

代表著作:,

WorldScientificPublishingCo.2002

王轶男1972年6月出生,蒙古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研究专长:民法学

代表作论文:1.民法价值判断问题的实体性论证规则。《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2.论物权法的规范配置。《中国法学》2007年第6期。

代表著作:《物权变动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王健男1965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院长、教授。

研究专长:法理学、法律史

代表作论文:1.德国法在中国传播的一段轶史——从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说到赫善心和晚清修律。《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1期。

2.西方政法知识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以《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为中心。《法律科学》2001年第3期。

代表著作:《中国近代的法律教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王磊男1965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研究专长:宪法学

代表作论文:1.论人大释法与香港司法释法的关系。《法学家》2007年第3期。

2.“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7月。

代表著作:《选择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王万华女1973年4月出生,侗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研究专长:行政法学

代表作论文:1.论我国尽早制定行政程序法典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中国法学》2005年第3期

代表著作:《行政程序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

王世涛男1966年6月出生,汉族,民革党员,博士,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教授。

研究专长:财税法学

代表作论文:1.违宪构成初论。《法学家》2005年第5期;

2.“两个人权公约”与我国人权宪政体制的整合。《法律科学》2001年第2期。

代表著作:《行政侵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

王先林男1965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研究专长:经济法学

代表作论文:1.竞争法视野的知识产权问题论纲。《中国法学》2009年第4期。

代表著作:《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

王旭军男1972年8月出生,蒙古族,中共党员,博士,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副庭长。

主要研究方向:行政诉讼法

代表作论文:1.论人世后我国行政诉讼的发展方向。《法律适用》2002年第2期。

2.法律运行中的不确定性与再审制度理念改革。《审判监督指导》

2005年第2辑。

代表著作:《不动产登记司法审查》,法律出版社2010年。

王林彬男1973年10月出生,汉族,九三学社社员,博士,新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研究专长:国际法学

代表作论文:1.OntheNoumenaofinternationallaw.Volume8Number3November2009

2.哈萨克斯坦矿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9年第6期。

代表著作:《国际司法程序价值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2月。

王振民男1966年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宪法学

代表作论文:1.略论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中国法学会》1996年第6期。

2.我国宪法可否进入诉讼。《法商研究》1999年第5期。

代表著作:《中央与特别行政区关系——一种法治结构的解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王崇敏男1965年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硕士,海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民法学、经济法学

代表作论文:1.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若干问题探讨。《中国法学》2003年第2期。

2.论我国民法典总则中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3期

代表著作:《中国物权制度》,华文出版社2009年。

王锡锌男1968年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行政法学

代表作论文:1行政正当性回归:中国新行政法的提出、问题及框架”。《清华法学》2009年第1期。

2.当代行政的民主赤字问题及其克服。《法商研究》2009年第1期。

代表著作:《行政程序法理念与制度研究》,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

邓思清男1966年4月出生,汉族,博士,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学

代表作论文:1.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研究。《法学研究》2007年第3期。

2.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

代表著作:《检察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冯军男1965年1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代表作论文:1.关于平衡论疏漏问题的几点思考。《中国法学》1997年第2期。

冬季号。

代表著作:《行政处罚法新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

冯玉军男1971年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法理学

代表作论文:1.权力、权利与利益的博弈——中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的法律与经济

分析。《中国法学》2007年第4期。

2.法律与全球化一般理论述评。《中国法学》2002年第4期。

代表著作:《法经济学范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冯晓青男1966年3月出生,汉族,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

代表作论文:1.著作权扩张及其缘由透视。《政法论坛》2006年第6期。

2.知识产权法的价值构造——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研究。《中国

法学》2007年第1期。

代表著作:《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

左海聪男1966年2月出生,汉族,民建会员,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代表作论文:1.直接适用条约问题研究。《法学研究》2008年第3期。

2.论国际法部门的划分。《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1998年

代表著作:《国际经济法的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

龙卫球男1968年9月出生,汉族,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代表作论文:1.规则嬗变与市场经济——中国民商经济法治建设三十年。《私法研究》2009年第1期。

2.中国物权法制的变迁与展望。《月旦民商法杂志》2007年第3期。

代表著作:《民法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

付子堂男1965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教授。

代表作论文:1.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研究论纲——写在《现代法学》首任

主编黎国智教授80寿辰之际。《现代法学》2007年第5期。

2.关于自由的法哲学探讨。《中国法学》2000年第2期。

代表著作:《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任强男1970年1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

代表作论文:1.判决如何作出——以判断类型为视角。《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

3期。

2.中国封建法再认识。《法学研究》2006年第2期。

代表著作:《知识、信仰与超越——儒家礼法思想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白云女1971年5月出生,回族,中共党员,博士,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经济法学

代表作论文:1.个人征信体系中知情权与信息隐私权平衡的理念。《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1期。

2.论证券市场信用体系的构建。《理论探讨》2006年第6期。

代表著作:《个人征信法律规制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

刘杨男1965年1月出生,汉族,博士,辽宁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代表作论文:1.道德、法律、守法义务之间的系统性理论——自然法学说与法律实证主义关系透视。《法学研究》2010年第2期。

2.正当性与合法性概念辨析。《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3期。

代表著作:《法律正当性观念的转变——以近代西方两大法学派为中心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刘燕女1966年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外法学》副主编。

主要研究方向:经济法学证券法

代表作论文:1.走下“自由裁量权”的神坛——重新解读凯立案以及“自由裁量权”

之争。《中外法学》2002年第5期。

2.股票期权的法律与会计约束——伊利事件的启示。《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代表著作:《会计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刘风景男1965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

代表作论文:1.互联网:法律文本的新载体。《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6年第9期

代表著作:《判例的法理》,法律出版社2009年。

刘仁文男1967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刑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刑法学

代表作论文:1.我国环境犯罪初步研究。《法学研究》1994年第3期。

2.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若干问题探讨。《中国法学》1997年第4期。

代表著作:《过失危险犯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

刘立霞女1967年10月出生,汉族,九三学社社员,博士,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代表作论文:1.从许霆案和刘涌案看人格与人身危险性。《河北法学》2009年第2期。

2.论我国实行政府信息公开的价值。《理论前沿》2008年第16期。

代表著作:《证人证言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年。

刘亚丛男1968年9月出生,蒙古族,中共党员,博士,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授。

代表作论文:1.中国经济法的出路。《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2.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法哲学基础。《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代表著作:《事实与解释——在历史与法律之间》,法律出版社2010年。

刘志云男1977年4月出生,汉族,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法学

代表作论文:1.复合相互依赖: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发展路径。

《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2.“Legitimacy”ofInternationalLaw:TheSourceandthe

PathstoOvercomeCrisis.2009,Vol.4,No.4.

代表著作:《当代国际法的发展:一种从国际关系理论视角的分析》,法律出版社2010年。

刘国涛男1965年1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硕士,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环境资源法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资源法学

代表作论文:1.“环境生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及其法学意义。《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10期。

代表著作:《节约型社会建设中的——绿色产业与绿色产业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

朱大旗男1967年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财税法学、金融法学

代表作论文:1.从国家预算的特质论我国预算法的修订目的和原则。《中国法学》

2005年第1期。

2.关于完善个人所得税法若干重大问题的法律思考。《法学家》2001年第3期。

代表著作:《金融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朱谢群男1969年6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

代表作论文:1.信息共享与知识产权专有。《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6月。

2.也论知识产权。《科技与法律》2003年10月。

代表著作:《创新性智力成果与知识产权》,法律出版社2004年。

齐延平男1968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代表作论文:1.论古希腊哲学中人权基质之孕育。《文史哲》2010年第3期。

2.转型期中国法理学的多维面向。《中国法学》2008年第2期。

代表著作:《自由大宪章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

余凌云男1966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代表作论文:1.法院如何发展行政法。《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2.行政法上合法预期之保护。《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代表著作:《行政法案例分析和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宋功德男1971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教授。

代表作论文:1.寻找均衡——行政过程的博弈分析。《中外法学》2002年第2期。

2.中国公法的崛起与政治变革。《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2期。

代表著作:《行政法哲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

张军男1965年5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广西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宪法学、行政法学

代表作论文:1.法与德的冲突及其法理思考。《现代法学》2003年第4期;

2.高等学校权力与权利的界限。《学术论坛》2003年第4期。

代表著作:《宪法隐私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张万明男1965年7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中央台办法规局副局长、特邀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私法学

代表作论文:1.略论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中国法学》1988年第1期。

代表著作:《涉台法律问题总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

张伟军男1966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学士,甘肃省张掖市人民检察院处长。

代表作论文:审查起诉中证据审查判断的若干疑难问题研究。《刑事司法指南》总第24集。

代表著作:《公诉人法庭辩论实务与技巧》,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

张学军男1967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婚姻家庭法学

代表作论文:1.身份登记制度研究。《法学研究》2004年第1期;

2.错误的生命之诉的法律适用。《法学研究》2005年第4期;

代表著作:《论离婚后的扶养立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

张建伟男1966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代表作论文:1.阿Q之死的标本意义——为.《阿Q正传》赘附的法律学解释。《政法论坛》2009年第1期。

2.窦娥的“二度被害”。《清华法治论衡》(第9辑)2008年1月。

代表著作:《司法竞技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张冠梓男1966年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理事长、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民族法学、法律人类学社会学

代表作论文:1.法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及其流变。《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2.多元与一体: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法律。《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后论丛》第4卷,2008年。

代表著作:《论法的成长——来自中国南方山地法律民族志的诠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张德友男1965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代表作论文:1.试析入户盗窃之处断。《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4期。

2.黑社会组织犯罪的成因。《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6期。

代表著作:《不能犯——刑事上的法外空间》,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

李琛女1974年1月出生,汉族,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代表作论文:1.质疑知识产权之“人格财产一体性”。《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

期。

2.“法与人文”的方法论意义——以著作权法为模型。《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代表著作:《论知识产权法的体系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李长健男1965年2月出生,苗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代表作论文:1.论农民权益的经济法保护——以利益与利益机制为视角。

《中国法学》2005年第3期。

2.StudyonthePropertyRightInstitutionforPeasantCooperativeEconomicOrganizationsinChina.Science,2005

代表著作:《中国农业补贴法律制度研究——以生存权与发展权平等为中心》,法律出版社2009年。

李玉华女1972年11月出生,汉族,博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

代表作论文:1.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政法论坛》2000年第1期。

2.我国古代直诉制度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政治与法律》2001年

第1期。

代表著作:《刑事证明标准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

李秀清女1966年3月出生,汉族,民建会员,博士生导师,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主编。

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法学、外国法制史

代表作论文:1.中国移植苏联民法模式考。《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2.20世纪前期民法新潮流与《中华民国民法》。《政法论坛》2002年第1期。

代表著作:《日耳曼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

李建华男1967年6月出生,回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民法学

代表作论文:1.论经济法责任的构成要件及承担方式。《法制与社会发展》1995年第6期。

2.对我国民法调整对象的再认识。《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年第6期。

代表著作:《民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应飞虎男1971年1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

代表作论文:1.权利倾斜性配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2.公共规制中的信息工具。《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第一作

者)。

代表著作:《信息、权利与交易安全:消费者保护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杜群女1968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代表作论文:1.环境法与自然资源法的融合。《法学研究》2006年第6期。

2.西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管理与防治土地退化的区域政策。《资源科学》2004年第6期。

代表著作:《环境法融合论》,科学出版社2003年。

邹碧华男1967年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院长、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民商法学、民事诉讼法学

代表作论文:1.论担保维持义务。《法学》2002年第11期。

2.论归一性股权转让协议之效力。《法学》2005年10月。

代表著作:《中国法官助理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

杨正万男1966年11月出生,侗族,博士,贵州民族学院校长助理。

代表作论文:1.监视居住制度的困境与出路。《凯里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2.监视居住制度功能分析。《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代表著作:《死刑的程序限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

杨临宏男1965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学士,云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教授。

代表作论文:1.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研究。《法学论坛》2001年第4期。

2.行政越权论。《思想战线》2002年第1期。

代表著作:《行政法学新领域问题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汪世荣男1965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西北政法大学校长助理、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法制史

代表作论文:1.司法解释批复四题。《法律科学》2000年第4期。

2.“以贷还贷”中的保证人责任---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判决为对象。

《法律科学》2005年第6期。

代表著作:《中国古代判词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

沈桥林男1965年12月出生,汉族,博士,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宪法与行政法法学

2.WTO的宪法解读。《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12期。

代表著作:《从世贸组织看国家主权》,法律出版社2008年

肖辉男1966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学士,河北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教授。

代表作论文:1.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联合立法”的构想。《河北学刊》2008年第6期。

2.社区规则的分类研究。《河北学刊》2007年第2期。

代表著作:《法治不是童话》,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

肖永平男1966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代表作论文:1.最密切联系原则在中国冲突法中的应用。《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

2.价值取向与中国冲突法立法。《中国法学》1994年第5期。

代表著作:《法理学视野下的冲突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肖金明男1965年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学术研究部副部长、教授。

代表作论文:1.完善和发展国家赔偿制度。《山东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3期。

2.中国环境法治的变革与转型。《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11期。

代表著作:《公法之途》,山东友谊出版社2009年。

苏号朋男1970年1月出生,民革党员,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

代表作论文:1.转租的法律结构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2.论契约自由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其价值。《法律科学》1999年第5期。

代表著作:《格式合同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苏永生男1973年7月出生,回族,中共党员,博士,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代表作论文:1.国家刑事制定法对少数民族刑事习惯法的渗透与整合——以藏族“赔命价”习惯法为视角。《法学研究》2007年第6期。

2.恢复性司法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应当先行。《中国法学》(英文卷)

2008年第1期。

代表著作:《正义的妥协——民族法文化视域的刑法思考》,法律出版社2009年。

邱本男1966年2月出生,汉族,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代表作论文:1.无偿人权和凡人主义。《哲学研究》1997年第2期。

2.从契约到人权。《法学研究》1998年11月。

代表著作:《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经济法的基础建构与原理阐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陆平辉男1966年6月出生,汉族,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宪法学、民族法

代表作论文:1.试论澳门特区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建设。《学习与探索》2009年

第6期。

2.中国民族散居化的历史和原因考察。《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第5

代表著作:《宪法权利诉讼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

陈力女1966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学

代表作论文:1.内地与香港民商事判决的相互承认与执行:现状与前瞻。《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1期。

2.内地与香港民事管辖权的冲突与协调。《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法律出版社2001年。

代表著作:《国际贸易救济法律制度中的非市场经济规则》,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陈刚男1965年3月出生,汉族,致公党员,博士生导师,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学、司法政策学

代表作论文:1.民事上诉审级制度再认识。《中国法学》2009年第1期。

2.证明责任法与实定法秩序的维护。《现代法学》2001年第4期。

代表著作:《证明责任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陈云良男1965年6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

代表作论文:1.转轨经济法学:西方范式与中国现实之抉择。《现代法学》2006年第3期;

2.回到中国——转轨经济法的存在及其价值。《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6期。

代表著作:《中国经济法的国际化路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

陈华彬男1967年1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

代表作论文:1.罗马法的traditio、stipulatio与近现代私法上无因性概念的形成。《中国法学》2009年第5期。

2.遗失物拾得的若干问题。《法学研究》1992年第3期。

代表著作:《物权法原理》,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

周光权男1968年1月出生,汉族,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代表作论文:1.抽象性问题及其意义:对刑法领域法治立场的初步考察。《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2.违法性判断的基准与行为无价值论——兼论中国刑法学的立场定位。《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代表著作:《法治视野中的刑法客观主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周佑勇男1970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代表作论文:1.行政法的程序正当原则。《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2.行政裁量的治理。《法学研究》2007年第2期。

代表著作:《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林旭霞女1965年6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福建师范大学经济法律学院院长、教授。

代表作论文:1、虚拟财产权性质论,《中国法学》2009年第1期;

2、论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中国法学》2005年第2期;

代表著作:《虚拟财产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

欧福永男1975年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代表作论文:1.WTO下补贴问题法律对策研究。《中国法学》2001年第4期。

代表著作:《国际民事诉讼中的禁诉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单文华男1970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代表作论文:1.UmbrellaClauseandInvestmentContractUnderChineseBIT:AretheLatterCoveredbytheFormer<11TheJournalofWorldInvestment&Trade>2,April2010,Pp.1-33.

2.“RedefiningtheChineseConceptofSovereignty”,inWangGungwuandZhengYongnian(eds.)Routledge,2008.

代表著作:,OxfordUniversityPress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

郑少华男1969年1月出生,汉族,民盟盟员,博士生导师,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经济法学、环境资源法学、社会法学

代表作论文:1.融券买卖监管的法律思考——兼析危机前后的美国卖空监管。《中国法学》2010年第4期

2.我国合作金融组织形式法律制度发展初论——基于解决合作金融商业化问题的视角。《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代表著作:《生态主义法哲学》,法律出版社2002年。

郑尚元男1965年1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法学

代表作论文:1.社会法定位与未来。《中国法学》,2003年第5期

2.雇佣关系调整的法律分界。《中国法学》,2005年第3期

代表著作:《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法的现代化》,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

岳彩申男1965年9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经济法学、金融法

代表作论文:1.经济法利益分配功能之解释。《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第3期。

2.理论的解释力来自哪里:中国经济法学研究的反思。《政法论坛》2005年第6期。

代表著作:《论经济法的形式理性》,法律出版社2004年。

易继明男1968年2月出生,汉族,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代表作论文:1.评财产权劳动学说。法学研究》2000年第3期。

2.财产权及其哲学基础。《政法论坛》2000年第3期。

代表著作:《私法精神与制度选择――大陆法私法古典模式的历史含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罗培新男1974年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院长、教授。

代表作论文:1.科学化与非政治化:美国公司治理规则研究述评。《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2.美国金融监管法律与政策之反思:兼及对我国金融法律之借鉴。《中国法学》2009年第3期。

代表著作:《公司法的合同解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苗连营男1965年1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代表作论文:1.民生问题的宪法学思考。《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2.立法的偏颇及其矫正。《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3期。

代表著作:《立法程序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

封丽霞女1973年1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法理学等

2.政党与司法:关联与距离——对美国司法独立的另一种解读。《中外法学》2005年第4期。

代表著作:《法典编纂论——一个比较法的视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姜俊禄男1966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代表作论文:1.集体合同—历史演变、理论评述及利益共享理论的提出。《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论坛系列丛书(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

2.评说劳动法的十大功劳和十大缺陷。《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论坛系列丛书(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

代表著作:《劳动仲裁》,法律出版社2004年。

赵贵龙男1965年7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学士,山东汶上县人民法院院长、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诉讼法、刑法、行政法、民商法等。

代表作论文:1.设立大司法区: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工程。《人民司法》2003年第6期。

2.论香港的司法独立。《海外法学》1989年1-2期。

代表著作:《司法的创新与诠释》,法律出版社2010年。

唐保银男1965年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安徽省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刑法学、经济法学

代表作论文:1.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完善。《法学》2001年第3期;

2.贪污罪之立法完善刍议。《法律科学》2007年第25卷;

代表著作:《贪污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

徐阳女1974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辽宁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代表作论文:1.我国适用刑事和解制度泛化倾向检省与矫正。《法商研究》2008

年第6期。

代表著作:《刑事审判权主体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

徐涤宇男1970年7月出生,汉族,民盟盟员,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代表作论文:1.论法律行为变更权的期间限制。《中国法学》2009年第6期。

2.间接代理制度对仲裁条款的适用。《法学研究》2009年第1期。

代表著作:《原因理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

秦国荣男1965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法学、国际经济法学

代表作论文:1.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资伦理定位与制度安排。《中国法学》2010年第2期。

2.维权与控权:经济法的本质及功能定位——对“需要干预说”的理论评析。《中国法学》2006年第2期。

代表著作:《市民社会与法的内在逻辑——马克思的思想及其时代意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高利红女1970年9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代表作论文:1.森林权属的法律体系构造。《现代法学》2004年10月。

2.林业权之物权法体系构造。《法学》2004年12月。

代表著作:《动物的法律地位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

代表作论文:1.消费者在消费中应注意的几个法律问题。《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2.关于消费纠纷的诉讼时效。《新疆财经》2002年第2期。

代表著作:《新编经济法学复习手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

梁上上男1971年1月出生,汉族,民盟盟员,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代表作论文:1.股份公司发起人的责任。《法学研究》1997年第6期。

2.利益的层次结构和利益衡量的展开。《法学研究》2002年第1期。

代表著作:《论股东表决权------以公司控制权争夺为中心展开》,法律出版社2005

年。

常纪文男1971年4月出生,汉族,农工民主党党员,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代表作论文:1.“动物权利”的法律保护。《法学研究》2009年第4期。

2.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法制措施。《人民日报》2005年11月16

代表著作:《环境法律责任原理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章志远男1975年5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代表作论文:1.民营化、规制改革与新行政法的兴起——从公交民营化的受挫切入。《中国法学》2009年第2期。

2.私车牌照的拍卖、管制与行政法的革新。《法学》2008年第6期。

代表著作:《行政诉讼类型构造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

鄂晓梅女1970年3月出生,达斡尔族,博士,内蒙古大学法学院教授。

代表作论文:1.China’sWTOaccession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

ChallengesandPolicy.2009年第43卷第3期,SSCI。

代表著作:《单边PPM环境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法律从出版社2007年

黄文艺男1971年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代表作论文:1.论高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5期。

2.信息不充分条件下的立法策略。《中国法学》2009年第3期。

代表著作:《中国法律发展的法哲学反思》,法律出版社2010年。

黄世席男1969年4月出生,汉族,九三学社社员,博士,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体育法和比较体育法学

代表作论文:1.北京奥运会仲裁四题。《体育科学》2007年第9期。

2.奥运会参赛运动员赞助协议中的法律问题。《法学》2008年第4期。

代表著作:《奥运会法律问题》,法律出版社2008年。

黄胜春男1966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硕士,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专委、四级法官。

主要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学、诉讼法学

代表作论文:1.略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刑法保护。《现代法学》1993年第1期

代表著作:《中国仲裁制度的修改与完善》,人民出版社2005年。

黄维智男1968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一处处长。

主要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学、证据学

代表作论文:1.刑事诉讼制度的现代潮流——中立与合意。《中国法学》2006年3

月[英文版]。

2.中立与合意——两大法系鉴定证据制度的融合。《现代法学》2004

年第2期。

代表著作:《刑事证明责任问题研究》,北大出版社2007年。

董玉庭男1969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

代表作论文:1.司法语境下的法律人思维。《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2.主观超过因素新论。《法学研究》2005年第7期。

代表著作:《盗窃罪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

傅穹男1970年1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代表作论文:1.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迷思与规制路径。《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1期。

2.金融监管的变局与路径:以金融危机为背景的法律观察。《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6期。

代表著作:《重思公司资本制原理》,法律出版社2005年。

傅郁林女1965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学、法理学

2.我国职能分层目标下的高层法院职能转型。《清华法学》2009年第

5期。

代表著作:《民事司法制度的功能与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曾粤兴男1965年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2.刑法学方法对刑法立法与司法的意义。《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

第4期。

代表著作:《正义的诉求》,法律出版社2003年。

蒋大兴男1971年6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商法学、公司法

代表作论文:1.商事关系法律调整机制之研究——类型化路径与法体系分工。《中

国法学》2005年第3期。

2.审判何须对抗——商事审判柔性的一面。《中国法学》2007年第4

代表著作:《公司法的观念与解释I:法律哲学&碎片思想》,法律出版社2009年。

韩立余男1965年1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代表作论文:1.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制度的完善与中国的对策。《法学家》2010年第2期

2.WTO争端解决规则的完善能走多远。《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5期。

代表著作:《世界贸易组织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韩立新女1967年7月出生,汉族,博士生导师,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海商法

代表作论文:1.海洋环境侵权中纯经济损失的赔偿问题研究。《法学杂志》2008年第6期。

2.从一起海事案例谈国际海事公约的适用。《当代法学》2001年第12期。

代表著作:《船舶污染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

强昌文男1965年1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安徽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代表作论文:1.社会转型与法学研究意识的更新。《现代法学》2003年第4期。

2.权利的伦理解析。《法律科学》2005年第3期。

代表著作:《契约伦理与权利——一一种理想性的诠释》,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

廖永安男1972年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学

代表作论文:1.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对我国民事送达制度改革之再思考。《中国法学》2010年第4期。

2.潜在的冲突与对立:诉讼费用制度与周边制度关系考。《中国法学》2006年第2期。

代表著作:《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鲁篱男1970年5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西南财经大学经济法研究所所长、教授。

代表作论文:1.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责任制度研究。《中国法学》2009年第2

2.标准化与反垄断问题研究。《中国法学》2003年第1期。

代表著作:《行业协会经济权自治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

虞政平男1968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最高人民法院副庭长、高级法官。

主要研究方向:民商法学、诉讼法学

代表作论文: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特色”研究。《中国法学》2010年

第5期

2.构建中国多元化公司治理结构新模式。《中外法学》2008年第1期。

代表著作:《股东有限责任—现代公司之法律基石》,法律出版社2001年。

熊伟男1971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财税法学

代表作论文:1.国民待遇与外资税收优惠政策之改革。《中国法学》1998年第2期。

代表著作:《美国联邦税收程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熊永明男1969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南昌大学法学院教授。

代表作论文:1.摘取尸体器官涉及的刑法问题。《法学论坛》2008年第6期

2.论自我决定权在器官移植中的行使边界。《法学杂志》2009年第1期。

代表著作:《伪造文书罪初论》,群众出版社2006年。

熊秋红女1965年10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院法学所诉讼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代表作论文:1.解读公正审判权——从刑事司法角度的考察。《法学研究》2001年

2.刑事辩护制度之诉讼价值分析。《法学研究》1997年第6期。

代表著作:《刑事辩护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

熊跃敏女1967年1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代表作论文:1.民事诉讼中法院的法律观点指出义务:法理、法规与判例。《中国法学》2008年第4期。

2.辩论主义:溯源与变迁。《现代法学》2007年第2期。

代表著作:《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

蔡道通男1965年1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代表作论文:1.类推制度应当废止。《法学家》1994年第2期。

2.罪刑法定确立的观念基础。《法学》1997年第4期。

代表著作:《刑事法治的基本立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黎宏男1966年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代表作论文:1.论财产犯中的占有。《中国法学》2009年第1期。

2.结果无价值论之展开。《法学研究》2008年第5期。

代表著作:《刑法总论问题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第一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1995年)

王利明: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公丕祥:时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现为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赵秉志: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

曹建明:时任华东政法学院(现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现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范健: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胡建淼:时任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现为浙江工商大学校长;

黄进:时任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夏勇,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现为国家保密局局长;

沈木珠(女):深圳大学教授;

顾培东:时任四川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研究员、四川康维律师事务所主任,现为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

第二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1999年)

陈兴良:时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曾令良:时任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韩大元: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现为院长)、教授;

陈桂明:时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杂志社总编;

信春鹰(女):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孙宪忠: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何勤华:时任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现为华东政法大学校长、教授;

卓泽渊:时任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现为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教授;

江必新:时任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现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崔建远:时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第三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2002年)

张明楷: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吕忠梅(女):时任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现为湖北经济学院院长;

张新宝,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孙笑侠,时任浙江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现为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守文,时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现为院长)、教授;

袁曙宏,时任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现为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

蔡定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景汉朝,时任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现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吴大华,贵州民族学院院长、教授;

赵旭东,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004年)

谭世贵:时任海南大学校长、教授,现为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周叶中: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

马怀德:时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现为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

邱兴隆:时任湘潭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许章润: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左卫民:四川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陈瑞华: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莫纪宏: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薛虹(女):时任外交学院教授,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卢建平: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第五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006年)

曹明德:时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孔祥俊: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副庭长(现为庭长)。

刘俊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贾宇:西北政法大学校长、教授。

蒋新苗: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薛刚凌(女):时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

姚建宗:时任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

孙长永:时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

杨松:辽宁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汪习根: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法学会开展评选"杰出青年法学家"活动简介

为了大力扶持法学人才和法律人才的成长,使更多的优秀法律人才脱颖而出,调动广大法学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开展法学理论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学研究队伍,为依法治国创造更多的法学学术精品,促进法学理论的繁荣和发展,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国法学会于1995年、1999年、2002年、2004年,2006年连续五次开展评选“杰出青年法学家”活动。每次评选出10名“杰出青年法学家”。

评选先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法学会和中国法学会所属各研究会按规定条件推荐和初评,再经中国法学会评选委员会终评,产生出十名杰出青年法学家。不论是评选条件,还是评选程序,都是非常严格的,保证了该项评选的高标准、高档次。

现在,这50名“杰出青年法学家”,在法学界和法律实际部门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Sponsors:InstituteofLawandInstituteofInternationalLaw,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

Address:15ShatanBeijie,DongchengDistrict,Beijing100720

THE END
1.学习问答27如何理解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要加快推进涉外领域立法,围绕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等,充实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的法律“工具箱”,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规范体系,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应当坚持立改废释和编纂、决定、授权等并举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Njc0NDgxNA==&mid=2247493895&idx=3&sn=5d12b25686ab5faf23809c78cb8e1daa&chksm=ea281d324c14b737919947483ee83005786e5f8351870e487ae668edb488666c90dfc85e8aaa&scene=27
2.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一、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考点1.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1.法律的含义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①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程序,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②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以法律效力,或者赋予先前的判例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3.法律本质(精选七篇)综上可见, 法律解释贯穿于法律运行的全过程。其中, 法律解释与法律适用的关系更加紧密。下文中, 笔者将重点探讨法律解释与法律适用的关系。 三、法律解释与法律适用的关系 (一) 法律解释是适用法律之必需 法律解释是法律适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首先, 法律本身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必须进行法律解释。其次, 社会生活具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ixd8to7.html
4.2021年考研政治思修法律基醇点:第六章考研政治一、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1.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1)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律的历史发展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它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消亡https://m.ekaoyan365.com/zhengzhi/zhidao/32610.html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点)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与运行 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1、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法律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律的历史发展 它随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奴隶制法律 封建制法律 资本主义法律 社会主义https://m.360docs.net/doc/6198369.html
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二)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任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C、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保障 D、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5、法律运行的过程包括下列几个环节:( ) https://mkszyxy.bttc.edu.cn/info/1010/1006.htm
7.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学习资料思维导图模板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1.1法律的含义及其历史发展 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社会主义法律是新型的法律制度。 1.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https://www.processon.com/view/65781ec4c4eeff58c96e85cd
8.什么是法律?法律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它体现了全体国民的意志,是国家的统治工具。法律具有普遍性,即在一国主权范围内具有普遍效力,对所有人平等适用。 一、法律的定义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并颁布的规范总称。这些规范包括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它们明确规定了公民、法人和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36444548aa27e5001012
9.《法理学导论》笔记(法理学导论)书评二、法律要素的确定1.奥斯丁:主权、义务、制裁2.哈特:第一性规则、第二性规则3.我国:法律概念、法律规则、法律原则三、法律要素的功能·从微观的层面真正认识法律存在的样式和运行的逻辑原理。第二节法律概念一、含义1.对具有法律意义的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的概括性表达2.法律概念具有强大的归集功能或排除功能二、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884/
10.法的执行,简称执法,其基本含义是执行法律,也就是说,法律制定出来更多“法的执行,简称执法,其基本含义是执行法律,也就是说,法律制定出来之后,能在社会生活中实现。()”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法律执行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电费中加收其他费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按照规定执行。()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人民https://www.shangxueba.cn/daxue/03D86285.html
11.2023版道德与法治教案教学设计专题7第1讲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教学设计: 专题七第1讲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一基本信息对应教材章 节第六章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课时安排23课时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本讲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16320116.html
12.2020年研究生考试考研政治考试大纲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法律的含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2.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4.坚持走中国特色https://m.gaodun.com/kaoyan/1153344.html
13.潍坊社工,社工协会,社工潍坊市社会工作协会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社会需要是指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所必须的满足条件 从一般意义上看,需求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人们现实的,可以指望得到满足的需要 第二节当代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 一.社会问题的基本含义与特点 1.社会问题的基本含义 社会病态论。 生物社会论。 http://www.wfsgxh.org/html/0505/n46804960.shtml
14.余热发电系统并网运行的技术特点及存在问题并网运行按照电能功率交换方式可分为普通并网和并网不上网2种。前者发电机组可以向外部电网输送多余电能功率,而后者则严格禁止发电机组的电能功率外送,即PCC处功率流向只能是从外部电网流向电力用户。因此,水泥余热利用发电系统的“并网不上网”的含义是指水泥余热利用发电系统虽然与外部常规供配电网并网但其所发电量由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103/10/697903_176822327.shtml
15.司法审判中法律运行的不确定性及消减[2]本文关于法律运行的不确定性的各种观点都是在法律确定性的框架内展开的。从时间上看,法律只有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具有确定性,超出这个时间段,法律就不具有确定性;从空间上看,法律的确定性不是表现为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域,对于一个点来说,法律具有不确定性,但是,法律的含义应稳定在一定的区域内,否则,法律将失去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6/05/id/205287.shtml
16.2020考研政治:思修重要考点背诵整理(一)一、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1.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1)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律的历史发展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它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消亡https://www.kaoyan365.cn/zhengzhi/sifa/175442.html
17.考研知识点打卡808法理学:法的效率价值除了保障外部社会的效率之外,法律也会通过许多制度安排来促进自身的效率。法律运行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法的制定、法的实施、法律监督等过程都涉及资源的投入和产出问题。法的运行不属于经济生产范畴,它是一个纯粹消耗社会资源的活动。正因如此,法的运行更强调要以最小的资源投入换取最大的社会产出,这是法的运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798431108661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