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学者,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说明:本试卷为期末闭卷考试试卷,先按100分计算,最终按得分的70%计入学期总成绩之中,期中作业得分占另外30%。
一、选择题(均为不定项选择题;40分)
1.以下分类中,属于对宪法渊源的分类的有:
A.成文宪法、不成文宪法
B.规范宪法、名义宪法、语义宪法
C.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资本主义类型宪法
D.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判例、宪法惯例、宪法解释、国际条约
2.“宪法规范”这一用语可以表达的含义有:
A.宪法中的某一个条款
B.宪法中的基本构成单元
C.相当于成文宪法
D.宪法条文本身所蕴含的意义
3.以下理论表述,在近代各种社会契约论思想中具有共通性:
A.国家成立之前,人类都生活在自然状态之中。
B.人类缔结社会契约,最终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自己应有的权利。
C.社会契约中的“社会”具有公共性,相当于国家。
D.社会契约的签订,意味着人民成为了国家的统治者。
4.以下属于我国宪法上的直接机关的有: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政协
C.国务院
D.中央军事委员会
5.一般认为,在我国宪法上,公民与人民的区别在于:
A.公民是法的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
B.公民是基本权利的一般主体,人民是基本权利的特殊主体。
C.人民的总体范围大于公民的总体范围。
D.公民是可辨析的个体,而人民作为混沌整体是不可辨析的。
6.按照耶利内克关于“个人相对于国家的地位”的四分法,以下属于“为了国家的给付”的有:
A.纳税
B.选举权
C.国务请求权
D.服兵役
7.以下可划入政治权利范畴的有:
A.游行自由
B.示威自由
C.申诉、控告的权利
D.选举权
8.我国宪法中明确采取法律保留的基本权利有: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通信自由
C.私有财产权
D.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
9.基本权利限制的正当化包括两种方式,即形式意义的正当化与实质意义的正当化。据此,以下表述准确的有:
A.形式意义的正当化指的是对某一基本权利的限制必须证立其具有法律上的依据。
B.只要能够证明限制某种基本权利具有公共利益,即可作为限制该基本权利的具体性的正当化理由。
C.实践中,可根据情况从形式意义的正当化和实质意义的正当化中选择一种方式进行论证,以满足基本权利限制的正当化要求。
D.国家立法机关直接通过法律实行对基本权利的限制,属于依据法律限制。
10.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对此,以下有关表述准确的是:
A.合宪性审查与违宪审查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宪法审查制度。
B.合宪性审查是司法审查的一种形态。
C.合宪性审查制度的完善有助于基本权利的保障。
D.合宪性审查制度的第一位功能是保障法秩序的统一。
二、简答题(每道15分)
1、有人认为,制宪权只是一种理念,修宪权才是国家最高的法定权力,为此不可能为其行使设定界限。这种观点属于何种学说的观点?与其对立的学说是什么?后者的主要观点为何?
2、国家法人说是属于国家权利主体说还是属于国家权利客体说?其核心观点是什么?请列举一位主张该学说的代表性人物。
三、论述题(30分)
对于某部立法是否构成了对基本权利的侵犯,一般应该从几个方面进行合宪性审查?
考试结果:
共145人参加考试(包括其他院系攻读第二学位的学生),平均分84.6分,90分以上27人,不及格(60分以下)11人。
(下图来自林老师的朋友圈,系选修宪法课的同学所做。其中的百三六应为百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