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头乡十二月会前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习解读

一、什么是宪法?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与普通法律的主要区别?

1、宪法是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根本制度和国家机构的组成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国家的标志与象征等内容。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与普通法律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主要区别:

(1)在规定的内容上与普通法律不同。普通法律作为部门法,调整的只是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而作为根本法的宪法,它规定的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我国现行宪法在序言中就明确宣布:“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

(2)在法律效力上与普通法律不同。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所具有的就不仅是一般的法律效力,而是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法律效力的最高性表现在:一是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二是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三是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与普通法律不同。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为了体现宪法的严肃性,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多数国家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规定了不同于普通立法的特别程序。

如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二、新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及修改

(一)新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届、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1954年9月、1975年1月、1978年3月和1982年12月先后制定、颁布了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现行宪法的修改

为了适应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4月、1993年3月、1999年3月、2004年3月、2018年3月11日,对这部宪法逐步进行了修改、完善。

三、我国现行宪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我国现行宪法由“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五部分构成。共计143条。

四、第五次宪法修正案重大意义

(一)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

(二)把党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国家指导思想,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宪法完善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国家发展的根本任务、奋斗目标、战略步骤,有利于更好地团结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四)进一步明确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六)修改宪法是为了更好实施宪法,更好发挥宪法的国家根本法作用。

(七)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五、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

(一)如何加强宪法实施?

1.设立“宪法日”;

2.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誓词如下: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3.一切法律、法规、政策、行为不得违反宪法;

4.加强宪法解释工作;建立违宪审查机制,健全宪法解释机制,建立对违反宪法的审查制度,这是维护宪法权威的关键。比如宪法上的“人权”、“国家主席”、“国务院”、“中央与地方关系”、“国营”、“国家所有”等等,需要解释。

5.合宪性审查是维护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实施的最佳途径。

(二)合宪性审查的内涵

合宪性审查又称宪法监督,是指特定的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对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和特定主体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并做出处理的制度。其作用在于保障宪法的实施、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先后建立了合宪性审查制度。

(三)切实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是确保宪法生命力和权威的关键,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合宪性审查制度建设。

扫一扫用手机打开

主办单位:蓬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单位:蓬安县电子政务服务中心

THE END
1.法律可以分为几大类我国的法律分类:四大部门,包括:刑事、民事、经济、行政。1、刑事方面:一类是实体法,即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的,犯了什么罪,将要受到怎样的处罚。另一类是程序法,即规定办理刑事案件程序、步骤的法律。2、民事方面:一类是实体法;另一类是程序法,如民事诉讼法、仲裁条例等。3、经济方面:实体法主要有税法、产品质量法等https://www.64365.com/tuwen/gjzoj/
2.法律文献的特征类型及考证与检索法律文献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在其理论体系中, 法律文献的特征是什么, 法律文献的类型有哪些, 都需要专家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就此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法律文献的特征 特征是一种外部形态, 是其内部性质的作用呈现出来的特色。法律文献也不例外。它的特征是建立在一定事实基础上的产物, 是http://iolaw.cssn.cn/tsgflxxyj/200704/t20070420_4599729.shtml
3.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军事与国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主要类型包括: 2.2.1 指纹识别 指纹识别是一种基于指纹脉络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可以用于识别和验证个体。指纹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与国防领域,例如用于军人身份验证和监控。 2.2.2 面部识别 面部识别是一种基于面部特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可以用于识别和验证个体。面部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https://blog.csdn.net/universsky2015/article/details/137300380
4.法律的类型有哪几种法律的类型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划分。 一、从部门法的角度,法律可以分为七大类: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民法商法; 行政法; 经济法; 社会法; 刑法;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二、从法律的文字表现形式方面,法律可以分为: 成文法:以文字形式明确表述的法律规范; 不成文法:基于习惯、判例等形成的法律规范,没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a2a5205a678aef000814
5.民法教学大纲一、物的概念与特征 二、物的分类 三、货币 第三节 有价证券 一、有价证券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二、有价证券的分类 三、有价证券的几种主要类型 第四分编 民事权利变动 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为(8学时) 第一节 民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一、民事行为、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三、https://law.sicnu.edu.cn/p/60/?StId=st_app_news_i_x151152147946061809
6.银华工银南方东英标普中国新经济行业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于标的ETF,紧密跟踪指数,具有与标的指数相似的风险收益特征。本基金的标 的ETF指由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并于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工银南方 东英标普中国新经济行业ETF。本基金对标的ETF的投资比例不低于本基金资产净 值的90%,投资标的单一且过分集中有可能会给本基金带来风险。本基金为主要 http://www.howbuy.com/fund/info/dtl/1598223506454.htm
7.泰达宏利乐盈66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更新招募说明书事务所意见后,可以依照法律法规及基金合同的约定启用侧袋机制,具体详见基 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的有关章节。侧袋机制实施期间,基金管理人将对基金简称 进行特殊标识,暂停披露侧袋账户份额净值,不办理侧袋账户的申购赎回。侧袋 账户对应特定资产的变现时间和最终变现价格都具有不确定性,并且有可能变现 https://www.cgbchina.com.cn/noticeNewDetail.gsp?symbol=009815&id=2500061
8.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报名入口:http://zgks.nrta.gov.cn二、法律基础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 (一)宪法 我国的国家指导思想 我国的国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依法治国 我国的文化制度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宪法宣誓制度 监察制度 使用语言文字的原则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的规定 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1955923.html
9.《法理学导论》笔记(法理学导论)书评2.属性:规范性;阶级性;政治性;强制性3.我国法学界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在本国主权范围内普遍适用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第二节法律的特征一、法律的国家创制性1.制定:按照一定程序创造新的法律规范,成文法2.认可:赋予社会上某些行为规范以法律效力,为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884/
10.论《物权法》第28条中“法律文书”的涵义与类型/王明华内容提要: 我国《物权法》第 28 条因“法律文书”引起的物权变动,是司法裁判权、仲裁裁决权、强制执行权行使的结果,属于因公权力的行使发生的物权变动,故物权变动是否因公权力的行使而发生是确定该条款中“法律文书”涵义和类型的基础。由确认之诉、给付之诉及形成之诉各自功能所决定,直接引起物权变动的法律文书仅限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2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