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的概念和意义

1、、民法的概念和意义(一)民法的概念及其理论分类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独立的法律部门。民法是国家重要的基本法律之一。1.广义民法与狭义民法广义民法:所有关于民事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其中包括商法;狭义民法:专指除商法之外的民法典。2.实质意义上的民法与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实质意义上的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民法典、各项民事法律、法规等。形式意义上的民法:系统编撰的民事立法,即按照一定体例编撰、以法典方式命名的民法典。3.民法典与民法通则民法典:系统地把民法的各项制度编撰在一起

2、的立法文件。传统民法典的典型形式包括:总则、物权法、债权法、亲属法、继承法,如:德国民法典。民法通则:我国制定民法典条件尚不成熟条件下民事立法的特殊形式,包括民法典的一般原则性内容。4.民法与商法民商合一的国家:民法范围涉及国家权力不直接介入的整个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领域,其含义与私法相同。民商分立的国家:商法与民法并列。商法:规定商人和商业组织的地位及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律规范。5.公法与私法公法:以政治、公共秩序、国家利益为内容,以权力为中心,以命令和服从为特点的法律;私法:以民事主体的利益为内容,以权利为核心,以平等自愿为特点的法律。其含义同广义的民法。(二)民法的调

3、整对象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1.平等主体的概念和特征任何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都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依据不同的调整对象,将法律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我国民法所调整的对象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法人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法律是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的。社会关系分为纵向社会关系和横向社会关系。纵向的社会关系是隶属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参加者之间存在管理与被管理、领导与服从、上级和下级的关系、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横向的社会关系是平等的社会关系。参与平等社会关系的主体法律地位平等。民

4、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终止,相互之间没有管理、领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2.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的概念和特征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是指主体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工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社会关系。包括财产所有权关系和财产的流转关系。(1)主体之间法律地位平等;(2)当事人意思表示自由;(3)等价有偿。3.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的概念和特征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人身密切联系、本身不具备直接财产内容的社会关系。包括人格权关系和身份权关系。(1)人身关系本身没有财产内容;(2)人身关系与特定的人密切联系,离开了具体的人就没有意义;(3)人身关系中权利主

5、体所享有的权利不能转让、继承。(三)民法的作用与意义1.民法所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最基本、最大量、最核心的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2.民法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民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表现形式;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主体只能是平等主体;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只宜采用民事法律关系的形式;6.民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二、我国民法的渊源和适用范围(一)民法渊源的概念民事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二)民法渊源的种类1.制定法(1)法律;(2)行政法规中的民事规范;(3)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中的民事规范;4)

7、1)民事法律的生效:民事法律自施行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即法律生效。法律生效的日期:发布之日起生效、法律颁布以后确定的日期生效。(2)民事法律的失效:民事法律在废除时停止效力,即法律的失效。民事法律废止的情况:明令废止、新法代替旧法。(3)民事法律的溯及力:民事法律对其生效之前的行为是否适用。一般民事法律没有溯及力。2.民法在空间的适用范围民法在哪些空间领域内发生效力。(1)一般规定:民法通则第八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例外规定:民法通则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

8、民代表大会可以根据本法规定的原则,结合当地民族的特点,制定变通的或者补充的单行条例或者规定。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依照法律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或者备案;自治州,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报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3.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民法对人的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法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民事活动,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民法通则关于公民的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与中国公民或法人发生民事纠纷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但其自愿向中

9、国法院起诉的,我国人民法院有管辖权。三、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1.概念对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基本规律的抽象和概括。是民事法律制定、实施、遵守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2.意义(1)法定主义与准则主义民法所反映的经济生活非常广泛、复杂,民事活动种类繁多,而且处于经常的发展变化之中,没有必要更没有可能在一部法律之中将各种民事关系包罗万象、规定无遗。(2)统帅作用民法作为基本法,其基本原则对于民法基本制度的完善、对单行法、特别法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指导和统帅作用,是民事法律达到和谐、统一。3)法治精神民法的基本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法治精神。民法的基本原则使得民法与其他法律部门保持原则的一致和统一、和谐。(二)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1.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民法通则第五条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2.当事人地位平等民法通则第三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3.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

THE END
1.民法的概念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 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http://jxjg.hljcourt.gov.cn/public/detail.php?id=89349
2.民法总则2.1民法的概念[4] 2.1 民法的概念 1379播放 待播放 [5] 2.2 民法的调整对象 923播放 02:42 [6] 2.3 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 872播放 04:35 [7] 2.4 民法的法源 1146播放 05:37 [8] 2.5 民法的适用 603播放 02:11 [9] 3.1 民法基本原则概述(上) 1573播放 06:23 [10] 3.1 民法基本原则概述(下) https://open.163.com/newview/movie/free?pid=AHL49M46B&mid=WIALMUAT9
3.民法的概念与特征是什么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民法的概念 在民法慈母般地眼神下,每一个公民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 1、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2条从民法的对象和任务角度来看,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dcd6e27dd0a9d57869bfc363d28d9b67.html
4.《民法》第一章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一、民法的概念 1.民法的含义根据各国现有民法(包括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精神,民法概念的完整表述应是:民法是以民事立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所谓民事立法是指以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确立民事主体平等地位,尊重、保障民事的财产权益和人身权益,对被侵犯权益补http://www.sdsgwy.com/article/html/1189162.html
5.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初级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银行从业所属考试:银行从业 所属科目:初级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 考点标签: 运用 所属章节:第四部分第二章 民事法律制度/第一节 总则/民法概述 所属版本:2024 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介绍 一、民法的概念(2021年变动) 民法是调整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https://www.233.com/ccbp/zhishiku/384/89178.html
6.简述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简述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纠错 查看答案 查找其他问题的答案?https://www.zikaosw.cn/daan/18420758.html
7.民法总则合伙的概念是什么导读:合伙的概念,就是两人或者两人以上的群体,发挥各自优势,一同去做一些可以给其带来经济利益的事情。这些事情包含合法的和不合法的。而且它不仅可以应用在生活中,也可以应用在工作上。 民法总则合伙的概念是什么 随着《民法典》的颁布,《民法总则》将被废止。 https://www.64365.com/zs/927065.aspx
8.对我国民法上非法人组织概念的质疑(三)废弃家庭或者户的概念,直接以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承包人并无不妥。不过,《民法典》延续了自1986年民法通则的基本规定和实践经验,于第54条—第56条规定了“两户”的法律主体地位。第54条规定:“自然人从事工商业经营,经依法登记,为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可以起字号。”第55条规定:“农村集体https://lawyers.66law.cn/s2107f9712447d_i926260.aspx
9.民事法律行为是《民法典》中重要的法律概念《民法典》中重要的法律概念 法律行为是有当事人意思表示的法律事实 《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民法典》中重要的法律概念 法律行为是有当事人意思表示的法律事实 《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https://item.btime.com/40th93csif59ngol872vuqpj4jv
10.民法典是如何规定合同的概念的律师普法民法典是如何规定合同的概念的2021-04-05 401 普法内容《民法典》对合同概念的规定是: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相关规定。https://www.110ask.com/tuwen/4400177872775096417.html
11.2021考研:法律硕士民法学知识点——物权的相关概念法硕考试科目一共分为五科,民法、刑法、法理、宪法、法制史,不知道大家都复习得怎么样了?由于疫情的原因,大家都在家备考,即使在家复习也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启航教育小编为同学们梳理了民法学的知识点,快来看看吧。 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 物权是指权利人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https://m-jixun.iqihang.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725&id=1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