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疑问?马上发起在线咨询,专业律师快速回复你的问题
诉是一个法律术语,是指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依法定职权进行审查,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出庭支持公诉、对刑事判决进行审查,或依法决定不起诉的诉讼活动。
刑事案件包括了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那么,您知道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有什么区别吗?公诉是什么意思?公诉如果请律师费用又是多少呢?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提起公诉?接下来,庭立方小编将在本专题为您介绍关于公诉方面的法律知识。
收费一般是双方协商的,如果没给可以考虑换个律师或者调整律师费。如果给了只能希望律协给协调一下,毕竟政府指导价不是法定的,主要还是双方协商。
1、不涉及财产关系每件不超过100元;
2、涉及一般财产关系每件不超过200元;
3、涉及商业财产关系的协商收费。
1、侦查阶段每件不超过2000元;
2、起诉阶段每件不超过3000元;
3、一审案件每件不超过4000元;
4、担任刑事自诉案件的原告人或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代理人参加诉讼的,不涉及财产关系的,每件不超过5000元。涉及财产关系的按民事案件标准收费;
5、担任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代理人,按民事案件的标准酌减收费;
6、未办一审而办二审的,二审案件收费标准1000--5000元;
7、曾办一审又办二审的案件,二审案件收费标准可以按一审标准酌减收费。
2、两者的危害程度和犯罪性质不同,前者的犯罪性质比较严重,对社会的危害性也比较大,而后者的犯罪行为的性质多数不算严重,对社会的危害性也比较小。
3、审查程序不同,前者实行程序性审查,后者则应经二次审查。
4、两者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完全相同。
5、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不同。
7、举证责任不同。
8、刑罚处罚的轻重不同。
9、案件的可分性特点不同。
10、审理期限的要求不同。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6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犯罪事实是对犯罪嫌疑人正确定罪和处刑的基础,只有查清犯罪事实,才能正确定罪量刑。因此,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必须首先查清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这里的“犯罪事实”,是指影响定罪量刑的犯罪事实,包括:
(1)确定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行为是犯罪,而不是一般违法行为的事实。
(2)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负刑事责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的事实。比如犯罪嫌疑人的主观状态(包括故意、过失、动机和目的)、犯罪嫌疑人的年龄、精神状态等。
(3)确定对犯罪嫌疑人应当从轻、减轻或者从重处罚的事实。查清上述各项事实就符合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的条件。实践中,就具体案件来说,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可以确认犯罪事实已经查清:
1)属于单一罪行的案件,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已经查清,不影响定罪量刑的事实无法查清的;
2)属于数个罪行的案件,部分罪行已经查清并符合起诉条件,其他罪行无法查清的;
3)无法查清作案工具、赃物去向,但有其他证据足以对被告人定罪量刑的;
4)言词证据中主要情节一致,只有个别情节不一致且不影响定罪的。对于符合上述第(2)种情况的,应当以已经查清的罪行起诉。因此,对那些并不影响定罪量刑的事实,则没有必要查清,司法实践中那种查清案件的一切事实后才提起公诉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证据确实、充分。证据是认定犯罪事实的客观依据。因此,人民检察院指控犯罪嫌疑人实施的犯罪行为,必须要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据确实,是对证据质的要求,是指用以证明犯罪事实的每一证据必须是客观真实存在的事实,同时又是与犯罪事实有内在的联系,能够证明案件的事实真相。证据充分,是对证据量的要求,只要一定数量的证据足够证明犯罪事实,就达到了证据充分性的要求。
证据确实与充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证据确实必须以证据充分为条件,如果证据不充分,证据确实也无法达到;反之,如果证据不确实,而证据再充分,也不能证明案件真实。因此,证据确实、充分是提起公诉的一个必要条件。
3.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依照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实施了某种犯罪,并非一定要负刑事责任。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有些犯罪行为法定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因此,决定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还必须排除法定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依法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就成为对其提起公诉的又一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