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主观题答案的组织,需要涉及到逻辑思维,这里向大家介绍逻辑的三大基本规律,以提高答题逻辑思维的含金量。
逻辑三大基本规律
一、内容:(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二、作为逻辑三大基本规律的原因:
1、最普遍地适用于各种概念、命题、推理和论证;
2、正确的思维应当具备确定性、无矛盾性和明确性,而三大基本规律集中反映之;
3、逻辑规律是思维规律,逻辑三大规律是总结的结果;
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
1、内容: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既“A就是A”;
2、要求: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概念都要确定,并保持自身的同一,不得随意变更;
二、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1、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把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起来,并用一个概念代替已经使用的另一个概念;表现为:
1)随表达需要而随意变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将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表达的不同概念混为一谈;
2、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断定内同,或者用另一断定代替之;
表现为:
1)在思维中,用一个与原来相似但不同的命题代替原来的待断定命题;
2)思考或谈论问题时,没有中心论题或者远离中心论题;
三、同一律的作用及其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只要求在一个思维过程中保持确定;
2)并不否认思维的发展变化;
3)仅仅在思维领域里起作用;
矛盾律:
一、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
1、内容: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既“非(既A又非A)”;
2、要求: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真的命题(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同时加以肯定;
二、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1、自相矛盾:同时肯定了互相矛盾的命题;
2、悖论: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即通过一个命题的真,可以推假,而通过它的假,又可推真;
三、矛盾律的作用及其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2)并不否认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矛盾;
3)矛盾律对于下反对关系没有制约作用;
排中律:
一、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
1、内容: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
2、要求: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不能同假的命题(矛盾关系、下反对关系)同时加以否定;
二、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1、两不可:对于相互矛盾的命题同时不予肯定,或者含糊其辞;
2、复杂问语的回答与排中律:回答复杂问语时可以通过否定前提同时加以否定;
三、排中律的作用及其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排中律陈述不可同假,矛盾律陈述不可同真;
3)排中律并不否认事物相互转化的中间形态;
之所以说因为矛盾律,就因为两个辩题是相互否定的,所以不可能同真;而作为辩题又不能有任意一个为必然真,所以只可能在某种层面上两个命题都假,只有在各自的不同角度和维度上才可能各自为“真”即如果辩题抽象为“P而非Q”vs“Q而非P”则,当A时、用A的眼光去看,P而非Q成立而当B时、用B的眼光去看,Q而非P成立
(一)同一律
违反同一律要求常见的逻辑错误有:
下面再举两例说明。
苏格拉底领了一个青年到智者欧底姆斯那里去请教。这个智者为了显示自己的本领,给了这个青年一个下马威。
他劈头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学习的是已经知道的东西还是不知道的东西?
这个青年当然回答说,学习的是不知道的东西。
于是这个智者就向这个青年发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这个青年就这样被智者欧底姆斯搞晕了,于是承认自己的失败,而甘心拜欧底姆斯为师。
分析:其实,在这个典故里,智者欧底姆斯使用了偷换概念的方法,把这个青年弄得昏头昏脑的。
物理老师出一道题当堂考学生,题目是:
张先生买了块新手表。他把新手表和家中的挂钟对照,发现手表比挂钟一天慢了三分钟;后他又把家中的挂钟和电台的标准时对照,发现家中的挂钟比电台标准快了三分钟。张先生因此推断:他的表是准确的。以下哪项是对张先生推断的正确评价?
A.张先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手表比挂钟慢三分钟,挂钟比标准时快三分钟,这说明手表准时。
B.张先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手表是新的。
C.张先生的推错误的,因为他不应该把手表和挂钟比,应该直接和标准时比。
D.张先生的推断是错误的,因为挂钟比标准时快三分钟,是标准的三分钟;手表比挂钟慢三分钟,是不标准的三分钟。
E.张先生的推断既无法断定为正确,也无法断定为错误。
但有时故意违反同一律规则,却可以创造出特殊的说话效果。
(二)矛盾律矛盾律实际上是禁止矛盾律,或不矛盾律。
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反对的思想不能同时是真的。或者说,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时是真的。
矛盾律的公式是:并非(A而且非A)。
这种文字上的矛盾也必然会导致思想上的逻辑矛盾。
我们看下面两个例句:
下面再举例说明。
分析:理发师给不给自己刮胡子呢?只有两种情况:不给自己刮,或者给自己刮。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刮胡子,那么按照他的规定(我一定要给那些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他就应该给自己刮胡子。这就是说,从理发师不给自己刮胡子出发,必然推出理发师应该给自己刮胡子的结论,这本身就构成逻辑矛盾。如果理发师给自己刮胡子,那么按照他的规定(我只给那些自己不刮胡子的人刮胡子),他就应该不给自己刮胡子。这就是说,从理发师给自己刮胡子出发,必然推出理发师应该不给自己刮胡子的结论,这本身也是一个逻辑矛盾。
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乙:丁是罪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丁:作案的不是我。四人口供中只有一人是假的。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E、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甲。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B。乙和丁的口供矛盾,根据矛盾律,其中必有一假。四人口供中只有一假,所以,甲和丙口供是真的。甲口供真,作案者为丙,加上丙的口供,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丁也是作案者,由此也断定乙和丁中,丁讲假话。
(三)排中律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下面举例说明:
但在日常交流中或说话的正式场合,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说话技巧。
高考的结果证明,四位老师中只有一人的推测成立。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则以下哪项也一定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