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合同解释规则适用指引条文法律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8.27江西

《民法典》合同解释规则适用指引

编者:徐忠兴

首发:@法学45度

《民法典》合同解释规则集中体现在如下条文:《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二条、第四百六十六条、第四百九十八条、第五百一十条、第一千零二十一条;《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第一条。《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第一条还参考借鉴了《全国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工作会议纪要》、《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即《九民纪要》)的部分规定。本文总结了合同解释规则的19个适用要点,供读者研读参考。

1.什么是合同解释?合同解释的基本规则是什么?

2.《民法典》规定的合同解释方法有哪些?如何确定各合同解释方法之间的适用顺序?

〔参见曹守晔主编:《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适用指南:专题解读·适用难点·风险防范·类案指引》,法律出版社2024年版,第22页、第24页;另见石佳友、付一耀主编:《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评与案例指引》,中国法制出版社2024年版,第6页;另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研究室编著:《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3年版,第43页、第51页;另见王利明、朱虎主编:《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第5页、第9页〕

3.什么是合同文义解释?合同文义解释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4.什么是合同体系解释?合同体系解释应当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研究室编著:《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3年版,第44-45页;另见王利明、朱虎主编:《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第6页〕

5.对合同进行体系解释时,是否可以将其他合同中的条款作为参照?

〔参见谢鸿飞、蔡睿、刘平、萧鑫、詹诗渊、欧达婧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义:社科院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23年版,第8页〕

此问题涉及的其实是合同体系解释方法的具体运用问题。一般情况下,一份合同中冲突条款的解释应当遵循以下规则:(1)手写条款的效力应当高于非手写条款;(2)特别条款优于一般条款;(3)非格式条款内容优于格式条款。适用前述规则,是因为合同当事人对手写条款、特别条款、非格式条款的约定往往更加谨慎、认真,且特别条款和手写条款本身甚至就有否定原则性条款及打印或印刷条款的意义,故当事人对这类条款的合意表示更应得到法律的确认。

〔参见曹守晔主编:《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适用指南:专题解读·适用难点·风险防范·类案指引》,法律出版社2024年版,第26页〕

〔参见曹守晔主编:《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适用指南:专题解读·适用难点·风险防范·类案指引》,法律出版社2024年版,第26-27页〕

8.什么是合同目的解释?合同目的解释应当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参见王利明、朱虎主编:《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第6-7页;另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研究室编著:《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3年版,第45页;另见谢鸿飞、蔡睿、刘平、萧鑫、詹诗渊、欧达婧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义:社科院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23年版,第9页〕

9.合同目的解释与文义解释不一致时,应当以何者为准?

按照目的解释规则,如果有关合同文本中所使用词句的含义与当事人所明确表达的目的相违背,而当事人双方对该条文又发生了争议,在此种情况下不必完全拘泥于文字,可以按照当事人的目的进行解释。因此,在适用目的解释规则时,首先应当探求当事人的签约目的,了解其在作出意思表示时要达到的目的。如果文义解释与目的解释不一致,则应当以后者为准。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研究室编著:《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3年版,第45页〕

10.什么是合同习惯解释?如何确定合同习惯解释中的“习惯”?

合同习惯解释,是指当事人双方对合同条款发生争议后,应当根据当事人所知悉或实践的交易和生活习惯来对争议条款的真实意思进行解释。这里的“习惯”,包括交易习惯和生活习惯两大类。所谓交易习惯,是指与交易活动、交易行为有关的习惯,包括系列交易习惯、为当事人缔约时已知和应知的地域习惯和行业习惯等涵盖所有商业财产交往中的习惯。对交易习惯的认定,可结合《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第二条确定的规则进行。在运用交易习惯解释合同条款时,对各种交易习惯的存在以及内容应当由当事人双方举证证明。在当事人未举证证明交易习惯的情况下,法官也可以根据自己对交易习惯的理解选择某种习惯来解释合同条款的含义。由于实践中的合同关系大部分属于商业财产交往关系,故对有争议的合同条款也主要应根据交易习惯来解释。当然,合同关系也并非一概属于商业财产关系,仍然存在非交易性的合同关系,如赠与合同、身份性质的合同等。面对这些合同关系,显然不能适用交易习惯来加以解释,故习惯解释方法并非仅是基于交易习惯的解释,还包括了基于非交易习惯即生活习惯的解释。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研究室编著:《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3年版,第45-46页;另见王利明、朱虎主编:《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第7页;另见谢鸿飞、蔡睿、刘平、萧鑫、詹诗渊、欧达婧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义:社科院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23年版,第9-10页〕

11.什么是合同诚信解释?依据诚信原则解释合同应当遵循哪些规则?

〔参见王利明、朱虎主编:《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第8页;另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研究室编著:《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3年版,第46页;另见谢鸿飞、蔡睿、刘平、萧鑫、詹诗渊、欧达婧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义:社科院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23年版,第11页〕

12.什么是合同历史解释?

合同历史解释,是指通过还原缔约背景、磋商过程、履行行为等合同历史的方式来探寻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真意。例如,在解释合同书最终版本中的有争议条款时,可以查阅合同书草案,根据条款删改演变情况查明或者推断条款的意义。合同书草案之外的交易文件,如谈判纪要、备忘录、交易意向书等,也可以作为在对合同条款进行解释时参考的资料,甚至缔约磋商过程中发生的可被证明的口头交流也可以作为意思表示历史解释的参考。《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列举的合同解释方法只有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习惯解释和依据诚信原则解释,且无“等”字为合同解释预留空间。因此,《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第一条第一款并未对合同解释方法进行扩充,而是在《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基础上增加了缔约背景、磋商过程、履行行为等作为合同解释的参考因素,参考缔约背景、磋商过程和履行行为等大致相当于通常所谓的历史解释。需要注意的是,《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第一条第一款仅仅将缔约背景、磋商过程、履行行为等界定为“参考”因素,并非单独基于这些客观事实就可以直接推翻合同中的明确语义,而是需要体系、习惯、诚信等解释方法的同向协力。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研究室编著:《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3年版,第46-47页;另见谢鸿飞、蔡睿、刘平、萧鑫、詹诗渊、欧达婧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义:社科院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23年版,第12页;另见石佳友、付一耀主编:《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评与案例指引》,中国法制出版社2024年版,第5页〕

13.什么是合同补充解释?合同补充解释与其他合同解释方法有何区别?

〔参见曹守晔主编:《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适用指南:专题解读·适用难点·风险防范·类案指引》,法律出版社2024年版,第25-26页;另见李明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条文释解与审判实务》,中国法制出版社2024年版,第6页〕

14.什么是合同误载无害真意规则?合同误载无害真意规则的适用条件有哪些?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研究室编著:《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3年版,第47页;另见石佳友、付一耀主编:《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评与案例指引》,中国法制出版社2024年版,第7页〕

15.如何理解“当事人之间对合同条款有不同于词句的通常含义的其他共同理解”?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研究室编著:《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3年版,第47页;另见王利明、朱虎主编:《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第9页;另见谢鸿飞、蔡睿、刘平、萧鑫、詹诗渊、欧达婧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义:社科院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23年版,第16-17页〕

16.什么是合同合法解释规则?适用合同合法解释规则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研究室编著:《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3年版,第47-48页;另见王利明、朱虎主编:《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第9-10页;另见谢鸿飞、蔡睿、刘平、萧鑫、詹诗渊、欧达婧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释义:社科院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23年版,第14-15页;另见李明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条文释解与审判实务》,中国法制出版社2024年版,第9页〕

17.什么是合同有利于债务人解释规则?合同有利于债务人解释规则是否仅适用于无偿合同?

所谓合同有利于债务人的解释规则,从债的关系角度是指作出令债务负担较轻的解释。对此,《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第一条第三款后半句规定,在对合同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时,“属于无偿合同的,应当选择对债务人负担较轻的解释”,也就是要作出令当事人利益变动较少的解释,从而减少经解释确定的合同可能导致的对债务人的损害。在无偿合同中,当事人之间并不发生给付交换,债务人只为给付而没有获得对价,故合同法对无偿合同的规范重点通常在于缓和合同拘束力与减轻债务人的责任。据此,在对无偿合同的债务负担存有争议时,应当尽可能选择对债务人负担较轻的解释,此为学理上的通说。为此,《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第一条第三款将有利于债务人的解释规则明确限定于无偿合同领域。需要注意的是,有观点认为,适用有利于债务人解释规则的前提是适用其他合同解释规则不能解决疑义,即在穷尽其他解释规则但债务负担仍存争议时,方可适用有利于债务人解释规则。此观点不无道理。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研究室编著:《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3年版,第49-50页〕

18.对合同条款有两种以上的解释时,如何确定合同条款的含义?

对合同条款有两种以上的解释时,可以通过适用以下解释规则来确定合同条款的含义:一是尽量使之有效的解释规则(《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第一条第三款前半句)。即合同解释应有利于合同效果的发生。当然,这一原则只能适用于其本身为有效的合同,而不能适用于无效合同。二是格式合同有利于合同相对人的解释规则(《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八条)。即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三是无偿合同有利于债务人的解释规则(《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第一条第三款后半句)。即对无偿合同的债务负担存有争议时,应当对债务负担作出从轻解释。四是当事人对肖像许可使用合同条款的争议,应当作出有利于肖像权人的解释(《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一条)。五是当事人对保险合同条款的争议,应当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保险法》第三十条)。

〔参见曹守晔主编:《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适用指南:专题解读·适用难点·风险防范·类案指引》,法律出版社2024年版,第24-25页〕

19.人身性协议是否可以适用《民法典》规定的合同条款解释规则?

THE END
1.最高法民一庭负责人就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司法解释(一)答记者问为准确理解《解释》的内容,记者采访了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负责人。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3NjQxMDQ1NA==&mid=2247636547&idx=2&sn=1b8f095722eb7b469e5192b2a067a9a6&chksm=ea43fbb4b79086c6c0759792b1f53ee5be3943459c651644da74b5fdda17ef39beb64d917720&scene=27
2.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宣传解读月知识产权基本常识与综合服务篇10、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哪些? (一)综合类:《民法通则》第五章第三节“知识产权”。《刑法》分则第三章第七节“侵犯知识产权罪”;高法院、高检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合同法》第十八章“技术合同”。《对外贸易法》第五章“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https://amr.tongliao.gov.cn/syjj/yhyshj/2022-09/15/content_ac531d0d16b34182b122cec02e6092cb.shtml
3.「担保法司法解释」担保合同无效的法律责任包括哪些内容担保合同无效的法律责任包括哪些内容 担保合同无效的法律责任包括主合同有效而第三人提供的担保合同无效、主合同无效导致第三人提供的担保合同无效。主合同有效而第三人提供的担保合同无效:债权人与担保人均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的赔偿责任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1/2;担保人有过错而债权人无过错的,担保人对债务https://www.dongao.com/wdzt/zckjs_dbfsfjs_4091131/
4.法律解释的种类有哪些?学理解释又称正式解释、无权解释、任意解释,是指非法定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法学工作者以及报刊等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和含义所做的说明。其特点是不具有法律效力。--李龙主编:《法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65页。 法律解释按照效力来划分有法定解释(有效解释)和任意解释(学理解释)两大类。法定https://edu.iask.sina.com.cn/jy/2EBAYQzpXhF.html
5.宪法解释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哪些宪法解释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哪些 导读:宪法解释的方法有:文理解释,论理解释,论理解释,扩充解释。文理解释主要是从表现宪法规范的条文,根据字、词、以及句子结构、文字排列、标点符号等等,对宪法的内容、含义进行解释;论理解释包括逻辑解释、系统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等;限制解释又称从严解释,是指当宪法规定有广义和https://www.64365.com/zs/960135.aspx
6.高等学校保密常识2、教育工作中涉及哪些国家秘密? 根据教育工作保密范围的规定,教育工作中涉及国家秘密的内容主要有: (1)绝密级事项。国家教育全国统一考试在启用之前的试题(包括副题)、参考 答案和评分标准。 (2)机密级事项。包括全国性学潮的防范预案、处理措施及综合情况;教育系统秘密结社情况及处理措施;影响社会和高校稳定的重大敏http://jgdw.hbmu.edu.cn/info/1007/2209.htm
7.三校名师:2006年司法考试测试卷一及答案这体现了文义解释的方法c.法律解释的方法根据解释的尺度不同,可以分为限制解释、扩充解释与字面解释三种d.法律解释的方法并不是单独使用的,尤其是在解释有争议的法律问题时 6、下列关于人权与法的关系不正确的表述是: a.人权指出了立法与执法所应坚持的最低的人道主义标准和要求b.人权标准有利于实现法律的有效性https://www.diyifanwen.com/kaoshizhuanti/sifakaoshishitiku/0761713085930716_649.htm
8.法律草案的说明应当包括哪些?根据我国《立法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提出法律案,应当同时提出法律草案文本及其说明,并提供必要的参阅资料。修改法律的,还应当提交修改前后的对照文本。法律草案的说明应当包括制定或者修改法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主要内容,以及起草过程中对重大分歧意见的协调处理情况。 https://www.plfrog.com/review/137221.html
9.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问题研究定义七:“法律解释乃是法适用之不可欠缺的前提”,“为了解决具体的案件,必须获得作为大前提的法律规范。这种获得作为判决大前提的法律规范的作业,亦即广义的法律解释”。具体说来,广义的法律解释包括三项内容:其一是在有可适用的法律规范情况下确定法律规范意义内容的作业,即狭义的法律解释 ;其二是在没有可适用的法律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13739
10.我国有哪些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属于法律法规吗?张静律师律师解答:我国的法律体系包括很多种,有:法律,法律解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等。生活中我们为了说起来方便,有时候就简称统称“法律法规”,其实这是不准确的说法,但是老百姓听得懂就行了。司法解释即不属于法律,也不属于法规,而是一种单独的法律形式,就是司法解释。 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71713.html
11.全国法硕联考历年真题解析(8)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包括习惯、案例、公平和正义的观念和权威性的法学著作等。案例不同于判决书,案例属于法律的非正式渊源但是判决书不是法的正式或非正式渊源。 6.在法律解释中,扩充解释是指( ) A、在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比立法原意广时,做出比字面含义为窄的解释http://www.yuloo.com/news/219170.shtml
12.汇总:《法学方法论》的笔记与思考(第16部分)3、案件办理的第三步,法律规定与案件事实的往返流转。这一部分涉及的是法学方法的核心,包括了事实的价值判断、法律的解释适用、法官造法、法律适用的逻辑规则等内容。 4、案件办理过程中的证据搜集、补充、组织、举证、质证活动,均需要法学方法为其提供思考基础。 https://www.jianshu.com/p/e6f968ea0a43
13.司法解释范文10篇在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专门的《法律解释法》或者《司法解释法》的情况下,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专门法律监督机关来对司法解释的制定、实施进行监督,对于规范司法解释权的运行、维护法制的统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从刑事司法解释的内容上来看,加强检察监督可以有效地避免违法解释 https://www.gwyoo.com/jiayou/sifajieshi/
14.2022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620《法学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不成文法 2.法律部门 3.法律事实 4.法系 5.法律移植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法律原则的作用是什么? 2.法律责任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3.法的局限性主要有哪些表现? 4.立法程序包括哪些步骤? 三、论述题(15 分) 试述法制现代化。 第二部分 宪法学 一、名词https://www.ibudding.cn/a/129889.html
15.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北大法律信息网二审稿主要修改内容有: 二审稿就草案主要涉及的体例结构、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格式条款等十个问题进行了说明。 1.关于体例结构。建议将合同编草案设置为三个分编,分别为第一分编“通则”、第二分编“典型合同”和第三分编“准合同”。第三分编“准合同”包括“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两章。 2.关于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743%20
16.自己整理史上最全~法律基础名词解释(38页)《法律基础》名词解释简答题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 国家强制力:所谓国家强制力就是指国家有组织的暴力,由军队、监狱、法庭等实施。法的实施必须靠国家强制力加以保障。 2. 法: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以权力和义务为具体内容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0424/6041210203002155.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