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司法考点之法律解释

1.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人或组织对法律规定的说明(以下四点可以出多选题)。

1)法律解释的对象是法律的规定和它的附随情况。

3)法律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

4)法律解释受解释学循环的制约。

2.法律解释的种类: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即学理解释);字面解释、限制解释与扩充解释。

一是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正式解释一般称为法定解释,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作出有约束力的解释;非正式解释也叫学理解释,没有法律上的效力。

3.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

第一,文义解释,也称文法解释、文理解释,即依照文法规则分析法律的语法结构、文字排列和标点符号等,以便准确理解法律条文的基本含义。一文义解释集中在语言上。

第二,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对某一法律规范产生、修改或废止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历史条件的研究作出的说明,同时将新的法律规范同以往同类法律进行对照、比较,以阐明法律的意义。法律教育网强调依据立法史料,探求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所依据的事实、情势、目的等来探知立法者意思。

第三,体系解释。这也称系统解释,是指从某一法律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的联系,以及它在整个法律体系或某一法律部门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联系其他规范来说明规范的内容和含义。这主要考虑到这个条文、整部法律在整个法律体系的位置,比如这条文是在《刑法》的总则部分还是在《刑法》的分则部分,法律教育网在《刑法》的分则部分它又是在哪个章里面。

第四,目的解释。目的解释是指从法律的目的角度对法律所做的说明,根据立法意图,解答法律条款。

有的公园规定:“禁止攀枝摘花。”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这一解释属于目的解释。

4.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

第一个立法解释,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我们的《立法法》稍微作了一些规定,一般认为现在立法解释是全国人大会的解释,包括对宪法的解释和对法律的解释两部分。

第二个司法解释,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检察解释。

第三个行政解释,它是指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在依法处理其职权范围内的事务时,法律教育网对有关法律和法规所作的解释。它包括下列几种情况:一是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和法规如何具体应用所作的解释。这种解释往往包括在它们制定的实施细则中。另一种情况是指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在行使职权时对自己制定的行政法规进行解释。

地方国家机关对它自己制定的一些东西也可以解释。这种解释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由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进行解释。凡属地方性法规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的,法律教育网由制定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大会进行解释或作出规定。另一种情况是,凡属地方性法规如何应用的问题,由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进行解释。

5.法律解释的原则。法律解释一般要坚持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客观性原则。

例题:按照我国《宪法》和1981年全国人大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下列选项哪些不属于有权解释

A.司法机关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B.国务院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C.全国人大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D.法律专家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

【答案及解析】ABD。这题比较简单,除C项以外,别的均为无权解释。

法的解释的基本分类

根据解释主体和效力

法律解释由于解释主体和解释的效力不同可以分为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两种,是否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是区别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的关键。

1、正式解释:通常也叫法定解释,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约束力的解释。正式解释有时也称有权解释。根据解释的国家机关的不同;法定解释又可以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种解释。

2、非正式解释:通常也叫学理解释,一般是指由学者或其他个人及组织对法律规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解释。

根据解释尺度

根据解释尺度的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限制解释、扩充解释与字面解释三种。

1、限制解释:这是指在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原意广时,作出比字面含义窄的解释。

2、扩充解释:这是指在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原意窄时,作出比字面含义广的解释。

3、字面解释:这是指严格按照法律条文字面的通常含义解释法律,既不缩小,也不扩大。

根据解释方法

1、文理解释:文理解释又称语法解释或文义解释,即依照文法规则分析法律的语法结构、文字排列和标点符号等,以便准确理解法律条文的基本含义。这种解释要防止脱离法律的精神实质而断章取义或陷于形式主义。

2、逻辑解释:逻辑解释是运用逻辑的方法,析法律规范的结构内容、适用范围和概念之间的联系,以求对法律规范的含义作出确定的解释。

3、系统解释:系统解释是从某一法律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的联系,以及它在整个法律体系或某一法律部门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联系其他规范来说明规范的内容和含义。

4、论理解释:论理解释又称目的解释,是指按照立法精神,根据具体案件,从逻辑上进行解释,即从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合理的目的进行的解释。论理解释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扩大解释,是指超过被解释对象的字面含义或日常含义范围,如扩展、使用该字词的较为边缘含义,但没有超出该词句的应有含义范围,或者说仍在该条文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范围之内,因此也没有超出一般国民的预测可能性。

(2)缩小解释,是法律条文的字面通常含义比法律的真实含义广,于是限制字面含义,使其符合法律的真实含义。

(3)当然解释,即刑法规定虽未明示某一事项,但依形式逻辑、规范目的及事物属性的当然道理,将该事项解释为包括在该规定的适用范围之内。

(4)历史解释,是根据制定法律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刑法发展的源流,阐明法律条文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另外还有反对解释,补正解释,体系解释等。

根据解释的自由度

1、狭义解释:狭义解释,又称严格解释,强调法律条文字面上的含义,严格地理解与把握整个法律的精神,较少解释的自由度。普通法系国家,特别是英国,倾向于狭义解释

2、广义解释:广义解释称较自由的解释,强调不拘泥于文字的、比较自由的解释。一般法官尊重立法者原意,不愿违背法律条文规定,但在一些特殊社会条件下(如社会矛盾激化、发生危机、对外战争等)会作出改变法律字面含义,甚至改变立法原意的解释。民法法系国家较倾向于广义解释

THE END
1.重磅解读,两高最新司法解释详解数据分析本文解读了两高最新司法解释,涵盖了司法解释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各个领域的影响。通过深入剖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司法解释的精神实质,以便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的法律问题。摘要两高最新司法解释,一文掌握其核心内容。关于两高http://ppdjl.com/post/612.html
2.刑法相关的司法解释有哪些法律常识在线法律知识查询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不再核准类推案件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法时间效力规定若干问题的解释》,载于1997年《司法文件选》第11期第9-10页。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载于1997年《司法文件选》第12期第39页。 https://www.lawpa.cn/changshi/656680.html
3.司法解释的效力和法律一样吗导读: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如果您目前正面临着司法解释的效力和法律一样吗,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的效力有什么区别问题没办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中整理的一些法律知识来找到答案。https://www.64365.com/zs/1760125.aspx
4.法律解释权和司法解释权有什么区别?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属于司法解释。在法律位阶上,立法解释高于司法解释,当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相冲突时,https://www.gaodun.com/ask/1170089.html
5.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的区别律师普法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的区别 普法内容 1、解释主体不同:全国人大常委会属于立法机关,其作出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而“两高”属于最高司法机关,其作出的解释属于司法解释。 2、解释效力不同:作为立法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而“两高”的解释属于司法解释,是工作层面的,其解释效力要低于立法解释,不https://www.110ask.com/tuwen/233926655475185290.html
6.试述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二者效力区别解释被直接引用成为判决书的依据,这实际上说明司法解释和最高法院的案例(判例)对司法审判实践的指导作用在逐步加强,司法解释的效力已经 高出了行政规章的效力等级,这是世界两大法系融合的共同趋势和符合现代法律制度发展方向和国际习惯的。司法解释的适用不仅仅限于司法审判过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17/0514/21/42776273_653848380.shtml
7.法考必考知识点之财产犯罪(二)(五)法律解释要点 1.司法解释 第5条第1款诈骗未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为诈骗目标的,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定罪处罚。 第6条诈骗既有既遂,又有未遂,分别达到不同量刑幅度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达到同一量刑幅度的,以诈骗罪既遂处罚。 第8条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同时构成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的,https://www.yoojia.com/ask/17-11647182079535894870.html
8.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问题研究例如,在最高法院每年4期的公报中,1992年度的公报就载有16项司法解释[②a]。 在理论研究方面,自50年代以来,法律解释一直是法学理论学科中的一个分支问题。但是,从90年代前的研究状况看,该问题包含的内容比较单薄,主要涉及概念、意义、原则和分类等,相关的解说也谈不上透彻。近几年来,适应法制实践的需要,研究者http://www.iolaw.org.cn/global/en/new.aspx?id=13739
9.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法律解释方法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法律解释活动也随着法制建设的进程而不断发展。在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通过的《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第7条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有权制定并解释国家的法律。”由此表明了党和政府对法律解释活动的重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就开始展开了司法解释活动。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901
10.法律解释学(豆瓣)法律解释学的体系 二、法律解释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 法律解释概述 第一节 法律解释概述 一、法律解释的概念和特征 二、法律解释的作用 三、法律解释与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的关系 第二节 法律解释的主体和对象 一、法律解释的主体主要是法官 二、法律解释的对象 第三节 法律解释的目标 一、法律解释目标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6006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