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责任制度常识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将于同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新合同法)是我国民事立法史上的一个创举。这部法律无论在外部结构还是具体内容乃至法律术语、名词概念以及所用语言上,都体现了我国民事立法在指导思想上的成熟和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具体在违约责任制度方面,也同样显示了这部法律的优秀素质。

一、违约责任制度概述

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因违反合同约定的义务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违约责任制度在合同法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通常认为,合同是当事人自由意志的结果,合同法中的核心应当是“合意”。基于合意(即有理性人的自由选择),在特定的法律主体之间产生一定的民事权利义务,对此“合意”,合同当事人应当恪守。因为此,《法国民法典》第1134条作了一个几乎是至理名言的规定:依法缔结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之间具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当事人之间的自由意志之所以具有了法律的效力,那是因为有“违约责任制度”在对合同当事人约定的权利义务的实现提供着切实的保障。这种保障对违约方来讲,是一种抑制或制裁;对非违约方来讲,则是救济或保护。大陆法系国家的合同法站在“制裁”的角度,称这种保障为“违约责任”;英美法系国家的合同法站在“保护”的角度,将这种保障称为“违约救济”。立足点不同,反映不同法系立法者追求的目的有区别,但司法实践中结果无大异。

违约责任与合同义务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责任是以义务的存在为前提的,是义务不履行导致的结果,如果义务不曾存在或被宣告无效或者被撤销,则一般不发生违约责任问题;另一方面,违约责任是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国家强制债务人履行债务和承担法律责任的表现。也就是说,一旦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则债务在性质上就转化为一种强制履行的责任。强制履行从表面上看,仍是继续履行原债务,但实际上已不同于原债务,因为强制履行已不仅仅是对债权人的责任,它也是对国家应承担的责任。由此可见,责任与债务相比较,包含了国家的强制性。换句话说,责任的实现不以违约当事人的意思为转移,不论违约方是否愿意,均不影响责任的构成。(注:王利明、崔建远:《合同法新论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55页。)就债务本身来说,虽然也具有一定的拘束力,但是债的效力必需借助于体现国家强制性的责任制度,才能得以实现。单纯的债务本身,并不具有责任制度所体现的国家强制力,债权能否实现,看债务人的信用。

总之,违约责任与合同债务是两个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债务是责任发生的前提,责任则是债务不履行的后果。

在违约责任的构成上,大陆法系传统的法律与理论,都认为应具备四个要件:违约行为、损害事实、违约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违约人主观上的过错。(注:王利明、崔建远:《合同法新论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84页。)但在奉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英美法系合同法中,关于违约责任的构成,实际上只需要一个要件:即违约行为的存在。(注:王军:《美国合同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19页。)事实上,在除了“赔偿损失”之外的大部分责任方式中,甚至都不需要证明损害的存在。

违约责任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责任,与其他法律责任比较具有如下特征:

(1)违约责任是民事责任的一种形式。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因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合同约定的义务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我国《民法通则》第六章“民事责任”就包含了两种责任,即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可见,违约责任不仅是合同法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事责任制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违约责任是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约定义务所产生的责任。这是违约责任不同于其他民事责任的重要特点。这个特点包含两方面意思:其一,违约责任的产生以合同义务的存在为前提,有义务就存在责任的可能性,没有义务,就根本谈不上责任;其二,违约责任以合同当事人不履行义务为条件,有效合同约定的义务与法律规定的义务一样,合同当事人必须履行,否则,就会产生违约责任。

(3)违约责任具有相对性。违约责任只能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产生,合同关系以外的人不负违约责任。也就是说,合同当事人不得为他人设定合同义务,他人当然没有违约的可能性,从而也就不存在负违约责任的问题。

二、新合同法中违约责任制度的主要内容

1.违约形态

2.责任方式

(1)实际履行:第109条规定,关于金钱债务,必须实际履行;第110条规定,关于非金钱债务,特殊情况不适用实际履行。这些特殊情况包括: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债务的标的不适合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page]

(2)赔偿损失:第112条规定,实际履行或采取补救措施后,如果对方还有损失,应赔偿。根据第113条的规定,赔偿的范围包括违约所造成的所有损失,该损失中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约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即应遵守“合理预见规则”。

(3)支付违约金:第114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金,也可以约定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但违约金不得过高或过低。

(4)执行定金罚则:关于定金的问题,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具体规定执行;如果当事人同时约定有违约金和定金的,只能选择其一执行。

(5)其他责任方式:第111条规定,违约方在履行合同义务时因为质量不符合约定,首先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责任方式的,非违约方可根据标的性质及损失的大小,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价等违约责任。

3.免责事由

第117条、第118条规定,只有不可抗力方可免除合同当事人的违约责任,但不履行合同的一方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并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4.其他

(1)防止损失扩大规则:第119条规定,非违约方不可坐视损失扩大,应当采取措施而未采取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主张赔偿。为防止损失扩大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违约方承担。

(2)因第三人原因而违约:第121条规定,因第三人方面的原因而违约,不是免责理由。

(3)责任竞合:第122条规定,当发生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时,受害人可以选择适用的法律。

三、新合同法关于违约责任的新规定

(一)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

根据新合同法第107条及其后面一系列条文的规定,违约责任实行的是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

1.现行法中的规定。现行《经济合同法》第29条规定的是过错责任:“由于当事人一方的过错,造成经济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违约责任,如属双方的过错,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别承担各自应负的违约责任。”《民法通则》以及《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等施行的是无过错责任。(注:有学者认为,《民法通则》关于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规定得有些含糊,条文中虽然没有使用“过错”字样,但规定的具体制度中含有过错的含义。-参见王利明、崔建远合著的《合同法新论总则》。)

2.确立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经过。在新合同法的起草过程中,专家起草的建议草案中规定为过错责任,采用的是“过错推定”的表述,即“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债务或者履行不符合法定或者约定条件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但当事人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理由主要是:大陆法系的民法关于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大都采用过错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却并不要求非违约方证明违约方有过错,而是在查明有违约的事实时,即推定违约方有过错,如果违约方能够证明自己对于违约没有过错的,方可免其违约责任。另外一个理由是,将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规定为过错推定以与侵权中的过错责任相区别,后者应当由受害人证明侵权人的过错,否则免责。

到1995年4月全国人大法工委在讨论建议草案时,有人建议对于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应更进一步,删除表述过错推定的那句话:“但当事人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使违约责任成为无过错责任或称严格责任。这个建议被采纳,此后的草稿一直坚持了下来直到正式文本。

3.将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规定为无过错责任的主要理由有:

(1)在现行的合同法律中,《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都已经确立了无过错责任。前者第18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即违反合同的,另一方有权要求赔偿损失或者采取其他合理的补救措施。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后,尚不能完全弥补另一方受到的损失的,另一方仍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后者第17条有基本上相同的规定。看来,将违约责任定义为无过错责任在我国的合同法历史上是有先例的,并非新合同法的首创。

(2)在国际商业交往规则中,大多采取无过错责任原则。英国法院通过帕拉代恩诉简和阿利恩(Paradinev.Jane,Aleyn,1647)一案,确立的违约责任就是严格责任。该案中,一农民耕种一地主的土地,按照约定该农民按期应交纳一定的地租,案发这一年,由于普鲁特亲王率领的军队占领了这块土地并将该农民从这块土地上驱逐了出去,致使该农民无法耕种,自然颗粒未收,从而不能交纳地租。地主诉诸法院,农民败诉。此案确立的违约责任是十分严格的,即使发生不可抗力都不得免责。正如该判例的判决中所述:“在该当事人依其自己的合同为他自己设定了一种义务或责任时,他就有义务完成它,只要他能够做到,不管存在什么样的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的意外事件,因为他本可以通过在合同中作出规定而不在这种情况下承担义务。因此如果承租人答应修理房子,尽管该房子被雷电焚毁了或者被敌对者拆掉了,他仍然应该修复它。”后来英美合同法在发展过程中,对不可抗力以及当事人约定的免责事由逐步给以承认。到今天为止,英美合同法依然奉行无过错的归责原则。

由于英美尤其是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在联合国及其他经济贸易组织制定有关国际间经贸交往规则时,不同程度地要受到英美法的影响。从比较法学者的立场看,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被其他国家继受,通常有两个关键性的因素:即力量问题和质量问题。(注:(德)K茨威格特、H克茨:《比较法总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84页。)对于英美法的质量,只有英美法系自己的律师和法官十分欣赏,尤其是律师,英美法系的学者倒比较冷静,甚至英国一位学者约翰奥斯汀在对民法及其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后,他声称,他作为英国法律家,将离开英国前往大陆学习法律,乃是“逃避动荡与黑暗的帝国而走向一个相对来说是秩序与光明的世界”(注:(德)K茨威格特、H克茨:《比较法总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84页。)。而对于英美法的力量,现今国际形势有目共睹。总之,无论是质量问题还是力量问题,客观事实是:国际间经济贸易交往统一规则中,带有许多英美法的制度,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就是其中的一个例证。[page]

(3)无过错责任具有独特的优点。其优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方便裁判;二是增强合同责任感。前者,无过错责任的逻辑是只要违约就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即责任构成仅以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为要件,被告免责的可能性仅在于能否证明有免责事由的存在。无论是不履行(包含不适当履行)还是免责事由,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证明其发生与否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过错属于当事人主观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证明和判断都有较大的困难。从节约诉讼成本和方便裁判上看,无过错责任优越于过错责任。后者,实行无过错责任,将违约行为与违约责任密切结合起来,有利于促使当事人严肃对待合同。一旦发生违约行为,就会产生违约责任(除非有免责事由),可以避免在过错责任原则下违约方总是企图寻求无过错的理由以逃避责任的现象。

(4)无过错责任更符合违约责任的本质。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共同构成民事责任的体系,但二者之间有本质上的区别。侵权责任一般发生在预先不存在联系的当事人之间,他们相互间没有意思联络,更谈不上有什么权利义务方面的约定。如果说他们之间存在有权利义务关系的话,那就是法律规定的任何人都负有不得损害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的义务,否则就应承担侵权责任。这是出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善良风俗的要求。严格说来,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市场经济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为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而从事各种行为,发生权利冲突在所难免,而这种冲突有时是不正当的,即违反法律的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危及到他人利益;而有些冲突则是合理的,即追求自己最大化利益时无意识地冲撞了他人。如果对所有的冲撞都要负法律责任,社会的发展就可能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在侵权法领域,应当奉行过错责任原则。这里的逻辑是既然权利冲突是广泛存在的,损害的发生是难以避免的,法律上要求侵权行为人承担责任就不应仅以损害发生为前提,还应以侵权人的主观过错为归责事由,以惩恶扬善。

但违约责任不同,违约责任以有效的合同存在为前提,而该合同存在于预先有密切联系的当事人之间。他们预先通过自愿协商,建立了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确立了彼此间的权利义务。此权利义务完全是当事人自己选择的,当然符合各自的意愿和利益。如果违反,不管主观状态,都应当承担违约后果。实际上违约责任可以说是从合同义务转化而来,本质上出于当事人双方的约定而非法定。换句话说,有效的合同相当于当事人为自己制定的法律,法律确认合同具有约束力,在一方不履行时追究其违约责任,不过是在执行当事人的意愿和约定而已。

总之,在侵权法领域,不侵害他人财产权和人身权的义务是法定的,所以,当侵权人主观上具有过错时才使其承担侵权责任,就具有合理性和说服力;而在合同法领域,合同义务是合同当事人自己约定的,所以,只要违反义务就应当承担违约责任,这也就具有了充分的合理性和说服力。

(二)预期违约制度的引进

根据英美合同法,如果合同的任何一方预期违约,另一方可以将这种毁弃视为现实发生的对合同的重大违反,并立即就毁约方所许诺的履行的整个价值提起诉讼。

预期违约制度的目的是:使受害方提前得到法律上的救济,防止其蒙受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比如,为了就即将到期的履行进行准备而蒙受的损失;或者,在得知对方毁约后不得不继续自己一方的履行,从而蒙受损失;或者,等合同规定的履行期到来再采取行动,从而丧失了与他人进行交易的机会。

2.预期违约的适用场合

根据英美合同法,如下情况下可以适用预期违约:

这样看来,英美合同法中“事实上的预期违约”更接近于大陆法系的“不安履行抗辩”。但他们存在明显的区别:

(2)适用的范围不同。行使不安履行抗辩权,主要适用于对方财产在订约后明显减少并有难为对等给付的可能;而预期违约适用的范围较广,不仅适用于对方财产明显减少的情况,也适用于债务人经济状况不佳、商业信誉不好、在准备履行以及履约过程中的行为或者债务人的实际状况表明债务人有违约的危险等情况。在新合同法中,第68条关于不安履行抗辩规定了具体的适用情况,而在第108条的预期违约中,规定得相对笼统。

3.相对方(即非违约方)可采取的救济措施

(2)解除合同后可获得的其他救济。依据《统一商法典》第2—610的规定,当一方预期违约时,相对方有权“寻求任何违约救济”,即在实际违约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的救济在预期违约中一样可以获得。

(3)减轻损失的义务。根据美国多数州法院的判决,当一方预期违约因而相对方有权获得救济时,他应当及时地主张这些救济,比如解除合同、停止履行、请求赔偿损失等。相对方主张救济时的延误一般不会使他失去获得救济的权利,除非他已经要求预期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义务。然而,他将无权就这一拖延所导致的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要求获得赔偿,因为相对方有义务减轻损失。

应当看到的是,新合同法引入了“预期违约”制度的名称,而没有引进预期违约制度的内容,实践中任何运作,一定得仰仗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三)合理预见规则的确立

1.问题的提出

在违约责任的各种形式中,最常见的是损害赔偿。一般说来,损害赔偿以全部赔偿为原则,即损失多少,赔偿多少。现代合同法都将损失界定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部分,前者是因违约而造成的现有财产的减少;后者是指因违约而导致的可得利益的丧失(有人不同意将间接损失简单地等同于可得利益丧失)。但实践中如何确定损失数额,尤其是如何界定间接损失,这是一个很复杂从而也很有趣的问题。

探讨这个问题,需要与违约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联系起来。违约责任构成要件中,这个因果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与违约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损失,才是违约方应赔偿的损失。但按照一般逻辑推理,在两个事物之间找因果关系,并不困难,只要有因果关系的损失,违约方就应当赔偿的话,实践中就可能发生损失无限扩大的情况,为此,西方的合同法及合同法理论创立了“合理预见规则”,即违约方在订约时已经或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将会发生的损失,才是他应当赔偿的损失。[page]

2.“合理预见规则”的起源

合理预见的理论最早由法国学者波蒂埃(Pothier)在其1761年出版的《论债法》一书中提出,并为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采纳。该法典第1150条规定,“如债务的不履行并非由于债务人的诈欺时,债务人仅就订立契约时所能预见或可预见的损害和利益负赔偿的责任。”该规定主要是为了限制第1149条所提及的损害赔偿应包括“债权人所受现实的损害和所失可获得的利益”。不过第1150条的规定仅适用于非诈欺性的不履行。

英国合同法于1854年通过英国理财法院审理的“哈德勒诉巴克森德尔”(Hadleyv.Baxendle)一案正式确立“合理预见规则”。此案中的原告在英国的格洛斯特经营磨坊生意,被告在同一地区经营运输业。一天,原告磨坊的蒸汽机上的曲轴突然断裂,该磨坊不得不停止工作。这种机轴的制造商在格林威治。于是,原告只能把那根断裂的机轴作为样品送到被告那里,请被告把它运到格林威治。该雇员告诉被告的职员:磨坊现在已经停工,这个机轴必须马上送走。同时他还问:新的机轴什么时候可以拿到得到的回答是:如果能在某一天中午12点之前把机轴送来,第二天就可以送到格林威治。第二天上午,原告让人把旧机轴送到了被告那里,并向被告支付了2英镑4先令的运费。然而由于被告的疏忽,该机轴没有马上送往格林威治。结果,该磨坊的工作延误了几天。原告提起诉讼,要求被告赔偿被告的疏忽所致的误工引起的损失。

主持审理这一案件的巴伦阿尔德松男爵(BaronAlderson)在判决书中说:当两个当事人订立了一个合同,其中一方违反了该合同时,另一方应当获得的损害赔偿应是可以被公平地和合理地认为是对自然地发生的损害的赔偿,即按照事物发展的通常过程产生于这一违约本身的损害的赔偿;或者应当是可以被合理地假定,在当事人双方订立合同时已经在他们的预料之中的作为违反该合同的很可能发生的结果的损害的赔偿。该法官接着指出:在这一案件中,原告的雇员告诉被告的职员的全部情况并不能使被告意识到,在运输机轴的过程中发生延误会使该磨坊不能继续获得利润;这样的延误作为一种特殊情况所导致的这样一种结果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是不会发生的。因此,原告蒙受的利润损失不能被合理地看作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本来可以公平地和合理地预料到的违约的后果。

对此规则,美国《第二次合同法重述》第351条作了如下的概括:

(1)如果在合同订立时,违约方没有理由预见到所发生的损失是违约的很可能发生的结果,损害赔偿金就不能获得。

(2)在以下情况下,损失可以作为违约的很可能发生的结果而被预见到:

A.该违约是在事物发展的通常过程中发生的;或者

B.该违约不是在事物发展的通常过程中发生的,而是特殊情况发展的结果,但该违约方有理由知道该特殊情况。

美国学者格兰特吉尔莫(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在其爆炸性的论著《契约的死亡》一书中指出:“自1854年这一判决以来的100多年里,哈德勒诉巴克森德尔案的简练公式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又说:“哈德勒诉巴克森德尔一案仍然是,而且也许将永远是法哲学领域一颗不落的星。”(注: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3卷,法律出版社1995年10月第1版,第243页,第269页。)

3.新合同法规定的合理性

将预见性作为判断因果关系以及赔偿数额的重要标准,具有充分的合理性。一方面,从交易的现实需要看,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交易活动十分繁荣,各项交易形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网络,一项交易的落空,常常会影响到其他交易活动的正常进行,在某些情况下,对于某些交易活动的当事人来说,合同本身不具有社会公开性的特征使得他不可能知道其合作的伙伴与他人之间订立的合同关系的内容,也不知道其违约行为将会给第三人造成的各种损害,如果要他对所有这些损害都赔偿的话,必然使其负担过重的责任,从而影响其从事交易活动的积极性,法律制度如果对某一方过度保护,使对方承担过大的风险,结果会走向这个制度的反面;另一方面,可预见性理论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无过错归责原则产生的冷漠和生硬。虽然违约责任不以违约方主观上有过错为要件,但如果违约方不可能预见到的损失也由其赔偿,未免对原先的过错责任矫枉过正了,合理预见规则的确立无疑起到了将法律立于权利平衡的中间点这样一种关键性的作用。

4.注意事项

(1)“合理预见规则”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在英美合同法中成为一颗不落的星,那是因为有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法官和其他法律实务工作者在正确运用这个规则。新合同法引进了这颗星,该星到了我国之后,还能不能继续璀璨光芒,要看我们的法官和我们的律师。

(2)新合同法第113条第2款明定: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言外之意,就是不适用“合理预见规则”。

(四)责任竞合

1.责任竞合的概念

从民法角度看,竞合是指由于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而导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权利产生,并使这些权利之间发生冲突的现象。责任竞合是指某种行为同时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法律责任构成要件,从而使该行为人有可能承担两种以上的法律责任的现象。责任竞合既可能发生在同一法律部门内部,如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也可能发生在不同的法律部门之间,如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行政责任的竞合。新合同法第122条规定的是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问题。对于责任竞合,如果站在受害人(即权利人)的角度讲,因不法行为人的行为的多重性,使其享有因多重性质的违法行为而产生的多重请求权。此时,受害人通常不能得到重复救济,而只能选择其中一种请求权以期补救。

2.责任竞合的特点

(1)责任竞合是因为某个违反义务的行为而引起。一般说,有义务的存在,就存在不履行义务的可能,从而存在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一个不法行为同时违反了两个以上的义务,产生两个以上的法律责任,就是责任竞合。若行为人实施了两个以上的行为,违反了两个以上的义务,从而应承担两个以上的法律责任,这种情况不是责任竞合。

(2)某个违反义务的行为符合两上或两个以上的责任构成要件。这就是说,行为人虽然仅实施了一个行为,但该行为同时违反了数个义务,并符合法律关于不同责任的构成要件的规定,由此使该行为人承担一种法律责任还是多种法律责任,需要在法律上给一个明确的答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行为自身的复杂性,也可能是因为法律本身的交叉规定。原因不同,不影响责任竞合的形成。[page]

(3)数个责任之间相互冲突。这种冲突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行为人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在后果上是不同的,如侵权责任和刑事责任;二是指两个以上的法律责任既不能相互吸收,也不应同时并存,如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新合同法第122条规定的是后一种意义上的责任竞合。

(1)责任竞合不同于法律规范冲突。后者是指两个同样有效的法律规范都适用于同一事件时,彼此之间在内容上相互矛盾。如果发生责任竞合,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选择所适用的法律,而发生法律规范冲突时,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修改和完善法律。

(2)责任竞合不同于多个违法行为产生的多种法律责任。因为在后一种情况下,就根据每一个行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不同的责任即可。

(3)责任竞合不同于责任聚合。后者是指不法行为人实施某一种违法行为,将依法承担多种责任,受害人亦将实现多项请求权。例如,某人的行为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害,行为人应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多种责任形式。在责任聚合的情况下,使行为人承担多种形式的法律责任,乃是法律为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制裁不法行为人而特别作出的规定,当然如果不同的责任形式之间是相互排斥、不能并存的话,也可发生责任竞合的问题。例如,行为人不法占有他人财产后造成财产的毁损灭失,应使行为人以替代的实物返还财产,还是应以金钱作出全部赔偿,两种责任是相互排斥的。在此情况下,应按责任竞合处理。

3.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构成了民事责任的体系。他们之间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的区别。然而民事关系的复杂性、民事违法行为性质的多重性,使这两类基本的民事责任经常发生竞合。责任竞合的根本原因是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的关系复杂。

(1)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的根本区别

这两种不法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不法行为人与受害人之间是否存在合同关系;不法行为违反的是约定义务还是法定义务;侵害的是相对权(债权)还是绝对权(物权和人身权)。

(2)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的联系

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区别都是相对的,同一违法行为常常具有多重性质、符合合同法和侵权法中不同责任的构成要件。举例来说:

A.合同当事人的违约行为,同时侵犯了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义务,包括保护、照顾、通知、忠实等“附随义务”或其他法定的不作为义务。

B.在某些情况下,侵权行为直接构成违约原因,即“侵权性违约行为”,如保管人依保管合同占有对方的财产并非法使用,造成财产毁损灭失。

C.同时,违约行为也可能造成侵权的后果,即“违约性的侵权行为”,如供液化气的部门因违约中止供气,致使对方当事人财产和人身遭受损害。

D.在产品责任事故中,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竞合就更常见。

(3)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

责任竞合并不能抹煞两类责任之间的区别,也不应导致两类责任制度的完全融合。具体讲,这两类责任的主要区别在于:

A.归责原则不同。合同责任奉行无过错责任;侵权责任以过错责任为原则,在法律有明文规定的情况奉行无过错责任或者公平责任。

B.举证责任不同。在合同之诉中,非违约方不负举证责任,而违约方必须证明自己的违约是因为存在不可抗力或出现了合同中约定的免责事由;而在侵权之诉中,侵权行为人通常不负举证责任,受害人必须就其主张举证。在有些情况下,实行举证责任倒置,但这毕竟是特殊现象。

C.责任构成不同。在违约责任中,只要存在违约行为,不管违约人主观上有无过错、不管违约行为是否造成损失,都不影响违约责任的构成;在侵权责任中,损害事实是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成立的前提条件,无损害事实,便无侵权责任。

D.免责条件不同。在违约责任中,除了法定的免责事由即不可抗力以外,合同当事人还可以事先约定不承担责任的情况(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责任除外);在侵权责任中,免责条件或原因只能是法定的,当事人不能事先约定免责条件,也不能对不可抗力的范围事先约定。

E.责任范围不同。合同责任主要是财产损失的赔偿,一般不包括对人身伤害的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但包括可得利益的丧失,只是法律常常采取“合理预见规则”限制之;侵权责任不仅包括财产损失的赔偿,也包括人身伤害和精神损害的赔偿,但通常不包括可得利益的丧失。

由于这两类责任在法律上存在如此重大的差异,因此对两类责任的不同选择将极大地影响到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换言之,是依合同法提起合同之诉还是提起侵权之诉,将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的竞合现象是伴随着合同法和侵权法的独立而产生的法律现象,其存在既体现了违法行为的复杂性和多重性,又反映了合同法与侵权法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的关系。责任竞合不可避免,重要的是如何处理。

4.对责任竞合的处理

责任竞合问题是民法中不可避免的,所以各国民法的立法者、司法者、理论研究工作者都在为解决此问题作种种尝试。尝试结果因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而不同:

(1)不承认竞合制度。以法国法为代表。法国法认为,合同当事人不得将对方的违约行为视为侵权行为,只有在没有合同关系存在时才产生侵权责任。在法国,每一个双重违法案件首先要确定是否与有效的合同有关,然后才决定法律适用。

(2)承认竞合和选择请求权制度。以德国法为代表。德国法认为,合同法与侵权法不仅适用于典型的违约行为与侵权行为,而且共同适用于双重违约行为。受害人基于双重违约行为而产生两个请求权,受害人可以提起合同之诉,也可以提起侵权之诉。如果一项请求权因时效届满而被驳回时,还可以行使另一项请求权(如果这项请求权仍有效的话)。

(3)有限制的选择诉讼制度。以英国法为代表。根据英国法,如果原告属于双重违法行为的受害人,则他既可以获得侵权之诉的附属利益,也可以获得合同之诉的附属利益。“我们的法律中最基本的观点是,根据原告的选择,同一违法行为既可以成为合同之诉的诉因,也可以作为侵权之诉的诉因。尽管这两种诉讼形式所带来的后果可能并不完全一样,但如果认为这两种赔偿责任必然相互排斥则是错误的。”然而英国法上对责任竞合的处理原则实际上与德国的竞合诉讼制度有着极大的区别。英国法认为,解决责任竞合的制度只是某种诉讼制度,它主要涉及诉讼形式的选择权,而不涉及实体法请求权的竞合问题,不仅如此,英国法对于上述选择之诉原则还规定了严格的适用限制:比如,选择之诉的当事人必须存在于有偿合同关系中;合同当事人以外的人不可以提起选择之诉;当事人疏忽行为和非暴力行为在造成经济损失时(如房主切断房客电源、雇主未按约定向工人提供梯子造成其伤害等),不构成一般侵权行为(倾向于适用合同之诉)。[page]

法国一个比较法学者托尼威尔针对不同国家对责任竞合的不同处理方法,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他把这种情况比作“发放通行证”。他认为,法国法的作法是,原告只有一个通行证,并且通行的途径是既定的;德国法的作法是,原告有两个通行征,而且可以自由选择,选择好一个通行证之后,万一走不通,还可以回来选择另一个通行证;英国法的作法是,原告可以有两个通行证,但在入口处必须交出一个,有时,法律还指令他必须交出哪一个。这样看来,我国新合同法给了原告两张通行证,但是两张通行证在法官的手中还是在原告的手中,选择了一个之后,万一走不通,还是否可以回来再使另一张,从新合同法第122条中看不出来,需要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笔者认为,根据我国目前私权保护力度和合同法的基本精神,应奉行德国例。

总之,新合同法对违约责任的规定,与对其他制度的规定一样,突出两点:一是当事人的自由意愿,标榜私法自治;二是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以显示对法官的信任。

THE END
1.法律法规我的100条守则之旅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法律法规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由无数条规则和规定构成的网络中,我们有时甚至不自觉地遵守着它们。今天,我要带你一起走进这100条法律法规的世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一些。 1. 安全第一 在我出生的地方,每个家庭都会教育孩子们:安全第一。这背后隐藏着https://www.gntpr.com/ke-pu-wen-zhang/80550.html
2.法律小常识百问解析法治生活的智慧指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无论是个人之间的纠纷,还是与公共事务相关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来处理。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了解法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本文将通过提供100条关于法律小常识的问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 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56538.html
3.百问法律深入解析100条法规的奥秘在现代社会,法律法规是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基石。它们不仅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也保障了公民权利、保护了合法权益,维护了国家安全与秩序。其中,“100条法律法规”这一概念,是指一系列对公众生活有着重要影响的法律规定,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完善的法律体系。 首先,https://www.qmso18vkw.cn/jun-lei-zi-xun/226903.html
4.法律法规百科全书100条让你笑到停不下来在这个充满智慧与幽默的法律世界里,我们将带您一探究竟,揭开那些看似严肃但其实非常有趣的法律法规。从禁止吃东西跳水坑的古老命令,到规定洗澡时不能唱歌的现代规定,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不要犹豫,让我们一起开启这场关于“100条让你笑到停不下来”的冒险之旅! https://www.6vjxuc8a1.cn/xing-ye-dong-tai/450419.html
5.良法善治你的宪法知识锦囊,请收好!-2024-12-04 10:46 来源: 法治网 深度阅读 尊宪崇法|弘扬宪法精神,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 [详细] 跟着总书记读“典”学法|六尺留芳 [详细] 相关新闻中国海警依法驱离日非法进入我钓鱼岛领海船只 应急管理部派出工作组,赶赴深圳 安徽省蚌埠市教育局直属学校2025届冬季“校园招聘”公告 最新解答!http://www.bbnews.cn/p/85892.html
6.普法强基·宪法宣传周这些身边事,宪法有规定→普法强基 · 宪法宣传周 | 这些身边事,宪法有规定→来源:勐腊县司法局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4-12-09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 景洪市人民政府 勐海县人民政府 主办: 勐腊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勐腊县电子政务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5328230030 ICP备案号:滇ICP备14004378号-1 联系电话:0691-8161029 https://www.ynml.gov.cn/sfj/14713.news.detail.dhtml?news_id=1502315
7.法律法规别被这些100条绕晕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法律法规的名称,比如《宪法》、《民法典》等,这些都是我们国家重要的法律文件。它们规定了我们的权利和义务,也是社会治理的一种基础。但有没有想过,每一条法律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意义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100条法律法规背后的故事。 https://www.cudua.com/rou-zhi-pin/921814.html
8.你是“明白人”吗?这些知识务必知道→法治普法法律昆明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执法处 处长 胡蓓:“主要目的是让广大市民进一步地了解我们宪法,包括学习我们宪法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通过体验式、互动式的方法来让大家参与到一个学法、用法的氛围里面。学会一些应急的知识和生活的一些小常识,让更多的老百姓知法、学法、用法、懂法、守法,营造我们的一个法治环境,提升广大市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JF84VR0552SO56.html
9.法律小常识100条问答解密法律迷雾法律小常识百问在日常生活中,法律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守护者。然而,很多人对法律知识了解不多,这就可能导致一些轻率的行为,最终遭受不必要的打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我们的法律常识。今天,我将为您提供一系列关于“法律小常识100条问答”的案例,让您在面对各种问题时能够更加从容。 https://www.msv8oom8y.cn/tu-pian-zi-xun/378868.html
10.法律小常识100条问答解锁法律世界的门扉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法律小常识100条问答是了解并掌握基本法律知识的宝贵资源。通过这些问题和答案,我们可以快速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避免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必要的麻烦。 个人权利与义务 法律小常识100条问答中的许多问题涉及到个人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权益,以及如何合法地维护它https://www.zhanseog.com/ke-pu-dong-tai/436776.html
11.法律小常识100条问答解开生活中的法律谜题简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法律问题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你知道吗?如果你对邻居的噪音感到不满,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来解决呢?或者,如果你购买了商品发现有质量问题,该如何要求退换货?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 要想应对这些疑惑,我们需要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以下是关于“法律小常识100条问答https://www.gvc8vf4gh.cn/jun-lei-zhi-shi/187647.html
12.法律小常识100条问答法律知识普及日常生活应用法律小常识100条问答法律知识普及日常生活应用 1. 法律知识的重要性有多大? 在我们平凡的日子里,虽然可能不会经常遇到法庭,但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对我们来说却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合同签订时,我们需要知道哪些要素构成有效合同,这样才能保护自己的权益。在处理家庭事务时,理解继承法和婚姻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https://www.f3kg3td6j.cn/jun-lei-zi-xun/451701.html
13.粉笔课堂2021.11.18 16:00 - 16:20 张月亮 - 【第40季-常识】行政执法卷非法律题 2021.11.18 16:00 - 17:30 魏倩- 【第34季-判断】江苏差异题老师介绍 唐宋 粉笔公考数资优质讲师 粉笔公考数资优质老师。 始终以生动有趣、激发学生思维为教学宗旨,课堂氛围轻松融洽,广受学员好评。授课重点突出,能够及时总结拓展,https://www.fenbi.com/spa/pwa/lecture/21293/14
14.100条法律小知识科技快讯网上有关“100条法律小知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100条法律小知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法律主观: 十条日常法律小常识值得收藏 第一条写合同或让他人打 欠条 ,务必在对方落款名字后面让写上 身份证 号码,否则,后果你懂的。 第二条给人http://www.008games.com/news/85672/
15.法律小常识100条问答跟着我来解析这些小秘密法律小常识100条问答跟着我来解析这些小秘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你知道吗?以下面这100个问题和答案中的任何一个,你可能就能避免一次不必要的误解或麻烦。 什么是法律? 回答:法律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而制定的规则和规定。https://www.nwifujzth.cn/xue-shu-bao-gao/205124.html
16.法律小常识解锁法律智慧100个问答让你掌握法律基础简介解锁法律智慧:100个问答让你掌握法律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法律的影子无处不在。从购物到租房,从工作到出行,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涉及到法律问题。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了解这些法律知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法律小常识100条问答》成为了许多人的必备宝典。 1. 我是否有权要求退货? 如果您购买的https://www.n9xnw0daq.cn/jun-lei-zhi-shi/358528.html
17.法律小常识解锁法律智慧100个问答引领你走进法庭解锁法律智慧:100个问答引领你走进法庭 在日常生活中,法律问题随处可见,从合同纠纷到侵权责任,再到刑事案件,每一个环节都可能触发一场法律战役。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了解法律的复杂性和深度是很困难的。《法律小常识100条问答》就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而诞生的,它https://www.oqjabrjjyc.cn/zheng-ce-fa-gui/346180.html
18.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第一学段,采用实物图片、卡通形象、儿歌等形式为主,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摆一摆、数一数等操作活动,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通道的刺激,力求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学段,伴随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更多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抽象图片、图形、表格、图文等呈现方式;第三学段,随着https://yun.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794545
19.2024年“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总结范文13篇为贯彻落实团中央等部委《关于开展“20__年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和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20__年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要求,为了进一步增强在校小学生的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我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了为期http://www.jiaoyubaba.com/jiaoxuezongjie/89805.html
20.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刑事法律常识100条小小姬松茸挑起杨家村集体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茨营镇杨家村委会瓦窑村小组姬松茸种植基地,普通大棚每年产值达6万元,而钢架大棚则达到9万元。这里的姬松茸产业正处于繁荣时期,大量的“小房子”养育着这些珍贵的食材。在采摘季节,姬松茸成为了村集体经济的支柱。 然而,在未开发姬松茸之前,这个村庄几乎是一片荒凉,没有任何集体经济。生活条件差到https://www.1lhyh3ij.cn/ke-pu-dong-tai/461489.html
21.幼儿法律法规活动方案10篇(全文)为加强学生对世界法律日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法律常识,促进他们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促进健康成长。结合我校教育实际,现就开展“法在我身边”法律日主题教育安排如下: 二、活动主题 法在我身边 三、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lp0whs6.html
22.法律常识知识库解析法律小问题大智慧在现代社会,法律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为社会秩序提供了保障,也为个人权益提供了保护。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这时候,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法律小常识100条问答》这本书就特别针对普通公众编写,是一本简单易懂、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料,它帮助我们了解和解https://www.y9zobb1w.cn/shu-cai-bai-ke/411713.html
23.法律小常识百问解析日常生活中的法律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从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到个人信息保护,再到消费者权益保障等。这些问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如果不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就可能导致一些不可预见的后果。本文将通过“法律小常识100条问答”这一框架,系统地介绍并解析这些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问题。 https://www.qtleqzhor.cn/xue-shu-huo-dong/44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