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这一方针强调了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重要性,同时也注重对各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与传承,以维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以及文化的共同繁荣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0年10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第三章管理和监督

第四章附则

第一条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三条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第四条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第五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条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

第七条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第八条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第九条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一条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

第十二条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批准。

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

第十四条下列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一)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

(二)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

(四)企业事业组织名称;

(五)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第十五条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六条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使用方言:

(一)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确需使用的;

(二)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的播音用语;

(三)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的;

(四)出版、教学、研究中确需使用的。

第十七条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一)文物古迹;

(二)姓氏中的异体字;

(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

(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

(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第十八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第十九条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第二十条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二十一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由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负责规划指导、管理监督。

国务院有关部门管理本系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第二十二条地方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管理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第二十四条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

第二十五条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由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组织审定。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不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使用语言文字的,公民可以提出批评和建议。

本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人员用语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的,有关单位应当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由有关单位作出处理。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干涉他人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1]

第二十八条本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是1999年5月12日由人事部、教育部等发布的文件,将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级六等,即一、二、三级,每个级别再分出甲乙两个等次,一级甲等为最高,三级乙等为最低.具体标准如下:

一级甲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汇、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测试总失分率在3%以内。

一级乙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汇、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偶然有字音、字调失误。测试总失分率在8%以内。

二级甲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基本标准,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少数难点音有时出现失误,词汇、语法极少有误。测试总失分率在13%以内。

二级乙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个别调值不准,声韵母发音有不到位现象,难点音较多,失误也较多,方言语调不明显,但有使用方言词、方言语法的情况。测试总失分率在20%以内。

三级甲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失误较多,难点音超出常见范围,声调调值多不准,方言语调较明显,词汇、语法有失误。测试总失分率在30%以内。

三级乙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失误较多,方言特征突出,方言语调明显,词汇、语法失误较多,外地人听其谈话有听不懂情况。测试总失分率在40%以内。

在考试评分中,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由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命题说话4个部分组成,满分为100分.其对应的分值及评分标准为:

THE END
1.国考常识判断常见题型必考题内容提示: 国考常识判断常见题型 第一部分 单选题0 (100 题) ) 1、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 )。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宪法 D、规章 【答案】:答案:D 解析: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https://www.doc88.com/p-97937892365517.html
2.中国法律形式与效力等级解析51CTO学堂本视频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法律形式及其效力等级,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等。强调了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至高无上地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效力次于宪法。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地方性法规由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https://edu.51cto.com/video/70440.html
3.干货积累丨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1、(单选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未成年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第一部针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专门性综合立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体现。下列关于该条例内容表述正确的有:①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NTMyNjk4NA==&mid=2247541244&idx=3&sn=17cf04d730bf37e027ab4eca474252df&chksm=e9e7fefb1dbbc96462e813c278ae0bd0e42b771fb04b9befcd7f1727a39719c214310d8719c9&scene=27
4.百条法律法规精解守护社会秩序的坚实基石在现代社会,法律法规就像一座座庞大的城墙,维护着每个角落的和谐与稳定。100条法律法规,是这一体系中的一部分,它们不仅规范了人们的行为,还为社会成员提供了一个公正、透明的环境。以下是对这些法律法规重要性的六点论述: 法律基础 确立社会秩序的根基。100条法律法规构成了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和人民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56508.html
5.条例和办法哪个效力高黄嘉律师精选解答律师解析 条例。条例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是对有关法律、法令作辅助性、阐释性的说明和规定。是对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一些重大事项的管理和处置作出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办法。是对有关法令,条例,规章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措施。 司法文书 6 https://mip.64365.com/tuwen/uejkt/
6.及轨道交通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查与专家论证实施办法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管理,规范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查、论证、审批、实施和监督管理,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对我市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以下简称安全专http://www.jnsgcjdz.cn/zcfg/jns/2017-04-24/342.html
7.关于印发《蚌埠医学院“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修订)》的第一条为更好地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党内监督制度,进一步提高学校科学民主决策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共安徽省委关于<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实施办法》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要求,结合学校实https://dwbgs.bbmc.edu.cn/info/1047/12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