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法实施的法律条例全文都有什么内容

第一条为了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法。

第三条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

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任何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第四条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以下简称__),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

第五条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__。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__。

第六条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以下简称机关、单位)管理本机关和本单位的__。

中央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管理或者指导本系统的__。

第七条机关、单位应当实行__责任制,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完善保密防护措施,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加强保密检查。

第八条国家对在保守、保护国家秘密以及改进保密技术、措施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

第九条下列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事项,泄露后可能损害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等领域的安全和利益的,应当确定为国家秘密:

(一)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二)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

(三)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秘密事项;

(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

(五)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

(六)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

(七)经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其他秘密事项。

政党的秘密事项中符合前款规定的,属于国家秘密。

第十条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绝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秘密级国家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第十一条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分别会同外交、公安、国家安全和其他中央有关机关规定。

军事方面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

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的规定,应当在有关范围内公布,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

第十二条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

机关、单位确定、变更和解除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应当由承办人提出具体意见,经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

第十三条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应当遵守定密权限。

机关、单位执行上级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需要定密的,根据所执行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确定。下级机关、单位认为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有关定密事项属于上级机关、单位的定密权限,应当先行采取保密措施,并立即报请上级机关、单位确定;没有上级机关、单位的,应当立即提请有相应定密权限的业务主管部门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公安、国家安全机关在其工作范围内按照规定的权限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

第十四条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的规定确定密级,同时确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第十五条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不能确定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的条件。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机关、单位对在决定和处理有关事项工作过程中确定需要保密的事项,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公开的,正式公布时即视为解密。

第十六条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在最小范围。

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能够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具体人员;不能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机关、单位,由机关、单位限定到具体人员。

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以外的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经过机关、单位负责人批准。

第十七条机关、单位对承载国家秘密的纸介质、光介质、电磁介质等载体(以下简称国家秘密载体)以及属于国家秘密的设备、产品,应当做出国家秘密标志。

不属于国家秘密的,不应当做出国家秘密标志。

第十八条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应当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变更。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的变更,由原定密机关、单位决定,也可以由其上级机关决定。

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变更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者人员。

第十九条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自行解密。

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审核所确定的国家秘密。对在保密期限内因保密事项范围调整不再作为国家秘密事项,或者公开后不会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应当及时解密;对需要延长保密期限的,应当在原保密期限届满前重新确定保密期限。提前解密或者延长保密期限的,由原定密机关、单位决定,也可以由其上级机关决定。

第二十条机关、单位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或者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或者有争议的,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第三章保密制度

第二十一条国家秘密载体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和销毁,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

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设施、设备中保存,并指定专人管理;未经原定密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不得复制和摘抄;收发、传递和外出携带,应当指定人员负责,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第二十二条属于国家秘密的设备、产品的研制、生产、运输、使用、保存、维修和销毁,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

第二十三条存储、处理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涉密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实行分级保护。

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国家保密标准配备保密设施、设备。保密设施、设备应当与涉密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规定,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THE END
1.新法学习一图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于2024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修订的《条例》进一步充实健全了保密管理体制机制,为推进保密依法管理、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有力保障。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修订《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OTY2Mjg2MQ==&mid=2247499775&idx=1&sn=557d0006ab0ae7b9dd4a3b2c64de79f9&chksm=96169a775f760033ce507ed63192f3ff23e16462b9bd4359a106d87a0bb5f7f00e2003288dab&scene=27
2.法律法规政策法规国家保密局网站 >> 政策法规 >>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中国共产党章程(节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http://www.gjbmj.gov.cn/409049/409088/
3.涉密基础测绘成果提供使用管理办法;《2023年工程建设规范标准编制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二、提供使用涉密基础测绘成果,应当遵守本办法。本 办法所称涉密基础测绘成果,是指按照《测绘地理信息管理 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属于国家秘密事项的基础测绘成 果。 境外机构、组织、个人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申请使用涉密 基础测绘成果,按照对外提供我国涉密测绘成果相关规定执 行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10826184.html
4.保密法律法规知识答题6篇(全文)50.与集团公司、所属单位签订保密协议的员工、外部单位或人员,在协议期内违反(保密义务),给集团公司、所属单位造成损失的,有关部门或单位应(依法追究违约责任)。 保密法律法规知识答题 第2篇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于(2010年4月29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10年10https://www.99xueshu.com/w/fileu2bpywrw.html
5.企业保密的法律法规律师普法企业保密的法律法规 普法内容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或者其他应当保密的信息,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五百零一条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或者其他应当保密的信息,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https://www.110ask.com/tuwen/16959764189830786052.html
6.第2章法律法规电信公司限定部分用户参与活动是否违法第2章 法律法规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 2.1.1 《电信条例》概述 2.1.2 《电信条例》关于电信市场的规定 1、电信业务许可规定 2、电信资费规定 3、电信资费规定 2.1.3《电信条例》关于电信服务的规定 1、电信业务经营者的义务 2、电信用户的相关义务https://blog.csdn.net/Hardworking666/article/details/135629298
7.违反保密法律法规,情节严重或造成重大影响的,按照《保密违法违纪违反保密法律法规,情节严重或造成重大影响的,按照《保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建议办法》给予( )。题目标签:处分行为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开除处分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清洁生产的原则不包括( )。 A. 预防为主 B. 资源高效利用 C. https://www.shuashuati.com/ti/3cc69c9202a645c69386dfe1042db32f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