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多同学都在问法律规范怎么区分,我们来聊一聊这个问题,其实很多同学这个问题的区分点是有问题的。
法律规范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就像下面这个样子:
义务性规范,是规定人们必须做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它又分为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这二者的区别是积极和消极的区别。命令性规范规定积极义务,简单说就是,你应该做啥事儿,你必须做啥事儿,这个是让你去做,所以是积极的;禁止性规范规定消极义务,简单说就是你不能做什么事儿,禁止做什么事,这个是不让你做。
强行性规范,是人们不可以自主调整,也不能自己变动的,简单来说就是没商量,让你做啥就做啥,让你在什么范围内做什么事就去做什么事;
任意性规范,是人们可以自己选择的,简单来说,就是法律给你选择的权利,你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你也可以自己决定。
确定性规范,是内容已经很明确了,不需要在cue其他的规范来帮他补一补了
非确定性规范,内容不是非常明确,需要cue其他的规范补充自己的不足。
委任性规范需要国家机关的帮助,准用性规范需要其他规定来补充。
大家看到没?这几个法律规范是根据不同分类标准来分的,在比较之前我们要明白一个规则:
不同分类标准下的法律规范的标准,没有比较的意义,比如命令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有区别?这个没有可比性,因为这两个根本不属于一个标准内的。
一个具体的法律条文,可能既是命令性的,也是强行性的。
比如:《婚姻法》第六条:“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此项法律条文,按照主体行为模式不同,这一条属于义务性规范里面的禁止性规范;
如果按照另一种当事人是否需要自己调整,可以划分为强行性规范;
如果按照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划分为确定性规范。
所以,一项法律条文,有可能既是禁止性规范,又是强行性规范又是确定性规范。具体每一个法律条文属于哪一类要根据具体内容辨别。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的规范内容没有可比性。
那么,问题又来了,怎么去判断一条法律条文属于什么样的规范呢?
我们可以考虑试一试关键字审查的方式(虽然在法学上这种方法没什么用,但是注会经济法上还是用的非常6)。
比如:《继承法》第四章第三十条"夫妻一方死亡后另一方再婚的,有权处分所继承的财产"
义务性规范中的命令性规范常用的关键字眼是“应当····”…..“必须….·····”“有·…..··义务”等;
《宪法》第二章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禁止性规范常用的关键字眼是“不得····”“禁止··..”
《宪法》第一章第十二条:“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2)根据当事人是否自主调整: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的区别:
强行性规范是不可以任意伸缩的,考试中经常会出模糊的选项,还是以上述法律条文为例,我们判定它是强行性的是根据“不得…..···”这个关键词
有的同学会考虑“不早于二十二周岁”难道不是一个伸缩空间吗?这里注意和任意性的区别,任意性规范一般情况下不带有否定字眼,大都采用“可以····”比如《公司法》第二十七条:“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这个就是一个任意性规定。
(3)根据确定性程度不同分为确定性规范和非确定性规范
确定性规范内容中不会出现“由···…..规定”“参用···….规定”等含糊字眼,因为确定性规范自己就可以把标准写的很清楚鸭~例如:“《产品质量法》第六十九条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拒绝、阻碍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
但是非确定性规范需要依赖其他部门或者其他条文,依赖其他部门的是委任性规范,关键词是“由··…..·规定”等;
例如:《证券法》第一章第二条:“证券衍生品种发行、交易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依照本法的原则规定。”
依赖其他法律条文的是准用性规范,关键词一般是“参用…..···规定.”等;
例如:《合同法》司法解释一第一部分法律适用范围第二条:‘’合同成立于合同法实施之前,但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跨越合同法实施之日或者履行期限在合同法实施之后,因履行合同发生的纠纷,适用合同法第四章的有关规定。”
以上的关键词是针对大部分常见条文的提取,考试应该够用,如果您自己发现特殊情况,欢迎讨论。